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结试验及ELISA法分别对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肉牛结核病阳性检出率为1.2%,布鲁菌病阳性检出率为1.04%。其中,库区东北部区县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83%、1.14%;3种肉牛养殖规模条件下,个体散养农户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21%、2.94%;所调查的3个年龄段牛群中,19月龄以上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1%、4.85%。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对临床血清及血液样本布鲁菌病抗体及病原检测,调查呼伦贝尔地区犬布鲁菌病发生与流行情况.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196份犬血清进行了布鲁菌病血清抗体检测,并对血清抗体阳性的血液样本进行了病原检测,结果牧区牧羊犬、农区土犬和城市宠物犬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07%、42.86%和16.67%,总的抗体阳性率为38.27%;病原分离率分别为19.44%、11.11%、8.33%,总的病原分离率为14.67%. 相似文献
6.
7.
猪布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布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易奇珍周国基左婉顺刘棋林琼华陈泽祥郑列丰韦庆昌陈西宁(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广西是布病的老疫区,早在1952年就有猪布病流行的记载。开始在国营农场流行,后来由于各地引种关系逐渐扩大到农村。1961年有16个县市流行...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15-1319
为了进一步了解甘肃省W市种羊场羊布鲁菌病血清流行率情况及空间分布,为当地种羊场羊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血清学检测以及群间、空间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W市种羊场进行羊布鲁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W市2016年种羊场布病表观血清流行率为38.10%,真实血清流行率为45.69%,个体表观血清流行率为6.61%,真实血清流行率为5.84%;2017年种羊场布病表观血清流行率为47.62%,真实血清流行率为57.75%,个体表观血清流行率为4.79%,真实血清流行率为3.53%;2次检出的阳性种羊场主要分布在农区,牧区种羊场未检出布病阳性羊。表明W市阳性种羊场数量有所增加,布病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采用外周学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青海地区的梅花鹿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梅花鹿二倍体染色体数目Zn = 64 ,65,66 ,68;染色体总臂数NF=70 。 相似文献
14.
在粗蛋白水平一致的前提下,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对2岁雄性梅花鹿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全混合日粮精粗比分别是A组65∶35;B组55∶45;C组45∶55;D组35∶65。结果表明,A、B组在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NDF)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钙吸收率、磷吸收率等方面与C、D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A、B间除磷吸收率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处理组B磷吸收率显著高于处理组A(P<0.05);B处理组的钙吸收率高于A处理组(P=0.05);不同处理组在蛋白质日沉积量和蛋白质日均代谢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西丰梅花鹿产仔日期重复力的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对育才种鹿场1~6产和和隆参茸场2~6产西丰梅花鹿产仔日期的重复力进行估测,分别达0.68(P<1.01)和0.71(P<0.01),均属高重复力,为母鹿的产仔日期预测、合理组群和提高其繁殖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讨梅花鹿泌乳期精料补充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与能量浓度,本研究采用2(CP:24%、27%)×2(GE:16.74 MJ/kg、17.57 MJ/kg)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健康经产母鹿47头,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泌乳期精料补充料中的能量浓度对仔鹿体增重、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高能处理组仔鹿体增重、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低能处理组(P<0.01);泌乳期精料补充料中较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23.6%、能量浓度为17.6MJ/kg(GE);每头鹿每天需要可消化粗蛋白质200~210g、可消化能24~25MJ。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