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2.
林业措施控制杨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林业措施是目前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不同林分结构抗虫效应的研究发现,宁夏现有的杨树品种在与免疫或高抗树种配置时,受害程度很高;杨树纯林受害程度也很高.只有抗性较强的树种或品种与抗性较弱的树种或品种配置,即树种或品种抗虫性差异显著时, 抗性较强的树种或品种受害程度明显低于抗性较弱的树种或品种.另外通过试验发现人工修枝可以减轻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3.
抗杨树蛀干害虫林分的设计雏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对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等杨树蛀干害虫抗性强弱,把常见的树种划分为6级,即高感虫树种(HS)、中感虫树种(MS)、感虫树种(S)、抗虫树种(R)、高抗虫树种(HR)和免疫树种(Ⅰ)。调查混交林的抗虫性能是株间混交感虫率<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设计杭天牛林分的原则是:以免疫树种和高抗树种为主,片、网、带三为一体,形成多树种、多林种混交的抗天牛林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4.
为在寒冷低湿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上营造出速生、丰产、优质的杨树混交林,1981-1994年采用高台整地进行不同类型混交、不同方式混交。不同密度混交、施肥混交造林技术措施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试验与观测,利用杨树混交林丰产造林技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7.1-42.5%,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25.4-117.1%。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种空间结构和多样性的改进型混交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交度是描述混交林中不同树种之间隔离程度的重要空间结构指数。由于忽略对象木周围邻近木的空间分布,传统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树种分隔程度空间测度指数在计算混交度时,使得一些不同混交程度混交林具有相同混交度;全混交度对只有几株对象木的结构单元,不能够体现出完全混交的状态。这些给混交林的混交度调查和不同混交林之间的混交度比较带来困难。鉴于此,依据物种空间结构特征和树种多样性,考虑结构单元中树种类型及分布差异,提出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改进型混交度。通过不同的理论典型混交林和天目山不同混交程度的样地数据对不同混交度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到:①对于混交程度不同的混交林,改进型混交度计算结果不同;②对于混交程度不是很强烈的混交林,改进型混交度描述更加准确。所以,该混交度是一个很好区分混交林的空间结构指数。  相似文献   

6.
营造混交林时,应考虑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从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出发,反映出树种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其发展变化,阐明了森林群落中各种植物成分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并指出森林经营所界定的混交林观念,同时明确了混交树种的配置方式,分析比较营造混交林的优缺点,以及能提高林分结构.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林木营养与虫害——杨树不同栽培措施的抗虫效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探讨了杨树与刺槐混交、间种绿肥、施土杂基肥和追施化肥等不同栽培措施后的抗害虫效应,并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后其抗性不同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混交或间种明显降低了青杨枝天牛和杨扇舟蛾的数量及对杨树的为害;(2)用混交林杨叶喂饲柳毒蛾或用间种绿肥的杨树叶喂饲杨扇舟蛾,幼虫生长不利,蛹及成虫的雌雄比、怀卵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3)混交和间种后的杨叶所含总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粗纤维、灰分及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总糖、碳氮比、游离胱氨酸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缺乏游离蛋氨酸和组氨酸。我们的资料表明,上述混交和间种措施提高了杨树对上述害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混交林是将2种及其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选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来混交树种能够增强人工林结构的层次化和冠层厚,极大地提升森林的生产力水平,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人工林的防护效能。辽宁地区作为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产地和蓄积地,必须要利用当地实际,提高对混交林造林的重视程度,并恰当地选择本地混交林混交的科学方法,掌握混交林混交类型,最大化地发挥混交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林业工作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任豆混交林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树种、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密度进行任豆混交林试验。结果表明:3种因子对混交林蓄积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树种>密度>比例;任豆×杉木混交林蓄积量与任豆×马尾松混交林、任豆×木荷混交林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任豆×马尾松混交林与任豆×毛竹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任豆混交林的比例中最佳配置为6∶4。任豆×杉木不同混交模式生态评价分析表明,星状混交>行状混交>块状混交。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多样性结构配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各树种不同配置方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面积农田林网杨树与其它树种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混交型构架,建立了各种混交林带.试验得出杨榆、杨柳混交的“对称式行混”(U-P-P-U和S-P-P-S)形式较佳,结构较合理;运用“边行效应原理”营造的林带,通过不同株行距试验对比,内行距为3m的林带树木胸径生长分化程度弱于内行距为2.4m的林带,而内行距为2m的林带树木胸径生长分化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地区杨树林地鼠妇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妇是生态系统中林间落叶的重要分解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重要作用。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杨树林地鼠妇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鼠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聚集的原因与鼠妇自身喜欢阴暗潮湿的习性和林地的环境因素有关。运用Iwaom*-m回归中的2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了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大连地区杨树新品种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大连地区杨树品种结构,提高杨树生产力,从国内外引进了12个杨树新品种,建立了试验对比林,进行了优良品种的选择研究。对试验林中9年生杨树新品种生长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5年生各品种受蛀干害虫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调查了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长差异较大,其中欧美杨108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238m^3其次欧美杨107为0.218m^3超过平均材积生长量的还有中林299、I-214、中林46、9205杨;在材积生长较快的6个品种中受害较轻的为欧美杨108和107、中林299,受害中等程度的为I-214、中林46,受害较重的为9205杨;欧美杨108和107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所有品种均无冻害发生,据此初步选出在大连地区表现最好的2个品种即欧美杨108和107,作为重点推广品种;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即中林299、I-214、中林46,作为一般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和现实林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曲柳落叶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类群。结果表明,水曲柳纯林和落叶松混交林的微生物总量均较高,而落叶松纯林的数量相对较低。在水曲柳纯林土壤中,磷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数量最多,混交林与落叶松林均较低。要际土与非根际土(林地土)之间微生物总量的变化因树种而异,水曲柳无论在纯林和混交林中,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无高于林地土。增加幅度为11%~62%。而落叶松要际土的微生物总数等于或略高于林地上。  相似文献   

14.
对东北东部山区33年生落叶松纯林与胡桃楸、落叶松混交林下土壤的化学因子进行了外业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表明。除K素外,有机质、全量N、水解性N,混交林各层次的含量都较纯林高,且底层差异较上层明显。阳离子代换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混交林比纯林也有很大提高。在诸化学因子中,对混交林土壤起主导作用的是全量N、盐浸pH值和速效P;对纯林土壤起主导作用的是全量N、水解性N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15.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和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以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比秃杉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混交林中又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 ,林分总蓄积量达 87.59m3·hm-2 ,总生物量达 77.58t·hm-2 ,分别比秃杉纯林高 43 .3 %和 3 2 .4% .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 ,林分结构比秃杉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 ,而且秃杉的生长比杉木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混乔矮林的培育前景是转化为乔林。本文以湖北省保康县混乔矮林为研究对象,将混乔矮林分为针阔混交型、目标树充足的阔叶混交型和目标树不足的阔叶混交型3种类型,探讨了通过目标树经营法、转变经营法将混乔矮林转化为复层异龄混交乔林的技术措施。建议在混乔矮林经营过程中,要注重珍贵阔叶树种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以维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吕圣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44-13846
[目的]研究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肥力与水源涵养功能。[方法]通过对23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和土壤进行调查。[结果]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更能促进林木生长,混交林中的杉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比纯林中的杉木分别提高了20%、18.97%。混交林林分的总蓄水量为1 947.98 t/hm2,纯林林分总蓄水量为1 640.16 t/hm2,混交林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同时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改土培肥作用,0~20 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磷、水解氮分别比纯林中提高34.05%、47.66%、19.29%、55.04%、49.15%和20.63%,而在20~40 cm土层中各种养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的营造对林木生长、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水源涵养均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