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小区控制刈割试验,研究及了解不同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根系贮存性营养物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蒽酮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伊犁绢蒿根系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1)伊犁绢蒿根系随季节变化,可溶性糖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呈倒"S"变化,游离脯氨酸呈不规则"单峰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呈"微波浪曲线"变化,且各种处理出现的峰值时间相同;(2)伊犁绢蒿根系可溶性糖和淀粉变化趋势相反,在营养物质积累前(9月15日以前)呈互补状态,但淀粉含量比可溶性糖含量高;(3)伊犁绢蒿根系对贮存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响应均存在滞后性,相比而言,可溶性蛋白的滞后时间最短;(4)刈割强度在各处理问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有些差异达极显著(P<0.01).[结论]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根系的生理抗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乃波  张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28-2329
以3种不同需冷量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其花芽分化进程,并测定相应时期内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3个品种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在分化期前变化不大,在花序分化期迅速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分化期前迅速下降,在花序分化期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在整个分化过程中,需冷量长的品种高于需冷量短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在分化过程中,需冷量短的品种高于需冷量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百子莲为材料,研究了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整个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中的核酸、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及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项生理指标均在生理转变期和盛花期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发育过程中,RNA含量和RNA/DNA比值在叶片中呈双峰曲线变化,在茎尖中呈单峰曲线变化;叶片中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尖中的淀粉含量从花芽分化开始一直持续下降到盛花期又显著上升;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从花芽分化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茎尖中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显著升高,随后下降,到花芽分化期与发育期又明显升高。叶片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始终低于茎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墨西哥柏幼苗在不同低温环境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0个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多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结论]不同低温处理下,墨西哥柏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遮光处理对青花菜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青花菜中熟品种"绿秀"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青花菜体内碳、氮相关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使青花菜植株的可溶性糖、蔗糖的含量明显下降,进行遮光处理的植株其体内可溶性糖、蔗糖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但淀粉含量明显上升。遮光处理同样引起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使全氮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随遮光处理逐渐下降,全糖/全氮值的变化趋势则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相反。  相似文献   

6.
以2个牡丹品种洛阳红和凤丹白为试验材料,测定花期花瓣中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进程中,洛阳红和凤丹白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峰值出现的早晚与其花期早晚相一致,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与其花期长短相一致,这表明牡丹花瓣生理生化特性与花期早晚和花期长短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低温变温层积处理方法,用不同浓度GA3处理短梗五加种子,并对层积过程中种子的胚率,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mg·L-.浓度的GA3处理种子胚率最好,可加速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转化,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对种子中物质代谢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了栓皮栎种胚发育过程中几种主要储藏物质含量的变化,种胚储藏蛋白及其积累形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种胚的发育先上升后下降;蛋白电泳条带数随种胚发育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LED光质对石蒜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3组不同大小的石蒜鳞茎为材料,研究了在5种LED光源光照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蓝光、红+蓝混合光有利于提高鳞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红光有利于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与红+蓝混合光相比,红光和蓝光都有利于鳞茎中的淀粉合成。鳞茎各种生理指标增量的热图分析说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增加量分为一组,彼此之间联动性较好。[结论]根据石蒜生长发育需要,可以利用不同光质促进石蒜鳞茎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薯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47145、47177、47157、47151、47138、47175共6个自选高淀粉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甘薯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的下降和可溶性糖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可减缓这一进程.在17℃条件下,6个材料平均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8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87个百分点;贮藏28 d的淀粉含量下降2.9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87个百分点.10℃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1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28个百分点;贮藏28d的淀粉含量下降1.42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6个百分点.[结论]研究可为甘薯贮藏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梅芽和叶片为试材,研究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芽生理分化开始前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系数较大;淀粉含量的高低可能不是成花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板栗雌花芽临界分化期和雄花芽形态分化期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积累水平。结果表明,生理分化期雌花芽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的变化似抛物线,形态分化期的雄花芽含量呈直线下降;2类芽淀粉含量均呈"S"型变化,交叉后雄升雌降;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态势,中后期雌花芽上升幅度比雄花芽大。雌花芽临界分化结束时,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雌花芽极显著高于雄花芽,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雄花芽。2类花芽分化时均需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基础,雌花芽更高,且相互竞争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伊犁绢蒿种群对不同刈割干扰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新疆蒿类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为对象,探讨刈割强度对其越冬前后根部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脯氨酸)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刈割处理后的伊犁绢蒿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与越冬前(2008年11月)相比,越冬后(2009年4月)各处理下伊犁绢蒿根中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氨基酸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同一测定时间下,刈割强度对伊犁绢蒿根部淀粉、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越冬前C5、C2下伊犁绢蒿可溶性糖显著高于C0,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C5显著高于C2、C0,越冬后两者在刈割强度间的差异消失;越冬前还原糖表现为C5、C0显著高于C2,氨基酸含量为C5显著高于C2、C0,而越冬后还原糖、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C5明显高于C0.[结论]C5有利于伊犁绢蒿根部碳水化合物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抵御刈割逆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香草兰花芽分化调控措施及相关机理,在花芽分化前期,以分别喷施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各处理条件下功能叶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统计各处理对花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ABA处理均能增加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和ABA含量,提高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IAA处理能提高花芽分化中后期功能叶IAA、ABA、ZR和GA含量,却降低整个分化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GA处理降低了ZR和ABA含量,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不大;除GA处理外,6-BA、ABA、IAA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芽分化率,以6-BA最为显著,可参考在生产上施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紫肉甘薯主要块根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的变异,选用18个紫肉甘薯品系,在盐城和徐州2个试点进行异地鉴定试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下紫甘薯块根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E)和基因型×环境(G×E)互作对紫肉甘薯块根花青苷、干率、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花青苷含量的E效应大于G和G×E互作效应,其他品质性状则表现为G×E互作效应较大.蛋白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徐州试点较高,租淀粉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在盐城试点较高.盐城和徐州两试点各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一致,均为:花青苷>还原糖>可溶性糖>蛋白质>淀粉,其中花青苷含量变异系数徐州较高,其他性状变异系数盐城试点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糖分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花青苷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干率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青苷含量和其他品质性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连续观察,测定了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中不同低温天数时植株体内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显示:低温处理20d后,叶片内矿质元素、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过氧化物酶含量变化显著,说明低温诱导过程中叶片内进行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为花芽分化提供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17.
李从玉  陈在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02-17404,17407
[目的]了解和探索板栗雄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探讨科学有效地抑制雄花芽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并为板栗的开花授粉、结实丰产的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鄂粟2号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1.)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测定了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趋势相同,且雄花芽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均高于叶芽。综合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溶性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促进了雄花芽的分化。[结论]板栗雄花芽分化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密切关系,也与叶芽分化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两个风信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两个品种花芽分化的过程,以及花芽分化期间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蛋白质含量在花序原基出现前逐步下降,花芽分化开始时达到最低值,花序分化期回升,小花分化期又下降;3)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4)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序轴伸长生长期和小花分化期四个时期,完成花芽分化约需6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