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铁盐法和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对处理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硫葡甙(GL)?噁唑烷硫酮(OZT)?异硫氰酸酯(ITC)和植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进行测定,并与双低菜籽粕加以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脱毒效果较为明显,不仅可提高菜籽粕...  相似文献   

2.
菜籽粕发酵脱毒菌种的筛选及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粕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粕营养价值,并且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针对单菌、混菌、菌酶结合等不同方式对菜籽粕发酵处理筛选脱毒能力强的菌种及最佳组合并对发酵菜籽粕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菜籽粕脱毒及提高菜籽粕在猪饲料中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菜籽粕、棉籽粕等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必须进行脱毒才能饲喂。菜籽粕、棉籽粕饲料脱毒剂(简称饲喂解)中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生长旺盛,分泌大量的消化酶、水解酶、脱氢酶与RE’“共同催化素素的水解反应,起到脱毒之效;并能产生大量的菌体蛋白、维生素、氨基酸,使菜籽粕等营养价值提高,变有毒为低毒,变低价为优质蛋白饲料。饲毒解使用方法:()脱毒母液制备:按每脱毒100ks菜籽粕或棉籽粕用本品不少于10()(一般以150-ZO0g为好)的量准备(菜籽粕等如有结块,应打碎,以免影响脱毒效果),将与本品等量的红糖或砂糖用不合消毒…  相似文献   

4.
菜籽粕化学脱毒剂脱毒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菜籽粕含粗蛋白质较高,但由于含多种有毒物质而影响饲用价值,国内外对脱毒技术进行过不少研究,本研究旨在筛选简易、高效、廉价、易于工厂化生产的用硫酸铜脱毒菜籽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参数(水料比、蒸汽压强、维压时间)对菜籽粕中总硫苷脱毒效果的影响,并用体外仿生法对脱毒菜籽粕的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行评价。试验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维压时间与蒸汽压强,每个试验处理设4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菜籽粕中总硫苷的脱毒效果明显,总硫苷脱毒率达73.71%~86.98%。以总硫苷脱毒率为筛选指标,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为25%,最适的维压时间为60 s,最适的蒸汽压强为2.0 MPa。以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筛选指标时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1.0、1.5 MPa(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蒸汽压强对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0 MPa蒸汽压强时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粗蛋白质、赖氨酸、精氨酸的消化率(P0.05或P0.01),提高蒸汽压强可极显著降低总硫苷、异硫氰酸酯的含量(P0.01)。综合考虑总硫苷脱毒率与营养物质消化率指标,当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时,适宜的蒸汽压强以不大于2.0 MPa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找到一种脱毒较为彻底且稳定的菜籽粕脱毒方法,以复合芽孢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葡萄糖和硫酸铵添加量、料水比、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 Expert7.1.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菜籽粕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一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得出混菌固体发酵脱毒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7.7%,发酵温度44℃,料水比1.000∶0.585,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达到了94.850 6%。本试验确定了混合菌发酵菜籽粕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菜籽粕是我国重要的饲用蛋白源。本文通过描述菜籽粕抗营养因子的特点和现阶段菜籽粕脱毒工作的研究进展,为广大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8.
菜籽粕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其脱毒利用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菜籽粕脱毒微生物之一,黑曲霉能有效降低菜籽粕中的植酸和硫甙含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破碎技术从筛选到的1株具硫甙降解能力的黑曲霉(Aspergillas niger)H23中提取胞内芥子酶,建立微生物酶测定菜籽粕中硫甙含量的方法.此法首次在硫甙测定中使用微生...  相似文献   

9.
脱毒菜籽粕饲喂蛋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一种经生物发酵的脱毒菜籽粕在产蛋鸡饲料中的应用。这种脱毒菜籽粕的粗蛋白为40%,ITC和OZT的脱毒率分别为89.8%和90.5%,单宁的降解率为48.3%。在木试验条件下,用10%~14%的脱毒菜籽粕代替饲料中的部分豆粕饲喂产蛋鸡,其产蛋率无影响,枚蛋重、料蛋比和存活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蛋壳品质略有提高,能降低饲料成本和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0.
高量“6107”脱毒菜籽粕饲养黄羽肉鸡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琳  潘穗华 《饲料工业》1994,15(4):21-22
高量“6107”脱毒菜籽粕饲养黄羽肉鸡的效果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梁琳,潘穗华,刘汉林,莫棣华,何霆普通菜籽粕含有硫葡萄糖甙和其它抗营养等有害物质,从而限制了它的饲用。为此,浙江农业大学饲料研究所研制出“6107”菜籽粕脱毒剂。它能在畜禽体内发生解毒...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金属盐对低硫代葡萄糖甙菜籽粕脱毒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其最佳脱毒工艺条件是:菜籽粕过40目筛,加入FeSO4.7H2O 2.5%、CuSO4.5H2O 3.0%,调节其水分含量为65.0%,送入手提式灭菌锅在0.1 MPa下蒸煮60 min,其硫代葡萄糖甙脱毒率可达85.2%。  相似文献   

12.
菜籽粕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植物蛋白资源,但由于菜籽粕中葡萄糖硫甙、植酸、多酚等抗营养因子的存在,限制了其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上的应用。文章概括了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并对菜籽粕的饲用价值进行综述,为研究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菜籽粕|抗营养因子|脱毒方法|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脱毒菜籽粕饲养黄羽肉鸡梁琳,潘穗华,刘汉林,莫棣华,何霆(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510640)为进一步掌握高量“6107”脱毒菜籽粕饲养费羽肉鸡的效果,于1993年3月5日至5月28日开展了试验,为期84天。一、材料和方法①试验鸡和分组:从江村鸡场购...  相似文献   

14.
1993年云南玉溪市饲料公司引进新技术,建成利用乳酸菌生物发酵法生产脱毒菜籽粕的车间。这种生物发酵脱毒,不同于化学脱毒方法,是用乳酸菌大量繁殖而脱毒的。此法脱毒的菜籽饼粕,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脱毒率高达95%以上,即噁唑硫烷酮和异硫氢酸盐,  相似文献   

15.
文中主要介绍菜籽粕的营养价值以及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及机理,并就脱毒方法做了阐述。简述了菜籽粕代替部分豆粕作为蛋白质饲料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预测了菜籽饼粕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5%和10%)的脱毒菜籽粕对不同阶段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脱毒菜籽粕在仔猪日粮中配比量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试验选用4个体重组、A组体重为27.3公斤,B组21.6公斤,C组14.8公斤,D组11.4公斤。A和B体重组的试验猪各24头,C和D体重组的试验猪各21头;每个体重组喂以3种添加不同水平脱毒菜籽粕的日粮。A和B体重组水泥地平养;C和D体重组高床饲养,自由采食,自动饮水器供水,同一体重组各圈的  相似文献   

17.
蛋鸡蛋白饲料中脱毒菜籽粕比例替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粕富含蛋白质且氨基酸组成与大豆粕相近 ,因此可作为畜禽极有潜力的蛋白质饲料资源。目前对菜籽粕的脱毒研究已获得成功 ,并投入批量生产 ,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景。本研究在蛋鸡日粮中以 9% ,12 % ,15 %的比例菜籽粕替代部分鱼粉、大豆粕饲料 ,作蛋鸡日粮蛋白饲料主要原料 ,并添加适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探讨脱毒后菜籽粕对北京红鸡的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时间与地点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18日 ,在西宁华青公司试验鸡舍进行 ,共一个产蛋周期。1.2 鸡种与分组试验鸡群为北京红鸡 ,共 2 170…  相似文献   

18.
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北京阳光高科技实业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攻克了菜籽粕、棉籽粕、茶籽粕脱毒难关,使它们转成了高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9.
用机械法可使菜籽粕中毒性物质丙烯基异硫氰酸酯由0.71%降到0.21%,脱除率为70.42%,可替代猪、鸡日粮中部分豆饼、鱼粉,降低饲料成本9.56%—12.69%(P<0.05),且对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这种脱毒菜籽粕在体重35—60kg阶段猪日粮中用量不宜超过20%;在肉仔鸡日粮中用量可为10%(前期)或15%(后期)。  相似文献   

20.
棉、菜、籽粕虽已用作饲料,但大多报道是将它们单一使用的,且重点主要是研究脱毒方法。根据上海地区棉、菜籽粕的生产工艺特点,我们设计了未经脱毒处理的不同搭配比例的几个日粮配方,进行了几批肉猪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