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叶早衰是新疆棉花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因田间管理不当而引起。本文简要介绍了2011年库尔勒垦区棉花红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统分析了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的关系。棉花早衰依据其成因差异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早衰、病理性早衰及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近些年来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在我国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系统分析了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的成因及有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我国棉花生产、以“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等技术为核心的棉花早衰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2001年和2004年,北疆棉区发生大面积红叶早 衰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其氮、磷营养缺乏引起棉株体内代谢 平衡失调,是棉花红叶早衰现象发生的直接生理原因;连续 降雨天气是诱发红叶早衰的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4.
北疆棉花红叶早衰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棉区曾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红叶早衰现象,对早衰地区的棉花产量、品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2001年8月上旬,北疆石河子棉区发生大面积红叶早衰,使当年棉花减产20%-40%;皮棉品级下降;棉种成熟度差,严重影响了植棉企业和棉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棉花红叶早衰在北疆棉区发生逐渐加重,棉株黄瘦铃小,纤维短,吐絮不畅,重则植株提前枯死,棉铃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了植棉效益。因此,红叶早衰已成为当前北疆棉花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北疆棉区进行调查研究,为  相似文献   

6.
早衰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试验选用2个棉花品种冀优01和国欣3号,研究蕾期不同水分条件对棉花早衰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干旱显著提高了棉花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早衰指数,降低了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籽棉产量,是棉花早衰的主要诱因,而蕾期浇水能够明显缓解棉花早衰;棉花早衰始于根系,是蕾期干旱条件下根系向叶片中输送的ABA含量的增加及CTK含量减少引起的,推测叶片中ABA/CTK比值的提前升高是启动棉花早衰的激素信号。  相似文献   

7.
刘忠强 《科学种养》2011,(10):17-17
棉花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叶片提前枯黄脱落的现象谓之早衰。早衰主要是棉花在中后期根系老化,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植株所输送的养分和水分不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造成的。早衰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发生越早,影响越大,一般减产10%~40%。因此,根据棉花的生长条件和长势长相,进行分析预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棉花早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抗虫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山东省棉花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棉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本文对抗虫棉早衰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防止对策。1导致早衰的若干因素1.1传统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量大,其中钾肥需求量尤为重要。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的发生,减轻棉叶早落、增强后发潜力、减轻枯叶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转基因抗虫棉氮、磷、钾的需求量为3∶1∶4.5,而大多农民在传统施肥过程中,氮、磷、钾肥投入比例3∶0.5∶1.8,造成重施氮…  相似文献   

9.
李玉生 《种子科技》2003,21(3):177-178
近年来,抗虫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棉田出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针对导致抗虫棉早衰因素的研究分析,应采取若干防治对策。1导致棉田早衰的若干因素1.1传统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多,其中钾肥尤为重要。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转基因抗虫棉氮、磷、钾的需求量为3:1:4.5,而大多数农民的传统施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为3:0.5:1.8,致使土壤养分失调,不利于抗虫棉的生长发育,易形成早衰。1.2土壤耕…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棉区的主产区主要集中于盐城和南通的部分县(市),此区常年植棉面积超过13.3万hm^2,皮棉产量正常年份保持在1125~1350kg/hm^2的水平。近几年,大面积棉花早衰已严重影响着该区棉花产量,一般可造成15%~20%的减产。因而,搞清该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对提高棉花产量、调动棉农种  相似文献   

11.
棉花早衰是指由于自身或外部原因使棉株在有效的生长季节内,局部或整体提早结束生命,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现象。早衰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皆表现为棉株局部或整体过早衰败,经济性状受损。棉花生理性早衰既有品种原因,也与气候条件、土壤地力、肥水管理等外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奎屯垦区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棉花的早衰问题一直是影响奎屯垦区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并已严重影响到团场及职工经济效益,因此,分析棉花的早衰原因,解决好棉花早衰问题是棉花生产的重要工作。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防治棉花早衰要以防为主,从源头做起,从基础抓起,综合防治,不要等到出现早衰症状再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棉花早衰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对棉花早衰问题的研究,探讨了逆境、土壤、栽培措施等因素对棉花发生早衰的影响,分析了早衰棉株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尝试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培育抗早衰棉花新种质,提出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防早衰栽培技术措施。通过对众多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对棉花早衰问题的攻克仍需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棉花叶片衰老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花早衰发生加重,已经成为制约棉花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早衰的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棉花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衰老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以及防止棉花叶片衰老的各种调控措施。文中概述了一些常用的棉花叶片衰老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绿素、蛋白质、丙二醛(MDA)、活性氧清除系统(SOD、POD、CAT)、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多胺)等。大量研究表明在棉花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而MDA含量快速上升,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产生相应的变化,各内源激素的含量也具有各自变化特点。针对棉花早衰的生理过程,通过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氮、钾、钙3种肥料,以及水分、光照、温度、气体等环境因子的调节措施来预防叶片早衰以及对出现叶片早衰后的稳产措施。最后对棉花叶片早衰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棉花早衰成了老棉区广大棉农头疼的问题。由于导致早衰发生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两多",一是诱发棉花早衰的因素多,且各个因素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二是较多的棉农科技素质偏低,在防治措施上存在的误区较多,过于迷信和盲从,试图  相似文献   

17.
棉花叶片早衰的诊断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利用活体叶片快速、无损害诊断棉花叶片早衰的SPAD差值法和绿色叶面积分级诊断方法,并分析了棉花叶片早衰的数量遗传行为。选用不同叶形和早衰类型的9个棉花品种(系),比较开花当天倒4叶及以后每5 d一次的SPAD值表明, 早衰棉花品种在开花35 d后SPAD值明显降低,因此,将开花后35 d和开花当天倒4叶的SPAD的差值作为诊断棉花叶片早衰的指标。构建持绿亲本33B和早衰亲本CJ463的6个世代(P1、F1、P2、F2、BC1和BC2),用联合尺度检验法对其叶片早衰的数据进行世代均值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叶片早衰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至少是一对加性效应的主基因控制陆地棉叶片早衰遗传,且遗传力较高,说明对持绿材料的早代选择是有效的。总之,用SPAD差值和绿色叶面积分级两种诊断叶片早衰的方法来分析叶片早衰遗传及其与叶面积关系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新疆兵团的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棉花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随着棉花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棉田早衰大量发生,并严重影响棉花的单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昌吉地区滴灌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昌吉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棉田早衰现象有加重趋势,导致棉花植株矮小,蕾、铃脱落严重,铃重减轻、纤维品质下降。据调查,早衰棉田的果枝比正常棉田少35%左右,总铃数比正常棉田少25%以上,减产幅度在20%-35%之间。现针对该区近年来棉花种植情况,探索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八师一二一团棉花害螨主要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主,近年来,曾经以玉米为主要寄主的截形叶螨逐渐进入棉田,棉田截形叶螨种群逐年增加,对棉花的危害也逐年加重,它具有扩散蔓延快,危害状不明显、隐症发生的特点,调查中不为人们所发现,导致棉花后期叶片发黄、脱落,棉花枯黄落铃,是引起棉花后期早衰、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探索对棉花截形叶螨经济、高效、安全的杀螨剂,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为棉花丰产丰收打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