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
韩兆国  从娟 《新农业》2008,(1):56-56
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全市农民年平均收入超亿元.但由于柞蚕场承包期偏短,加之农民重放养轻建设,部分柞蚕场一度曾出现砂化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砂化蚕场,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保持蚕场生态平衡,建设山肥柞旺蚕场,这是开创现代化建设,发展蚕业振兴中华的要求。蚕场只有不断地加强保护建设,才能永续利用,为今人致富,为后人造福。一、蚕场建设管理的意义柞蚕生产,具有设备少、投资小、得利快、收益大、销路好,又不同粮棉争地的特点。岫岩和凤城县1980年,共养秋蚕3万多把,共产茧50万担,平均每把产茧16担,收入1000多元。这两县柞蚕生产收入达3500万元,得售茧奖售粮3250多万斤,布票758万多尺。这一年,丹东地区柞蚕生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2.5%,岫岩县占21.4%,重点养蚕社队的比重更大。柞蚕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和农村快富的  相似文献   

4.
刘爱华 《新农业》2007,(9):56-56
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26%,柞蚕饲养业成为东部山区人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支柱。前几年,虽然柞蚕放养技术不断提高,但蚕场建设仍然采用传统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韩兆国 《新农业》2006,(12):34-35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自然状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有林面积的29%。全市有40万农户,其中2万户从事柞蚕放养,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20%,占辽宁省的30%,是全国最大的柞蚕饲养市(县),年农民养蚕收入超亿元,蚕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7%。山区农民“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全市22家缫丝加工企业,年工业产值3亿多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在养蚕农民和加工企业之间活跃着1000余名蚕茧经纪人。2003年以前,全市的柞蚕生产、流通、加工三个领域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战。尤其是养蚕农民,由于缺少新技术、新品种、信息、交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收入很不稳定,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广大蚕民迫切需要联合起来,组建蚕业协会并通过协会得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实惠。2003年12月,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农民高庆年牵头组建了凤城市蚕业协会。运行2年来,协会得到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养蚕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带动了近2万养蚕农民共同致富。经纪人增加了收入,加工企业增加了效益,真正形成了蚕业协会带动蚕业产业化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6.
蚕场属经济林 ,辽宁省偏远山区 1 0万余户农民用它饲养柞蚕。近 3年 ,每户养一季蚕 ,所得收入平均 60 0 0元左右 ,是这些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仅丹东地区有 81 3%的乡、镇饲养柞蚕 ,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 2 0 %左右 ,有 30 %左右的农户若不饲养柞蚕连适龄儿童也得辍学。但是 ,当前柞蚕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蚕场生态建设亟待解决。蚕场还兼烧柴场、放牧场和山菜、野果、中草药材及食用菌等采集场 ,有的地方还在蚕场里取土及采石。概括起来是“重索取 ,轻建设 ,少投入 ,难管理”。蚕场是有机的生态系统 ,生物、非生物在转换、在…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5,(13)
<正>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 5 0万亩,正常年景全市年放养柞蚕1.7万把左右,总产量1万吨左右,产量占丹东市的75%,辽宁省的20%,全国的18%。凤城市21个乡镇(区)全部有柞蚕场,全市93%的村和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21个乡镇(区)都有专业技术人员。2014年全市放养柞蚕120.9万亩(15113把),总产茧9712.18吨,总产值4.0021亿元。养蚕户均收入2万多元。整个柞蚕产业链包括柞蚕制种、放  相似文献   

8.
李公章 《新农业》2006,(4):54-55
凤城市东汤镇柞林资源丰富,柞蚕场面积15万亩,年养春秋蚕1800把,正常年可产柞蚕茧1000吨,年收入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形成了养蚕、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这里广大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灭线灵”2号防治柞蚕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放养在野外,经常受到各种不良条件和病虫害的侵袭而影响产量。柞蚕寄生线虫就是我省柞蚕重要敌害之一。此外,在吉林、山东、河南、贵州等省部分柞蚕区,都有发生和为害。据不完全统计,辽宁有近三万把(210万亩)柞蚕场有线虫发生和危害,其中最严重的也有一万余把。在有效防治之前,蚕儿受害率一般为50~60%,重者可达90%以上,故有些蚕场被迫停止养蚕。  相似文献   

10.
宽甸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柞蚕生产重点县之一,现有柞蚕园60万亩,全县22个乡镇,有18个乡镇放养柞蚕。近两年来,由于县里采取整合林业、水利资金,用于柞园建设,县民宗局从2012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投入200万株柞苗,进行柞园建设,加之蚕民对柞园建设认识逐步提高,使我县的柞园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缺株断条现象逐年在减少,植被得到逐年恢复。现在一类柞园达到25万亩,二类柞园35万亩,年养蚕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8000把,产茧5000吨,收入2亿元左右,重点乡镇长甸、永甸等地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20%左右,柞蚕生产是我县山区一项重要支柱产业,虽然柞蚕生产形势喜人,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现行的养蚕模式是多投种,广种薄收。这既浪费树叶,又收茧不多,想收好茧就更少,因此造成收入低甚至赔钱,更重要的是把树叶吃个净光,严重影响蚕场生态。为了改变现行的养蚕模式,充分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努力建造集约化、生态型柞蚕饲养模式,达到投入少、产出多、产量高,从而维护柞蚕场的生态平衡。一、建设生态型柞蚕场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又是山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蚕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蚕场的空闲地补栽柞树,  相似文献   

12.
<正>凤城是辽宁省柞蚕生产大县,现有柞蚕场10万hm2,每年需要更新2万hm2,每年可产生小径材60万t。以前这些小径材都作为烧火材烧掉了,为将这些小径材合理有效地进行利用,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利用蚕场更新小径材栽培香菇,2008年共栽培蚕场更新小径材段木香菇500万棒,共产香菇560万kg,实现收入2 30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宽甸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省柞蚕生产重点县之一。现有柞园60万亩。其中一类柞园25万亩、二类柞园35万亩,年养蚕8000把,产茧5000吨,收入l亿元左右。长期以来,多数蚕民受利益驱动,只注重养蚕,轻视建设管理,导致大部分柞园树势衰退,缺墩少株,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宽甸满族自治县柞蚕场管理条例》,保证青山常在,柞园永续利用,2011年末我县制定了大力开展生态型柞园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合理保护和利用一类柞园,全面科学地建设二类柞园方针,转变蚕业生产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同步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两年来主要做了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柞蚕是我省的重要特产之一,年产柞蚕茧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放养柞蚕又是我省山区的传统产业。据调查,丹东地区有84.5%的乡镇,77.9%的村和70.2%的村民组放养柞蚕。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10%。但是由于部分蚕场管理不善,问题不少。约占全省蚕场  相似文献   

15.
蚕场是柞蚕的饲料来源及生产基地,养蚕业又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特产之一。凤城市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5%左右,是农业生产的两大王牌(种植业和蚕业)之一。柞蚕生产在辽宁省占1/7,在丹东地区占1/2左右。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例大的原因是凤城市有得天独厚的柞树资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蚕业的进步,为了保证柞蚕场永续利用、蚕业生产稳步发展,蚕场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蚕业生产部门重视。现就生态蚕场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柞蚕场生态系统是由柞树、草灌植物、柞蚕等生物和外围环境构成的。柞树是柞蚕的食料,是生态蚕场建  相似文献   

17.
辽宁发展柞蚕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气候优势。全省有三分之一的柞林划为蚕场,每年可养柞蚕10万多把,在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大。柞蚕是丝绸工业的重要原料,它的蚕丝制品是重要的出口换汇物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柞蚕丝制品在国内市场也打开了销路。辽宁省每年出口柞蚕丝制品换汇,占农副产品换汇总额的10%以上。我省在柞蚕育种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已选育出辽柞1、  相似文献   

18.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19.
柞蚕养殖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柞蚕养殖业在嫩江县迅速发展,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为全县农林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柞蚕养殖过程中,加强日常蚕场的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少、也是重中之重,日常管理是决定养殖效益、蚕场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实现蚕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宽甸县是辽宁省养蚕的重点县之一,蚕业生产是一项传统的特色产业。目前年放养柞蚕10000把左右,产茧4500吨,产值4500万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重点地区长甸镇年养柞蚕2000多把,蚕业收入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号称"全国柞蚕第一镇"。几年来,我们从抓好蚕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使宽甸县柞蚕放养把数和产量趋于稳定,柞蚕茧质量明显提高,缫丝企业和蚕茧经营大户迅猛发展,为提高和壮大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