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红裸须摇蚊的毒性影响,以休眠期和发育期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幼虫为材料,测试吡虫啉(IMI)、噻虫嗪(THI)、噻虫胺(CLO)、呋虫胺(DIN)、啶虫脒(ACE)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幼虫的急性毒性差异,并探究亚致死浓度胁迫下发育期幼虫体长和湿重的变化.结果表明,IMI、ACE和CLO毒性始终处于剧毒水平,且CLO毒性低于IMI和ACE;IMI对发育期幼虫毒性略高于ACE,对休眠期则相反;DIN毒性始终为高毒水平;暴露于THI下,休眠期幼虫耐受性显著高于发育期幼虫,并且在24~96 h的持续时间内LC50出现30.90~95.49倍不等的耐受性差异.IMI胁迫组体长略有增长,其余组均表现为缩短,仅ACE组出现显著变化;幼虫湿重变化方面,IMI处理组幼虫湿重增长显著,均值在23.3 mg,其余组均保持在20.0 mg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比例黑水虻幼虫处理鸡粪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沙肥料的影响,选择150日龄新鲜蛋鸡粪(各处理均为100 g),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设置14组不同初始投放条数密度的3日龄黑水虻幼虫(0、50、100、…、1 000条,分别表示为T0、T50、T100、…、T1000),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和鸡粪营养物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50组与T100组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幼虫处理组(P0.05),其中T50组和T100组每条幼虫鲜质量分别可达134.70 mg和98.47 mg,干物质含量分别可达37.49%和34.61%。T100~T1000组虫沙含水率显著低于新鲜鸡粪组(CK)、无虫组(T0)和T50组(P0.05);虫沙pH总体偏碱性,幼虫处理组pH均高于CK组,只有T100组pH为8.48,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虫沙粗蛋白含量幼虫处理组显著低于CK组和T0组(P0.05),T350组虫沙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7.32%,T50~T1000组虫沙类腐植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T0组(P0.05);CK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显著高于T50和T100组,而T50和T100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幼虫处理组(P0.05),并且其他幼虫处理组虫沙类胡敏酸含量接近于0;T50和T100组虫沙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研究表明,T100组即100条黑水虻幼虫与100 g鸡粪的比例满足了幼虫和虫沙的需求,幼虫具有更高水平的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虫沙被黑水虻幼虫充分利用后仍保留较多有利于提高植物品质的类腐植酸和类胡敏酸,其中pH、有机质、总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均满足我国《有机肥料》(NY 525-2012),对虫沙进行再加工可生产出商品有机肥料,因此T100组是黑水虻幼虫高效处理鸡粪的合理比例,有利于指导黑水虻幼虫的饲养管理,高效地针对蛋鸡粪实现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3.
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测定分析大麦虫幼虫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灰、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1)大麦虫活虫含水分57.87%、粗脂肪20.13%、粗蛋白18.69%、灰分1.72%;以干物质计,含粗脂肪38.99%、粗蛋白49.51%、灰分2.13%;(2)幼虫粉脂溶性维生素中,VE的含量最高,为23.49(依0.06)mg/kg;水溶性维生素中,VC 的含量最高,为16.04(依0.03)mg/kg,其次是VB2 ,为13.60(依0.09)mg/kg;(3)幼虫粉的宏量元素中,钾(K)的含量最高,为7 620.12(依2.26)mg/kg;其次是磷(P)、为6 150.48(依6.53)mg/kg;钙(Ca)的含量最低,为1 005.02(依4.08)mg/kg;微量元素中,锌(Zn)的含量最高,为88.74(依1.60)mg/kg;其次是铁(Fe),为78.30(依1.78)mg/kg;铜(Cu)和锰(Mn)的含量分别为14.71(依0.21)mg/kg 和18.73(依1.09)mg/kg;(4)幼虫粉中氨基酸组成有17 种,氨基酸总量达41.92 g(每100 g幼虫粉),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80%,呈味氨基酸占36.64%。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种类饲料、饲养密度对大麦虫体重、死亡率、化蛹率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龄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2.0头/cm2时,大麦虫幼虫生长发育好,其饲喂大麦虫幼虫的体重和死亡率与其他组差异显著;老熟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1.0头/cm2时,大麦虫生长发育效果最好,其饲喂大麦虫老熟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20%氟虫双酰胺等新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益及应用技术,笔者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WDG、20%氯虫苯甲酰胺SC、10%氟虫双.阿维SC在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盛期施药,药后3~4d和14~15d,每667m2用氟虫双酰胺10g,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达91.4%和96.3%,保叶效果为94.2%;每667m2用氯虫苯甲酰胺10mL的防效分别达93.4%和95.7%,保叶效果为93.3%;每667m2用氟虫双.阿维40mL的防效分别达93.5%和91.5%,保叶效果为87.7%。20%氟虫双酰胺WDG对稻纵卷叶螟有很高的活性,每667m2用10、8、5g对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防效均在90%以上。同时,试验和实践表明,采用弥雾法的防效显著优于喷雾法和喷雨法。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建议在二化螟1龄幼虫高峰期使用,667m2用量为8~10g.  相似文献   

7.
3种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存活、化蛹及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对井上蛀果斑螟有高杀虫活性的药剂,在室内应用浸渍法和饲喂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和啶虫脒3种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的杀灭作用及对其存活虫态化蛹和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 000倍液处理卵后,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较对照下降48.54%;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对卵的孵化抑制效果较差。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初孵幼虫72 h后死亡率为77.82%,显著高于其余2种药剂各浓度处理,其存活幼虫的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较对照降低63.54%、42.07%,显著低于其余2种药剂各浓度处理。10%虫螨腈悬浮剂1 500倍液处理老熟幼虫后24 h的死亡率为76.21%,药后72 h的死亡率为81.06%,均显著高于其余2种药剂各浓度处理,其存活幼虫的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低于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各浓度处理,但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无显著差别。以上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对初孵幼虫具有高的杀虫活性,且对其后续虫态化蛹和羽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0%虫螨腈对老熟幼虫具有较高的速效杀虫活性,20%啶虫脒的杀卵效果优于5%氯虫苯甲酰胺和10%虫螨腈,但对幼虫活性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毛豆为试验作物,研究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分别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虫酰肼悬浮剂和150 g/L茚虫威乳油混用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处理甜菜夜蛾幼虫虫口密度明显减少,药后3~7 d防效高达98.07%~99.55%;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混用,能显著提高对甜菜夜蛾幼虫防效的速效性。说明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混用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百合负泥虫(Lilioceris lilii(Scopoli))是贝母生长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害虫和发现的负泥虫亚科新纪录种.每年发生1代,成虫多在近溪流的岩石缝隙里越冬.越冬成虫从4~6月底相继出现,幼虫出现于5~6月底,卵、幼虫和成虫在田间重叠明显.产卵于叶背面,孵出的幼虫立即啮食寄主嫩叶.为躲避早春冰冻,1~2龄幼虫钻入地下鳞茎内部蛀食造成多数孔道.成熟幼虫在地下10cm处化蛹.5~6月是虫口发生的两个明显高峰.不同地点诱捕试验证明:早春的砂贝母(Fritillaria karelinii(Fish)Baker)和秋天的木山茄(solanum depila-tum kitag)和大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willd)kitam),对百合负泥虫是强效的诱虫植物.试验表明,栽培1;的诱虫植物,远比为防除成虫、幼虫和卵,在整个贝母田间喷洒杀虫剂或沸水的效果好得多.从而避免了残余杀虫剂对药用鳞茎和花枝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洋虫是1种新型的饲用昆虫,实验研究了洋虫人工饲料麦麸、玉米粉、小麦粉和豆粉及其配方对洋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饲料配方饲喂洋虫,对洋虫幼虫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虫增重、蛹重和化蛹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豆粉作为洋虫幼虫的饲料,幼虫增重快,化蛹率高,蛹重重;用小麦粉饲养的洋虫幼虫各项指标均接近于豆粉饲养的幼虫,其次为麦麸,用玉米粉饲养的效果呈明显弱势.综合经济成本来考虑,建议洋虫的人工饲料取小麦粉和麦麸为主,混配少量的豆粉及微量的Vb和复合Vc为好.  相似文献   

11.
3种农药对花翅摇蚊毒力和AChE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种农药对花翅摇蚊毒力和AChE活性影响.[方法]以花翅摇蚊为对象,测定氧化乐果、甲萘威和辛硫磷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毒力和体内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氧化乐果、甲萘威和辛硫磷24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93.45、73.53和100.30mg/L.亚致死浓度(LC5、LC10和LC20)胁迫下,氧化乐果和甲萘威对摇蚊幼虫AChE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03% ~53.89%和5.14% ~38.14%,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辛硫磷对AChE活性抑制率为-27.27%~33.13%.[结论]摇蚊幼虫AChE对3种农药有高敏感性,可作为监测水体农药污染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氟虫双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每667m2用量10g,施药后3~4d和14~15d防治效果达到89.8%~96.3%,保叶效果94.2%以上,对稻纵卷叶螟1~4龄幼虫均有高效,持效期长的优点。试验表明,为达到1次施药控制多峰次纵卷叶螟为害,氟虫双酰胺防治适期以3龄幼虫盛期、用量以每667m28~10g为宜,施药方法以弥雾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金纹细蛾幼虫脱皮和头壳宽度的测量,测得幼虫龄期为5龄。1~5龄幼虫头壳宽(mm)分别为:0.17496±0.0096,0.237368±0.0057,0.28161±0.0026,0.312613±0.0029,0.377817±0.01;同时测量虫斑面积的大小,分析虫斑大小与龄期关系,1~5龄虫斑面积(mm2)范围分别是:0~9.42,11.775~54.95,42.39~119.32,51.025~146.8,51.025~149.15;且观察发现幼虫3龄前随着龄期的增长,虫斑在不断扩大,3龄后虫斑面积基本固定。因此,从虫斑外观特征上基本可以在田间鉴定金纹细蛾幼虫龄期。  相似文献   

14.
5%氟虫腈悬浮剂防治菜青虫速效防性不理想,而且有明显的高效和持效的特点,可替代锐劲特防治油菜田菜青虫,该药剂对油菜生长安全、推荐剂量为5%氟虫腈悬浮剂375~525ml/hm2,低龄幼虫盛期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的杀灭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以及GST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摇蚊4龄幼虫为试虫,分别用5,10,15μg/L雷公藤总生物碱进行处理,以用丙酮处理为对照,24~72 h后观察幼虫反应,测定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并用RT-PCR方法,检测了摇蚊11个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具有杀灭活性,24,48,72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19,19.092和16.760μg/L。在亚致死质量浓度(5,10,15μg/L)下,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同期对照相比,酶活性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73.49%(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和73.20%(以3,4-二氯硝基苯(DCNB)为底物)。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摇蚊11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中,有2个基因(CtGSTu3和CtGSTu4)在mRNA水平上被诱导上调表达,且mRNA表达量随着雷公藤总生物碱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幼虫具有较高的杀灭活性,有被开发为摇蚊控制剂的潜能。在亚致死质量浓度(5~15μg/L)处理下,雷公藤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摇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并诱导CtGSTu3和CtGSTu4 mRNA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16.
3年普查表明,辽宁省调查到的37个县级地区均发生水稻负泥虫,东部山区8个县市发生为害严重。系统观测表明,负泥虫在辽宁省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与新一代成虫发生重叠,周年可见,主要为害虫态幼虫于6月上旬~8月中旬可见,6月中下旬为高峰期。稻田常用杀虫剂敌百虫、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以移栽前苗床施药和移栽后5 d全田施药2种方式防治,考察全田施药后15 d处理的受害情况和幼虫量,结果表明,3种药剂2种施药方式对负泥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株防效为79.3%~91.89%,以氯虫苯甲酰胺苗床施药方式为最高;虫量防效为85.74%~92.19%,以氯虫苯甲酰胺本田全田施药方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盐碱水域中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75~ 1 994年对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 2 6个盐碱水域 (盐度 0 5 8~ 1 6 3 0、pH 8 46~ 1 0 1 0 ) ,进行了 92个点的采集。共见到底栖动物 1 0 3种 ,分别隶属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昆虫类等 1 5个目。其中摇蚊科幼虫有 1 1个属、 48个种。其余为蠓蚊科幼虫、颤蚓科、锥实螺科、扁卷螺科、科、伪蜓科、划蝽科、牙虫科、叶科等种类。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水域的共同特点是以摇蚊幼虫为优势种群 ,其中花纹前突摇蚊幼虫和羽摇蚊幼虫出现率最高 ,均为 3 0 8%,其次为穴居摇蚊幼虫 ,出现率为 2 6 9%。其它底栖动物如鞘翅目牙虫科幼虫和寡毛纲颤蚓的出现率均为2 3 1 %。对水体主成分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 ,决定底栖动物分布和种数的主要因素是与总硬度、盐度和总碱度相关的水化学特征 ,其中底栖动物种数与总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2 =- 0 3 4 2 ,n =2 6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14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为92.19%~100%,表现出较强的胃毒、触杀性,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该药剂对水稻保叶效果同样好于对照药剂,药后30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的保叶效果仍有85.90%~99.59%,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乳油、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的效果.可见20%氯虫苯甲酰胺能有效控制水稻纵卷叶螟,推荐剂量为150~225 ml/hm2,是无公害稻米生产的理想农药品种,防治适期为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2007~2008年,40%氯虫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早、中、晚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不同发生时期的稻纵卷叶螟防效高、保叶效果显著、持效期长,可有效控制高龄幼虫的危害且增产效果好;在第1代蛾峰期及第3代低龄幼虫盛期各施用1次40%氯虫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0~50.0 g/hm2,控"2代"压"4代"作用明显,有利于全年有效防控该虫害.  相似文献   

20.
进行40%氯虫·噻虫嗪(福戈)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40%氯虫.噻虫嗪粒剂(福戈)120 g/hm2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持效性较长,可以大面积推广。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卵孵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并保持寸水3~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