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羽衣甘蓝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羽衣甘蓝的花蕾、腋芽、花茎、花丝为外植体 ,进行愈伤组织或不定芽的诱导试验 ,研究了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羽衣甘蓝离体培养的影响 ,筛选出了最佳诱导分化、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 :以MS +BA4mg·L -1 +NAA0.1mg·L-1 诱导成苗率最高 ,芽苗健壮 ;芽在继代培养中以MS +BA2 +NAA0.02mg·L-1 增殖率最高 ;在生根阶段以1/2MS +NAA0.4mg·L-1生根效果最好 ,生根率可达100 %。  相似文献   

2.
枸杞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激素组合、不同活性炭及蔗糖浓度、低温预处理或热激处理、不同光照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1.0 mg/L+6-BA 2.0 mg/L,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1.7%;4 ℃低温预处理5 d和32 ℃高温预培养2 d,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活性炭能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适宜的蔗糖浓度为3%;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和弱光培养.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分化出大量绿色小芽,分化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 0.1 mg/L)中,20 d后得到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麦花药离体培养反应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份大麦栽培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它们的花药离体培养反应,结果表明:二棱型材料的离体培养反应优于多棱型;早熟型材料的离体培养反应优于迟熟型。以栽培品种沪麦8号为材料,各实验处理结果表明:适当晚播,减数分裂期前夕施适当的氮肥,10-20天的3℃低温预处理,1.5mg/12,4-D与0.05-0.2mg/1KT激素配比和5-7%蔗糖浓度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探索了蜡梅花药离体培养中灭菌方式及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采用4%次氯酸钠直接处理花药20 mim的方式最为方便有效;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0 mg/L+6-BA0.5 mg/L+蔗糖20 g/L;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2.0 mg/L+6-BA1.0 mg/L+蔗糖40 g/L。  相似文献   

5.
油菜花药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湘油13号,湘油14号,94591,373和ZB等5个油菜品种离体花药为材料,接种花粉处单核靠边期的花药,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培养,成功地获得了94591,湘油14号和373等3个品种花粉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分化率分别为16.7%,12.5%和7.9%,在湘油13号获得了花粉愈伤组织,但没有获得了不定芽分化,不同基因型油菜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明显差异。诱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湘油14号(46  相似文献   

6.
水稻花药离体培养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花红离体培养技术,对水稻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的去分化和再分化能力以及花粉植株后代性状遗传变异动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花粉植株后代的的有关同工酶。结果表明:1.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有明显差异,其中94P-70的培养力最高,其次是汕优桂99,其余未分化出绿苗。2.花粉植株一代(H1)性状表现多样性;H2代有少数株系的性状优于H1代,发生分离,大多数株系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并出现优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低温预处理对番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小孢子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番茄花药离体培养的低温预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条件下,雄核发育存在三条途径,即B途径、A-V途径和A-G途径,以B途径为主;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小孢子逐渐退化;对番茄花药离体培养进行低温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番茄小孢子退化,提早雄核发育,并增加参与雄核发育小孢子的比率,但参与B-途径的小孢子比参与A-途径的增加得多。  相似文献   

8.
以3种不同类型萝卜基因型的花药为试材,研究低温条件下甘露醇与秋水仙素预处理对萝卜离体花药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经过预处理后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小幅度的回升;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经过预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但在两种处理方式中变化趋势表现不同,甘露醇预处理表现先增加后减少,而秋水仙素处理表现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9.
李新江  建德锋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61-8862
[目的]提高芦笋的产量。[方法]以不同阶段的芦笋花蕾为外植体,筛选花粉的最佳生长阶段(即最佳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芦笋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以花粉处于单核期的花蕾为最佳试材,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1.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KT 0.1 mg/L+NAA 0.20 mg/L。[结论]该试验结果为芦笋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麦离体培养花药对低温预处理及NaCl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份大麦基因型作供试材料,探讨了离体麦穗低温预处理对花药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绿苗分化及NaCl胁迫对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绿苗的可能原因。依据研究结果,推测:不同供体基因型的花药对低温预处理首先是一个冷胁迫反应,其次才是培养反应。认为制定适宜的低温预处理时间。应以最大限度提高供试基因型花培绿苗率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以羽衣甘蓝皱白1带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研究影响羽衣甘蓝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通过2 d的预培养,OD600值为0.3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5 min,2 d的共培养,延迟筛选3 d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比较了遗传来源不同的8对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和黑籽羽衣甘蓝成熟种子种皮中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籽种皮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黄籽,黄籽与黑籽种子色泽的差异与种皮中类黄酮、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不同有关,这与甘蓝型油菜的表现相同,而叶绿素含量却与甘蓝型油菜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以西兰花花茎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花茎切割后平接或按极性竖接种于培养基中两种接种方式对不定芽的诱导无明显差异,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3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1mg/L+NAA0.05mg/L+活性炭0.5g/L。  相似文献   

14.
羽衣甘蓝的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羽衣甘蓝具有明显的观赏特性和很高的园林应用价值,是我国华东地带深秋、冬季及早春重要的花坛材料.文章从株型、叶型、叶色、花序等方面分析了羽衣甘蓝的观赏特性,并探讨了其园林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5.
郭凯  谈成林  王友保  张洁  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39-10240,10390
[目的]为花卉植物用于cd污染土壤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镧(工丑)对羽衣甘蓝受到镉(Cd)胁迫的调节效应。[结果]低浓度的cd对羽衣甘蓝的出芽率、株高、根系、地上和地下鲜重与千重等指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d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一定浓度的La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结论]5mg/LLa缓解高浓度cd对羽衣甘蓝种子出芽以及生长等各项指标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羽衣甘蓝DH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羽衣甘蓝基因型"名古屋-红"和基因型P3(Q2704×Q4606的F1代)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2个DH群体中分别抽取46个DH系和41个DH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标记分别对2个DH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9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104和87个多态性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各占总扩增位点的81.73%和79.31%,大小在100~2 000 bp;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25 3和1.468 9;平均多样性指数PIC分别为0.258 9和0.409 4。对ISSR结果进行聚类分析,2个DH群体各DH系间相似系数范围分别为0.61~0.97和0.56~0.91,在相似性系数为0.78处可将46个"名古屋-红"的DH系分成5组,在相似性系数0.75处可将41个P3的DH系分成5组。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内出现较大分离,且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在不同DH群体遗传多样性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两个自交系(F6代)作比较,利用ISSR标记技术检测了羽衣甘蓝3个DH1代株系的遗传稳定性,并对5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DH1代株系DN31、DP70、DT2和两个自交系B62、B111利用9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55、51、50、54和51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DN31有3个,DP70有2个,DT2没有,B62有19个,B111有15个.羽衣甘蓝DH1代株系内基本不存在遗传差异,基因型是纯合的,两个自交系遗传稳定性相对较差.表明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获得纯合体材料上比人工自交的方法高效、快捷,而且获得的纯系基因型更纯、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黄籽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杂交再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将携带有黄籽基因的芸薹属C和A染色体组结合在一起,开展了黄籽羽衣甘蓝和黄籽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再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在MS+1.0 mg/ L BA+0.2 mg/ L NAA+7 %蔗糖+300 mg/ L CH培养基上培养授粉10 d后的40个子房获得2个白菜型油菜×羽衣甘蓝杂种,其中1个自然加倍成为双二倍体.再合成甘蓝型油菜双二倍体和单倍体分别结黑籽和红褐籽.  相似文献   

19.
以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 (CpTI)导入结球甘蓝品种北早。共培养 2天后 ,转到MS +1 0mg/L 6 -BA +0 2mg/LNAA +4 0mg/LAgNO3 +10mg/L卡那霉素 +5 0 0mg/L羧苄青霉素的分化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绿色抗性芽苗培养生根 ,移栽成活 ,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