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概率分布x^2检验、5种聚集度指标及Taylor的幂指数法则与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测定棉大卷叶螟幼虫在木槿上的空间分布型;利用Iwao理论模式确定棉大卷叶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模式。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幼虫在木槿上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丝素蛋白轻链(Fib-L)基因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Fabricius)]丝素蛋白的影响,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Fib-L基因,系统测定棉大卷叶螟5龄幼虫丝中氨基酸组分和丝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Fib-L基因被干扰后,氨基酸组分与对照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酪氨酸经RNAi处理后几乎检测不到;碱性与酸性氨基酸及小侧基与大侧基氨基酸比例也明显下降;RNAi处理后棉大卷叶螟丝的吸湿能力受到明显影响,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丝的力学性能。该研究提示Fib-L基因在调控棉大卷叶螟吐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大卷叶螟     
《农技服务》2009,26(2):87-88
<正>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又名棉卷叶螟、棉大卷叶虫、裹叶虫、包叶虫、叶包虫、棉野螟蛾、棉卷叶野螟、青虫子,为鳞翅目螟蛾科昆虫。主要寄主为棉花、苘麻、蜀葵、木槿、苋菜、黄蜀葵、秋葵、锦葵、冬葵、木棉、木芙蓉、扶  相似文献   

4.
棉大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大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打苞虫、包叶虫等,是棉花生产中重要的食叶类害虫。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大卷叶螟的发生有所减轻,但在一些非抗虫棉田还发生较重。据笔者2005年9月上旬在舞钢市八台镇棉区田间调查,局部棉田卷叶株率高达60% ̄70%,单株幼虫高达42头,受害重的棉株叶片几乎被吃光,仅留茎枝残叶,造成大量秋桃不能正常开花结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一、发生规律棉大卷叶螟在舞钢市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枯铃或杂草上结茧越冬。7月份发生的第二代开始在棉田为害,但数量较少。以8 ̄9月份发生的3 ̄4代数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棉花和苘麻挥发物对棉大卷叶螟雌成虫的引诱作用,为开展棉大卷叶螟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棉花品种泗棉3号和苘麻2种寄主为材料,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棉大卷叶螟雌性成虫在这2种寄主植物上的选择偏好性。借助气-质联用(GC-MS)对收集到的2种寄主挥发物进行组分分析与鉴定,再通过EAG进行行为反应测试,检验卷叶螟成虫对这些特异性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棉大卷叶螟雌性成虫选择苘麻上的虫量是棉花上的2.3倍,在苘麻上的产卵量也是棉花上的1.7倍。棉花与苘麻2种寄主上有5种不同的挥发性特异物,棉大卷叶螟成虫对其中的2-乙基苯乙酮和3-乙基庚烷有明显的刺激反应。【结论】棉大卷叶螟成虫在选择产卵寄主时偏好苘麻,棉大卷叶螟雌性成虫对苘麻有明显的趋性,苘麻可作为棉大卷叶螟的引诱寄主。2-乙基苯乙酮和3-乙基庚烷2种挥发物对卷叶螟成虫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棉花品种对棉大卷叶螟抗性水平的鉴定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棉大卷叶螟主害代危害高峰期,采用不同抗性指标调查统计法,综合量化鉴定不同转基因棉花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以活虫减退率、株害减少率、卷叶减少率作为品种抗性检测指标,可很好区分不同转基因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综合抗性水平.在供试的30个品种中,达到高抗的有24个,中抗的有3个.不抗的有3个,可将高抗品种充实到棉大卷叶螟综合防控的技术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观察,系统研究了Bt棉对棉铃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大龄幼虫取食Bt棉后,化蛹率下降33.3;~51.7;,羽化率降低26.3;~57.8;,蛹重减少6.5;~11.4;,对蛹期的影响较小.5龄幼虫取食Bt棉后单蛾产卵量下降43.4;~67.8;,卵孵化率下降77.1;~84.5;.对用常规棉饲养出的刚羽化的蛾子用Bt棉和常规棉的花蕊饲喂,取食Bt棉花粉的蛾子的产卵量、卵孵化率较取食常规棉花粉的下降49.2;、64.4;.在Bt棉上棉铃虫幼虫取食次数明显减少,吐丝下垂次数是常规棉上幼虫的3.4倍.Bt棉上棉铃虫幼虫分布在后期与常规棉有差异,在花上的幼虫显著多于常规棉.棉铃虫中等以下发生时,Bt棉对产卵有明显的排趋性,大发生时无排趋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1龄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在选择性试验中,寄生率因不同幼虫龄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在1龄、2龄和3龄幼虫组合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幼虫的选择性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1龄和3龄初期被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而2龄幼虫被寄生后,发育历期未产生显著变化。以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为寄主,纵卷叶螟绒茧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2龄和3龄幼虫为寄主的。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Ⅱ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潜能A=22.727头。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系统抽样调查和全群调查法研究了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卵、幼虫和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并用统计方法测定了各虫态的聚集度。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卵、幼虫、成虫符合负二项分布,即呈聚集型分布,但3—5龄幼虫聚集度显著下降,接近随机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田间抽样的样方大小可为五穴。  相似文献   

10.
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的虫苞及幼虫田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其分布与水稻尽势等环境因素有关。当允许误差D=0.2时,不同幼虫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量为n=3.7+26.9/(?)。在几种取样方法中以平行线法较好。  相似文献   

11.
年度间同期木槿上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棉蚜分布格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5月2日和2003年5月1日木槿树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5月1日的物种丰富度大于1999年5月2日,涉及的分类阶元数前者多于后者;2年间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丰盛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略有差异;2年以株为单位,各株4个方位的棉蚜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2年以5株总计,4个方位的棉蚜分布趋势也是聚集分布;2年以株为单位的棉蚜水平分布均为聚集格局,但2年间棉蚜数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田间调查9组资料,应用Iwao的方法,分别对甘薯麦蛾(Brachmia triannuella)幼虫的空间分布图式以及被寄生幼虫和被寄生后幸存幼虫空间分布图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甘薯麦蛾幼虫在薯田呈聚集图式.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内的分布也是随机的;个体群较致密,且大小约相等,个体群的平均面积约为0.56—1.12m~2.(2)被寄生幼虫的分布图式呈聚集型,说明甘薯麦蛾幼虫寄生蜂趋群集寄生.(3)被寄生后幸存幼虫的分布图式和原来的幼虫图式一样,都是聚集型,即Neyman A型,虽然有些田块幼虫被寄生率高达37.62%,但是寄生蜂的作用还未足以使寄主空间分布图式改变.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等回归分析方法,对急尖长苞冷杉球果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急尖长苞冷杉球果小卷蛾幼虫的聚集现象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回归分析检验中,以兰星平的La-m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李小食心虫幼虫在美国杏李上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初步调查研究了河南驻马店蚁封林场7年生美国杂交杏李李小食心虫幼虫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李小食心虫幼虫在美国杏李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而每个果实中李小食心虫幼虫分布均匀,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不同调查时间同一枝条上李小食心虫的幼虫密度不相同.李小食心虫幼虫存在明显的扩散性和空间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等回归分析方法,对丽江大树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B 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的分析表明:丽江大树蜂幼虫的聚集现象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回归分析检验中,以兰星平的La-m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及Iwao回归法研究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而被害果属均匀分布。5种不同的抽样方式比较,以随机取样法为最优。  相似文献   

17.
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桃梢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准确预测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对梨小食心虫幼虫在桃梢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经典的理论频次测定法和应用扩散系数等8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说明梨小食心虫幼虫在桃梢上的聚集分部主要是由聚集习性所致,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和2013年调查了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的分布形式,通过聚集度指标分析了玉米螟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显示,该虫在玉米田中主要呈均匀分布,其次是聚集分布,表现了分布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问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鹰嘴豆上的发生和卵、幼虫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卵64.61%集中在植株的上部,91%位于叶片的背面;56.2%和40.5%的幼虫分布在植株的上部和中部;2代棉铃虫卵、幼虫在鹰嘴豆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