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几十年来,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坚持"水保立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全县已治理小流域22条,治理面积466.7km^2,治理程度达到63.8%;在防治措施上坚持坡改梯、造林种草和沟道治理三大工程,总结出了5项措施和治理经验,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宁夏隆德县中森骨干坝小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总结开发利用中森骨干坝小水资源对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人水和谐,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03-104,13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该文概述了隆德县清流河小流域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的特征与危害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治理思路、模式与成效,提出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渭源县总土地面积2065km^2,水土流失面积1718.30km^2。截止2008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4.30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66%。多年的水土治理与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宁夏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水土流失较另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334.00km^2,占土地总面积2528.65km^2的92.31%,年均土壤侵蚀模数6000t/km^2·a。经过大规模、持续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至2007年底,治理度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66元,初步实现了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文章介绍了彭阳县20多年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成效和成功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解决贫困山区群众温饱和脱贫的基础工程.其成功经验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淑娥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3-104
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西麓,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是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形、气候、植被、地理环境、鼠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因此,应树立“面上封育,点上治理”的观念,在植被退化的地方利用生态自我修复功能进行植被恢复,在乡村周围有山体、泥石流危害的地方进行综合治理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隆德县森林鼠害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晔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41-142
造成隆德县林木灾害的生物主要为地下型鼢鼠类。阐述了隆德县森林鼠害发生与防治概况,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成功治理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森林鼠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治理对策和防治时应注意把握的技术环节,为今后隆德县乃至宁夏南部山区森林鼠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宁夏隆德县罗家峡小流域通过大量的坡耕地、荒山、荒沟的治理改造,使流域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粮食安全得到保证,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生活生产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总面积9991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72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67%。现有治理面积219.7平方公里,为应治理面积的3.8%。为了有效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生产优势,就本地区水土流失特征和分区治理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实现有效防治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其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必须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生态资源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治理模式,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保护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全省水土保持暨英国赠款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会议上了解到,甘肃各级经过不懈努力,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2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59%。  相似文献   

12.
福建长汀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分析当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是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手段。以Landsat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提取福建省长汀红壤区2000-2014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值,并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差值法分别对植被覆盖度、植被恢复等级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5 a长汀红壤区NDVI呈明显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2132.90 km2,面积比例提高68.86%,植被变化以恢复和完全恢复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88.07%。经过多年的治理,长汀红壤区植被覆盖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占长汀土地总面积0.42%的区域属植被严重退化区,主要分布于汀江两岸,建议在该流域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措施,合理生产开发利用,从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甘谷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县域内水土流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了进入渭河的泥沙累积量,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但项目实施中还存在治理不够系统、治理措施布设不均衡等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阐述了甘谷县水土流失基本情况,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甘谷县水土流失的治理与保护措施,为下一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是对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工程实施中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妥善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坚持人工治理与封育保护相结合 ,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采取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梯田建设等措施 ,恢复植被覆盖 ,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脆弱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位于河西走廊风沙区,属于甘肃省人民政府划分的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区。山临高速公路全长97.00km。概算总金额223355.09万元。工程总土石方量为996.33万m^3,其中土方为993.67万m^3,石方为2.66万m^3。共占土地503.01hm^2。取土场15处,取土量为983.18万m^3。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防护。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综合防治.使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植被恢复系数70%以上;扰动土地治理率85%以上;荒漠及绿洲边缘工程开挖形成的取土场经整治后力争达到土地利用率10.0%以上;达到控制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1999年卫星遥感测数据统计,南漳县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达175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5.4%。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853km2,占47.3%,中度流失面积869km2,占 49.5%;强度流失面积47km2,占2.7%;极强度流失面积2km2,占0.12%。南漳县委、县政府把抓水土保持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作为招商引资,促进县城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17.
宜宾市水保示范工程建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市针对水土保持工程面宽量大、投资标准低的特点,依托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产业结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对其他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彰武县乐园小流域位于彰武县东部,属于低山丘陵区,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耕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力减退,部分侵蚀沟发育,坡耕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下游村庄的人畜安全亦造成一定威胁。当地群众对水土流失危害提高了认识,渴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迫切希望水土流失能及时彻底地得到有效治理。如何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西麓,海拔高、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是天然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引进推广了一批高产、早熟、高淀粉型优质专用品种,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市场拉动,使播种面积迅速扩大。2006年隆德县马铃薯播种面积0.80万hm^2,2008年达到1.13万hm^2,增长42%。但随着播种面积的增长,种薯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隆德县观庄乡田滩村、红堡村连续3a进行了马铃薯夏播留种试验,平均产种薯11254.5kg/hm^2,翌年用于大田播种,增产12%~15%。现将我们总结的马铃薯夏播留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苏堡小流域的总土地面积35.3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1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91%。总结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危害,分析了流域治理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