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近30年从"传统测报"到"信息测报、智慧测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气候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从建设完善省级病虫监测预警中心、加大病虫发生规律研究力度、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各方面保障等方向努力,更好发挥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围绕加强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提出了围绕“夯实测报基础”这一主题,抓好“测报基础工作和测报信息服务”二条主线,紧扣“准确性、时效性、权威性”三个属性,强化“组织领导、专业队伍、经费投入、政策制度”四个保障,实现“调查轻简化、监测自动化、信息数字化、预警智能化、管理规范化”五化目标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和测报技术发展面临的多种挑战,提出以新型测报工具研发与应用为重点,以病虫监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内在要求,构建立体式、交互式的四川"智慧测报"体系,即在省、市、县、乡、村建设采集层、数据层、模型层、决策层、发布层、响应层,实现病虫自动监测、模型预警、科学决策、快速响应功能,提高精准测报水平,强化植保公益性职能,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通辽市农作物监测预警体系在区域站建设、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全面总结本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具体做法,分析了在当前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性地提出了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测报队伍管理、加强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能力重要途径。2009年以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网络平台,显著加快了测报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处理能力。在总结全国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即通过加大宣传、加大投入、加大培训和行业推动,再通过3~5年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系统、健全省级系统、推进全国联网,逐步构建起以国家系统为支撑、省级系统为骨干、县级用户为单元的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显著提高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能力,为植保防灾减灾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海南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基础性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病虫害调查监测工作的需要。但是,部分地区病虫测报经费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病虫测报部门存在运行经费不足问题,难以满足日常测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30年发展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蓬勃发展,不仅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地和县四级测报网络,而且制定了测报办法,改进了信息传递手段,研究提出了测报技术。在回顾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的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省各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回顾了近年来病虫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陕西省病虫测报状况,对今后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国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进程,根据各阶段的技术背景、主要特点和关键成果,将我国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分为起步发展、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和引领发展四个阶段。系统总结了我国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在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分析处理自动化、监测预警智能化、预报发布可视化、监测数据数字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以"统一系统平台、统一规范标准、统一终端应用,强化业务协同、强化互通共享、强化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前提。本文阐述了六合区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测报工作面l临着网络不建全、测报力量弱、投入经费不足和信息发布面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病虫测报体系、加强测报力量、加大经费投入、拓宽监测服务面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南充市水稻重大病虫害测报队伍体系、专业防治队伍体系、"金桥"纽带体系建设和应急防控体系构建等预警与应急防控体系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作物现代病虫测报建设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万才  黄冲 《植物保护》2018,44(5):159-167
200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级植保部门抓住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信息系统建设、预报发布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开发应用了重大病虫害远程监测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以及农田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系统和病害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性诱剂敏感害虫以及对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监测;建成和应用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采集规范化、报送网络化、处理自动化、预报展示可视化;创新实施"电视—广播—手机—网络—明白纸""五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预报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覆盖面。但当前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气候异常、耕作制度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导致病虫害暴发、重发频率提高,而测报体系又面临严重的人手不足、保障不力等问题;二是生态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对病虫测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园艺作物将成为大产业,但技术贮备不足;四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加快技术革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一步推进现代测报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网点建设,推进测报装备自动化;二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测报手段信息化;三是创新预报方式,推进预报发布多元化;四是加强技术研究,推进预测方法模型化;五是简化测报方法,推进测报调查实用化;六是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测报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总结全国农技中心及部分省建立病虫监控信息系统经验、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以国家级平台为中心、省级平台为骨干、县级测报区域站为重要支撑的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和建设内容,提出了推进该体系建设工作的初步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生物灾害严重的国家,农业病虫是重要的生物灾害,对其监测和预警,就像监测气象、洪水、地震灾害一样,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准确监测和预报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指导病虫防治工作,是保障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的重要环节,责任十分重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国各级病虫测报站系统监测重大病虫动态,预测预报发生趋势,发布重大病虫信息,指导病虫防治,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世纪,病虫测报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测报技术人员只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应对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市植保站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内各区(县)的数据采集人员、市里的数据分析人员和数据发布人员的业务流和信息流出发,用Asp+Oracle研制开发了北京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信息系统。系统以预警预测为目标,数据采集为基础,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及用户提交的病虫害情况和气象预报信息,实时监测预报北京市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预报结果以5级预警色地图和文字信息提供给用户。最终实现测报资料采集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预报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1植保植检工作现状1.1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突飞猛进山西省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全省现有14个国家级重大病虫区域测报站,30个省级中心测报站,60个县级测报站,450个乡(镇)测报站。经过多年的实践,省植保站制定出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测报与科研相结合,测报与防治相结合的多种病虫测报方法。测报技术由传统的实查推算向系统资料积累、数据统计分析发展。测报对象由一虫一病的单项测报向以作物为对象的综合测报发展。测报因子由简单的病虫调查发展到病虫发生消长与天敌、气象、耕作栽培等综合因子的调查分析。在预报发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吉林省在病虫害测报信息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了病虫害测报信息化工作目前面临病虫害物联网监测设备少、建立的省监控预警系统功能少而弱、病虫预测缺少实用的电子模型、电视预报的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地、县级病虫区域测报站预报发布方式落后等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病虫害测报信息化工作发展思路,即全面完善病虫害信息管理和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管理利用的全流程自动化,安装成熟的自动化物联网监测设备、推进物联网监测设备性能及使用的规范化,组织同一病虫生态区域内测报人员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更多可靠的预警模型,拓宽预报发布平台或渠道、确保预报公开顺畅发布,主动应用遥感技术、利用"天眼"拓展监控视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补查自动化设备监测死角。  相似文献   

18.
龙州县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前提,是实现"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测报体系是完成病虫预测预报、信息发布、传递以及指导防治的关键。从病虫测报人员、测报体系建设情况、预报手段等方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病虫测报工作今后的发展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代测报工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全国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在自动化、智能化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开发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控物联网,实现了对田间作物长势、害虫种类和数量、病菌孢子种类和数量以及田间小气候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了害虫性诱实时监控和自动计数系统,实现了对螟蛾科、夜蛾科等重大害虫的远程实时监测;开发并改进了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的远程实时预警系统,实现了重大流行性病害的实时联网监测,提升了测报装备水平,提高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麦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于2010年建设完成并投入应用。该系统基于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突出体现了测报机构分级管理、测报需求分层满足、配合行政要求与业务需要等建设原则。系统以专业性网络化填报表格为数据支撑,以贯通全国的病虫监测站点为网络基点,实现了数据填报、数据查询、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等数据处理功能的有机统一,重点开发了GIS空间分析展示功能,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各级测报部门数据处理和预报服务的需要。在充分应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该系统将向着增强数据储备、扩展采集终端、集成预测模型、实现专家诊断的方向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