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江三峡库区森林旅游业的开拓现状及持续发展侯广维(四川省林业干部学校)廖志抗,龙汉利(四川省林业厅)长江三峡库区周围山地发育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全球分布最广。发育最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它横跨了十个纬度以上,分布在约250余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中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包括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地理学特征;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学特点;生态服务功能及与其它植被类型的比较等。同时引证了常绿阔叶林恢复和重建的各种理论根据及各地生态恢复实例。进而,对我国中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恢复和重建提出了初步的策略和技术路线。结论认为,针对我国南方现不断频发的各种生态灾情出发,常绿阔叶林保育、恢复和重建确系我国亚热带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此大计应作为一战略目标和国策提出。  相似文献   

3.
雷波常绿阔叶林区生态恢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绿色科技》2012,(7):102-104
分析了四川省雷波县常绿阔叶林区森林的生态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常绿阔叶林区生态恢复的对策,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扰程度对常绿阔叶林迹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常绿阔叶林迹地,选择了微干扰下形成的常绿阔叶林和持续干扰下形成的杉木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微干扰下形成的常绿阔叶林在高生长,径级生长以及物种多样性方面均优于持续干扰下形成的杉木林,而且在林木生长方面也优于后者。说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立足于生态学的思想,从整体出发观察森林,力求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所发生的自然过程。把生态与经济最合理的结合起来,实现一种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常绿阔叶林比较其他林种生态功能优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常绿阔叶林是建德市地带性植物群落,与其他林种相比,具有多种森林生态功能优势,就常绿阔叶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抗御森林病虫害,调节气候,增加林地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优势,比较其他林种,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亚热带森林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类型最为丰富的亚热带森林。亚热带地区是中国森林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植被类型,但由于纬度和海拔的变化,又交错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等森林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性极高,物种多样性也极高。  相似文献   

8.
<正>广西派阳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座落在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鸿鸪分场境内,属十万大山余脉,距崇左市60公里,宁明县城25公里,总面积2085公顷。植被以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89%,负氧离子含量高。公园旅游区分为山水休闲体验区、森林生态恢复区、山谷避  相似文献   

9.
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介绍了保护区植物区系及特点、植被分布规律、7个植被类型及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10.
午潮山常绿阔叶林气候生态效应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午潮山常绿阔叶林气候生态效应,经过8年(1988 ̄1995)定位观测研究,取得了若干规律性数据,加深了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气候生态学特征的认识,为持续经营、保护、利用和发展常绿阔叶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文中较系统地论述了午潮山常绿阔叶林的日照、温度、湿度,林内降水量再分配,酸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天然林类型,也是鄂西南武陵山区中山地带最典型、最重要的天然林类型.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利用,退化严重.采取全面禁伐的强制性保护措施,恢复进程缓慢,一些严重退化群落甚至难以恢复.遵循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通过以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以快速恢复与重建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演替动态和恢复的可能性,分析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恢复的3种方式即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和人工重建,以及封禁保护、抚育间伐、补植(播)、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人工重建等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福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特点、现状和该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其它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就其恢复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帽儿山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帆  董希斌 《森林工程》2008,24(6):10-12
针对帽儿山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实际情况,以原始阔叶红松林为参照,运用多样性指数、构成指数、结构-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通过对帽儿山7个典型示范区的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6营造樟子松与水曲柳带状混交林的健康恢复状况最好,符合实际情况,为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最优恢复技术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鄂西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恢复时期群落为对象,研究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林分生长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恢复,林分蓄积量随着群落的恢复不断增加,当恢复到60a时,林分中落叶阔叶用材树种蓄积量最高。生物量随着群落的恢复逐渐增加,但恢复过程中生物量的发展速率不是均匀的,在群落恢复前期发展较快,在后期则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7.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云南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选择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应用市场价值、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保护区内的优势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以及另外2种植被类型(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涵养水源价值为4 919.56万元/a,固持土壤的价值为9 631.76万元/a,固定CO2的价值为1 365.05万元/a,净化空气的价值为2 504.92万元/a。4项合计的总价值平均每年为1.842 1亿元。  相似文献   

18.
闽北毛竹林的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毛竹林类型(竹杉混交林、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常绿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强,竹阔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弱;各林地土壤渗透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Hoton方程次之,Kostiakov方程最差;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渗透性能的实质是土壤生物加速了林地养分循环速率,最终提高了土壤质量;结合相关分析,筛选出11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和土壤生物活性因子,对其主分量分析后得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P及与其极显著相关因子的综合参数β,并构建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P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会同县一块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对其林地土壤水分的物理特征、枯枝落叶层的持水特征、土壤水分的下渗特征、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及降雨动能特征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涵养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It is important to conserve forest-dependent organisms not only in broadleaved forests but also in plantation forests. We examined how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affect forest bird assemblages inhabiting conifer plantations and broadleaved forests in a rural landscape in central Japan.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were measured separately as plantation area and broadleaved forest area within 200 m of each sampling site. We used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and stand structures (stand height and understory coverage) on the occurrence of four species groups. We especially focused on mature forest users that are most sensitive to loss of broadleaved forests. Occurrence of mature forest users inhabiting plantation sites was positively affected both by plantation area and broadleaved forest area whereas the occurrence of mature forest users inhabiting broadleaved forests was affected by stand height on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were more important to mature forest users in plantations than in broadleaved forests. To conserve mature forest users, increasing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are important in plantations whereas increasing stand heights would be effective in broadleaved for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