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延松  姜同先 《作物杂志》1989,(1):34-34,33
我们在1986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1987年又搞了花生间作西瓜、萝卜的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趋势相同。谨将1987年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设计试验共设①3.4米种8行花生,0.6米种1行西瓜,②3.2米种7行花生,0.8米种1行西瓜;③3.0米种7行花生,1.0米种1行西瓜,④2.8米种6行花生,1.2米种1行西瓜,⑤2.6米种6行花生,1.4米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花育22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有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覆盖黑白配色地膜、浅银灰色地膜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花生生长,增加其叶绿素含量,花生功能叶片光合效率显著提高,荧光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覆盖黑白配色地膜和浅银灰色地膜的花生饱果率和果重明显增加,其芙果产量分别达到了4700.0kg/hm2和4943.3kg/hm2,比普通地膜处理增产6.09%和14.96%。经济系数也明显提高。而覆盖绿色地膜花生光合荧光特性不及普通地膜,花生芙果产量仅为3813.3kg/hm2,比覆盖普通地膜处理减产11.32%,说明在花生生产中覆盖黑白配色地膜和浅银灰色地膜可明显提高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徐小天 《种子科技》2016,(11):68-69
在大庆市大同区所属的4个乡镇进行花生新品种推广,采取机械定量播种、机械覆膜,经济效益明显。近年来,农户地膜花生种植平均纯收入1 400元/667 m~2左右,全区地膜花生一项收入可达3 600万元。就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内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各地已在陆续采摘西瓜,西瓜收获完毕后种什么是广大瓜农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建议,西瓜收获后可改种错季蔬菜,以此来填补秋季市场的空缺,也会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西瓜与秋西葫芦连作秋西葫芦选用抗热、抗旱、抗病的品种。西瓜收获后,清除残枝败叶,保留地膜。立秋前3天到立秋时播种,在西瓜垄上直播一行西葫芦,行距140厘米(与西瓜行  相似文献   

5.
双层地膜西瓜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水镇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是全国有名的西瓜之乡,生产西瓜有百年历史。在上个世纪60年代,黑水西瓜以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口感进人中南海,成为全国知名品牌。黑水西瓜经黑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在技术和管理上日臻成熟,现已成规模,年产西瓜2亿千克左右。主要品种有:冠龙系列、新红宝系列、京欣系列、无籽系列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栽培方式主要有单层地膜栽培、双层地膜栽培和露地栽培,这里重点介绍双层地膜西瓜早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地膜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表明,地膜花生和露地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荚果体积增长和荚果产量形成过程,均可用S曲线数学模型(logistic分布)来描述:①地膜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率转折点出现在出苗后76—82天期间,而露地花生为出苗后69—70天.在其转折点前后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②地膜花生单株荚果总体积增长速率转折点为结荚期后25天,露地花生为28天.在转折点前后是其荚果体积增长的高峰期.③地膜花生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增长速率在饱果期后28天达到转折点;露地花生为18天达到转折点.转折点前后是其单株荚果总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花生栽培上采用覆盖普通地膜、含除草剂地膜、普通地膜 除草剂及空白4个处理,进行3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采用含除草剂地膜除草效果最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次为普通地膜 除草剂,二者与对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为些建议在生产上可提倡花生覆盖地膜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探讨生物降解地膜的控温控水效应及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进行了 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 普通地膜与不覆盖地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均优于不覆膜处理。生物降解地膜 Q2降解速度过快, 其他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宜。生物降解地膜 Q3更利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形成, 效果优于普通地膜; Q4 与普通地膜相近, 效果略差于普通地膜; Q1、 Q2 2 种地膜效果差于普通地膜。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中, 能达到与普通地膜相似的保温保墒效果, 在提高叶绿素含量, 叶片净光合速率, 延缓叶片衰老方面优于普通地膜处理。Q3、 Q4 2种生物降解地膜能满足花生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温度、 水分的需要, 前期增温保水, 后期降温增渗, 促进光合作用, 并且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减轻对土壤性质的破坏,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农业种植技术的深化发展也就具备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膜西瓜种植是目前十分常见的一种西瓜种植技术,而在地膜西瓜种植后茬进行免耕直播性质的向日葵种植,不仅可以对地膜进行重复利用,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进而帮助种植人员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地膜花生是一种产量较高的种植方法,主要是利用水稻和花生间种效应和薄膜应用来提升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分析了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应用推广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西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优质小西瓜倍受青睐。由于大棚小西瓜上市早、品质优、销路畅 ,经济效益高 ,因此近几年来 ,我县大棚小西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使瓜农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但同时在生产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由于种植密度及整枝留蔓和留瓜数量难掌握 ,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为了探索适宜我县大棚小西瓜高产栽培的种植密度及整枝留蔓、留瓜方式 ,进行了本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供试品种与方法本试验采用大棚爬地、地膜全覆盖 (除沟外 )加小拱棚栽培 ,供试小西瓜品种为日本“早春红…  相似文献   

12.
蒋平 《耕作与栽培》2002,(6):33-33,38
通过综合研究表明,引起低热地区地膜西批瓜早衰的主要原因是:在西瓜生长后期,地膜栽培的土壤温度、湿度过高,为西瓜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西瓜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同时,生长后期肥料严重不足。其防治方法除加强田间管理外,应适时揭去地膜,或利用降解膜,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适时补充肥料。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川中丘陵地区油后地膜花生的高产栽培措施,通过对油后地膜花生免耕垄作与耕地垄作和施用不同肥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地区进行油后地膜花生宜选择高产的花生品种如天府18号,按照有机肥225 g/m2,配合施用N13.5 g/m2、K2O3 g/m2、P2O57.5 g/m2标准施肥,行距27 cm,穴距20 cm...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垦科技》2011,(5):74-74
秋豆角 西瓜收获后,清除杂草、地膜,每一西瓜高垄上播种两行,行距35~40cm,穴距25cm,每穴下种3粒.同时用营养钵育苗,一旦缺苗断垄要及时补苗。幼苗甩蔓时用竹竿插架。每穴插一竹竿,结荚期追肥两次,以水送肥。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材质地膜对花生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在位于山东省胶州市的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田中,应用3种不同材质地膜(分别为普通白膜、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花生,对其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进行研究。产量结果表明,普通白膜处理>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黑色地膜处理,与普通白膜相比,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花生产量分别减少17%,9%;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土壤中6种美国国家环保署(EPA)优控增塑剂的总含量,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最高,黑色地膜处理次之,白色地膜处理最少,差异明显,其中DMP,DEHP,BBP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土壤中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3种地膜覆盖土壤中DEP,DMP,DBP含量均已超过美国土壤污染物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李尚泽是湖北省汉川市刁东街道办事处施山塔村的种植大户,每年种植15~20亩西瓜,其中有棉花与西瓜套种的,有单一种植西瓜的。由于耕地面积大,农作物除草的任务也大,仅靠俩口子耕耘是忙不过来的,因此,常用化学药剂除草。西瓜地除草的工作量很大,因为西瓜多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能保温、保墒、保肥,促进西瓜早生早发,早熟高产,但地膜内的杂草生长也很快,与西瓜共生矛盾较大。老李每年在西瓜移栽之前都施用除草剂72%都尔乳油除草,可有的地里除草效果很好,有的地里杂草杀死了,西瓜苗也受到了抑制。经农技  相似文献   

17.
复种的好处1.增加产量 晚稻配套栽培,能较大幅度地增产。桃江乡窑头村1985~1987年226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269.4公斤;露地花生平均亩产210.5公斤,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亩增产27.98%。花生后茬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53.5公斤,双季连作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前者比后者增产10.34%。  相似文献   

18.
“双膜西瓜”,就是在原地膜西瓜的基础上,再增设小拱棚的一种简易保护地生产模式。在近年西瓜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增加、市场出现“卖瓜难”的时段性滞销形势下,采用双膜栽培能使西瓜提前成熟、提早上市,变滞销为畅销,实现早熟、丰产、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19.
鲜食地膜花生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生不仅含有较高蛋白质和脂肪,而且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叶酸及大量的锌、钙、磷等微量元素,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等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鲜食花生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目前,开封县鲜食地膜花生种植面积已达2万m^2,并呈逐年增长之趋势,现将鲜食地膜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20世纪众所周知的十大农业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起到了保温、保墒、保持肥力等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花生的产量,促进了花生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受土地条件的限制,有些适宜花生生产的地块不能覆上地膜,能覆膜的地块也由于覆膜操作费工费时、需要补足水分、残膜回收和再利用的困难,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液态地膜的推广应用,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