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断乳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利用分子检测鉴别MUC13基因型,筛选具有腹泻抗性个体是选育抗腹泻猪的基本方法。但是,抗性个体的纯合对其他生产性能是否具有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在两个猪场分别进行了2年的检测、测定,先后检测了杜洛克仔猪525头,其中ETECF4ac抗性纯合个体(GG)437头、易感杂合个体(GA)75头、易感纯合个体(AA)13头;经生产性能测定,发现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为181.25±12.01d、182.59±12.25d、182.81±15.14d,达100kg体重校正背膘分别为11.50±2.11mm、11.77±1.53mm和11.86±2.88mm,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杜洛克仔猪抗腹泻的选育对生长速度和背膘厚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同质选配在种猪选育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中国猪业》2017,(6):72-74
同质选配是种猪选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同质选配产生的后裔个体在测定成绩优异且体型外貌符合种用标准的情况下选留后备,进行世代选育.对综合性能较差的公猪血缘少配甚至淘汰,对特别优秀的血缘可适当增加配种数,以提高优良基因在猪群中所占的比例.经过几个世代的选育,生产群体有了明显的分化,我们统计了4587窝母猪分娩成绩.其中高产组母猪475窝,窝产总仔数为12.94头;同期空白组母猪4112窝,窝产总仔数为11.15头,其中高产组母猪每窝多产1.79头.通过同质选配,我们初步建立了高产母猪核心群群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经发表的F18ab菌毛F亚单位(FedF/ab)的基因(fedF/ab),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表达F18ac菌毛的大肠杆菌2134P株、8199株、8813株中分别扩增到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8813F、T8199F、T2134PF。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3个序列大小均为903bp,与fedF/ab大小一致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4%),推导的FedF/ac氨基酸序列与FedF/ab同源性为98.3%。数据表明该实验所克隆的序列均为F18ac菌毛F亚单位(FedF/ac)的基因(fedF/ac)。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原核表达载体pTurboGFP-B转化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F4ac中,获得表达绿色荧光的菌株ETEC F4ac-GF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果显示,转化菌株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且可以在蓝光仪和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转化菌株发出绿色荧光;将ETEC F4ac-GFP与IPEC-J2细胞系进行体外粘附试验,在细胞水平验证了转化菌株荧光表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且ETEC F4ac导入荧光质粒后不改变其对宿主细胞的胞粘附能力。CCK-8(Cell Counting Kit-8)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ETEC F4ac导入荧光质粒后不改变其对宿主细胞的毒力。本研究为深入探究ETEC F4ac致病机理提供了工具菌株。  相似文献   

5.
双肌臀大约克种猪的应激敏感基因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 RFLPs技术对双肌臀大约克 (Ⅰ系 )、普通大约克 (Ⅱ系 )和Ⅰ系与Ⅱ系系间繁殖后代 (Ⅲ系 ) 3个选育群体的全部种猪普检应激敏感基因 (RYR1基因 )。Ⅰ系和Ⅲ系全部为阴性纯合体 ,Ⅱ系检出阳性纯合体和杂合体分别为 1头和 1 5头 ,阳性率为 1 4 2 %。对Ⅱ系的阳性个体和相同数量的阴性个体进行复检 ,其检测结果复重率达 1 0 0 %。经过系统选育 ,培育成了无RYR1基因的双肌臀大约克种猪Ⅰ、Ⅱ和Ⅲ系 1 1 7、 97和 49头的育种核心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株F4ac(F4ac~+ETEC)菌毛粘附素sfm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方法对F4ac+ETEC的sfm基因进行敲除,构建缺失株F4acΔsfm。再将sfm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ACYC184中,获得重组质粒pACYC184-sfm,并转化至F4acΔsfm得到回补株F4acΔsfm/psfm。对ETEC野生菌、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sfm的缺失和回补对F4ac~+ETEC的生长没有影响;生物被膜定性和定量试验结果一致:均表明sfm在F4ac~+ETEC生物被膜形成的过程中作用不明显;血凝试验和甘露糖敏感性血凝试验结果显示3种类型的菌株均能够与2%猪血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且该凝集现象能被D-甘露糖抑制。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sfm菌毛粘附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F18ac菌毛FedA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已经发表的F18ac菌毛A亚单位的基因序列(FedA)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T 8813A 中扩增到一段序列,并按预定的阅读框插入表达性质粒载体pGEX 6p 1中的谷胱苷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PFedA/ac,并转化大肠杆菌BL 21 获得重组菌PPFedA/ac。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序列大小为456 bp,与已发表的FedA/ac结构编码序列完全一致。通过对菌体裂解物的SDS PAGE 分析以及Western blotting 鉴定,证明重组大肠杆菌PP FedA/ac的可以表达融合蛋白形式的FedA/ac (命名为GST FedA/ac),即FedA/ac蛋白(15.317 ku)与谷胱苷肽转移酶(27.335 ku)相连组成分子量为42.652 ku的融合蛋白。利用GST FedA/ac制备的兔抗GST FedA/ac 血清与大肠杆菌F107/86 株( F18ab )、2 134 P 株(F18ac )进行的玻板凝集试验呈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表明了表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大约克公母猪按不同性状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猪场的种猪群体较小,选育群则更小,一般在100~200头的母猪规模;而且一般都是各个猪场各自独立选育,测定栏舍等条件也难以满足对预选猪进行性能测定的要求,因而选育工作往往很难有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场在过去的8年中,对饲养的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毒力基因型大肠杆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确定不同毒力因子对大肠杆菌毒力的影响,选用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分别为Stx2e 、LEE 、LEE HPI 、Stx2e HPI 、F18 Stx2e 、F18 Stx2e LEE 和F18 Stx2e ST1 LT1 LEE )的猪源大肠杆菌为材料,以消化道为感染途径,测定了其对30日龄健康ICR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以上7株大肠杆菌的LD50分别为1.504×109,5.986×108,3.777×108,1.504×108,5.986×107,3.777×107cfu/mL和1.504×107cfu/mL;确定了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大肠杆菌之间存在毒力差异,其中S462234株(F18 Stx2e ST1 LT1 LEE )的毒力最强,S452623株(Stx2e )的毒力最弱,S462234株的毒力是S452623株的100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Ⅰ型菌毛在F18ac大肠杆菌(F18ac E.coli)粘附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F18ac E.coliⅠ型菌毛主亚基编码基因fim A缺失突变株(F18ac△fim A),以野生株为对照,通过体外易感细胞粘附试验和生物被膜(BF)形成定量试验,探索Ⅰ型菌毛在F18ac E.coli粘附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体外易感细胞粘附结果显示,经8%甘露糖封闭Ⅰ型菌毛受体或fim A基因缺失后,F18ac E.coli对易感仔猪上皮细胞IPEC-1的粘附能力均显著下降。BF结晶紫定量试验显示,F18ac△fim A菌株形成BF的能力显著下降,而F18ac△fim A/pfim A回补株的粘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得到了恢复。本研究表明Ⅰ型菌毛是F18ac E.coli重要的粘附素,介导了F18ac E.coli对仔猪易感细胞的粘附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F18ac E.coli致病机制中多毒力因子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种猪不同交配组合的产仔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3—2008年的大白猪、长白猪两个品种的母猪分娩记录,以公猪为单位,取与配母猪分娩记录有20窝以上的公猪245头,进行不同交配组合的产仔数分析。在单位公猪内,仅生一窝的与配母猪合并为一组作为对照组;两窝或以上者,一头母猪作为一组,进行对比分析。用方差分析法选出产仔数有显著差异的交配组合。结果表明,有20%左右的公猪出现这种产仔数差异显著的特殊交配组合,最多的平均窝产总仔数14-33头,最少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只有5.67头,这种现象在生产中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经6世代选育,大约克体重达100kg背膘厚为12.7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59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1.4头,窝均产活仔数10.8头;长白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为12.5mm,30~100kg的平均日增重为82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1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3头,窝均产活仔数9.9头;杜洛克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12.5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4g,料重比2.3,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2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2头,窝均产活仔数8.5头。3个品种胴体瘦肉率在65%以上。加系种猪适应强,在广西高温高湿条件下具有较强优势,其体形好,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繁殖力强,生长快,耗料低,健康程度高,肉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无应激敏感基因双肌臀大约克种猪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引种扩繁选育 ,育成无应激敏感基因 (RYR1基因 )双肌臀大约克猪公猪 1 8头 (6个血统 )、母猪 99头的育种群体。 36头后备公猪和 1 4 4头母猪校正到 1 0 0kg体重时的日龄分别为 1 61 4和 1 62 4d ;倒数 3~ 4腰椎处背膘厚、倒数 3~ 4肋骨处背膘厚分别为 1 6 4~ 1 6 5mm和 1 4 2~ 1 4 6mm ;选择指数分别为 1 2 6 82和 1 2 4 38。纯繁初产 91窝和经产 94窝平均总产仔分别为 1 0 2 4和 1 1 2 1头 ;产活仔数 9 68和 1 0 85头 ;初生窝重、 2 1日龄窝重 68 32和 69 2 4kg;35日龄育成仔数 9 93和 1 0 62头 ;窝重 1 1 7 91和 1 33 48kg ;育成率 94 5 %和 94 3 %。  相似文献   

14.
养猪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大约克猪是我国商品猪生产中使用率最高的父本品种 ,大约克猪的种质和生产性能对商品猪的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在国外瘦肉型种猪的引种选育和利用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引进、轻选育 ,造成种质逐年退化 ,走入了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怪圈。一方面造成了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另一方严重影响了生猪生产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国营常熟畜禽良种场通过该市科委和省“农业三项工程”资助 ,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省畜牧兽医总站等教学、科研、推广单位联合承担的《双肌臀大…  相似文献   

15.
<正> 带有K88ac抗原的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K88抗原是细菌外周的菌毛蛋白,在致病过程中可使细菌粘附到小肠的上皮细胞上,使细菌定居后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腹泻。对此致病因子自六十年代以来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K88抗原的合成是多基因控制的,只有一  相似文献   

16.
在苏淮猪"广选、快稳"改良群体继代选育法等常规选育中,运用G_n♀×G_n♂、G_n♀×Gn-1♂、G_n♀×Gn-1♂3种选配方式对毛色选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G_3世代前,苏淮猪的毛色分离差异显著(P<0.05); G_3世代后,G_n♀×Gn-1♂选配方式的黑毛基因纯合低于其他2组(P<0.05),花豹仔猪占比最太(P<0.05);至G_6世代时,G_n♀×Gn-1♂、G_n♀×G_n♂和G_n♀×Gn+1♂中花豹仔猪分别占1.31%、0.73%和0.24%。黑毛基因已基本纯合,毛色趋于一致,证明G_n♀×G_n♂、G_n♀×Gn+1♂选配方式优于G_n♀×Gn-1♂选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经发表的F18ab菌毛F亚单位(FedF/ab)的基因(fedF/ab),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本实验室保存的10株大肠杆菌(F107/86、YCED1、YCED2、C、D、E、12F、2134P、8199、8813)中分别扩增到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_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F107F、TYCED1F、TYCED2F、TCF、TDF、TEF、T12FF、T8813F、T8199F、T2134PF。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10个序列大小均为903bp。通过与已发表的fedF/ab进行比较,可将这10个菌株分为2个主要遗传分支;其中F107/86、YCED1、YCED2、C、D、12F与fedF/ab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fedF/ab;另外E、8813、8199、2134P虽与fedF/ab具有99.4%的同源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8.3%的同源性,但通过基因树分析证明其已成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属于fedF/ac。  相似文献   

18.
MUC4和MUC13基因作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il,ETEC)F4的重要抗性候选基因,可能在断奶仔猪抗ETEC F18菌株的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试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MUC4和MUC13基因在梅山猪ETEC F18抗性型和易感型个体11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肌肉、胸腺、淋巴结、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的表达水平及差异。结果显示,MUC4和MUC13基因在检测的11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胸腺和淋巴组织中,MUC4基因在抗性型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易感型个体(P0.05);在肺脏组织中,MUC13基因在抗性型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易感型个体(P0.05),且MUC13基因在抗性群体肠道中的表达水平较高。由此推测,MUC4基因在免疫组织、MUC13基因在肠道组织的高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体的免疫能力,保护和润滑肠道,从而抵抗ETEC F18菌株对机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析地方猪种淮南猪抗逆性强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4个猪种(淮南猪、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395头)的猪耳组织白细胞抗原(SLA)-DQA基因、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1(FUT1基因)和4型黏蛋白(MUC4)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猪种在SLA-DQA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AA型在4个猪种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为中等多态,其他3个猪种为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大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FUT1基因座位也存在多态性,GG基因型在4个猪种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都是中等多态,长白猪是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大白猪、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MUC4基因座位同样也存在多态性,AA基因型在淮南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基因型频率最高,AG基因型在杜洛克猪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和杜洛克猪都是中等多态,大白猪是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大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说明淮南猪在这3个基因上都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更适合用于抗病育种研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