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背膘是猪背部皮下的一种层状脂肪组织,区别于腹腔的软脂肪组织,它是一种硬脂肪组织.猪背膘厚是衡量背部脂肪沉积情况的关键依据,也是评价生猪养殖和种猪选育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性介绍了猪背膘的生化组成、生理特性与功能、背膘厚测定方法以及背膘在养猪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胴体和瘦肉评估、体况评估、检验饲喂策略、检验育肥效果、指示母...  相似文献   

2.
牛背鹭     
齐欣 《野生动物》2006,27(6):25-26
牛背鹭,俗名放牛郎,黄头鹭,属鹳形目鹭科,中型涉禽,体重300-500克,体长50厘米左右,冀展约90厘米。牛背鹭成鸟羽色分为夏羽(每年春夏季3至8月的繁殖季节)及冬羽(前述以外季节)两种,繁殖期夏羽头,颈橙黄色,前颈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发状的橙黄色长形饰羽,前颈饰羽长达胸部,背部饰羽向后长达尾部,尾部和其余体羽白色。  相似文献   

3.
正黑背胡狼属食肉目犬科犬属,主要分布于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境内的东非大平原上,它个头较小,长相似狗,行动敏捷,足智多谋,常常以智取胜战胜对手。黑背胡狼肩高40 cm,体重9~14 kg,因背部有黑色而得名。黑背胡狼孕期2个月,每胎1~8仔,幼仔2岁后独立生活,寿命10~12年。黑背胡狼生活在草原上,喜欢栖居在洞穴中,一般被认为是食腐动物者,事实上,动物死尸虽然是黑背胡狼的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列入“广东省畜禽品种志”的地方肉用鸡、有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中山沙栏鸡、阳山鸡和怀乡鸡六个品种。这些品种的公鸡大多数表现为早期裸背,其中以三黄胡须鸡、阳山鸡为甚,杏花鸡的裸背鸡较少。近年来,有不少养鸡生产者反映,裸背公鸡达到上市体重(1.5公斤左右)背部还未全羽,消费者不大愿意购买,尤其是送礼,就更加忌讳裸背鸡,所以裸背鸡的价格较低,直接影响了养鸡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牛背鹭(Bubu ib is coromandus) 属鹳形目、鹭科、牛背鹭属的中型涉禽。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在我国常见于西南、华中及华南各省区,偶见于辽宁大连, 吉林延边。2001年5月 29日;笔者陪同香港观鸟协会蔡启尧、锺秀萍夫妇在三江自然保护区观鸟时;在黑龙江省抚远县海青乡四合材水稻田中发现一只鸟,用8倍望远镜可清晰看到此鸟头、颈、喉及背部橙黄色;身体余部白色;嘴、脚为黑色。经核对《东北鸟类图鉴》确定为牛背鹭。当时此鸟在水稻田中觅食;我们乘汽车在距其70米时发现该鸟。在我们距其40米时下车…  相似文献   

6.
推拿在人医用得相当广泛,有些效果相当好,如治疗小儿食积,其效果比药的效果还好,在推拿按摩法中,推背疗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人医上,背部按摩有两种方法,一是捏脊疗法,二是推背疗法.由于动物皮肤的特殊性,捏脊是不可能的,只有推背疗法用来方便.我们将推背疗法用于兽医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左旋咪唑作泼背剂给109头肉用犊牛背部皮肤施用。每公斤体重用7.5、10或12.5毫克剂量时,对艾氏毛圆线虫、柏氏血方线虫、奥氏奥斯特他线虫、古巴线虫、细颈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牛仰口  相似文献   

8.
保持不同阶段的最适宜背膘厚是猪场妊娠阶段的重点工作,也是衡量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的可量化指标。通过精准化饲喂来调控妊娠母猪的背膘厚,既能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又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但是,不同猪场的背膘管理水平差异较大,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背膘管理的生产意义、常见误区,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测膘喂料技术,旨在为更多猪场做好背膘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拿在人医用得相当广泛,有些效果相当好,如治疗小儿食积,其效果比药的效果还好,在推拿按摩法中,推背疗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人医上,背部按摩有两种方法,一是捏  相似文献   

10.
正灵丘大青背山羊因其全身黑色被毛、背部有较长青毛得名,是山西省灵丘县的一个特色山羊品种,体格较大,四肢结实,行动敏捷,善于爬坡,肉多、毛长、绒好,品质优良,是山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文章中常提到在胴体的P2点测量背膘厚度。这一测量点的使用已有好些年了,但还常有人不清楚该点的位置,故现介绍如下。 P2测量在英国应用最广,为英国肉类与家畜委员会(MLC)猪胴体分级方案所采用,全国75%以上屠宰猪的分级都采用这一测量法。已知胴体背中线两侧背最长肌上方皮下脂肪的厚度值能较好地反映胴体瘦肉量,于是就在最后肋骨头处背最长肌上方选择三个测量点:P1、P2和P3。如图2所示,此三点距背中线的距离分别为4.5厘米、6.5厘米和8厘米。  相似文献   

12.
吴丹  唐一波 《养猪》2022,(6):26-29
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控母猪在不同阶段的饲料采食量、营养物质添加等,可改善母猪的膘情,提高饲粮营养消化率,减少饲料浪费,节约养殖成本。研究表明,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上产背膘厚、配种至上产背膘增量均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在14~16 mm,上产背膘厚在16~20 mm,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13 mm或者>23 mm时,母猪繁殖性能不能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棕背、红背的深入研究及实验动物化提供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棕背、红背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棕背雌、雄个体和红背雌、雄个体血清蛋白分别分离出28条、27条、26条、24条谱带,其电泳迁移率范围为0.648~0.013。棕背与红背亲缘关系较近,但棕背和红背间、不同性别间血清蛋白谱带的数量、谱带分布和活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将82头藏猪和84头其他品种猪屠宰后测定背膘厚,采集背部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采集血样提取DNA,利用PCR-RFLP分析ADD1基因的基因型,发现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均能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的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存在差异(P<0.05),而背膘厚不存在差异(P>0.05)。ADD1基因在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存在多态性位点,可以作为肌内脂肪选育的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15.
猪HMGA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背膘厚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探究HMGA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不同日龄下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谱,并对该基因编码区及3′UTR区的多态性与猪背膘厚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白猪HMGA1基因在7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在60、150和210日龄大白猪和民猪背部脂肪中的差异表达。对576头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的基因组DNA重测序进行HMGA1序列分析,筛选其编码区及3′UTR区SNPs,并以屠宰体重为协变量与背膘厚(第6~7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MGA1 mRNA在大白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肺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心和肌肉中微量表达。在60和150日龄时,HMGA1基因在民猪背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210日龄时在两个猪种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F2群体HMGA1序列分析,在编码区检测出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中包含2个错义突变位点:g.3261GA和g.5818GA,且g.3261GA位点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在3′UTR区检测到3个SNPs,且位于小RNA(microRNA, miRNA)结合靶点,其中g.7217GC和g.7280TC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研究结果表明,HMGA1作用于猪背部脂肪组织,且该基因g.3261GA、g.7217GC和g.7280TC位点可作为猪背膘厚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豫北淇县我国特色农业的知名企业河南省未来农业示范园所邻的淇河里产有一种鱼,名叫“双背鲫鱼”,体形奇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乃鲫中上品,“国之瑰宝”,驰名商场。“双背鲫鱼”鱼纲、鲤形目、鱼科,属淇河鲫,双背鲫,因产于淇河,故又称淇河鲫鱼。  相似文献   

17.
犬类活泼好动喜戏 ,啃咬性强 ,一不小心常吞食各种异物 ,如橡皮块、玻璃球、钮扣、钥匙、砖石、线团、铁钉、鱼钩等 ,这些异物长期滞留于胃内 ,不能被胃液消化 ,既不易通过呕吐也不能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但会使胃粘膜遭受炎性损伤并影响胃的功能 ,严重的引起胃溃疡或出血穿孔从而继发腹膜炎。据临诊统计 ,临床引起胃穿孔乃至背穿孔的报道并不多。现将我站接诊的一例狼犬因吞食螺丝刀引起胃穿孔并刺破背部皮肤的病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 0 0 1年 3月 2 1日 ,接诊常州市郊永红乡庄某一条约 4 0kg狼犬。因常喂剩菜剩饭 ,又疏于对犬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适应于高寒牧区放牧牦牛大群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理想剂型,选取120头1.5岁牦牛,分为3组,试验1组(50头)用依普菌素搽背剂按0.5mg/kg体重剂量经背部皮肤浇泼给药,试验2组(50头)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试验3组为对照组。翌年5月底对全部试验牛进行牛皮蝇蛆驱除效果检查。结果:两试验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均为98%,而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10.9(2~21)。依普菌素搽背剂对牦牛皮蝇幼虫的驱虫率达99.54%。表明依普菌素搽背剂0.5mg/kg剂量安全,驱虫方法简单,可用于高寒牧区牦牛寄生虫病驱治。  相似文献   

19.
<正>肝腧穴(BL18)即肝之背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出自《灵枢·背腧》,其穴名解:肝,即肝脏;腧,转输也,是肝脏之气血转输之处所,外现于膀胱经的穴位。本穴内应肝脏而为腧,故名"肝腧"。其治在肝,如诸风掉眩、满闷多怒、咳引两胁、目翳生泪、疝气、挛筋、转筋引腹、小儿惊风,以及黄疸、积气等症,皆可取此[1]。1定位及取穴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患者正坐或俯卧位,双手下垂,从其肩胛骨下角向中间平触到第  相似文献   

20.
大杼(Dazhu,U.B.11)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又为手足太阳、少阳经的交会穴,故有宣通太阳、少阳经气的作用,可用于项背肌肉强痛。穴为八会穴之一的骨会穴,可治一切骨病,尤其对于上半身颈项、脊椎骨病更为适宜,有壮骨补虚之效。1穴名释义《经穴释义汇解》“:穴为背中大腧,因在背腧穴之中,它的部位高居于五脏六腑各穴之上,又为在杼骨之端,古名大杼。”“杼”指织布机上的梭子,大椎骨两侧有横突隆起,形似织杼,古称杼骨,本穴在杼骨端故名大杼。2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简便取穴法:先找到大椎穴(低头,颈背部交界处有一高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