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  曾勤 《中国茶叶》1994,16(1):8-9
我国茶区辽阔,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边缘热带。在西南茶区由于地面海拔高度的骤然变化,形成了独特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现在,我国茶树栽培的范围,西自东经94°的西藏自治区米林,东至东经122°的台湾省东岸,南起北纬18°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的山东荣城。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分布有种类繁多的茶树种质资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工作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茶叶在广大茶区的农业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茶树对生态环境有较宽的适应性,我国茶区分布甚广,从北纬18°—38°,东经98°—122°计十七省九百余县兼有产茶,栽培面积达1746万亩(1981)。 我国茶园多建在丘陵山地。近年来,许多地方毁林种茶片面追求数量,辟梯田筑草埂水  相似文献   

3.
我国甘蔗的开发利用状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甘蔗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甘蔗的分布区域广,种植面积和产量大。我国甘蔗的分布,东起台湾省的东部(约东经122°),西至西藏自治区的东部(约东经92°);南自海南省的南部(约北纬18.5°),北至陕西省的南部(约北纬33°);从地势很低的东南沿海,到海拔1600m的西南山地,或集中成片,或零星散布,其范围涉及我国17个省区。但是,我国甘蔗主要还是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海南、台湾、福建、四川、江西和云南等9个省区,约占我国种蔗面积的99%。自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甘蔗年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年种植面积在…  相似文献   

4.
前言我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地处北纬24°40′—35°05′,东经108°50′—114°15′之间,居长江中游以南,五岭以北,处于从云贵高原到江南丘陵,从南岭山脉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全国的江南茶区。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5.
闽西北地区系指东经116°23′~118°40′北纬25°30′~27°28′的福建省三明市辖区。本区地跨武夷山、戴云山两大山脉,东西横跨230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境内高山丘陵连绵起伏,河谷盆地交错,自然条件复杂,小气候变幅大,极适宜茶园杂草滋生。杂草不仅与茶树争水夺肥,又是部分茶树病虫的中间寄主。杂草的滋长不但妨碍茶园采摘,还影响了茶叶的品质,成为茶叶生产的一大危害。为了探索茶园病虫草综合治理的途  相似文献   

6.
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北区试点总结报告闵彩云,贾尚智(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昌·430209)湖北省果茶研究所于1987~1988年分别承担了湖南、浙江、河南及本省部分茶树良种区试任务。本试点位于长江中游,东经114°07′,北纬30°18′,海...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大茶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滇、桂、黔毗邻地区为茶树的起源中心,桂西山区正处在这个起源中心之内,故有着十分丰富的大茶树资源,在研究茶树起源和演化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一、自然条件广西地处我国南疆,位于北纬20°54′~26°20′,东经104°29′~112°04′,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境内地形经过“广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了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凹的特点,故又称“广西盆地”.全区面积23.6万km~2,西北部属云贵高原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富阳市地处浙西北山地丘陵区,位于北纬29°44′45″~30°11′45″,东经119°25′22”~120°9′18″之间,气候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区,四季分明,兼有南北之利,利于茶树生长。但富阳市境内多山地丘陵,具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特征,地形变化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同时受季风气候不稳定的影响,茶叶生产易受春冻、夏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富阳市茶叶生产稳步发展,特对富阳市茶叶生产气候因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清流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九龙溪上游,北纬25°48′-26°21′,东经116°38′-177°10′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水热资源地区间差异大和小区立体型明显的气候特点。境内从海拔900米的高山区到低洼平地,年平均气温15°-18°之间,年降水量1771.3毫米,是茶树适宜栽培区。1、茶叶生产现状清流种茶历史悠久,清道光九年(1829)县内龙津河沿岸开始种植茶叶。解放后,开始利用引进种植优良品种,1963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515亩,年产茶叶13.45吨。1970年全县茶叶面积860亩,产量28.55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10.
零陵地区地处南岭山脉北麓,与两广交界,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丘,位于北纬24°43′—26°56′,东经111°06′—112°21′。境内山峦起伏,河溪密布,是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既有光温丰富的大陆  相似文献   

11.
<正> 1 自然条件我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北纬34°04′至35°11′,东经106°42′。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的交接地带。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属北秦岭山地,东北部属陇南山地。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海  相似文献   

12.
邵阳市地处东经109°50′至112°04′,北纬25°57′至27°40′,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区,为湖南省红茶出口基地。全市现有茶园18万亩,大多建于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目前正值盛产期。近年来,全市茶叶产量却徘徊在7000吨左右,平均亩产不足45公斤,茶叶品质亦有下降的趋势。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茶树病虫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省茶科所在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热带国家和地区都栽种香蕉(林野,1989)Samson(1980)列举B14个香蕉高产国家(每公顷产量25000公斤以上),除了以色列(北纬30°-33°)和阿根廷(南纬 22°-52°)有大水体调节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分布在南北纬23°之间的热带地区.香蕉原产热带,喜温畏寒,当温度下降到10-12℃,生长停止(朱国庆,1985;廖  相似文献   

14.
柘荣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山区,地处太姥山西麓,东经119°44′-120° 03′,北纬26° 05′-27°20′,每年均气温为15.5℃,年降雨量为1600-24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34.5小时,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000-6500℃,光、热、水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绿色食品茶园基地面积2000亩,分5个区域,各处于海拔670-750米之间,昼夜温差5-7℃,基地区域山峰叠起,溪谷山峰纵横交错,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这里云雾缭绕,漫射光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极适宜茶树…  相似文献   

15.
综合开发山地资源积极发展果树生产梁春宝(福清市农业局经作站350300)一、概况福清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地跨北纬25°18′25″~25°50′19″,东经119°3′41″~119°40′41″.背山面海,东西宽约465公里,南北长约53.5公里...  相似文献   

16.
茶园病虫区系的构成和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我国茶区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分布于北纬37°—南纬18°,东经122°—西经97°的广大幅度范围内,既有老茶区,也有新茶区。病虫区系复杂、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记载的茶树害虫、害螨种类已有三百余种,病害(包括线虫病)一百余种。但这个庞大的数字只能说明茶园病虫区系的“定性”组成,而不能表达出“定量”的组成关  相似文献   

17.
稻棉连作是收割早稻后立即移栽短季棉的种植方式。稻棉连作是根据宜春地区的气候条件、早稻、棉花收获期及推广新技术措施的深入发展而提出来的。 1 宜春棉区具备稻棉连作的气候条件宜春地区地处北纬27°33′~29°06′,东经113°54′~116°27′之间,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达269天,其中高安达280天,丰城、樟树和上高  相似文献   

18.
闽东,系宁德地区的通称,它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东经118°32′30″~120°43′25″,北纬26°18′~27°40′49″之间。土地总面积13396.9平方公里,山地占63.6%。这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积温高,日照长,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平均气湿13.4~19℃,年降雨量1641~2347毫米,土壤多红壤、黄壤,自然条件适于茶树栽培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鄂南茶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侧,地处东经114°14′~115°31′,北纬29°30′~29°53′。辖咸宁、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蒲圻、嘉鱼七县(市),有茶园19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湖北首位,是湖北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广大茶农由于缺乏植保科学知识,在茶树病虫发生时,往往采用单一化防措施,盲目用药,造成了茶叶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严重,天敌数  相似文献   

20.
零陵地区位于我省南部,南岭山脉北麓,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丘区。境内有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山峦起伏、流水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全区地理位置在北纬24°43′——26°50′,南北约跨两个纬度;东经111°06′——112°21′,东西约跨一个经度,气候水平差异不大,南北年平均气温只相差0.6~0.8℃。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