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低血钾症奶牛四肢无力、卧地不起,有明显的肌肉震颤和卧地时间延长,吞吐困难,当呼吸肌受累时则出现呼吸困难。病牛食欲减退,泌乳减少,母牛产后次日体温突然升高至41℃,喘气、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肌肉松弛、软弱无力、头低耳垂、极为困倦,母牛长期喜吃谷物、青贮料。临床治疗上,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氧化钾稀释成0.3%溶液缓慢静  相似文献   

2.
1母牛卧地不起及其治疗 临床上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母牛卧地不起,特别是在围产期,这类疾病发病率较高。病牛症状较轻时休息一段时间或经药物治疗后能够恢复,有些则由于肌肉、韧带或者神经发生较严重的损伤,或者不同程度的骨折,持续一段时间后进一步加重,最终无法治愈而不得不淘汰。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X线显微分析法,检测分娩麻痹母牛、正常产犊母牛和未配种小母牛骨骼肌纤维的钠、钾、钙、镁、磷、硫、氯浓度。最一致的发现为,卧地母牛肌肉样本有氯浓度的增高。各组母牛样本的上述元素浓度差异不显著,但分娩后  相似文献   

4.
母牛爬卧综合征是母牛分娩时发生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长期卧地 ,甚至在连续两次钙疗后仍不能站立 ,剖检时见腿部肌肉和神经的创伤性损伤 ,腿肌局部缺血性坏死 ,心肌炎和肝脏的脂肪浸润及变性。病因复杂 ,机理仍不清楚。其临床病理学为血钙、血磷、血镁和血糖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在卧地 1 8~ 2 4h肌酸磷酸激酶和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从概念和血液学检查可知产后轻瘫 ,在连续两次钙治疗后 2 4h之内仍不能站立 ,而不表现昏迷、沉郁、低温和明显的肌肉麻痹 ,并且病牛仍能爬行 ,方可称为母牛爬卧综合征。所以 ,张民中同志提到…  相似文献   

5.
母牛产后瘫痪也称产后癫痫、产后低血钙症和乳热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病牛主要症状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四肢瘫痪以及知觉减弱或者完全丧失。该病通常在母牛产后3天内发生,有时甚至产后突然发生,主要是第3~6胎的高产母牛易发。母牛发生产后瘫痪,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有效治疗,如果没有及时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会使其卧地不起,局部肌肉发生坏死,加大诊治难度,造成更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是随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1发病原因1.1代谢性病因主要是血钙浓度过低,凡引起生产瘫痪的原因均可造成本病的发生。对生产瘫痪治疗不及时,钙剂量不足,并且又未及时追加钙用量时,常可发展为本病。生产瘫痪病牛卧地4~6h以上,就可引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受影响的主要是后肢,表现为肿胀、僵硬。另外,低磷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并发低血钙时,也可造成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7.
母牛爬卧综合征是指母牛产前或产后发生的以卧地不能站立或不敢站立为主的一组疾病,是高产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可分为:意识障碍的乳热、缺镁症、酮病:代谢障碍的低血钾、低血磷、低血钙;四肢尤其是后肢及躯干、骨关节、肌肉、神经的损伤;其他症状性不能起立,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化脓、风湿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云 《中国牛业科学》2006,32(5):98-100
母牛爬卧综合征是指母牛产前或产后发生的以卧地不能起立或不敢起立为主的一组疾病,是高产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可分为:①意识障碍的乳热、缺镁症、肝昏迷、酮病。②代谢障碍的低血钾、低血磷、低血钙。③四肢尤其是后肢及躯干、骨关节、肌肉、神经的损伤。④其它症状性不能起立,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化脓、风湿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母牛爬卧综合症与生产瘫痪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最后仍把此症当作生产瘫痪的并发症。由于其它许多因素也可引起此症。故难以给爬卧母牛(Downer cow)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现有一种假说,即包括生产瘫痪在内的许多基本因素都可引起爬卧的起始阶段。接着由于组织压迫而引起的继发性肌肉和神经性损伤。这种损伤即使通过治疗措施已改变  相似文献   

10.
母牛爬卧综合征是指母牛产前或产后发生的以卧地不能起立或不敢起立为主的一组疾病,是高产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以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血磷浓度降低或钙磷比例失调、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四肢麻痹、卧地瘫痪为特征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本文主要阐述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21年3月下旬,吉林市永吉县一养殖户家中一头妊娠期为260 d的母牛卧地不起,表现为四肢冰冷,头左侧弯,用力牵拉颈、头部拉不直,肩部、臀部肌肉抖动,粪便稀软有酸臭味等症状,经诊断为牛产后(产前)瘫痪症,及时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3.
尹懋 《兽医导刊》2020,(5):76-76
在兽医临床上母牛产后卧地十分常见,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造成母牛产后瘫痪,对于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影响很大,该病是母牛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主要是因为养殖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而本文就结合作者的实际临床经验,简要的论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爬卧母牛综合症是母牛产犊期间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据长春市示范奶牛场(130000)李国超、戚喜才,吉林农大田永民报导:爬卧母牛常发生于低血钙性生产瘫痪之后,其临床特征是“爬卧不起”。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15.
母牛阴道脱出是指一部分或者全部阴道壁脱至肛门外面,其中卧地时脱出而站起时缩回称为不完全脱出或者部分脱出;站起后依旧无法缩回的称为完全脱出。母牛主要是在妊娠末期出现发病,病牛卧地后,可见阴门之间存在粉红色的拳头大小的瘤样物或者露至阴门外面。该病一般是由于妊娠母牛年龄过大、体质衰弱、缺乏营养,尤其是摄取钙、磷不足以及运动不足等引起。现介绍母牛阴道脱出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践观察,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奶牛卧地不起综合症是奶牛产犊期间发生的一类错综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此病的发生涉及到许多疾病。由于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故难以给爬卧牛(Downer cow)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文献资料中报道的名称也不一致,如“爬卧母牛综合症”、“倒地不起奶牛综合症”等。一般认为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是指包括能使母牛产后爬卧不起的所有疾病。但它并不泛指那些致使母牛濒死前不能站立的重度疾病;并和生产瘫痪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有人把此病看作是发病后用足够量的钙制荆注射或应用乳房送风治疗仍不能起立的任何生产瘫痪病例。  相似文献   

18.
验案二则     
(一)牛痹证 1971年10月5日,七道沟村一头5岁黑母牛,因产后卧地不起,派人来站邀诊。往见小牛活泼,母牛赢瘦卧地,但水草正常。原来饲养员以为患牛产时用力,疲劳嗜卧,故精心喂养。3天后强行牵拉,亦难久立,随之逐渐卧地不起约半月有余,切尾脉濡缓。笔者寻思良久,恍然大悟:时值秋后多雨,巧逢产后发病。经云:“一卧不起筋骨痛”;“风寒湿三气杂至,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在产科病中虽说发病率不高,但若不及时诊治或治疗不当,则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病是母牛在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急性低血钙症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障碍病。其主要表现是母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左右。笔者通过对收治的20例发病奶牛的调查与治疗,谈几点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牛在2次钙剂治疗后24h仍不能站立,常发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