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处西南岩溶山区腹地,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典型,在对毕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石漠化分异进行研究,划分出西部高原、高中山轻度,中部中山中度轻度,东部中山、低中山中度轻度等3个石漠化分区的基础上,总结出小流域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型防治、坡耕地治理、生态修复防治、生态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6个防治类型。并将这些类型在各分区进行了相应配置。  相似文献   

2.
深入文山、红河、昆明、昭通等石漠化严重地区进行现地调查,对云南省石漠化坡耕地的面积、分布及石漠化程度、危害性、治理难度等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林混交林相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粮结合、林药结合、治坡治窝、林草结合、林产业发展7个石漠化坡耕地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储小院  朱仕荣  李云  徐洋 《林业建设》2012,(5):81-84,88
个旧市以山区为主,其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48%,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属于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地区。本文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个旧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然后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分布、程度等情况。阐述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的"农、林、水"工程集成统筹模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管护、监测结合模式,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对治理效益进行分析,认为通过2008~2010年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森林植被结构改善,涵养水源能力增加,释氧及碳汇效益增加,发展了经济作物种植,兴修了水利,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就业机会。文中对其中一些效益进行了计算量化。  相似文献   

5.
陈昊宇 《绿色科技》2014,(11):32-33
指出了曲靖市地处长江上游、珠江源头,其石漠化危害影响着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以曲靖市多年石漠化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内治理石漠化的新思路,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精准扶贫—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扶贫工程的需要,结合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牧业工程建设情况,发展构树产业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文中综述了构树功能性状与环境关系以及其生态修复的机理,概述了构树资源利用价值及相关生态产业,简要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开发构树资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指出构建"以树养畜、以畜治石"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科研机构+构树+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构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是实现构树技术转移和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乡土构树树种饲料化、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化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进一步推动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凤山河小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1.6%,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过牧、陡坡开荒、不合理耕种等.文中分别阐述了重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治理对策以及综合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恢复生态—拦水、引水一圈养建设为主,具体包括林业植被建设、小型水利水保措施、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等措施,确定了治理率达90%以上,乔木林面积增加近500 hm2的治理目标,并对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我国近年启动的一项林业生态治理项目,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区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社会资本参与提高治理成效的合理途径,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理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为红河州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西治理石漠化的八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造、管、沼、保、柜、移、加”——依靠这“八字真言”,广西人终于使石漠化这一“生态顽疾”得到治理,顽石重新披上绿装。广西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整合力量在全区20多个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珠防林工程、沼气池建设、小流域治理、砌墙保土、坡改梯田、生态移民异地安置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裸露石山基本得到绿化,石山植被增加,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封、造、管、沼、保、柜、移、加”多措并举的“八字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山州岩溶极其发育,岩溶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3.06%,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7.84%,州辖8个县(市)均已纳入石漠化土地监测,2009—2016年全州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04 773 hm^2,在多年的石漠化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科技支撑、思路引领、分类施策、整合资源、制度保障等石漠化治理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植被恢复模式、草地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经济利用类工程防治模式、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治理模式等7个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人地矛盾系统协调理论,以喀斯特流域为单元,以参与型农村社区发展为依托,以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生态环境与改变传统的落后农业生产模式及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针对石漠化环境人地系统缺水、缺土、缺林与贫困的核心问题,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社区发展在内的多种技术措施加以捆绑、组装和科学配置,开发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并在贵州花江峡谷区进行示范。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以经济林草种植和庭院养殖为主要链环结构的农村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即“椒(庭园种植)-猪(庭院养殖)-沼(家庭能源开发)”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得出石漠化环境是能够治理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思路研究》课题,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我国的石漠化问题、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性质、指导思想、科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新认识,并将新认识运用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中,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的编制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石漠化问题严重,贫困发生率较高。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林业生态治理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修复模式、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模式、小流域农林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恢复模式及喀斯特生态旅游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重点关注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问题,适度发展相关林产业,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介绍了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风沙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城郊型生态景观小流域治理模式等3种小流域治理模式。提出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应结合本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合理地运用各种模式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百色市石漠化现状,指出了百色市石漠化治理应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封、造、管、节、迁移"等多种治理模式,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63.92%增加到2014年的67.02%,提高了3.1%,石漠化治理效果明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汉英 《中国林业》2009,(16):39-39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危害,已成为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目前我国特别是广西等西南省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广西柳州市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发育典型,其面积约占广西岩溶土地面积的8.1%,石漠化现象相当普遍,这些石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是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柳州市成功地探索出了多种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毕节市土地石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毕节市石漠化现状、形成原因及主要危害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多学科的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体系;科学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建立石漠化宏观监测体系,强化矿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移民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加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等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以来, 我国一些林业学者在总结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为主, 抑螺防病"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科学设想, 即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采取以林为主, 生态学、环境学、农学、系统工程学以及流行病学等众多学科结合, 林、农、副、渔等多种经营, 创立融抑螺防病、经济、生态三效一体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防病林。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低丘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抑螺防病综合治理模式, 形成了以生物为主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的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抑螺防病林体系。目前在长江流域湖区5省建立抑螺防病林试验点19个, 试验区面积6万多hm2, 抑螺防病效果十分明显。同时,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还兼具湿地保护、促进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有效降低滩地钉螺密度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