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布鲁氏杆菌平板凝集反应实验,对来自青海省门源县大滩地区的120只牧羊犬血清样品进行抽样监测,结果检出牧羊犬阳性血型1份,阳性率为0.83%,说明该地区的牧羊犬群中存在着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河南省某地区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感染情况,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218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检测为阳性样品份数17份,阳性率7.80%;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布鲁氏杆菌病阳性率偏低于散养户;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阳性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以成年母牛阳性率最高。说明该地区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当地畜牧部门和养殖户必须加强对该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十堰市某区规模山羊养殖场1例山羊布鲁氏杆菌病检测阳性病例处置案例的剖析,提出了明确布鲁氏杆菌病防控净化责任、提高病羊扑杀补偿标准、加强规模羊场"双检"监管、开展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等防控山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应对措施,早发现、早处置是控制该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其中牛羊养殖已成为当地畜牧业支柱性产业,近年来肃州区部分羊场疑似布鲁氏杆菌病感染引发母羊流产的案例逐渐增多,相关部门曾采集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为布鲁氏杆菌抗体阳性,说明是布鲁氏杆菌病导致该地区母羊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摸清北山乡某养殖场牛群布鲁氏杆菌病感染情况,北山乡兽医站于2015年12月采集了该养殖场牛血清325份,采用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其结果为阳性血清0份,感染率为0%,说明该养殖场的牛群不存在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Blucella)引起的对养殖业危害巨大的传染病,目前确诊主要以实验室检测为依据。试验的19份山羊血清(17份成年羊,2份羔羊)采自于昌平区某养羊户新购入的羊,分别进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real-time PCR),检测布氏杆菌抗体和抗原的水平。试验结果显示,c-ELIASA阳性率为57.89%,real-time PCR检测有2份阳性,17份阴性。此羊群血清学和病原学均为阳性,感染了布鲁氏杆菌,需立刻扑杀;real-time PCR检测快速灵敏,可结合血清学检测做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患病母畜流产、胎衣滞留、子宫炎、阴道炎和乳腺炎等;患病公畜表现为睾丸发炎、肿大、上缩,精索粗硬,附睾炎、阴囊肿大。通过血清试管凝集反应进行实验诊断,若呈阳性则应整群进行扑杀,事后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严防传染给人。2016年6月10日,滕州市畜牧兽医局接到卫生局布鲁氏杆菌病报告,部分乡镇发生人感染布病5例,疑似病例4例。为了有效防控布病在全县畜间的发生和流行,畜牧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在畜与畜之间、畜与人之间传播。随着牲畜交易频繁,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加强布鲁氏杆菌病的监测工作,防止布鲁氏杆菌病的扩散和传播对促进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人畜共患病。猪、牛、羊等主要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该病。人群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肉、乳制品等也均有感染的可能。动物和人类感染布病后会对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的威胁和损失。目前,病原体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方法和PCR技术是布病诊断的三大主流技术。但是,由于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非特异性临床特征、血培养生长速度缓慢及其血清诊断的复杂性,因此对布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仍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主要就PCR技术诊断布鲁氏杆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通过对阿勒泰市某奶牛场疑似布鲁氏杆菌病的33份血清样本,以及流产奶牛的胎衣、全血、牛奶做细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来诊断奶牛的布鲁氏杆菌病。结果,从发生流产奶牛的血样、流产胎衣和牛奶中均分离出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诊断为布鲁氏杆菌;33份血清样本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的有6份,阴性27份;试管凝集试验呈阳性的有3份,可疑的有1份,阴性29份;补体结合试验中,阳性2份,其余31份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甘州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1995-2008年,甘州区对9个新老疫区乡(镇)和13个非疫区乡(镇)的牛、羊、猪及全区奶牛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应用血清学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反应共监测牲畜40811头(只),其中:牛18884头(含奶牛7205头)、羊19871只、猪2056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11%;应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流产犊、流产羔等病料346份,未检出布鲁氏杆菌。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的阳性检出率在"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稳中有降,正在逐步向净化和消灭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12.
<正>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简称布病,它在世界上广泛流行,布鲁氏杆菌病又称马尔他热、波浪热、波状热,百姓称之为“懒汉病”。该病主要影响牲畜,但人类也可以感染,有数据表明,人感染布病均是由动物引起,不存在人传人的情况。目前,全球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引起淋巴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发生病害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着极强的传染性与流行性,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威胁。本文概述了贵州省毕节市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毕节市某县规模羊场布病阳性病例处置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为规模羊场尽早发现、及早处置和有效控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杆菌(Brucellosis),是由革兰阴性、兼性细胞内寄生的布鲁氏细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和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动物布鲁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流产,人布鲁氏杆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肌和骨关节疼痛、乏力等。本文以布鲁氏杆菌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简称布病。猪、牛、羊等主要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该病。人群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肉、乳制品,均有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庆阳市畜间布鲁氏杆菌病达到农业部稳定控制区标准,但是从2009年开始,畜间布鲁氏杆菌病开始反弹,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人间感染病例持续增多。为控制畜间特别是肉羊布病,制定了布病监测净化实施方案,加大监测和防制力度,经过四年综合施策防制,成效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与畜均可感染的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感染布病的牛、羊、猪会传染给人和其它家畜,其特征侵害生殖系统及胎膜,出现流产不育。控制与消灭本病的关键所在是准确诊断,本文对比了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快速反应试纸条和布鲁氏杆菌ELISA试剂反应盒4种方法检测布鲁氏杆菌病,试验表明,纸片快速诊断是实验室中诊断布鲁氏杆菌病较准确的方法之一,为净化布鲁氏杆菌病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1月,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在秋季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监测过程中发现一起布鲁氏杆菌疫情,为娄底市首例布鲁氏杆菌爆发疫情。为加强养殖户对布鲁氏杆菌病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文章就此例疫情发生、人员感染、疫病溯源、疫情处置等情况进行调查报告,并对调运监管、疫情处置、动物疫病监查和联合防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鹿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鹿对牛、羊、猪3种类型的布鲁氏杆菌均易感染.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经过消化道,其次是经皮肤和黏膜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使母鹿发生流产和乳腺炎,公鹿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  相似文献   

20.
目前来看,布鲁氏杆菌病在动物群中的感染范围较广,其中以牛、猪、羊的发病率最高。对于牛布鲁氏杆菌病来说,如果不能做好有效的防控,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此外,畜牧养殖投入小、见效快、周期短,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大力普及和推广。但是,许多养殖户却不重视养殖场所的建设,致使布鲁氏杆菌病传播迅速,很容易造成牛感染布鲁氏杆菌,进而使得养殖户产生实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