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蘸水处理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果,以‘卡罗拉’月季切花为试材,分别进行蘸水处理和不蘸水处理,于4℃下贮藏,并测定其腐烂指数、萎蔫指数、花朵直径、失重率、呼吸强度、丙二醛(MDA)含量。冷藏试验结果表明,蘸水处理能够降低鲜切花在冷藏过程中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鲜切花呼吸代谢的速率,从而延缓衰老,延长鲜切花的贮藏时间。瓶插试验结果表明,蘸水处理在冷藏15 d后瓶插期间最大花径达6.90 cm,大于不蘸水处理组的6.09 cm,蘸水处理可有效延缓鲜切花腐烂指数、萎蔫指数和失重率的上升,抑制月季切花贮藏和瓶插期间品质的下降。综上,蘸水处理对月季切花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延长‘卡罗拉’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及保鲜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绵紫薯9号’适宜的施肥量,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氮、磷和钾施用量对‘绵紫薯9号’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根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干物质率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未达到显著水平。3种施肥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素>磷素>钾素,对块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钾素>氮素>磷素。鲜薯产量大于37500 kg/hm2优化施肥量:氮素207.27~218.22 kg/hm2,磷素97.18~147.11 kg/hm2,钾素207.27~218.22 kg/hm2;块根花青素含量大于102 mg/100 g以上优化施肥量:氮素126.16~158.43 kg/hm2,磷素110.13~136.74 kg/hm2,钾素119.62~151.69 kg/hm2。  相似文献   

3.
‘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蓖麻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出苗至主穗成熟148、166天,在2003年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993.55、2445.15 kg/hm2,较对照品种‘TCO-202’的种籽平均增产48.40%、21.27%。2014年参加全国蓖麻品种展示试验,‘A131’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二,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二;‘A133’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六,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茎和叶披有蜡粉,分枝多,穗子较大,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57.53%、56.66%)、高蓖麻醇酸(分别为86.52%、90.45%)、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蓖麻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对‘A131’和‘A133’的田间现场鉴定,定名为‘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省海拔在1800 m以下的地区种植。同时,也适宜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京白梨’品质退化的问题,以北京地区‘京白梨’结果树为试材,比较不同秋子梨授粉品种、坐果序位和立地条件(丘陵和平地果园)对‘京白梨’果形和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子母梨’、‘山梨’、‘鸭广梨’、‘金香水’和‘寒红’分别给‘京白梨’授粉,‘山梨’、‘寒红’授粉效果最佳,获得的‘京白梨’果重分别为113.60、110.80 g,果形指数均为0.82;3~5序位坐果率高、果重大,优于1~2序位和6~9序位坐果;山地丘陵果园‘京白梨’果重100.77 g、果形指数0.82,而平地果园果重125.08 g、果形指数0.87,果形指数受立地条件影响。综上所述,为保证‘京白梨’果形的典型性,可配置‘山梨’和‘寒红’为授粉品种,疏果保留3~5序位,并在冷凉山区环境种植。  相似文献   

5.
‘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78、183天,在2013—2014年度多点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166、2161.8 kg/hm~2,较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种籽平均增产18.47%、18.24%;平均花瓣产量分别为512.1、529.95 kg/hm~2,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花瓣平均增产20.00%、24.18%。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无刺、株高适宜、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29.1%、26.3%)、高亚油酸(分别为81.95%、80.86%)、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红花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4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定名为‘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 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同时,也适应新疆红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7.
我家门前有个背风向阳的小院子,十几年来种了15棵不同品种的月季,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月季园。来来往往的居民最喜欢的有4个品种:‘和平’(Peace)、‘粉和平’(Pink peace)、‘摩纳哥公主’(Princess deMonaco)和‘双喜’(Double delight)(见图1~6)。前3个都是由法国育种家法兰西斯·梅昂(Francis Meilland)及梅昂研究所培育的。其中‘和  相似文献   

8.
为给‘镇麦168’及其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施肥依据,选用‘镇麦16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追施氮肥对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追施氮肥,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均呈抛物线变化。施氮总量相同时,拔节期追施氮肥对‘镇麦168’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追施氮肥处理的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19.4%,其中以施氮肥A2(112.5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增1853.7 kg/hm2,增幅达34.3%,同时能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以及容重。综上,在江苏淮南麦区生态条件下,以拔节期追施氮肥112.5 kg/hm2为‘镇麦168’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省干旱缺雨,旱寒交迫和倒春寒严重的生态环境,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以抗旱节水、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通过水旱交叉生态选择、多环境多点鉴定等手段,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新技术,经系谱法选育出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102号’。该品种检测到9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8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2015-2017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4 776.7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9.3%,‘晋麦102号’株高75 cm左右,有效穗数5.15×106hm-2,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38 g,该品种为冬性、早熟、抗寒、抗旱,高产、稳产、成熟落黄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产量水平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各项指标稳定。‘晋麦102号’于2017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适宜于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麦田大面积推广种植。本研究分析了‘晋麦102号’的育种策略,深入思考了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培育突破性的旱地小麦新品种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五因素对‘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的影响,解析各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方程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度较好;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播期>施氮量>施钾量>密度>施磷量;密度与施钾量交互效应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莆莱1号’鲜豆荚产量大于18750kg/h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播期为7月30日,种植密度7812~9 096株/hm2,施氮量为625.27~656.55kg/hm2,施磷量为376.12~414.75kg/hm2,施钾量为740.62~779.77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牡丹的丹皮酚含量,以提升‘凤丹’牡丹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凤丹’牡丹,与木瓜、香椿、核桃、女贞分别间作,测定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凤丹’牡丹丹皮品质及产量,分析单作模式下的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在丹皮中所含丹皮酚含量方面,五种栽培模式下丹皮酚含量高低顺次如下:凤丹|女贞>凤丹|木瓜>凤丹单作>凤丹|核桃>凤丹|香椿,且都在花期达到最高值。除凤丹|香椿间作种植模式外,其余间作种植模式下丹皮产量均比单作低,且所有种植模式均在果熟期达到最高值。丹皮酚产量最高的种植模式是凤丹|香椿间作,最低的是凤丹|核桃,且所有种植模式均于果熟期达到最高值。凤丹’牡丹单作时,以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最高,达到68.07 mg/g,其次为木质部、芽和果荚,而茎中的含量最低。此外,以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木质部等其他部位的产量(P<0.05)。因此,可在郑州及邻近地区采取凤丹|香椿间作栽培模式,并以丹皮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在果熟期进行采收。本研究为郑州地区凤丹栽培模式和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1-MCP和壳聚糖(CTS)进行中国樱桃采后保鲜处理,探索化学保鲜剂对‘黑珍珠’樱桃保鲜的机理,筛选适合‘黑珍珠’樱桃最佳保鲜条件。结果表明:樱桃保鲜期间百果重、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β-胡萝卜素、蛋白质、POD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而腐烂率、pH、PPO和MDA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1-MCP和CTS处理后能延缓樱桃贮藏过程中百果重。硬度、pH、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β-胡萝卜和蛋白质的下降速度,延缓相对电导率上升的速度,减少腐烂率和MDA的积累,降低PPO活性,提高SOD和POD活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1.5μL/L 1-MCP保鲜效果最佳。这为保鲜剂结合‘黑珍珠’樱桃保鲜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延长果实货架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迅速解除‘红丽’海棠种子休眠,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低温层积、赤霉素处理对‘红丽’海棠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丽’海棠的发芽高峰是置床后第3天.低温层积是解除‘红丽’海棠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层积60 d可以完全解除种子休眠.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红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不能完全解除其休眠,以200 mg/L赤霉素处理效果最好.赤霉素24h浸泡和48 h浸泡之间无差异.层积60d后用2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是最佳处理组合,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转色期摘叶对‘贵人香’和‘蛇龙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提高2个品种果实品质的适宜摘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贵人香’(I)和‘蛇龙珠’(C)酿酒葡萄进行摘叶处理,以未摘叶为对照,测定2种葡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2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提高了‘贵人香’和‘蛇龙珠’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糖/酸,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在2个时期,‘贵人香’和‘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分别高13.07%、22.03%、6.40%、43.38%。在完全转色后期,‘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48.94%。‘蛇龙珠’处理组的总酚含量在2个时期均为最高(3.05、3.02 mg/g)。根据综合评价可知,在葡萄不同转色时期,摘叶对于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由快到慢为C-9.7>I-9.7>I-8.17>C-8.17>I-CK>C-CK。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蛇龙珠’和‘贵人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663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穗粒数在种植密度300万/hm~2以上时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分析表明:‘衡6632’在春一水条件下,适宜播期为10月7—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相应的种植密度为225万~300万/hm~2。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施肥不科学影响‘凤丹’牡丹品质产量提升的问题,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分阶段控量施肥的方法,研究其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随着复合肥施入量的增加、喷施硼肥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3B4(复合肥225 kg/hm2,硼肥0.3%)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胞间CO2浓度趋势相反,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D3B4水平达到最低值。同时,在D3B4水平时,‘凤丹’的单株果荚数、果荚直径、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均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以盛花期复合肥底肥225 kg/hm2+结果初期叶喷0.3%硼肥为‘凤丹’牡丹高产的最佳施肥模式,可为‘凤丹’牡丹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弱筋小麦优质稳产,解决当前弱筋小麦存在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试验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的产量、群体质量指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麦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密度超过240×104/hm2会导致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下降。在240×104/hm2密度条件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会导致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适当的增密减氮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优质稳产,而过量增密减氮则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不稳定。为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氮肥运筹为7:1:2:0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谷子出苗的外界环境最低水分需求和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笔者利用PEG溶液(水势梯度为0~-0.50 Mpa)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大同34号’谷子种子萌发能力的变化及对萌发环境的最低水分需求。结果表明,PEG干旱胁迫通过限制谷子种子有效水分的吸收而抑制其萌发,且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萌发势减弱,主要表现为:累计萌发率、吸水速率、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等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根芽比则随之增加。在-0.5 MPa PEG 6000溶液处理下,谷子萌发耐旱指数的差异性最显著,因此该浓度可作为谷子芽期耐旱性鉴定临界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葡萄产量和品质,研究葡萄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张家口地区葡萄产业稳步发展。以5年生‘峰光’葡萄苗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微量元素水溶肥植千金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透光率、果实单粒重和果实性状的影响,筛选最佳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植千金800倍液喷施2次效果最好,与对照(清水喷施3次)相比,显著增加‘峰光’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0.113μmol/(m2·s)、气孔导度0.030 mmol/(m2·s)、胞间CO2浓度1.282μmol/mol、蒸腾速率0.143 mmol/(m2·s)、葡萄单粒重0.7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个百分点,加深了‘峰光’葡萄果皮颜色,增加了香味浓郁感,专家评分提高了8分。试验结果可为葡萄生产提质增效和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施用钾肥对冬小麦 ‘邯 6172’ 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冀南地区冬小麦合理使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品种‘邯6172’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增产幅度为3.93%~9.8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施肥量为75~112.5 kg/hm2.从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认为以施钾量为75 kg/hm2效果最好,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可增产8.83%,每公斤K2O增产7.49 kg,增收838.47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