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松坚果园建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优树选择建立红松坚果园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经济需要,优树选择工作不仅要求树木生长突出,更注重的是种子丰产与稳产。优树选择工作,可以在人工林内进行,也可以在天然林内进行,最好是在伐区内结合生产进行。1 1选择优树的林分人工林在30a以上,结实龄8a以上;天然林120~160a,结实龄10a以上。1 2选优标准建立红松坚果园是以生产种子为目的,选优应以结实数量指标为主,兼顾形质指标。1 2 1结实数量指标结实是优树选择的重要指标。红松球果硕大,成熟脱落后留有果痕,仔细观察近8a内的结实数可以测得,但不易操作,定期结实年数容易测得。经研究,近…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红松种子的产量与质量,进行红松母树林密度、坡向、翻土施肥等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以360~465株/hm2为宜,阳坡结实量高,翻土施肥比未翻土施肥的红松母树林结实多,质量好。可以通过多次疏伐,间密留稀,留优去劣,选择红松优树,集约经营管理,培育出结实量高、质量好、遗传品质优良的母树林。  相似文献   

3.
优良红松坚果型优树的选择方法(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8-1998 年对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地区天然红松林以及黑龙江省鹤岗地区人工红松林结实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定。根据调查和测定数据,对红松结实特征,包括结实量、球果长度、球果数量、出种率,种子千粒重、种子产量、种子大小、种子空实率、球果虫害率、结实指数等,进行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逐步回归,得出各项结实因子对结实量的贡献率,将球果长度、千粒重和出种率确定为优树选择的重要指标,然后采用加权系数法确定红松坚果型优树,并制订出天然红松林坚果型优树标准和红松人工林坚果优树标准。本项研究为建立红松坚果园选择优树提供了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红松结实性状为选择指标,阐述了在红松人工林中结实性状的优树选择及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9512和95262个无性系表现出较强的结实特性,于2010年通过了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良种编号为辽S-SC-PK-009-2010,并对其利用前景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红松结实量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红松果材兼用林的种子产量,在本溪县清河城林场、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等红松林木良种基地内,采用显现几率法进行了红松结实量优树选择,结果选出优树200株,结实量增益达到55.11%~114.17%,最高达到393.52%。  相似文献   

6.
红松果林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红松果林事业的健康发展,分析了红松果林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种源选择、优良品种(品系)选育、种穗质量、异砧嫁接等问题,并提出了在栽植区选择当地最适宜的种源,按照优树标准选择结实型高产品系新建红松果林,开展复合经营活动以提高经营综合效益等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株大树法"在本溪县草河口地区5个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分别选择10株优树,并调查了优树个体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对3年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6.54%~30.46%,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8.
按照"三株大树法"在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草河口实验基地5处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选择10株结实丰产型优树,调查优树单株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通过对3a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结果表明,所选的10株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26.32%。生产中可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红松生长指标对结实量的影响,调查了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个体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生长因子是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因此,除了个体结实量外,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可作为红松结实型优树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清河城红松无性系种子园优树收集区内550个无性系2 196株母树连续4年进行结实情况及生长性状观测调查,结果表明:清河城红松林木种子园各无性系间结实量差异极显著;采取显现概率法选育出179、332、380、589、578、328等43个高产结实无性系,平均结实量增产114%。  相似文献   

11.
红松坚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红松坚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忽视红松坚果型优树的选择 优树是指在立地类型相同的条件下,选出在生长、结实和抗性上都具有明显优势的单株。目前黑龙江省绥棱、绥阳、林口、大海林、海林等地现已嫁接的10万株(12.3hm2)红松接穗,都是从没有经过鉴定是否为红松优树的个体上采集的,用这样的接穗建立的红松坚果园根难保证质量,因而也不能达到建园的目的。1.2 不重视砧木优树选择和砧木的培育 砧木的营养生长和遗传特性直接影响嫁接的亲和力、结实早晚、结实数量和种子的品质。目前各地应用的野生砧木和培育砧木均…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松坚果型人工优树的选择 ,建立结实优树表 ,通过嫁接技术将选优接穗嫁接到红松果林中 ,促进红松果林尽快结实。  相似文献   

13.
红松果用林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松果用林是通过嫁接、抚育等经营管理措施促进林木结实,以大量生产优质松子为目标的林分.通过对国内外红松果用林研究状况和产业化前景的综合分析,重点综述了红松果用林的优树选择、果林营建、促进结实技术及个体发育性别型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从红松果用林的优树选择、果林营建、促进结实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红松果用林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宏伟种子园收集的红松全分布区的优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结实性状进行观测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628个无性系中,选择出红松结实性状特别优良的无性系11个,优良无性系51个,共计62个。为今后建设红松种子园和果林基地提供了实践依据与基因储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松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侧枝长、侧枝粗、活枝下高)以及结实性状指标(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出仁率、球果长、球果宽、出种率、单株产种量)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对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选优的最佳林分的林龄为50~70a。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红松人工林结实规律及影响结实量因素进行分析可知:红松人工林结实量与林龄关系密切,红松人工林9 a左右开始结实,随林龄增长其结实株率和结实量逐渐增加,35 a后结实量达到高峰且种子质量优良,结实的周期变化为每间隔2~3 a丰收1次。林分密度对红松结实量影响较大,适宜的林分密度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结实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的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辽宁省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的个体结实量,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各林龄红松优树结实量个体间、年度间差异以及林龄间差异。结果表明:红松的结实量受年度影响较大,有丰年、欠年和平年之分。红松结实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优树选择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红松产区划分的基础上,制定了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优树选择结实品质指标和人工林生长量指标,旨在为该省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优树选择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露水河红松无性系种子园中不同分布亚区优树群体的结实和生长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结实株率、种子平均产量以南亚区优树群体最高,其次为北亚区,中亚区最低;单株平均结实数、球果平均长度与宽度、单果平均重量、千粒重以南亚区优树最高,其次为中亚区,北亚区最低,与纬度呈现反比状态,而与温度和湿度呈正比。南亚区优树群体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为10.2 m,分别高出北亚区、中亚区及对照的29.11%、59.38%、92.82%。胸径平均生长量各分布亚区的优树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分别高出对照24.87%、21.64%、18.41%。  相似文献   

20.
以结实量为研究对象,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为选择群体,分析近20年的观测数据,选择出60个果用红松优良单株,并提出了选择标准。结果表明:选择出的果用红松优良单株结实量平均遗传增益63.67%,实际增产130%以上,在丰年和平年进行选择时,优树结实量应分别超过3株对照优势木均值500%和150%,并且该选择是有效的。此外,选择出的果用红松优良单株除具有种子的丰产性,还具有木材的速生性、生理的抗逆性以及达到标准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