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恩慧 《饲料广角》2010,(19):15-17
<正>又是一年金九银十。9月以来,国内豆粕价格在窄幅震荡后出现突破性上扬,尤其是中旬后豆粕价格涨势如虹(图1)。截至9月27日,国内豆粕价格(油厂出厂报价,43%蛋白质)上冲至3400~3550元/t一线,创下半年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多数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都大大超过猪的需要量,过量的蛋白质不仅氮的利用效率低(33%),而且排泄物中氮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蛋白质每超过1%(相当增加豆粕用量23千克/吨)将使能量的可利用率降  相似文献   

3.
米曲霉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米曲霉对豆粕进行发酵,对发酵后豆粕的常规营养组成,粗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的营养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校正至发酵前的底物含量,探讨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各营养组分的改造程度。结果表明:经检测,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其组成发生了改变,真蛋白质降低了19.19%(P<0.05),生成了2.02%的微生物蛋白,非蛋白氮水平增加了369.08%(P<0.05);发酵豆粕中大分子蛋白(>60 ku)和中分子蛋白(30~60 ku)被降解为小分子蛋白(<30 ku),有效消除了大豆抗原和抗营养因子。同时,发酵使豆粕中NDF、ADF和NFE的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6.77%(P<0.05)、12.57%(P<0.05)、22.25%(P<0.05),粗脂肪含量增加了179.25%;但豆粕发酵后底物重量、蛋白质和总能分别损失了5.14%、3.06%和3.86%。这表明米曲霉发酵过程中以损耗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作为代价,使豆粕本身蛋白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解,从而获得了一种饲用特性更高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对仔猪小肠绒毛结构的影响。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分析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选取4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去皮豆粕处理、发酵豆粕C处理、发酵豆粕E处理和动物蛋白处理。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去皮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约占80%,发酵豆粕中约占50%,甚至降至24%;发酵豆粕中肽含量约占19%,去皮豆粕中仅有2.7%。与去皮豆粕处理相比,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与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负相关;发酵豆粕能够在断奶仔猪饲料中使用,并且有效改善断奶仔猪小肠绒毛结构。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7,(16):55-59
文章旨在介绍一种高水解度豆粕蛋白饲料的制备过程。高蛋白质水解度的豆粕发酵饲料是消除豆粕中蛋白质类抗营养因子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重要基础,但不同微生物对豆粕蛋白质有不同的水解能力,且单菌发酵能力普遍较低,多菌种分段固态发酵是一种提高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可行策略。研究结果显示,用枯草芽孢杆菌F-11-06进行前期发酵(33℃、69 h),然后用黑曲霉F-11-08和酵母菌F-11-12进行后期发酵(25℃、28 h),可将豆粕蛋白质的水解度提高到22.3%,其分别是单纯枯草芽孢杆菌F-11-06(60 h、33℃)发酵的6.8倍,黑曲霉F-11-08和酵母菌F-11-12(60 h、25℃)发酵的3.3倍,达到了高蛋白质水解度豆粕饲料制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豆粕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40%~44%)、脂肪(1%~2%)、碳水化合物(10%~15%)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均衡;此外,豆粕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是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糖类-蛋白质(CNCPS)体系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ATR-FT/IR)图谱技术评价普通豆粕、糖基化豆粕、膨化大豆和大豆皮4种奶牛常用蛋白饲料的蛋白质营养和分子结构差异。采集天津和北京地区的普通豆粕、糖基化豆粕、膨化大豆和大豆皮4种风干样品,进行营养组分分析。通过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糖基化豆粕中的粗蛋白(CP)含量(51.11±0.33)与其他饲料样品存在显著差异(P0.05),膨化大豆中的粗脂肪(EE)含量(18.59±0.73)显著高于其他3种样品(P0.05),大豆皮中CP、EE、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C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CP)和可溶性蛋白(SCP)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饲料样品(P0.05)。CNCPS分析得出,非蛋白氮(PA)含量由少到多顺序为普通豆粕大豆皮膨化大豆糖基化豆粕,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含量糖基化豆粕最高(81.29±0.22),差异显著(P0.05),大豆皮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含量(21.85±2.50)及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含量(35.56±4.21)均显著高于其他饲料样品(P0.05),普通豆粕不可降解氮(PC)含量(9.15±0.17)最高。从蛋白质分子结构分析结果得出大豆皮酰胺I区峰面积、酰胺II区峰高和峰面积及α-螺旋区与β折叠峰高均低于其他样品(P0.05),大豆皮α-螺旋区与β折叠区比值(1.39±0.26)显著低于其他3种样品(P0.05)。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豆油的生产工艺多采用苯浸或轻汽油萃取法(也叫抽余油法),所剩残渣称为豆粕。豆粕是各类畜禽日粮中使用最多的蛋白质补充饲料。豆粕含脂率仅  相似文献   

9.
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12.21±0.73)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Linna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豆粕和不发酵豆粕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试验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饲料1);豆粕取代饲料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其中,发酵豆粕分别替代17.6%、31.4%、45.1%和60.8%的鱼粉蛋白(饲料2~5),普通豆粕蛋白分别替代17.6%、31.4%和45.1%的鱼粉蛋白(饲料6~8)。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量对卵形鲳鲹的成活率和摄食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45.1%时,会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饲料中用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60.8%时,也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增重率、饲料利用率(P0.05)。但是与豆粕替代组相比,在45.1%的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下,发酵豆粕组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豆粕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10.
豆粕质量与尿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大豆蛋白质是家禽日粮中最重要的、也是质量最好的植物蛋白质饲料,除蛋氨酸略缺乏外,其他各种氨基酸都接近理想平衡。豆粕质量受能量、蛋白质、纤维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素含量的影响,例如普通豆粕与去皮豆粕间在某些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表1)。去皮豆粕由于纤维素含量低而有较高的能量水平,但是蛋白质水平高的豆粕却不一定是低纤维、高能量的。一般而言,在去皮豆粕中纤维素含量正常达3.5%以上时,每增加1%纤维素,每千克猪饲料的代谢能下降32 ̄42Kcal,而每千克禽饲料则下降将近60Kcal。另一方面,受加工工艺影响,豆粕的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对鲤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初始均重为(49.44±0.38) g的鲤鱼72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鱼。Ⅰ组为对照组,饲喂豆粕含量为39%的基础饲料;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用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50%和100%豆粕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1)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50%替代水平下鲤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 P<0.05)。2)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 P>0.05),但可使肝胰脏指数显著升高( P<0.05)。3)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肠长指数和中肠皱襞高度无显著影响( P>0.05),但在100%替代水平下鲤鱼的后肠皱襞高度显著升高( P<0.05)。4)电镜观察发现,豆粕组(Ⅰ组)鲤鱼的中肠和后肠均出现了轻微的病理性损伤,包括中肠出现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细胞成分增多,后肠上皮细胞纹状缘融合,杯状细胞减少;发酵豆粕组(Ⅲ组)的肠道组织结构比较正常。由此得出,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后对鲤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有利于保证肠道组织结构的正常。  相似文献   

12.
混合菌株发酵豆粕生产复合蛋白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虾壳发酵液和豆粕为原料,根据影响发酵效果的几个因素,设计6组实验,通过测定系列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组豆粕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复合蛋白粉)与原料豆粕相比,感官良好,带有酒香的浓郁酸香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酸溶蛋白、游离氨基酸、小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经过混菌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得到极大提高。在各实验组中,以实验5组效果最佳,该组的发酵参数是:发酵原液pH值6.5,添加未灭菌豆粕,料液比为1:1.8,酿酒酵母接菌量为豆粕质量的15%,发酵后12 h添加豆粕质量10%的葡萄糖,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以确定乌鳢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以豆粕分别替代含45%鱼粉饲料中0(D1组)、20%(D2组)、30%(D3组)、40%(D4组)和60%(D5组)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44%)等脂(粗脂肪含量9%)的试验饲料,饲喂乌鳢6周。养殖试验在室内流水纤维玻璃钢桶(200 L)中进行,将225尾平均体重为(19.07±0.07) g的乌鳢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结果显示:豆粕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乌鳢的存活率(SR)没有显著影响(P0.05)。D3、D4和D5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D1组(P0.05),同时D4和D5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而D1和D2组间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豆粕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乌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乌鳢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在D1、D2和D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D4和D5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3组(P0.05)。乌鳢肠道糜蛋白酶活性D1组与D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肠道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以D5组最低,且D5组显著低于D1、D2组(P0.05)。此外,豆粕替代30%~60%的鱼粉后,乌鳢肠道损伤明显,肠壁厚度不均匀,肠道褶皱短而稀疏。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在含45%鱼粉的乌鳢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溶解度评价发霉豆粕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斌鹰  陈喜斌 《饲料工业》2001,22(10):38-39
对豆粕霉变过程中的粗蛋白、蛋白质溶解度、脲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霉变程度的增加,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显著减少(P<0.05),粗蛋白和脲酶活性指数变化不明显(P>0.1)。由此认为可用霉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评价发霉豆粕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将初始体质量为(100.25±0.98)g的健康鲤鱼1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对照组)和以全脂豆粉(全脂豆粉组)、去皮豆粕(去皮豆粕组)分别替代20%鱼粉蛋白配制的等蛋白(36%)、等能(15.2kJ/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6周生长试验,探讨2种大豆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对鲤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脂豆粉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饲料效率显著降低(P0.05);而去皮豆粕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6.
膨化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建鲤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部分或全部替代膨化饲料中的鱼粉对建鲤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40.2±5.7) g的健康建鲤7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饲喂以豆粕等量替代0(对照)、25%、50%和100%鱼粉的膨化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豆粕替代25%和50%的鱼粉对肌肉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无显著影响( P>0.05),豆粕替代100%的鱼粉显著降低了肌肉横截面积,增加了肌纤维直径( P<0.05)。豆粕替代100%的鱼粉显著降低了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 P<0.05),显著提高了肌肉失水率( P<0.05),显著降低了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蛋白质结合蛋氨酸和组氨酸以及游离谷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P<0.05)。豆粕替代25%和50%的鱼粉对肌肉质构特性、pH、剪切力、失水率、颜色、常规营养组成、蛋白质结合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 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豆粕替代膨化饲料中50%的鱼粉对建鲤肌肉的组织特性、质构特性、颜色、化学性状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参数,并考察外源添加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工厂化规模生产,测定4个料水比水平(1∶0.3、1∶0.4、1∶0.5、1∶0.6)在发酵0、24、48、72 h时的发酵温度、pH以及初水分、粗蛋白质、真蛋白质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选择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最优生产参数,而后在该最优参数下设计加酶试验组和无酶对照组,比较添加外源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料水比条件下发酵72 h,底物温度先升高后下降,pH缓慢下降,初水分含量逐渐提高,粗蛋白质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7.29%,真蛋白质含量在1∶0.4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3.34%,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38.10×10-2mg/g。2)加入蛋白酶后发酵豆粕真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59和4.11个百分点(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0.36个百分点(P<0.05),豆粕大分子蛋白质降解程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知,复合益生菌可实现对豆粕低料水比发酵,添加蛋白酶可进一步改善发酵豆粕的品质。推荐发酵参数为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总添加量0.5%,蛋白酶添加量为0.01%,料水比1∶0.4,发酵48 h。酶菌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发酵豆粕中可利用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对蚕蛹、发酵豆粕、肉骨粉和玉米蛋白粉4种饲料原料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寻求中华鳖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120.0±1.5)g的中华鳖幼鳖150只,随机分成5组(基础饲料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养1周后开始用虹吸法收集粪便,进行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中华鳖幼鳖对肉骨粉、发酵豆粕、蚕蛹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0.57%、86.34%、85.75%,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粉的75.98%(P<0.05)。2)动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蚕蛹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2.44%,对肉骨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低,仅为82.48%;植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玉米蛋白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6.56%,对发酵豆粕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87.90%。综合分析得出,蚕蛹可作为中华鳖幼鳖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源,发酵豆粕可作为中华鳖幼鳖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评估和探讨低蛋白质饲粮中丝氨酸和甘氨酸比例对育肥猪背最长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选取96头体重相近(约59.50 kg)的杂交(杜洛克×大白×长白)健康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4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正常蛋白质饲粮(NPC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6%,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1.18∶1.00)、低蛋白质饲粮(LPC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2%,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1.20∶1.00)、额外添加0.48%丝氨酸和0.08%甘氨酸并减少豆粕含量使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2.00∶1.00的低蛋白质饲粮(S2G1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2%)和额外添加0.57%甘氨酸并减少豆粕含量使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1.00∶2.00的低蛋白质饲粮(S1G2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2%)。试验期43 d。结果表明:1)与NPC组相比,LPC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氧合肌红蛋白含量降低(P0.05),最长肌中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低蛋白质饲粮导致氧化应激。2)与LPC组相比,S2G1组和S1G2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氧合肌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S2G1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S2G1组和S1G2组育肥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 0.05);S1G2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背最长肌中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猪育肥阶段饲喂丝氨酸和甘氨酸比例为1∶2的低蛋白质饲粮有利于缓解宰后背最长肌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包被尿素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含有豆粕(豆粕组)、聚氨酯包被尿素(包被尿素组)、饲料级尿素(尿素组)的等氮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结果表明,与尿素组相比,包被尿素组和豆粕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了12.8%和12.6%,差异显著(P=0.02);产乳量由32.48 kg/d提高到34.48和34.53 kg/d,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质产量有增加的趋势(P=0.06).尿素组奶牛乳蛋白质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4),而乳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3).与尿素组相比,包被尿素组和豆粕组奶牛血浆中尿素氮含量由18.7 mg/dL降低到16.7和16.4 mg/dL(P=0.05).乳尿素氮含量和血浆尿素氮含量存在正相关(R2=0.85).由此得出,聚氨酯包被尿素可以部分替代饲粮中的豆粕,而不会对奶牛的泌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