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莓品种蓝丰在山东省胶南市冬暖棚栽培中,通过扣棚期温湿度调控及灾害性天气冬暖棚管理,采取辅助授粉和合理负载修剪,加强肥水供应和扣棚期病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延长了果实供应期,避免了冬季抽条、花期霜冻、采果期遇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蓝莓(Blueberry)又称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反季水果市场需求加大,蓝莓设施栽培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蓝莓生产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在北方,蓝莓设施栽培主要以暖棚为主,  相似文献   

3.
袁继鑫  侯智霞 《中国果树》2012,(4):65-68,71
菌根能起到促进蓝莓生长、增强蓝莓抗性等作用,笔者从菌根形态结构、影响菌根真菌侵染的因素、菌根真菌多样性、菌根对蓝莓的作用几个方面对蓝莓菌根进行了综述,并对蓝莓菌根的研究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7种果树寄主离体枝条为试材,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了蓝莓枝枯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寄主范围,将蓝莓枝枯病菌(B.dothidea)和苹果轮纹病菌(B.dothidea)分别在苹果枝条、果实以及蓝莓枝条上进行交互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蓝莓枝枯病菌还可以侵染桃、李、樱桃、葡萄、苹果、梨等6种果树寄主,来源于我国辽宁地区的蓝莓枝枯病菌与苹果轮纹病菌可以交互侵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烟台市牟平区蓝莓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2013~2015年,进行了蓝莓种植基地蓝莓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发现病虫害22种,其中害虫15种、侵染性病害5种、生理性病害2种。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蓝莓种植过程中,通过两年的观察,将蚜虫危害蓝莓的症状、危害途径、防治困难的原因及防治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蓝莓生产中蚜虫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为加快有机蓝莓产业发展,打造麻江蓝莓品牌,贵州省麻江县第一编制了《麻江县有机蓝莓产业发展意见》,就全县有机蓝莓产业的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工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第二,编制《麻江县有机蓝莓产业发展规划》,拟于“十二五”期间年育种苗1000万株以上,发展蓝莓种植基地5333hm2,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青岛地区蓝莓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9年,对青岛地区蓝莓种植基地蓝莓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和为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蓝莓病虫害36种,其中虫害28种、侵染性病害6种、生理性病害2种。为害较大的病虫害为金龟子(蛴螬)、果蝇、灰霉病和冻害,对其发生为害特点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蓝莓鲜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为指导蓝莓果实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蓝莓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不同品种带菌率存在差异,‘M7’带菌率较高,"布里吉塔""爱国者""奥尼尔"和"南好"带菌率较低。从8个蓝莓品种中共分离鉴定出9种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s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sp.)、毛壳属(Chatetomium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可在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另外,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一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酵母对互隔交链孢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葡萄座腔菌科真菌是木本果树及林木上的重要病原菌,其中最主要的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枝枯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综述了蓝莓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简称蓝莓枝枯病)的症状特点、侵染过程、发生及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研究,从病害宏观流行学角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病害防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肥种对蓝莓菌根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7年生兔眼蓝莓‘灿烂’为试材,研究了6种处理(CK、DP、HH、KS、LZ和HF)对蓝莓菌根着生状态及侵染率、根系活力、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蓝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菌根菌着生普遍,DP处理的蓝莓菌根侵染率最高,且与HH、KS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均达到3级;5种施肥处理均显著提升蓝莓的根系活力(P<0.05),DP处理的蓝莓根系活力最高;5种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蓝莓根系MDA含量;LZ处理的结果数、坐果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综上所述,LZ、HF和DP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pH,整体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增加蓝莓产量。因此在蓝莓生产上,建议适当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酸和全钾的含量,有利于提高蓝莓菌根侵染率和根系活力,降低蓝莓根系MDA含量。  相似文献   

12.
北美洲的蓝莓生产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美洲,生产蓝莓的有美国36个州,加拿大6个省。1982—1992年北美洲种植蓝莓的总面积从62260hm^2增加到74380hm^2,栽培品种增长47.4%,野生种增长10.75%。1992—2000年总的增长率为14%,面积增加到84490hm^2。目前,北美洲蓝莓的主要品种有蓝丰、泽西、公爵、梯芙蓝、尖蓝等。美国未来较有发展前途的蓝莓,主要有北高灌蓝莓中的公爵、蓝乐、耐而逊等,兔眼蓝莓中的亮蓝、香粉蓝等。目前。在北美洲40%的蓝莓用机械采收;81%的蓝莓用于加工,15%鲜销。美国和加拿大已立项进行蓝莓研究,致力于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速冻蓝莓为原料,通过对冻藏和常温蓝莓汁发酵进行比较,研究菌种及接种量、发酵温度、澄清方法,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经冻藏处理的蓝莓与新鲜果实发酵的果酒品质没有太大区别。采用果酒酵母3#,接种量3%,主发酵温度控制在10-15℃,发酵时间12d,硅藻土用量为2.5%时,能生产出优质的蓝莓酒。  相似文献   

14.
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简要介绍蓝莓栽培历史的基础上,概述了世界蓝莓种植业、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蓝莓产业面临消费群体增大、市场需求活跃、地方政府重视度增加、民企投资热情高等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国内种质资源匮乏、企业经营诚信度不高、国外生产与加工技术先进、进口产品竟争力强等挑战;总结提出了我国蓝莓产业发展应加快建立国家级蓝莓产业支撑体系、创建有机原料基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业水平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蓝莓因其强大的保健功能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秦巴山区引进大量的蓝莓进行栽种,针对该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提出适合该区土壤和气候特点的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旨在为秦巴山区蓝莓生产提供一系列有价值的生产栽培措施供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蓝莓有害生物防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新品种引进,在河北省、市、县栽培尚属首家,对蓝莓栽培技术、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尚不清楚,笔者通过2年多的实际调查,基本调查清楚蓝莓新物种在当地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并依据蓝莓栽培技术生产标准,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所生产的生态产品蓝莓鲜果,可直接食用,每1kg鲜果售价120~160元,5~7年生树每667m2产量可达1000~1500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于强波 《北方园艺》2018,(17):200-202
根据温室蓝莓生长发育年周期中各个物候期进行的温湿度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温室蓝莓的周年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温室蓝莓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蓝莓是特色保健水果,汉中是陕西省内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基于生产实践,总结了汉中蓝莓生产中常发病虫害及其防控技术,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蓝莓病害种类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部分蓝莓种植基地的蓝莓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了4种真菌病害,即蓝莓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蓝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蓝莓枝条枯萎病(Phomopsis sp.)和蓝莓叶枯病(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同时发现了2种病毒病(蓝莓枯焦病毒病和蓝莓花叶病毒病)和1种生理性病害(蓝莓红叶病)。  相似文献   

20.
蓝莓产业是江苏省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引导江苏省蓝莓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访问和文献查阅,概述了全省蓝莓生产和科技状况,总结了蓝莓产业在种植规模、品牌效应、企业引领、产业效益方面特点,认为轻基质栽培、避雨栽培、农旅文融合、高值精深加工将成为蓝莓产业发展趋势.同时指出江苏省蓝莓产业存在优良品种不足、加工品附加值不高、标准化栽培技术落后、劳动力紧缺、研产用脱节等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