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发生高峰的日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数量比较各年发生严重程度,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褐飞虱发生重,而8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趋轻。  相似文献   

2.
水稻褐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普通白炽灯诱法对贵州省江口县迁飞性害虫褐飞虱进行诱集,并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该地区水稻褐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数量。结果显示,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多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盛日多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该虫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期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晚稻高峰期多在9月至10月;近年来,褐飞虱始盛日和高峰期都有提前的趋势;高峰期日最高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诱获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早稻0.9579~0.9861,晚稻0.8675~0.9772;根据25年的资料,前15年(1977—1992年,其中缺1988年资料)全年最高峰主要出现在晚稻期间,出现在早稻期间的仅有5年,后10年(1993—2007年,其中缺2000—2004年资料)全年最高峰则全部出现在早稻期间;以高峰期候平均诱获量为指标,在25年中,大发生、中偏重发生、中等发生的各有5年,中偏轻发生的有2年,轻发生的有8年,这与当地田间的发生为害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太仓市1980—2015年36年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飞虱在太仓灯下始见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1992—2003年及2009—2015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沉寂时期,1980—1985年及2004—2008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猖獗时期;褐飞虱灯诱高峰日诱虫量与年度诱虫总量呈正相关。在分析多年来太仓市褐飞虱重发频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二控三压四"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褐飞虱怀卵雌成虫不同梯度数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单季中稻田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数量以及前期防控对后期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代怀卵雌成虫数量(x)决定了后期褐飞虱种群大小(y);前期防控(防控:c=1;不防控:c=0)能够明显压低后期褐飞虱种群大小(y);并可建立广义线性回归模型:log(y)=0.943x-3.191c+0.703xc+7.200。根据该模型可以确定两个临界值:(1)x0.4头/百丛时,需要采取"压前控后"策略,即在二、三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各施药一次,才能有效控制褐飞虱发生危害;(2)x2.4头/百丛时,即使采取"压前控后"的策略,褐飞虱仍然会大发生。2006-2014年大田普查数据亦表明当x2.4头/百丛时,三代褐飞虱极易大发生。本研究明确了褐飞虱前期种群数量对后期发生程度的影响,并可依据前期怀卵雌成虫数量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实现科学防控,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5.
济宁稻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刘汉舒,魏靖,任耀全(济宁市植保站,272100)(任城区植保站)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南四湖周围水稻面积较大。近几年来,褐飞虱的发生也和全国一样,发生较重。1991年为特大发生年,一般稻田百墩虫量为2~3万头,最多的地块达到19万...  相似文献   

6.
7.
Walsh 于1864年首先报道一种害虫有形态相似而致害性(virulence)不同的种群。生物型(biotype)一词,乃是1903年由 Johannsen 作为种(species)以下的一个分类单位而提出。现代昆虫学上所称的生物型是抗虫育种先驱 Painter 于三十年代定名的。害虫新生物型的出现是由抗虫品种诱发的,正像抗病品种导致病原菌产生新的生理小种(race)那样。植病学家 Flor 于1959年最早提出了一种设想:寄主植物每有一个主效的抗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处理对晚稻褐飞虱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在防治过程中,一般认为晒田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但从生产实践看,晒田的抑制效果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在极干裂的稻田里,仍见猖獗发生。因此,如何评价和应用晒田这一措施,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同时,晒田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田间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索线虫科线虫的寄生动态及防控效果,于2013—201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通过田间调查和线虫罩笼法研究了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以及优势种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 changshaensis Bao,Luo et Luo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沙市,索线虫科线虫寄生白背飞虱始见期为6月底至7月初,1个月后出现高峰期,基本与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同步;对褐飞虱寄生高峰期早稻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而晚稻在8月底至9月中旬。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16.95%、14.81%和7.69%;而对褐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3.33%、20.93%和11.63%。2014年和2015年罩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45 d长沙多索线虫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6.11%和33.19%。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多索线虫可以作为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飞虱科昆虫种类多,均为植食性,有些种类如褐稻虱、白背飞虱是水稻重要害虫,但更多的种类对作物并不造成经济损失。相反,它们的存在,有利天敌生存和保持农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因此,准确认识飞虱种类,对植保工作者大为必要。根据作者收集的广西飞虱标本和灯下飞虱群落系统考查、鉴定结果,现报导如下。 一、农田及灯下飞虱种类  相似文献   

11.
熊谱成 《植物保护》1990,16(4):12-13
3年系统调查资料证实,褐飞虱种群数量的消长与水稻生育期之间有逻辑斯蒂曲线方程关系,以粳稻苏粳二号为材料,生育期(x)与虫口比率(y)之间的关系式为Y=46.087553/(1+73.1871e-0.9597x):化为直线回归方程检验,r=0.9905>r0.01,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两种生物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的生物测定在我国以点滴法、没稻茎法为主[1],但是它是一种以雌成虫为主的测定方法,我们借鉴国内外近年采用的新测定方法[2,3],改用3龄若虫点滴法和浸苗法进行揭飞虱的测定工作,并作了比较试验。且试验材料和方法1.1虫源褐飞虱虫源采自江苏南京地区自然发生虫源,用分率期汕优63稻苗饲养繁殖后的3龄若虫用于生物测定。1.2药剂95%甲胺磷标准品(浙江菱湖化学厂生产);73%甲胺磷原油(江苏苏州化工厂生产);98.12%喷学酮原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提供)。点滴法分别采用95%甲胺磷(methamidophos)标准品和睡唤酮原药用分…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的再迁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鹤岗等于1967年7月中旬,在日本附近东海海面的一艘气象船上,首次观察到稻飞虱大量迁飞的事实,并见一些飞虱在降落到海面和甲板上以后能再次起飞,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再迁飞”。我国许多测报站和昆虫工作者,都曾发现往往在某些田块一时降落飞虱很多,但第二天却不见了。黄山高山观察点,一次曾发现大量飞虱降落在甲鱼背的巨石上,但第二天附近草  相似文献   

14.
灰飞虱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与模型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恩国 《植物保护》2007,33(3):102-107
根据临海市1986-2005年灰飞虱成虫灯下诱集资料和田间测报调查情况,阐述灰飞虱田间消长动态,分析灰飞虱种群变化特征和运动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并运用灰飞虱种群运动原理,创建了7种灰飞虱种群数量预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是桂林市水稻上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历年发生严重,特别是最近几年,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为筛选防治褐飞虱的高效药剂,作者在临桂县临桂镇秧塘村进行了晚稻田间防治褐飞虱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药剂40%万灵将SP,美国杜邦公司提供;20%好年冬EC,美国FMC公司提供;15%金好年EC,美国FMC公司提供;10%蚜虱净WP,江苏克胜集团生产(市售);25%扑虱灵WP,上海东风农药厂生产(市售)。1·2试验设计试验设40%万灵将SP 86g/667m2(约700倍),40%万灵将SP 43g/667m2 25%扑虱灵WP80g/…  相似文献   

16.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ASD7、IR36、粳籼89(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和感性品种TN1为材料,比较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这些品种上的行为反应。褐飞虱对抗性品种表现出明显的非嗜好性。褐飞虱自4h、白背飞虱自8h以后,各品种上的着虫量与TN1差异显著,而其它各品种上的虫量无明显差异(Mudgo除外)。白背飞虱选择各抗性品种的百分率明显大于褐飞虱(Mudgo除外);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飞虱数量无时间上的规律性。两种稻飞虱在抗性品种和TN1上的取食量差异显著。取食同一品种时,白背飞虱在IR36、JX89上的取食量大于褐飞虱,且相互间差异显著。两种稻飞虱在四个抗性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明显多于TN1;两种飞虱在ASD7和JX89上的取食痕数量差异显著,白背飞虱的数量明显少于褐飞虱。在所有水稻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与取食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其体内存在的大量共生菌是褐飞虱生物防治中尚未开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褐飞虱内共生菌种类丰富多样,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初级共生真菌——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和2类次级共生细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和杀雄菌Arsenophonus。早期关于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种类鉴定主要采用体外离体培养、克隆文库构建以及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传统技术。近年来,宏基因组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极大拓展了褐飞虱内共生菌种类多样性研究的深度。内共生菌不仅参与褐飞虱的营养代谢,为宿主提供氨基酸、维生素和甾醇等必需营养物质以满足宿主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还可以介导宿主的致害性变异、抗药性产生和病原物防御等生理过程。鉴于内共生菌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内共生菌对褐飞虱进行生物防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褐飞虱内共生菌的主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对其分离鉴定技术和多样性分析技术进行总结,并对褐飞虱内共生菌的生物学功能进...  相似文献   

18.
拟褐飞虱Nilaparavata bakeri(Muir)属同翅目飞虱科,生活在小溪边,塘边,圳边和田塍边的杂草上,取食假稻(亦称游草)。其外部形态特征和稻褐飞虱十分相似,两者常易混淆。自1976年以来,笔者对该虫陆续作过一些调查,1984年对其生物学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利它素及其与水稻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研究了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利它素的存在部位、抽提方法以及水稻品种对其蜜露中利它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褐飞虱的各虫态、蜜露及脱皮壳中均存在能引起稻虱缨小蜂触角搜索行为的接触性利它素;干燥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极显著地低于新鲜和湿润蜜露中的。用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醚、甲醇和丙酮均能有效地从褐飞虱若虫和雌成虫中提取利它素。水稻品种能对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测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取食浙852的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地比取食TN1和Nabeshi的褐飞虱蜜露中的高。  相似文献   

20.
熊谱成 《植物保护》1990,16(3):52-52
稻褐飞虱在湖南晚稻上一般发生3代(即四、五、六代),其中以9月下旬晚稻乳熟期发生的第五代若虫密度最大,每百蔸禾可达数千至近万只,是造成晚稻死秆的主要虫害。因此防治第五代若虫是控制晚稻成灾的重要一关。而短翅型成虫,对褐飞虱数量的增长有特殊作用,特别是雌虫最多,产卵量比长翅型大1—2倍。短翅型成虫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