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是一个新近被认识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于1999年3月首次被分离。人和家畜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而被感染,依其在马来西亚最初被检测到的地名而将其命名为尼帕病毒病(NV),它和另一个新近认识的病毒-亨得拉病毒(Hendra ivrus,HIV)具有一定的同源关系。HIV于1994年在澳大利亚亨得拉镇首次发现并以此地而命名。NV和HV都属于副粘病毒科家族成员,虽然这些病毒仅仅能引起一些病例的爆发,但因它们具有感染突主范围广,感染人类能引起高死亡率等生物特性,已引起了公众对尼帕病毒的重视及对基对公司健康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浅谈马来西亚控制尼帕病毒病一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马来西亚暴发尼帕病毒(Nipah virus)病,造成许多人畜伤亡,引起巨大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但疫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这是人类成功控制烈性新传染病的范例。本文论述马来西亚在控制此病中在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 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尼帕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类严重脑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出现急性发热、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因此,Ni V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列为最危险的生物安全4(P—4)级病原。  相似文献   

4.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为急性发热性脑炎和高死亡率。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的亨尼帕属(Henipavirus)成员,毒力强。本文就尼帕病毒病诊断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D)是1997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发现的人畜共患病。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期间,尼帕病毒病在马来西亚猪群和人群中大规模爆发流行,随后本病又殃及到新加坡。其特征症状是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患者颈部和腹部痉挛,公猪和母猪则表现为突然死亡。自2000年2月以来,本病再度在马来西亚流行。  相似文献   

6.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为急性发热性脑炎和高死亡率。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的亨尼帕属,毒力强。本文就尼帕病毒病样品采集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1 采集样品 可疑动物的脑、肺、。肾、脾、肝、淋巴结都应采样送检。采集的样品应在低温和密封状态下运输到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提出了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从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预防和疫情处置原则、当前人畜共患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以及地震等灾害诱发人畜共患病疫情的主要原因等方面阐述了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其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畜共患病的暴发与流行不仅危及人类健康,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给当前畜牧产业发展遭受严重的打击,甚至造成全球社会经济动荡.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不仅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减少畜牧经经济损失,更有益于更好更快的发展畜牧业.  相似文献   

10.
尼帕病首次暴发于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不但严重危害养猪业,而且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孟加拉国、印度每年都有尼帕病暴发的报道。通过病毒N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尼帕病毒进化分为两个发展方向。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抗尼帕病毒药物、疫苗。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实时定量RT-PCR和间接ELISA检测尼帕病毒的方法,虽然还没有发现该病的报道,但存在传入的风险。提议我国应将尼帕病纳入综合防控管理范围,积极开展尼帕病防控的宣传与培训,加强尼帕病的技术研究和监测,并制订相关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动物疫病的危害和动物防疫职责、任务、系统分析了动物疫病防范风险,提出了规范免疫和流通防疫监管、加快养殖方式转变、深化兽医体制改革、提升动物防疫设施、完善防控责任体系等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前,鸡新城疫仍是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一种严重疫病,尽管通过免疫预防接种与综合防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新城疫,但在一些鸡场仍时有发生,大多以非典型鸡新城疫形式发病。  相似文献   

13.
以水貂阿留申病病毒对流免疫电泳(CIEP)细胞抗原为材料,经酶印迹(Westemblotting)测定,水貂阿留申病病毒CIEI细胞抗原与多克隆阳性血清反应,分子量为60000,50000和25000,而与CIEP阴性的抗水貂阿留申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Y—2—9)反应,分子量为60000,50000.因此初步确定水貂阿留申病病毒CIEP细胞抗原决定族位于分子25000蛋白上.  相似文献   

14.
李小成 《养猪》2022,(1):125-126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多发的一种较新且具有极高传染性的病毒,该病毒不但感染生猪,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还威胁人类健康,是一种目前已知的较为烈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毒1999年在马来西亚被发现正式命名后,至今已经出现了数次大流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该病毒在猪群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5.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新近发现的引发脑部炎症或呼吸道疾病等重症的新型人畜共患病病毒,该病毒最初于1999年马来西亚尼帕镇的1名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获得,至今已经历了数次大的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该病毒可由动物传播给人,也可直接人与人传播,并且能够在猪等动物身上引起严重疾病,狐蝠科的果蝠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NiV感染人后的病死率极高,并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措施,生物危害性极大,被列为生物安全4级病原(BSL4).笔者从NiV的分类及分型、基因和蛋白质组、流行和分布、疫苗研制、临床和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等方面对NiV做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禽白血病病毒生物学特点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流行的禽白血病病毒(ALV),总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和病毒生物学特性,并阐述了ALV-J常用的分离鉴定方法,提出了控制和根除AL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帕病毒(Nipah virus)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为非节段性单负链RNA病毒,因1999年首次从马来西亚尼帕镇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而得名,其以高致死性为主要特征,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引起急性发热、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因感染的宿主广泛、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尼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致病机理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鹅的病毒性传染病——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鹅禽流感的症状、病变、诊断、防制加以介绍,以便控制这儿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