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徂徕山林场地处鲁中山区的中心位置,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年徂徕山林场出现了松树的枯死现象,影响了徂徕山松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景观。为探究徂徕山松树死亡的原因,分析松树死亡是否与松材线虫病有关系,本研究调查了徂徕山10个林区,采集了969个样品,从线虫形态学、分子序列测定方面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研究显示,在徂徕山衰弱、病死木中未发现松材线虫,但是发现了大量的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mucronatus)。  相似文献   

2.
徂徕山林场现有刺槐纯林1332.7hm2,为萌生一代林、二代林。针对刺槐连作使林地总体质量下降、林分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等特点,实施刺槐退化林分改造,提高林地利用率是当务之急。本文对徂徕山刺槐萌生林林分现状及退化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改造方式及技术要点,为同类型地区刺槐萌生林分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徂徕山不同立地条件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进行调查,并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利用回归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确定了徂徕山刺槐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坡向、坡度和土层厚度;构建了徂徕山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Y=1.677+0.251X4+0.019X2+0.033X3。利用这一模型将徂徕山立地分6类,并对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得分值大于16.698 1的立地适宜发展刺槐,而得分值小于16.698 1的立地则不适宜刺槐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九山1号’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板栗新品种。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在2010年引进该品种接穗,改接在6年生板栗实生树上,5年的引种结果表明,‘九山1号’板栗在徂徕山表现良好,生长结果正常。该品种树势中庸,早实、丰产,高接第二年单株产量2.6kg以上,高接第4年单株产量9.5kg,折合389.5kg/666.7m2。坚果粒大、平均单粒重12.8g;质地香甜细糯;在泰安地区8月底9月初成熟,是适合泰安徂徕山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河南林业科技》1992,(4):51-51
<正> 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邵泽坦于1981~1983年对刺槐栓皮栎混交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混交林中刺槐和栓皮栎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均大于刺槐纯林和栓皮栎纯  相似文献   

6.
沿着雄伟的泰山山脉向东南延伸,有一个名气不大但颇为壮观秀丽的山峰——彳目徕山,济南军区72806部队就坐落在这里。这个部队像徂徕山一样,曾经是一个荣誉少、知名度不高的单位,“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这个单位曾经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徂徕山野生观赏植物的资源特点、种类、分布和园林用途,并对开发利用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提出几条建议,为丰富徂徕山风景旅游资源和城市园林绿化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主要阐述了手持式GPS接收机的定位精度,并以山东中部的徂徕山林场作为实验区,研究了eTrex手持式GPS接收机和Z-MAX差分GPS接收机观测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团一营,在兵团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师、团首长的亲临指挥下,以路线教育为纲,今春在人工除治松毛虫的基础上,进行了飞机防治.自四月三十日至五月十日,共防治面积三万三千三百七十一亩.一营(原徂徕山林场西半部)松林,自一九六六年在海  相似文献   

10.
端尖食植瓢虫为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新纪录种,危害大叶白蜡,多年来为人忽视,鲜见对其报道。近年来在徂徕山林场大量暴发,给林业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为端尖食植瓢虫的防治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试验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内端尖食植瓢虫进行防治,并以2%阿维菌素乳油及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端尖食植瓢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2龄幼虫的防效基本能达到95%以上,对3龄幼虫的防效可以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小皱蝽(Cyclopelta parva Distant)很少有成灾记载,但1962年在我省徂徕山林场曾猖獗成灾,全场34,000多亩刺槐人工林均遭不同程度的危害,据在光华寺林区5,400亩林内调查,枯死木占14%,枯梢引起衰弱  相似文献   

12.
刺槐栓皮栎混交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末期,徂徕山林场营造栓皮栎纯林200余公顷,由于造林成活率较低,补植了部分刺槐,从而形成不周混交类型和比例的混交林。为了总结刺槐和栎类树种,混交造林的效果,为今后山区造林提供依据,我们于1981~1983年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对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范围和功能区调整,调整后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51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777hm2,面积不变、范围不变;缓冲区面积3580hm2,面积增加22hm2,范围微调;实验区面积3594hm2,面积增加14hm2,范围微调;保护区总面积增加36hm2。保护区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于1956年3月建场,经过大面积的人工造林绿化和长期的封山育林、营林管护,使植被得到了恢复,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森林规模宏大、生产结构合理、综合效益显著的大型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享有鲁中绿色明珠和天然氧吧之美称。  相似文献   

15.
板栗心材白腐病的初步研究*庞献伟薛玉屏(泰安市林科所,泰安271018)1991年笔者在泰安市谷山林场、徂徕山林场、罗汉崖林场等地调查板栗病害时发现,老龄板栗树部分大枝枯死,形成残干树。伐倒解剖后发现树的心材已形如白色海绵状体。同年8月采到病原菌子实...  相似文献   

16.
徂徕山林场是山东省第二大国有林场。介绍了该林场具有特色的新做法。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和生活化,提倡学经典著作,提升自我教育境界,注重秉承传统,以德治场凝聚人心;坚持以人为本,为职工办实事,注意讲公允,促团结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林场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国有林场"。  相似文献   

17.
通过10年研究,徂徕山林场光华寺林区选育出板栗新品种"光华栗",其综合性状优于石丰,成熟期在9月上旬,单粒重在10.63g,栗实色泽光亮,整齐均匀,含糖量较高,符合我国北方板栗良种地方标准。目前该品种已在省内板栗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北红尾鸲(灰顶红尾鸲)Phoenicuru sauroreus(Pallas)是一种食虫鸟类。笔者从1985~1986年4~6月,于北红尾鸲育雏期,在徂徕山林场光华寺营林区,对该鸟育雏习性和雏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雏鸟食性、食量,可推知一窝北红尾鸲在育雏期消灭害虫的个体数量,对农林生产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初步明确了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约163科560属1117种,还调查了保护区内的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保护区内现有古树名木512株,其中古树478株,名木34株,分属于18科24属28种,并提出了管护措施和今后保护工作的建议,为保护区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94-1999年在板栗幼林内,进行4种不同海拔高度间作农作物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徂徕山区板栗幼林,以花生、大豆轮茬间作,可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