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八棱海棠实生砧、M9和SH40矮化自根砧、或M9和SH40中间砧(八棱海棠作基砧)为砧木,分别与“红富士”苹果嫁接,利用根系观测系统,研究了不同砧木苹果根系生长状况,并分析了其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平均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根条数密度均表现为“红富士”/八棱海棠>“红富士”/SH40/八棱海棠>“红富士”/M9/八棱海棠>“红富士”/M9>“红富士”/SH40.在接穗和乔砧八棱之间加入矮化中间砧,使根长密度减小,但仍然高于矮化自根砧.与“红富士”/八棱海棠相比,M9和SH40作中间砧或基砧均使树体变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累积枝条长度、干径、短枝数量和长枝数量均可作为判断根系特征的重要指标,其中长枝数量和累积枝条长度可作为判断多项根系性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冀砧1号’是由‘SH40’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苹果矮化砧木。嫁接基砧及品种接穗亲和性良好,成活率90%以上。作中间砧嫁接‘天红2号’,定植翌年始花,开花株率可达70%,4年生树高2.56 m,产量可达27 000 kg ? hm-2。成龄树树高是对照SH40的75%左右,枝展是SH40的75% ~ 85%,中短枝占总枝量的80%以上;果实平均单果质量221.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 ~ 16.5%,硬度8.67 kg ? cm-2,产量可保持在45 000 ~ 52 500 kg ? hm-2。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或气候类似的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高纺锤形‘岳阳红’/‘77-34’/山定子苹果幼树至结果树树体结构参数、枝类组成比例、产量、果实品质形成的动态规律,为该自主知识产权良种良砧组合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定子作基砧、分别嫁接‘77-34’和‘GM256’矮化中间砧并嫁接‘岳阳红’苹果品种为试材,调查2种砧穗组合树体在栽植后第2~7 a(年)的树体生长量、枝类比例、产量、果实品质的年生长动态变化。【结果】‘77-34’和‘GM256’中间砧对‘岳阳红’苹果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2010—2016年‘77-34’中间砧树高、冠径、覆盖率和主枝数量增长速率高于‘GM256’中间砧;‘77-34’中间砧品种/矮化砧木干周粗度比值高于‘GM256’中间砧。与‘GM256’中间砧相比,‘77-34’中间砧总枝量增长速度高于‘GM256’中间砧,2015年(7 a生)‘77-34’中间砧总枝量与2016年(8 a生)‘GM256’中间砧总枝量相近;2种砧穗组合苹果树均在2012年开始结果,‘77-34’中间砧连续5 a的产量均高于‘GM256’中间砧,不同冠层高度内果实品质存在差异,上层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固酸比、色差值等指标优于下层,相同冠层高度内,‘77-34’中间砧单果质量、硬度、固酸比、色差值等指标高于‘GM256’中间砧。【结论】‘77-34’中间砧致矮性弱于‘GM256’中间砧,总枝量和短枝比例高于‘GM256’中间砧,早果性与‘GM256’中间砧相当,但丰产性和果品质量优于‘GM256’中间砧。综合各性状指标,认为高纺锤形‘岳阳红’/‘77-34’/山定子砧穗组合综合表现优于‘岳阳红’/‘GM256’/山定子。  相似文献   

4.
以嫁接在‘冀砧2号’自根砧上的‘天红1号’(普通型红富士)、‘天红2号’(短枝型红富士)1年生盆栽苹果幼树为试材,以‘冀砧2号’/‘冀砧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生长类型品种接穗嫁接在‘冀砧2号’自根砧上的根系构型和内源激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天红1号’接穗植株新梢长度、地上部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和根冠比最高。‘天红1号’接穗植株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天红2号’接穗植株和对照植株。‘天红1号’接穗植株根系体积、根尖数最大;对照植株的根系长度、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分叉数最大。‘天红1号’接穗植株叶片IAA含量,根系IAA、ZR和GA3含量最高。‘天红1号’接穗植株根系MdPIN1a、MdAUX1、MdARF7和MdYUCCA10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和‘天红2号’接穗植株。综合研究结果,与短枝型红富士‘天红2号’相比,普通型红富士‘天红1号’嫁接在‘冀砧2号’自根砧上的树体长势旺,根系发达;不同生长类型接穗梢尖产生生长素的多少及向基运输的生理生化机制差异是造成同一自根砧根系构型差异的主要原因,ZR和GA3参与了根系构型的建成。  相似文献   

5.
砧穗组合选配是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幼树的早果性和易成形性是评判砧穗组合优劣的重要指标,这与幼树根系分布密切相关。以中国苹果生产上8种常见砧穗组合的3年生幼树为试材,采用壕沟法对幼树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种砧穗组合幼树根构型可以分为M系自根砧、SH系自根砧、乔化实生砧木、M系中间砧和SH系中间砧等5大类。3年生幼树根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布的主要区域,均为0~60 cm范围,且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砧穗组合,根系长度以直径2 mm级别的根系最长,其次是直径2~5 mm的,10 mm以上的最短。乔化实生砧木较无性系矮化砧木粗根多,而须根少;矮化砧木中,M系砧木根系构成以须根为主,而SH系和青砧系砧木须根均较少。砧穗组合幼树的地上分枝数、短枝比例和花芽数等早果性指标与细根(直径2 mm)根系数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各砧穗组合易成花和易成形的综合评价,认为在渭北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M系自根砧和中间砧组合早果性好和易成形较好,而SH系组合较易成形,但早果性较差,乔化组合早果性最差,这与它们的根系分布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辽砧2号’、SH40矮化砧木为试材,研究扦插基质、取材部位、叶片处理对苹果砧木绿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砧2号’生根效果明显好于SH40;泥炭与珍珠岩混配基质扦插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5.5%和44.5%;‘辽砧2号’中部枝条生根率最高(88%),SH40基部枝条生根率最高(53%);‘辽砧2号’插条留1/2叶生根率最高(87.3%),SH40留1片叶生根效果最好(55.1%)。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春季定植不同类型SH系矮化中间砧(SH1、SH3、SH6、SH9和SH40)苹果苗(宫藤富士/SH系砧木/平邑甜茶),株行距为1.5 m×5.0 m,纺锤形整形修剪,常规管理。2016年调查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差异,为苹果矮化砧木的筛选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栽植第8年(2016年),各中间砧嫁接树体的砧穗干周比无显著差异;SH1和SH6中间砧嫁接的树体最矮,SH40最高且冠幅最大;树体干周直径由高到低依次为:SH40、SH3、SH9、SH6和SH1;各中间砧嫁接树体总枝量均超过140万条·hm~(-2);SH6嫁接树体短枝比例最高,树势中庸;SH3和SH9短枝比例最低。各中间砧嫁接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SH3(72.88%)、SH6(70.85%)、SH9(65.51%)、SH1(62.23%)和SH40(61.82%),SH6嫁接树体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和40%的区域最小,仅为2.08%和4.17%。比较各中间砧树体连续稳产4年的结果情况,SH6嫁接树体4年(2013—2016年)累计产量最高且稳产性最好,SH1产量较低,SH9稳产性较差。各中间砧嫁接树平均单果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SH40 SH6 SH9 SH3 SH1。不同中间砧嫁接树果实不同类型糖含量和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而总酸含量、不同类型酸的含量(除草酸外)和比例差异不显著;SH6嫁接树果实糖酸比显著高于SH1、SH3和SH9。综合树体的生长和结果能力,SH6为中间砧嫁接‘富士’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6年生‘GM310’‘MAC9’‘SH1’‘SH6’‘SH38’和‘SH40’6种矮化中间砧‘嘎拉’苹果树为试材,按主干横截面积大小定量留果,研究留果量处理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间砧的‘嘎拉’苹果主干横截面积大小差异明显,随负载量增大,单果重变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高负载量果实光亮度和着色较好,去皮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受负载量影响较小;低负载量处理株产显著降低,‘SH6’中间砧的‘嘎拉’苹果高负载量处理实际产量低于预期。建议‘GM310’适宜的负载量水平为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5~6个,‘MAC9’‘SH1’‘SH38’和‘SH40’适宜的负载量水平为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4~5个,‘SH6’较适宜的负载量水平为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3.0~3.5个。  相似文献   

9.
以25个矮化砧木苹果树和17个矮化中间砧嫁接‘宫藤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类型矮化砧木1年生枝条和不同矮化中间砧‘宫藤富士’1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以及17个矮化中间砧对‘宫藤富士’树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H系矮化砧木抗寒性最强,同系内砧木半致死温度相近,‘SH8’‘SH9’‘SH12’‘SH28’与其他砧木差异明显,M系和MM系砧木抗寒能力最差;17个矮化中间砧嫁接的‘宫藤富士’1年生枝条半致死温度的差异与其中间砧枝条有相似的趋势,中间砧影响栽培品种的抗寒性。不同矮化中间砧嫁接‘宫藤富士’,7年生树高度、干径、覆盖率和总枝量等差异较大,以‘GX’和‘MM106’为中间砧的树最高,以‘MM106’和‘SH3’为中间砧的树体覆盖率最大,以‘M7’为中间砧的总枝量最大,以‘SH40’和‘SH6’为中间砧的平均株产最高,以‘SH18’和‘SH6’为中间砧的大果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6种中间砧‘寒富’苹果(基砧为组培山定子,中间砧分别为‘SH38’‘SH6’‘SH1’‘SH40’‘GM310’‘GM256’)发育期钙素动态变化和累积情况,以及果实品质差异,并采用组合赋权Topsis法评价果实综合品质,以期明确不同中间砧‘寒富’钙的吸收规律及果实品质差异,为冷凉地区选择钙高效转运型苹果矮化中间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中间砧‘寒富’叶片钙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上升趋势。花后160 d,叶片钙浓度按中间砧排序依次为‘GM310’>‘GM256’>‘SH40’>‘SH6’>‘SH38’>‘SH1’。6种中间砧‘寒富’果实钙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花后0~80 d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果实成熟期,钙浓度按中间砧排序依次为‘GM256’>‘GM310’>‘SH40’>‘SH1’>‘SH6’>‘SH38’。钙累积量以花后0~60 d较大,占果实全年钙累积比率的52.54%~70.20%,果实成熟期,以‘GM256’为中间砧的‘寒富’钙总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余中间砧的‘寒富’,为25.83mg,以‘SH38’为中间砧的累积量最少,为18.35mg。各中间砧‘寒富’苹果的果实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依据组合赋权Topsis法对果实品质按中间砧进行评价,排序依次为‘GM256’>‘SH1’>‘GM310’>‘SH40’>‘SH6’>‘SH38’。综上所述,‘寒富’果实钙素累积的关键期为盛花后0~60 d,以中间砧‘GM256’‘SH1’的‘寒富’果实钙浓度较高,综合品质较好,东北冷凉地区可优先考虑栽培以‘GM256’和‘SH1’为中间砧的‘寒富’。  相似文献   

11.
 以2 年生大田栽培矮化中间砧富士苹果(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和乔砧富士苹果(宫 藤富士/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通过春季土施15N–尿素研究了SH6 矮化中间砧对苹果幼树N 素的吸收、 利用及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相比,乔砧幼树长势强,净生长量大。树体各器 官的Ndff 值均表现为乔砧幼树大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两种类型苹果幼树15N 分配率表现出一致规律, 即叶片中最高,新梢和粗根中次之,中心干最小,其中40% ~ 70%氮素分配给新生器官(新梢和叶);秋 梢停长期,乔砧幼树地上部新生器官N 肥分配率(63.66%)明显高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57.68%), 乔砧幼树氮素利用率(14.32%)显著高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氮素利用率(8.55%);秋季落叶后,乔砧 幼树叶片中有33.11%的氮素回撤到树体内,而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叶片有36.92%回撤到树体内,除细根 外,各个器官均有氮素回流贮藏,其中粗根和皮层是苹果氮素主要的贮藏部位,乔砧幼树地下部氮素增 量为8.34%,明显大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的增量6.85%。SH6 中间砧对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及回流上均 有显著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月季试管苗生根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振华  白志英 《园艺学报》1998,25(4):405-407
以月季无根试管苗为材料,进行瓶内和瓶外生根试验,研究了试管生根苗和瓶外生根苗的解剖构造差异,并分析了二者解剖特征与其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杨凌试验区大田栽培的3 年生‘长富2 号’苹果为材料,结合凤翔、永寿和蒲城等 试验区的调查,研究比较矮化中间砧(M26)入土深度对富士苹果树基砧根系生长分布、根系激素含量和 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化中间砧入土深度为15 cm 时,树体细根(< 2 mm)主要分布在0 ~ 40 cm 土层,细根数比其他处理多13.6% ~ 41.5%,总根数多18.2% ~ 33.3%,根系干质量多11.2% ~ 68.4%, 果实产量高,单果质量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大,可滴定酸含量少,着色率高,品质较好。矮 化中间砧入土深度为15 cm,树体根系中促进生长的IAA、ZR、GA 含量较高,抑制生长的ABA 含量较 少,(IAA + GA + ZR)/ABA 比值较大,有利于刺激根系的生长。研究表明矮化中间砧入土深度为15 cm 时,根系生长旺盛,细根数量较多,能够为果树生长发育提供较多养分,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对荔枝幼树根系与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承林  付子轼 《果树学报》2005,22(4):339-342
以盆栽沙培1年生荔枝空中压条苗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荔枝幼树根系和梢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3个处理为:沙体积含水量为7.5%(严重缺水),15.0%(一般缺水),22.5%(充分供水)。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抑制荔枝幼树地上部分和各级侧根的生长,使地上部枝梢生长严重受阻,叶片数量、平均叶面积、叶片厚度均显著变小;根总干重、侧根长度、根表面积显著减少。水分胁迫下促进须根的生长,须根的长度、根表面积比水分充足时显著增加。水分胁迫时叶片淀粉含量下降,而根系积累更多的淀粉。比较不同处理的根梢比发现,干旱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枝梢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oculating Panax ginseng C.A. Meyer seedlings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by examining the root colonization, plant nutrition uptak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aggregation of P. ginseng seedlings inoculated at the time of transplantation. At 16 weeks, the AMF spore density per 30 g of fresh mycorrhizosphere in 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AMF (AMF+ seedlings) was 256.8 and that in seedlings not inoculated with AMF (AMF− seedlings) was 186.3, respectively. The colonization rate of AMF in the lateral roots of AMF+ seedlings was approximately 19%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eral roots of AMF− seedlings. The patterns of AMF colonization in ginseng roo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aris-type mycorrhizal association. Pla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leaf area, number of lateral roots, fresh weight of shoots and roots,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AMF+ seedlings compared to AMF− seedlings. The macronutrient content (P, K, and Ca) and micronutrient content (Cu, Fe, and Zn) of both shoots and root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MF+ seedlings compared to AMF− seedlings. Furthermore, glomalin content and soil aggreg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AMF inoculated area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F inoculation may enhance the growth of ginseng seedlings by improving the uptake of mineral nutrients and the soil structure in mycorrhizosphere.  相似文献   

16.
以3~4年生5个不同砧穗组合富士苹果幼树为材料,研究植物内源激素含量与早花性和易成形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乔化砧组合树体高大、生长旺盛,短枝比例和花序数量均显著低于矮化砧组合。矮化砧木组合中,M26组合虽然短枝比例很高,但单株成花量低,树体长势弱;SH16组合次之;T337组合长势中庸、单株成花量大。一年中,春、秋梢开始生长期,幼叶IAA、ZR含量出现高峰,根系第2次生长高峰期,细根IAA、ZR、GA_3含量出现高峰。幼叶ZR和细根IAA含量呈负相关,IAA、GA_3分别在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存在正相关。5月5日,幼叶IAA和ZR含量分别与当年生枝量呈正相关;5月20日,ZR、ZR/GA_3分别与短枝比例呈正相关,GA_3与花序数量呈负相关;根系第2次生长高峰期,苹果幼树开花相关指标分别与细根中的IAA、ZR、GA_3、IAA/ZR呈正相关,说明内源激素在地上部成花与地下部根系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渭北地区,T337自根砧木富士苹果组合体现了早花性和树体易成形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不同砧木苹果树细根的发生和周转动态,连续4年通过微根管技术研究不同砧木的5年生‘富士’苹果砧穗组合细根中的活根根长密度与死根根长密度的动态变化,以及细根年周转率和季节周转率。结果表明,乔砧树富士/八棱海棠的活根根长密度最大,矮化中间砧富士/M9/八棱海棠和富士/SH40/八棱海棠次之,矮化自根砧富士/M9、富士/SH40和富士/小金海棠最小,所有砧穗组合的活根根长密度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年减小。所有砧穗组合在夏秋季出现细根发生和死亡高峰期,乔砧树富士/八棱海棠的细根发生高峰期的活根根长密度和死根根长密度均最大。细根年周转率和季节周转率年度间差异大,矮化自根砧树细根的年周转率高于乔砧树。矮化自根砧和矮化中间砧树体ARLD低于乔砧树体可能与其致矮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平邑甜茶幼苗生长、根构型及吸收特性的容器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伟国  杨洪强 《园艺学报》2009,36(4):559-564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 幼苗为材料, 研究了栽培容器形状对幼苗新梢生长、幼苗根构型特征及根系营养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生长在“深窄盆”中的幼苗新梢生长量最大, 主根粗, 侧根多且短, 毛细根丰富, 对钙及锌的吸收能力较强, 但根系活力及根系对磷、铁的吸收能力较弱; “等高径盆”中幼苗新梢生长量小, 根冠比接近1, 主根细短、一级侧根少且粗长, 对钾的吸收能力较强; “浅宽盆”幼苗根冠比最大, 一级侧根数量、长度和粗度居中, 二级侧根粗长, 根系活力及根系对磷、铁的吸收能力较强, 但对钾、钙及锌的吸收能力弱。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核桃主栽品种"新温185号"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施氮处理,采用根钻取样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对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核桃细根(直径≤2mm)的空间分布和细根根长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根长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0~70cm深度土层是"新温185号"核桃细根集中分布区域;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树干150cm以内是核桃细根集中分布区域,细根根长密度随着与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各施氮处理核桃细根根长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核桃细根根长密度和总根长中细根长度比例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氮处理(单株施氮量1.2kg)>高氮处理(单株施氮量1.8kg)>低氮处理(单株施氮量0.6kg)>对照(单株施氮量0kg)。"新温185号"核桃的栽培应加强距离树干150cm以内0~70cm深度土层的水肥管理,适量施氮能够促进细根形成,氮素亏缺和过量均不利于细根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