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纲.它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资源之一.世界上头足类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产量增长迅速.1981年的总产量为137.38万吨.而到1986年即达166.74万吨之多。我国近海的头足类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主要国家之一,年渔获量达5万吨以上.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对发展我国近海的头足类是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本文对世界各大洋、世界各国的头足类资源现状及其动态有较全面的介绍。这对发展我国自己的头足类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中近岸性传统捕捞对象资源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一些主要渔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新的渔业对象.鉴于头足类与中上层鱼类、磷虾合称“世界三大潜在资源”,已引起各国的重视.1989年3月12~16日起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头足类会议,与会者来自福克兰群岛至苏联、巴林至日本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名代表.会议对世界头足资源研究与利用情况、世界头足类产销现状、有关产业结构、加工技术改进、贸易展  相似文献   

3.
头足类遗传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小东 《水产学报》2001,25(1):84-89
头足类在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动物 ,主要包括乌贼、枪乌贼、柔鱼和蛸四大类 ,全部海产。近几十年来 ,它逐步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渔业之一 ,尤其在无脊椎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1978- 1988年间 ,全世界头足类产量已达 2×10 6t[1] 。头足类具有高营养、生活史较短 (通常为一年 )和生长快等特点 ,是一类很有前途的海水养殖种类和海洋中最大、最具潜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2 ] ,而且占据着海洋生物食物链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存的头足类种类有 983种 ,共计 2 0 6属 ,有效种名的 6 5 0种左右[3 ] 。我国是世界捕捞头足类的主要国家之一 ,而且有丰…  相似文献   

4.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4,(5):199-203,220
<正> 中国的头足类盛产于东海沿海,其产量约占全国头足类产量的70~80%,是本海区重要的渔业,并被誉为海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因此头足类渔业向来被海区渔民所重视。现根据有关文献和调查、生产资料,对海区头足类的利用现状作一阐述,并对资源合理利用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东海区头足类种类组成和 产量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世界章鱼及头足类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分析发现,阿根廷、摩洛哥、日本是头足类主要生产国,其中,摩洛哥、日本是章鱼主要生产国。世界的头足类消费国主要为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其中日本是章鱼的主要消费国,其次为韩国等。上世纪章鱼产量逐渐提高.2000年达到顶峰。此后逐年下降,价格逐渐上扬。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与地区性和民族性有关,地中海区域及东亚和东南亚是消费章鱼及头足类的主要区域。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随着东亚及东南亚,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量将逐渐增大。为了解决资源减少和消费量增大的矛盾,进行章鱼的人工养殖将是必然.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为了满足逐渐增大的章鱼加工原料的需求,更应该进行真蛸的研究和养殖。  相似文献   

6.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中很多近岸性传统渔业对象资源衰退尤为突出,一些主要渔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新的渔业对象。鉴于头足类品种多,分布广,是世界上利用率较低的资源之一,而且,从生产观点考虑,亦适宜中小型渔业经营。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计划将头足类渔业推广到全世界。可以预计,头足类在今后渔业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有36种,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种有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长蛸、针乌贼、真蛸、神户乌贼、珠乌贼、罗氏乌贼、短蛸、椭乌贼、太平洋褶柔鱼、多钩钩腕乌贼等13种。调查海域以夏季头足类资源密度较高,数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200 m水深的外侧海域;秋季和冬季尽管头足类资源数量在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与夏季相近;而春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则在80~200 m水深海域。年间不同水深海域的头足类资源密度是80~100 m水深海域低于100~200 m水深海域。与近海渔场相比,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多而且资源较丰富,其渔获量仅次于鱼类,是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特别是枪乌贼科的种类是今后可供底拖网作业开发利用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13,(9):24
继曼氏无针乌贼研发取得成功,推动头足类增养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后,2013年8月,浙江海洋学院又突破大型头足类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的苗种繁育工作,苗种成活率由普通的不足5%提高到近60%。头足类增养殖是浙江海洋学院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率先突破了我国传统四大海产之一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殖调控与苗种繁育技术,使浙江沿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迅速得到恢复。2011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挖掘头足类资源,学校以浙  相似文献   

9.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头足类资源的蕴藏量在一亿吨以上,年可捕量为1,000多万吨,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头足类的利用仅为16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头足类资源的潜力还很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头足类必将成为世界渔业资源开发的重点之一。头足类资源广泛分布于各大洋,从目前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大部还仅限于近海海域,大洋性资源汉在局部水域被利用,故开发大洋性头足类资源应放在首位。北太平洋巴氏柔鱼资源属于大洋性资源,在十年前开始  相似文献   

10.
东海南部的头足类稚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潜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头足类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且有生命周期短(通常为一年)生长快等特点,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十年来,世界头足类渔业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2.
2006-2013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摸清中国黄海秋季头足类的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06–2013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取得的292个站位底拖网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头足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黄海秋季头足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年度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秋季分布的头足类有14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不同年度头足类的种类变化为(8±2)种/年,以温带种占优势,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未出现冷水种,明显反映出暖温带海区的动物区系特征。黄海秋季头足类的优势种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剑尖枪乌贼(L.edulis)、针乌贼(Sepia andreana)和双喙耳乌贼(Sepioda birostrata),年际间优势种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此阶段调查捕获了3个黄海新记录种:罗氏乌贼(Sepia robsoni)、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和真蛸(Octopus vulgaris)。根据这3个暖水种在黄海其出现的位置、频率和数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头足类暖水种分布的纬度发生变化,导致其栖息范围扩大。调查还发现,柔鱼类和枪乌贼类为秋季黄海头足类优势类群,不同类群头足类的渔获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且过去的十多年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组成结构已有所变化。黄海不同区域间头足类资源量从北往南呈现递增趋势,黄海北部、中部、南部头足类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55 kg/h、0.67 kg/h、0.98 kg/h。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头足类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陆架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头足类有28种,分隶于3目5科8属;优势种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杜氏枪乌贼L.duvaucelii、中国枪乌贼L.chinensis;头足类渔获率区域分布自东向西递增,A断面最高(11.95kg·h^-1),E断面最低(7.20kg·h^-1);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平均渔获率为9.53kg·h^-1;头足类60~180m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0m左右水深处;其平均资源密度为127.10kg·km^-2。  相似文献   

14.
福建海区头足类资源及捕捞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建海区位于东海南部,南临南海.头足类资源虽然不如东海北部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南海近海的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资源那样丰富,但根据历年的产量统计及调查资料表明,在福建海区现有的46种头足类中,日本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等产量均达到万吨以上.此外,诗博加枪乌贼、杜氏枪乌贼、莱氏拟乌贼、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等都有一定的数量,可见,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全球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足类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中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蛸科是主要种类,其年总产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最高产量达到470×104t,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捕捞产量年增长率最快的种类之一,因此头足类渔业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此,本文根据1950~2011年FAO生产统计数据,将世界头足类年生产数据按各渔区10年为一个年代,分别计算各个年代世界主要头足类经济科类和主要海域的平均年产量及其增长率,分析了世界主要头足类种类资源以及各个海域头足类资源的开发现状。同时,对我国头足类资源开发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4年5—7月于江苏吕泗近岸和如东近岸海域开展延绳钓试验,研究分析了钓捕目标鱼种白姑鱼对不同饵料及饵料组合的选择性。饵料组成包括3种单饵料(鱼,虾,头足类)和4种饵料组合(鱼+虾,鱼+头足类,虾+头足类,鱼+虾+头足类)。结果显示,吕泗近岸单种饵料中以虾类的上钩率最高(15.30%),头足类其次(7.67%);如东近岸虾类的上钩率(0.65%)低于头足类(2.87%)。饵料组合中以虾和头足类为饵料时,仅有白姑鱼上钩,且上钩率要高于其他饵料组合。不同试钓点的白姑鱼对虾类和头足类的选择存在差异,这与目标种的资源密度分布和饵料属性有关。研究表明,单种饵料中,虾类和头足类的钓捕效果明显好于鱼类;短时间(≤2 h)钓捕,虾类饵料的钓捕效果好于头足类;长时间钓捕时,头足类饵料的上钩率会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近岸延绳钓合理选用饵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分布随月份变化,6—7月以莱州湾中南部密度较高,8—11月以莱州湾中北部密度较高,3—5月头足类的密度整体较低。CLUSTER和MDS分析将9个调查月份分为4个群组,ANOSIM分析显示群组两两间的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性差异,SIMPER分析表明枪乌贼对群组区分的贡献最大。头足类的个体数分布与浮游动物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是影响莱州湾头足类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头足类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对中国近海头足类基础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对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形态学测量及应用、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学、发育与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头足类组成与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增,渤海最少,南海最多。形态学测量及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形特征的描述及利用其进行种类鉴定,其它组织(如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的研究较少,今后应该利用这些硬组织进行种类鉴别和种群划分。年龄鉴定作为头足类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目前主要通过内壳和耳石对十腕目进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另外,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隐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可利用其进行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与栖息环境的关系及其生活史过程等的研究。摄食生态主要用于了解头足类的生态地位,对于非养殖种类,主要研究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及营养级;而对于养殖种类,则可通过喂养研究其生长、成活率和孵化率等。因此,针对不同资源产业的发展阶段,中国近海头足类基础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不一样,随着近海增殖放流等措施的发展,学者将注意力由头足类的自然群体转向养殖群体,更多的研究内容涉及胚胎发育、受精卵孵化、繁殖生物学、环境因子胁迫等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利用乌贼类和蛸类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海洋环境条件下(包括海洋酸化等),头足类的生长与死亡、生活史等基础渔业生物学的研究,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相对其它经济鱼类,近海头足类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工作较为不足,应加强多学科的合作,系统、有计划地采集近海头足类样本,建立近海头足类的样本库和基础生物学库,为科学开发和利用近海头足类资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菱鳍乌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5,37(2):187-196
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是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经济头足类,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捕捞对象之一。根据其洄游路径的研究及分布广、价值高的特性,今后有可能成为我国头足类渔业的捕捞对象,为此,本文对菱鳍乌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与垂直分布状况、繁殖习性、早期生活史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开发利用状况。同时,以我国东海外海菱鳍乌贼资源为重点,阐述其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即需要对我国东海及其外部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菱鳍乌贼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生活史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科学评估其资源量,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用 2 0 0 3年在长江口渔场 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 ,对该水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个调查航次共捕获渔业生物 79种 ,其中鱼类 4 9种 ,隶属于 11目 ,30科 ,4 5属 ;虾蟹类共有 2 0种 ;头足类共有 10种 ,隶属于 3目 ,6科 ,6属。三个调查航次都是以鱼类的资源量指数最高 ,资源尾数密度表现为虾蟹类高于头足类 ,资源重量密度除 6月份虾蟹类低于头足类外 ,4月和 9月 2个航次都高于头足类。鱼类和虾蟹类的资源量指数值在 9月份达到最大 ,而 6月份为最低 ;头足类的资源量指数以 4月份最高 ,9月份最低。优势种组成的变化表现为 :4月份为黄鲫和小黄鱼 ,6月份为、黄和太平洋褶柔鱼 ,9月份为带鱼和小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