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不同地方采集的核桃外果皮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干燥后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氧化一还原性能较强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水提取率高、工艺简单、无污染且成本低。通过试验知各采样点核桃外果皮所含色素具有相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洋金凤花瓣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稳定性,为开发利用洋金凤花瓣的色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洋金凤花瓣色素的OD值,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洋金凤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研究光、酸碱性、氧化还原物、金属离子和常见食品添加剂等对洋金凤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洋金凤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色素OD均值为1.6810,高于正交试验中最高OD值1.6287.洋金凤花瓣色素既溶于水又溶于醇,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洋金凤色素提取的影响大,光的影响甚微,在pH<7的酸性环境下能稳定保存;Zn2+和Ca2+对洋金凤花瓣色素无明显影响,而Al3+具有增色效果,Cu2+改变色素颜色;常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对洋金凤色素有明显影响,而食盐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洋金凤花瓣色素具有耐光性,可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保存,金属离子Al3+对洋金凤花瓣色素有增色效果,常见食品添加剂食盐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洋金凤花瓣色素具有成为食用药用色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荚迷果实红色素稳定性因素的研究,初步探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利用该色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经过不同处理后的色素在535nm处的吸光值进行测定;【结果】荚迷果实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在酸性条件下(pH<4)、75℃以下相对稳定,对光照不敏感,但在直射光和还原介质下稳定性较差。除Fe3 可引起色素溶液变色并产生沉淀外,其他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均无影响。3种添加剂碳水化合物、苯甲酸钠和没食子酸中,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他两种对稳定性无影响且有一定的护色效果;【结论】荚迷果实红色素在直射光和还原介质下稳定性较差,不利贮存。  相似文献   

4.
以紫皮洋葱为原料,对洋葱色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色素稳定性进行了探究。在单因素筛选和色素初始提取条件确定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料比为影响因子,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利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0.1 g洋葱的洋葱色素最佳提取条件是体积分数为38%的乙醇10 mL,液料比为100∶1,超声时间为3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色素含量显著提高。柠檬酸、葡萄糖、食盐及金属离子Al3+对洋葱色素有着增色作用,蔗糖需与洋葱色素反应一段时间后才能表现出增色作用,乳糖、可溶性淀粉、果糖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洋葱天然色素稳定性良好,具有广泛的食品和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黑果小檗果皮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小檗果皮为试验材料提取色素,并就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食品添加剂、pH值和不同金属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果小檗色素为花色素苷类物质。对光具有一定的耐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60℃);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应避免与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食品添加剂食盐、葡萄糖、柠檬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且食盐和柠檬酸对色素有增色作用;pH值对色素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黑果小檗色素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色素结构可能被破坏,呈现墨绿色;色素对Mg~(2+)、Ca~(2+)相对稳定,Fe~(3+)、Fe~(2+)、Cu~(2+)使色素吸光度产生较大波动,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艾草根块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WS-221为研究对象,以色素提取液吸光度为重要指标,对该菌所产的色素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所产色素提取液在49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紫外光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色素溶液中添加适量Na~+、K~+、Al~(3+)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并且食盐浓度在0.2g/mL时增色效果明显。综合评价,该菌所产色素稳定性良好,具有广泛的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茶树内生真菌H8菌株红色色素的性质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色素易溶于水、乙酸乙酯,可溶于甲醇、氯仿,微溶于丙酮、乙醇.其水溶液最大吸收峰在470 nm,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且色泽会转为紫红色;Al3+,Fe3+与Cu2+对此红色色素有较大影响,Na+,Mg2+,K+,Zn2+,Pb2+等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灯光、紫外线、室内自然光照射及加热条件下稳定;在日光及氧化还原条件下易分解;蔗糖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柠檬酸、柠檬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醇提法提取橘皮色素中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橘皮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在料液比为1∶20(g/mL)、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120min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橘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橘皮色素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因此贮藏中应适当避光;Mg2+、K+、Na+、Mn2+和Ca2+等金属离子对色素无不良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和柠檬酸溶液对色素的稳定性几乎无影响;橘皮色素对氧化剂和还原剂亦较为稳定;橘皮色素在酸性条件下比较敏感,在碱性条件下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浸提橙皮食用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浓度95%乙醇为提取溶剂,在料液比为1:15,温度为60℃,时间为6h的条件下提取橙皮黄色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计算色素残存率.[结果]橙皮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碱性环境对橙皮黄色素有强烈破坏作用,应在pH<6的酸性环境下保存;在温度>40℃下稳定性较差,因此贮藏温度应低于40℃;在一定的范围内,橙皮黄色素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在5种常见金属离子的最大安全使用范围内,各离子均对橙皮黄色素无明显的不良影响,Al3、Na+对其有一定的增色作用.[结论]橙皮黄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民族药三叶木通的花瓣为材料,对其紫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叶木通花瓣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60%乙醇水溶液(V/V)、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h.三叶木通花瓣色素溶液在酸性环境中呈现鲜艳的橙红色,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变为褐绿色.亚硫酸钠及高锰酸钾对三叶木通花瓣色素具有减色作用,苯甲酸钠对三叶木通花瓣色素具有增色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增色作用加强;Vc对三叶木通花瓣色素具有一定的减色作用;柠檬酸及EDTA对三叶木通花瓣色素无明显影响.三叶木通花瓣色素在自然光照下稳定,金属离子Ca2+、Mn2+、Zn2+、K+、Na+、Fe2+、Mg+、Co2+、Al3+、Pb2+等对三叶木通花瓣色素及其稳定性没有影响,Fe3+、Cu2+、Sn2+影响色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CAD基因在苦荞果壳形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苦荞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苦荞厚果壳品种云荞1号和薄果壳品种小米荞克隆CAD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AD基因在不同果壳厚度类型(厚果壳苦荞和薄果壳苦荞)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薄果壳苦荞和厚果壳苦荞中均克隆获得2条苦荞CAD基因,且这2条基因序列在薄果壳苦荞与厚果壳苦荞中均完全一致,命名为FtCAD-1和FtCAD-2。FtCAD-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876bp,编码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疏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FtCAD-2基因的ORF长度为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FtCAD-1和FtCAD-2蛋白均具有CAD蛋白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FtCAD-1与数据库目标蛋白2cf5.1.B的结构相似度为74.74%,而FtCAD-2与数据库目标蛋白5z0c.1.A的结构相似度为63.03%。FtCAD-1与拟南芥的第一类CAD蛋白(AtCAD4和AtCAD5)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2与拟南芥的第二类CAD蛋白(AtCAD2、AtCAD3、AtCAD6等)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1和FtCAD-2基因均在种仁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间无显著差异(P>0.05)。FtCAD-1基因在厚果壳苦荞叶、花和果壳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高于薄果壳苦荞,尤其是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是薄果壳苦荞的16倍。FtCAD-2基因除了在薄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厚果壳苦荞外,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厚果壳苦荞高于薄果壳苦荞。【结论】FtCAD-1属于第一类CAD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推测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贮藏方式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核桃鲜果在贮藏期间易出现青皮褐变腐烂,果仁哈败、发霉、失水等问题,鲜食期很短,生产中常采用干制保藏。研究气体成分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核桃鲜果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方法】以主栽品种‘香铃’为试验材料,采用气流法测定脱青皮核桃鲜果和带青皮核桃鲜果呼吸强度,研究核桃鲜果呼吸类型。分别采用塑料袋抽真空贮藏、塑料袋限气贮藏、试验箱气调贮藏和自然裸放等4种贮藏方法,于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贮期测定各贮藏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和果仁油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等指标的变化,计算贮藏不同时期各处理核桃鲜果青皮褐变指数,贮藏120 d时对核桃鲜果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定,以探讨气体成分对带青皮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带青皮核桃鲜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脱青皮核桃鲜果为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各处理贮期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油脂含量、油脂碘值总体呈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保持良好,果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脂氧合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自然裸放(对照)核桃青皮的保鲜效果最差,贮藏至40 d时青皮褐变指数已达0.27;塑料袋抽真空贮藏核桃青皮的保鲜效果最好,贮至120 d时青皮褐变指数仅为0.18。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塑料袋抽真空贮藏能有效防止青皮褐变,保持果仁较高含水量,减缓果仁油脂酸价、碘值以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速率,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保持较高活性,同时抑制丙二醛的产生。贮后感官鉴评,塑料袋抽真空贮藏的核桃鲜果各项指标均得分最高,品质优良。【结论】核桃鲜果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核桃鲜果带果柄剪下,在温度4.0℃下预冷3 d,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塑料袋抽真空包装,在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可贮藏120 d,贮后青皮褐变程度低,果实色、香、味、形俱佳。  相似文献   

13.
黄元河  潘乔丹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692-1696
[目的]研究核桃根、茎、叶不同提取物的化感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无公害植物源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蚕豆根生长试验和蚕豆微核试验,测定核桃根、茎、叶不同提取物对蚕豆生长的影响和遗传毒性.[结果]经核桃根、叶正丁醇提取物培养24和48h的蚕豆根生长减慢,当核桃根、叶正丁醇提取物浓度大于0.050 g/mL时,培养72 h的蚕豆根生长停滞.微核试验结果,核桃根、叶正丁醇提取物能抑制蚕豆根尖细胞生长,损伤其遗传物质,导致其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增高,与对照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025~0.100 g/mL)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结论]核桃根和叶中含有一定遗传毒性的化感物质,能够抑制植物细胞分裂,导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对周围植物产生不可逆的遗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葡萄干颜色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为传统干燥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晒干和晾干两种制干方式,测定含水量、色差值、水分活度、总酚含量、总黄酮,分析颜色、酚类、酮类及香气物质。【结果】晒干方式干燥速率显著晾干方式,晾干方式葡萄果实内水分活度变化晒干方式,有利于形成绿色葡萄干;晒干、晾干方式葡萄干中总黄酮、多酚类物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晾干葡萄干总黄酮、多酚类物质高于晒干葡萄干。制干过程中香气种类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采用晾干方式制干,干燥速率、水分活度变化均低于晒干方式,能较好的保存葡萄果实内的香气成分、总黄酮和多酚物质。  相似文献   

15.
商洛核桃产业突破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龙  贾长安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78-179,183
商洛被誉为“中国核桃之都”,核桃产业是商洛最具优势特色的骨干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基础.本文在简述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去壳龙眼果肉品质特性的影响,评价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龙眼果肉干制品的收缩率、复水率、色泽、多糖含量、SOD活性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5种干燥方法对龙眼果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5种干燥方法所得龙眼果肉的收缩率、复水率、色泽、多糖含量和SOD活性存在差异,微波真空干燥所制龙眼果肉的色泽最佳,收缩率、复水率、多糖含量和SOD活性仅次于真空冷冻干燥,但微波真空干燥的时间短、温度低、效率高,且所制龙眼果肉结构完整,金色饱满,质地适中,具有龙眼特有的风味,综合品质最好。【结论】微波真空干燥是最适的龙眼果肉干燥方法,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温185核桃一年生枝条的抗寒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温185早实核桃(Juglans regia L.)一年生枝条抗寒力测定分析,筛选出与抗寒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为有效评价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温185”核桃越冬抗寒能力,制定合理的冬季安全越冬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了9个胁迫低温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胁迫处理后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 LT50)、枝条组织活力、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1℃;不同组织抗寒能力存在强弱差异,以表皮抗寒性最强,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冻害临界温度与LT50接近;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MDA含量持续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峰值的激发胁迫温度均接近LT50,胁迫温度低于半致死温度时,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相对电导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温185一年生枝条抗寒力评价的关键生理指标,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TIC染色结果可作为组织冻害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核桃种子油体发育及不同品种种子子叶油体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核桃品种种子油体发育过程,分析其成熟期子叶油体特征,旨在寻找核桃种子油体合成的起始时间及发生位置,了解不同品种种子在子叶油体特征上的差异及其与含油率间的关系,加深对新疆早实核桃品种种子细胞超微结构的认识。【方法】以新疆早实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索式脂肪测定仪检测核桃种子脂肪含量,并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种子发育进程中细胞器的发育消解及油体发育过程。【结果】花后30 d,核桃种子胚中开始存在单独的细胞,各细胞壁之间界限清晰;单独细胞中开始形成各种细胞器。花后50 d,细胞内的细胞器更为丰富,同时内质网数量不断增多,且以条状为主。花后60 d,内质网两端开始膨胀增厚,零星出现油体,随后种子胚中的油体数量不断增加直至成熟。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于花后90 d开始减少,其余各种细胞器于花后110 d开始消解。花后120 d,细胞被油体和蛋白体填满。子叶细胞中的油体积累滞后于胚中的油体积累,花后60 d才开始形成单独细胞且细胞内已出现各种细胞器,同时子叶细胞中的内质网已开始膨胀增厚。至花后80 d,内质网才开始分泌小泡,形成油体,晚于胚20 d。成熟期核桃种子子叶细胞完全被油体和少量蛋白体充实,油体呈椭球体或不规则多面体,较少为球体,且油体个体间的形态与大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种子含油率相对较高的‘温185’子叶贮藏细胞内油体数量较种子含油率相对较低的‘新新2号’少,但其直径和截面积之和却较大,且在两个品种间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差异。【结论】核桃种子胚和子叶中的油体主要发生于内质网,在花后60 d开始积累,且子叶中油体的积累滞后于胚,二者不具有同步性。成熟后种子子叶贮藏细胞内油体直径大小和截面积之和是导致‘温185’与‘新新2号’种仁含油率产生差异的内在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天然绿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对纤维色素提取液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光照、pH值调节、金属离子和氧化及还原剂对色素进行处理.[结果]自然光照射致色素提取液颜色随时间变化变浅.常温下色素易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极性大的溶剂.色素在pH5~9颜色稳定,Al3+、Fe3+、Cu2+、Fe2+、Ca2+离子导致色素颜色变化.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处理前后色素溶液光谱扫描曲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光照、pH值、部分金属离子、还原剂及氧化剂影响色素稳定性,且为脂溶性色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核桃核心种质以便更好地保存、评价和利用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131份核桃原始种质采用逐步聚类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结合形态学指标及地理来源,最终确定核桃核心种质,并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核桃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10%的样品,分别为河北的天桥1号、陕西的西洛2号和西林1号、山西的晋龙1号、山东的丰辉、辽宁的辽宁8号和辽73013、新疆的温185、河南的绿波、北京的北京746、美国引进品种维纳、日本引进品种清香和朝鲜的品种安边1号。根据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与原始种质相比,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保留率为75.4%。【结论】构建的核桃核心种质能较大程度地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信息,符合核心种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