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为明确北京市生菜链格孢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检测,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结果显示,从生菜病样组织中分离到2种病原菌共18株,形态学鉴定结果为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和万寿菊链格孢A. tagetica,分离比例分别为55.6%和44.4%,且二者均能单独侵染生菜根部,前者致病力较后者强,亦能复合侵染。对致病菌株进行GAPDH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并建立了基于GAPDH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因此证实北京市生菜链格孢根腐病是由芸薹链格孢和万寿菊链格孢复合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引起我国甘蔗检疫性细菌病害甘蔗白条病的病原菌及其症状特点,从广西来宾和崇左甘蔗主产区采集疑似白条病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利用形态学与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引起广西甘蔗白条病的病原菌为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16S-23S rRNA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白条黄单胞杆菌特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白条病病原菌与法国、巴西以及新西兰等国家的白条病病原菌同源性达到99%~100%。人工接种条件下,该病原菌还可侵染玉米并发生类似病症。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我国广西甘蔗白条病病原菌,为今后的致病机理研究和白条病抗病育种等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华重楼斑枯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四川汶川县重楼种植区的华重楼出现一种新的病害—华重楼斑枯病,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生率为35%,天气适宜时可引起整株叶片枯死。为鉴定引起四川汶川县华重楼斑枯病的病原菌,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的形态学和基于rDNA-ITS和RPB2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与Didymella sp.相似;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ITS-RPB2基因序列与亚隔孢壳属D.glomerata(登录号为FJ427013、GU371781)的同源性为100%。因此,将引起重楼斑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glomerata。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5年从该地区的4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区采集灰霉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物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不同分离物对牡丹离体叶片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灰霉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分离物,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Ⅰ、Ⅱ、Ⅲ型菌,I型菌不易产孢但产菌核;Ⅱ型菌易产孢,后期产生少量菌核;Ⅲ型菌易产孢,且产生大量菌核。产孢分离物均形成直立状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分枝顶端聚生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供试菌株的ITS序列和G3PDH基因序列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同源性达到99%;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菌群代表菌株对牡丹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群间致病力有差异。研究表明,引起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且菌群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5.
波斯菊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叶枯病的发生影响其生长及市场价值。本文从陕西杨凌地区采集波斯菊病叶,通过保湿培养、单孢分离方法获得2株分离物。将分离菌的纯培养物接种健康寄主植物,发病后再分离的分离物与原接种病原菌菌株特征相同。采用形态学及rDNA-ITS、EF-1α和GAPDH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株菌株均为侵染向日葵链格孢Alternaria helianthiinficiens。这是国内外波斯菊上A.helianthiinficiens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为监测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变化,2019—2020年自河南省安阳、濮阳和鹤壁等17个市129个采样点采集小麦茎基腐病病株样品并分离病原菌,对所有分离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ITS和EF-1α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于室内对优势病原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892株镰孢菌Fusarium分离物,所得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F. pseudograminearum共851株,所占比例为95.41%,为优势种;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共16株,所占比例为1.79%。除信阳市外,其他16个市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不同假禾谷镰孢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但多数为强致病力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从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地区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盐碱土样中分离纯化得到的298株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对具有较高抑菌效果的放线菌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研究表明:从盐碱土中分离的298株放线菌中,占35.2%的放线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1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放线菌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其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盐碱土中存在大量具有抗动物病原菌的放线菌,这为进一步发掘该地区放线菌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贵州省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HGUP_(17)355;该菌菌丝白色、羊绒状,菌落中心隆起呈淡黄色、背面枫叶红色,大型分生孢子窄镰刀形,3~8个分隔,未见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1~2个分隔;在以ITS、EF-1α、β-tubulin三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HGUP_(17)355与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将其鉴定为燕麦镰刀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为6,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以麦芽糖为碳源、以L-苯丙氨酸为氮源时利用率最高,致死温度为45℃,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厚皮香枯梢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皮香枯梢病在上海地区发生严重。本研究对上海地区的厚皮香枯梢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致病性鉴定,得到其病原菌菌株2017SHTg。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扩增病原菌2017SHTg的rDNA-ITS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进行BLAST序列比对与小新壳梭孢相似性分别为99%和100%;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其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小新壳梭孢的类群处于同一分支,此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聊城市引起仓储玉米籽粒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54份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次为哈茨木霉复合种Trichoderma harzianum species complex,分离频率分别为31.48%和24.07%,其他病原菌如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flav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的分离频率分别为9.26%、1.85%、1.85%、5.56%、5.56%、14.81%和3.70%。基于11个哈茨木霉复合种分离物的EF-1α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分离到的均为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非洲哈茨木霉是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且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引起洛阳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叶部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症状特点,于2016年从洛阳市的4个牡丹种植区采集叶部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形态学与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洛阳地区牡丹叶部主要病害种类为牡丹红斑病、炭疽病和黑斑病,引起这三种病害的病原菌分别鉴定为枝孢霉菌Cladosporiumsp.、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本研究为牡丹叶部病害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作为浙江省地道中药材,属“浙八味”之一。近年来在磐安县浙贝母主产区发生一种新的霉斑病,发病部位有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大量霉层,严重影响浙贝母的生长与发育。本研究利用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致病性测定、生物学形态测定及ITS、ACT和EF-α多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出浙贝母芽枝霉斑病的病原菌为Cladosporium pseudocladosporioides。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8,以麦芽糖为最适碳源,牛肉浸膏和胰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本文同时还进行了3种不同生物药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0.5%小檗碱水剂对其抑制效果最好。本研究为浙贝母芽枝霉斑病识别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结果与Dickeya sp.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Dickeya属细菌的同源性达99%;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7.0。病原菌的dnaX、gryB和recA基因序列与D.zeae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所有的D.zeae细菌聚在同一个最小进化分支里,自展支持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将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ickeya zeae。同时,测定7种杀菌剂对GR-1菌株的室内毒力,46%氢氧化铜WG的EC_(50)最低,为186.69 mg/L;其500倍稀释液对GR-1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达76.89%。  相似文献   

14.
‘鹰嘴蜜桃’是广东的一个特色桃品种,以广东的连平县种植面积最大,但自2008年以来,桃树流胶病严重影响当地‘鹰嘴蜜桃’产业的发展,成为桃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为明确广东‘鹰嘴蜜桃’流胶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回接试验,并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β-tubulin和T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广东‘鹰嘴蜜桃’流胶病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态Fusicoccum aesculi)。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 对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 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芳香镰刀菌F.redolens?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 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 表明8种药剂中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对病原菌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处理第6天, EC50均不超过0.7 mg/L?对两种病原菌防效最好的药剂是戊唑醇, EC50分别为0.107?0.169 mg/L?这两种药剂可以选择应用于平贝母生产来防治茎腐病?  相似文献   

16.
流胶病在湖北‘天仙红’桃树上发生严重。为明确引起‘天仙红’桃流胶病的病原,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柯赫氏法则对采集的病害样品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分离菌株JSZ01的形态学特征与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基本一致。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JSZ01的ITS、TEF1-α和β-tubulin基因序列与N.parvum的相似性在99.2%~100%,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JSZ01与小新壳梭孢的类群处于同一分支。JSZ01接种健康桃树枝条5 d后接种部位出现溃疡流胶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结合形态学观察、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天仙红’桃树流胶病的病原菌鉴定为N.parvum。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西宁市城北区、海东市乐都区和贵德县的樱桃上采集有叶斑症状的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EF-1α和Alt a 1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用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获得279株病原菌菌株,分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分离频率分别为84.95%、5.02%和10.03%。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离体叶片致病性测定,接种叶片100%发病,说明引起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刺盘孢属真菌,且链格孢为主要病原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玉溪市江川区蓝莓种苗种植基地采集具有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蓝莓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纯化菌落为深棕色,菌丝白色至红褐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150~400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23μm×6~15μm;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直圆柱形,一端稍窄,大小为45~80μm×4~8μm。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BC-1、BC-2与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均聚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为冬青丽赤壳C. ilicicola。病原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4~7。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贵州省新发现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2019年自田间采集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烟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基于ITS、LSU、tub2和rpb2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烟草叶斑病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间呈浅褐色,边缘呈棕色,周围环绕黄色晕圈。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株病原菌,形成的菌落为深褐色,气生菌丝呈白色;分子孢子器呈球形或扁球形,为深褐色,大小为79.3~91.7μm×148.4~167.3μm;分生孢子呈椭圆形,光滑,无隔膜,具0~3个油球,大小为3.5~5.6μm×1.7~2.9μm。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Didymella segeticola。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适宜pH为6~10,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通气和光暗交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20.
冬枣溃疡病调查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枣生长前期枣吊、叶片上发生了一种细菌性新病害,通过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在自然条件下对原寄主进行病原菌回接、分离、鉴定,确定为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scampestris(Pamme)Dowson],并对其发生为害特点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