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内进行了中华微刺盲蝽4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采用Michaelis-Menten-Ⅱ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并利用捕食潜能A、猎物半饱和密度F两个参数评价中华微刺盲蝽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密度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的捕食潜能分别为161.290 3、78.740 2头/d和76.923 1头/d,猎物半饱和密度分别为155.612 9、87.007 9头和70.292 3头。本研究表明,中华微刺盲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卵潜在的捕食量大,控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2.
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1987年在本县橄榄区零星发生,1988年为害造成轻度落叶,1989年暴发成灾,受害橄榄树轻则引起落叶落果,重则枝梢枯死,不发新芽。据调查,1989年上半年止,全县严重发生的面积有5000多亩,占橄榄种植面积的25%以上,6月份在为害的夏梢嫩叶上检查,单叶虫口密度严重的达150头以上。严重威胁着橄榄的正常生长。 橄榄星室木虱属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3-10月份发生为害,5月份为害最烈,卵多散产于新梢和嫩叶 相似文献
3.
橄榄星室木虱 (PseudophacopteroncanariumYangetLi)在莆田市橄榄产区普遍严重发生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 1种橄榄主要害虫。其为害频率和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为此 ,本站对其发生及防治进行了多年的观察与试验 ,现简报如下 :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 1 .2mm ,黄色。触角黑色与淡黄相间 ,末端 2叉。前胸前有 2条深黄色纹 ,中胸背有深黄色纹 4条 ;翅膜质 ,透明 ,前翅在黄褐色的翅脉上布有1 0个黑色斑点 ;腹部两侧黑褐色。若虫黄色 ,体周缘有细毛。卵鲜黄色 ,芒果形。2 生活习性成虫与若虫均能为害新梢嫩叶… 相似文献
4.
5.
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canariumYangLi隶属同翅目,木虱科,星室木虱属。1982年在福建发现该虫严重为害橄榄,1988年在其橄榄主产区暴发成灾,导致大量橄榄树落叶、落果、树势严重衰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90~1993年的研究结果,该虫在福州地区1年发生7~9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产卵于嫩芽上,3月上旬出现若虫、第1代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世代重叠。田间种群数量消长与橄榄抽梢期有极其密切的伴随关系,在幼树上全年有5个虫口高峰期,在老树上全年只3个高峰期。室内平均温度23.0~25.0℃下,世代历期20~28d,世代死…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测定了14种杀虫剂对橄榄星室木虱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毒力顺序为:2.5%功夫菊酯乳油>1%威宝乳油>48%乐斯本乳油>2.5%木虱净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可湿粉>20%灭扫利乳油>32.5%尽胜乳油>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0%四季红可湿粉>40%氧乐果乳油。其中2.5%功夫菊酯乳油和1%威宝乳油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最高其相对毒力倍数分别是40%氧乐果乳油的58.64倍和55.26倍。 相似文献
8.
根据田间调查和观察,明确了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在橄榄老树、幼树和幼苗上的年发生世代不同,依次为7、8、9代。其发生高峰与橄榄抽梢时期有“跟随”现象,一般每次抽梢后都会出现1次虫量高峰。其活动、取食、产卵具有很强的趋光、趋嫩性。由此提出应抓住橄榄树抽梢期结合虫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食虫齿爪盲蝽成虫对枸杞木虱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4 9N/(1+0.313N)。捕食木虱数量随木虱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食虫齿爪盲蝽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43.089 0P-0.780 5,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5394P-0.378 7,饥饿48 h的食虫齿爪盲蝽的捕食速度与时间段关系的数学模型为V=2.128 1x-1.007 2。 相似文献
10.
黑肩绿盲蝽Cy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捕食性天敌。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黑望绿盲蝽不同虫态对白背飞虱卵的密度捕食效应、空间捕食效应和发生期捕食时间效应,建立了盲蝽和飞虱卵密度与捕食量回归模型及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测定了不同类型空间的捕食量差异参数,定量地评价了实际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上中部的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的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在浙852上)。黑肩绿盲蝽在稻株上的搜寻行为属非随机搜索型,在稻株各部位间明显地偏于稻株的上部活动,据此可解释黑肩绿盲蝽在2个品种上功能反应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夏季高温条件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控害潜能, 本研究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分别设置最高温度为30?33℃和36℃的渐进式变温处理, 测定黑肩绿盲蝽各龄若虫及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 在提供充足食物的条件下, 不同温度处理间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日均捕食量无显著差异; 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反应均能与Holling Ⅱ模型较好拟合, 不同龄期若虫及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在不同温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其中1龄若虫和2龄若虫在36℃处理下日最大理论捕食量最大, 分别为2.924粒和12.195粒; 在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搜寻效应均随着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 短时高温未对黑肩绿盲蝽的控害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黑肩绿盲蝽捕食大螟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们观察,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Bedt.除捕食稻叶蝉和稻飞虱卵外,尚捕食大螟卵。其成虫或若虫以口针插入大螟卵内吮吸卵液,吮吸后的螟卵只剩下白色卵壳。据饲养观察,在没有飞虱卵供食的情况下,黑肩绿盲蝽高龄若虫平均每头每天吮食大螟卵3.2~5.0粒;成虫平均每头每天捕食2.3~9.2粒。如同时供给飞虱卵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成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丽草蛉1、2、3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成虫的捕食功能、搜寻效应及其种内干扰效应,并测定其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偏好。结果显示,丽草蛉1~3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成虫均有捕食行为,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丽草蛉1、2、3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47、0.393、0.769和0.509,处理时间分别为0.228、0.048、0.015和0.013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386、20.833、66.667和76.923头,控害效能分别为1.083、8.188、51.267和39.154。各虫态丽草蛉对柑橘木虱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3龄丽草蛉幼虫的搜寻效应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成虫密度固定时,单头丽草蛉的日捕食量随柑橘木虱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干扰效应方程为E=0.260P-0.351。当存在柑橘木虱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两种捕食对象时,丽草蛉3... 相似文献
15.
中华微刺盲蝽在黄瓜植株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微刺盲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华南地区分布极为普遍。本文通过计算Iwao聚片回归、Taylor幂法则等聚集强度指数,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在黄瓜植株上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与密度有关,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聚集原因分析表明:当种群密度不太大(m<1头.叶-1)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即由它的食物节瓜蓟马的聚集特性引起:当种群密度较大(m≥1头.叶-1)时,聚集原因由节瓜蓟马的聚集特性和它本身的聚集特性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蠋蝽Arma custo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不同蠋蝽密度对自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5龄若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829、0.024 d和41.667头;蠋蝽雌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96、0.020 d和50.000头;蠋蝽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752、0.021 d和47.619头。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棉铃虫幼虫密度固定时,单头蠋蝽的日捕食量随蠋蝽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蠋蝽对棉铃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548、0.702和0.772。表明蠋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对棉铃虫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能力,且成虫对棉铃虫幼虫的防控能力大于5龄... 相似文献
17.
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率为13.04%~23.91%。与直接观察方法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盲蝽黑卵蜂对绿盲蝽卵的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蠋蝽对荔枝蝽一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在荔枝蝽若虫期对其具有良好防效的天敌昆虫,本试验探究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能力,结合果园的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荔枝蝽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066、8.210、8.354和5.90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56、1.327、1.100和1.244,处理时间分别为0.10、0.162、0.132和0.149 d。不同龄期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室内外观察发现,蠋蝽捕食荔枝蝽若虫时的行为和捕食草地夜蛾等其他猎物时相似,经历搜索、跟随、攻击、取食、转移等行为反应。捕食功能试验证实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具有较高的控害潜能,是实现荔枝蝽绿色防控的一种良好备选天敌产品。 相似文献
19.
20.
为评估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功能反应类型,其各虫态龟纹瓢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13、0.610、0.234、0.585和0.675,处理时间分别为0.088、0.077、0.013、0.008和0.016 d,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大,为73.125,龟纹瓢虫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次之,捕食能力分别为42.188、18.000、7.922和3.557。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升高而下降;在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421P-0.52;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4龄若虫2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成虫对其食物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这2种猎物无捕食偏好性。表明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有较强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