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综合评价青海省共和县的天然草地质量,利用功效系数法和距离法对天然草地主要地面植被指数进行功效系数和评价距离计算,并对评价距离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共和县质量最好的天然草地为华扁穗草型,质量最差的草地型为猪毛菜、驼绒藜型。评价结果与天然草地实际情况相符合,这说明利用功效系数法和距离法评价天然草地质量准确可行,可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深居内陆,地处高原,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草原广阔,牧草品种丰富。根据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标准和中国草地分类系统,青海省天然草地可划分为9个草地类、7个草地亚类、28个草地组、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2008年MODIS/EVI卫星遥感数据,对青海省高寒草甸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草原类3种天然草地类型植被指数动态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在各生长阶段的变化,并利用波动系数对同一草地类型内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3种天然草地类型的EVI反映了草地生长的动态变化,显示出显著的周期性,与草地生长规律相符,高寒草甸类最为明显,而波动系数的变化表明同一草地类型在不同年份的相同时段内的生长状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牧草饲料品质的质量,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的牧草饲料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类型及牧草饲料的质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天然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天然草地类型、特点及发展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简述了青海省天色天然草地类型及特征。论述天然草地具类型复杂性、优质低产耐牧性、牧草贮量季节、年度变化显著性及草地利用季节性等特点。提出发展利用天然草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植被指数特征,利用ARCGIS软件提取TM影像波段值,并计算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植被信号与土壤噪音比指数。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类天然草地地表植被情况优于其他草地类。该研究中基于植被指数提取的植被信息受土壤背景影响较小,提取效果较好,这说明可以尝试利用植被指数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1自然概况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有天然草地面积6.13hm^2,其中可利用面积5万hm^2,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1.79%,共有7个草地类,11个草场组,21个草地型,以荒漠草原类、山地荒漠类和山地草甸类为主,海拔2200—4700m,年平均气温0.3—6.4℃。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青海省共和县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结构特征,对其经济类群产量进行了分析和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共和县天然草产量最高的为高寒草甸类天然草地,优势种植物多为莎草科植物;除温性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天然草地外,其他天然草地类优良牧草产量占总产量比重较大,这说明共和县天然草地整体退化程度较轻,可以通过生态工程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类型牧草饲料的质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天然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SOFM网络法的天然草地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模型是一种无监督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方法,适用于解决多种分类和识别问题。本研究首次将SOFM网络法用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的天然草地分类中,基于该法的聚类功能,依据草地生产、生态、经济等方面的6个天然草地分类指标,结合Matlab软件对神经网络进行权值训练,将这31份草地样本数据分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草甸类3类。并将分析结果与集对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OFM网络法与上述3种方法分析基本一致,可以很好地反映和提取样本中复杂的信息,分类效果较好。说明了SOFM网络法对不同类型草地之间草地资源的整体性有很好的区分度。由此得出SOFM网络法对草地进行分类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在聚类分析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理论,综合考虑天然草地的生态状况、可再生产能力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植被覆盖度、可食风干牧草产量、牧草利用率、草地可利用面积系数、草群中优良牧草比率和羊单位需草地面积6个参数作为判别因子,建立了天然草地分类的Bayes判别分析法。将天然草地分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和低山地草甸类3个类别,并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3个正态总体,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的31个天然草地为样本(其中18个为训练样本),以Bayes线性函数值和后验概率对样本所归属的总体进行识别,将建立的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以回代误判率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天然草地间的资源属性,对训练样本的回代误判率为0;对另外13个天然草地样本的分类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投影寻踪法、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法、集对分析法、SOFM神经网络法以及突变级数法等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1饲草料资源生产利用现状 1.1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介于东经101°46′-102°45′,北纬36°30′-37°09′,地处达坂山南麓,有耕地面积105万亩,草地类型从南到北随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有五个草地类型,分别为山地干草原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附带草甸类。山地干草原类面积18.77万亩,山地荒漠类面积9.89万亩,高寒草甸类面积146.01万亩,山地草甸类面积3.0万亩,  相似文献   

14.
贵德县天然草场面积28.63×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5.95×104hm2,共分为9个草场类,22个草场组,51个草场型。本文阐述了贵德县草场植被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供全县广大畜牧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所保存的几个桑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出各种质问遗传距离(欧几里得平均距离)及复相关系数平方,画出聚类树形图,将供试材料分别聚类。结果表明种质1和种质2的遗传距离最小,杂种优势较弱;而种质3与种质1和种质2的杂种优势最强。选择种质3与种质1、种质3与种质2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可以获得杂交优势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辛有俊  吴阿迪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2,21(2):57-61,68
对天然草地进行类型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草地资源。在草地分类过程中,主要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标准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区分归类。目前,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采用的分类系统和划分标准,是按照【1988】农{牧草}字104号部颁标准,即《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制定,在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青海省天然草地的实际,同时还参考了《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草地类型图例系统》,最终形成了青海省草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利用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数据,结合相关专业图件和知识,完成了肃州区天然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产量估测.将肃州区天然草地划分为3个草地类(8个亚类),4个草地组,10个草地型,确定肃州区天然草地面积为16.83万hm2,理论载畜量3.86万个羊单位,并对其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为肃州区天然草地资源合理规划、保护、建设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试肉羊增产技术的开发效果,我们于1991年在罗汉堂乡进行了观测。 (一)测试地自然概况:测试点设在贵德县罗汉堂乡豆后浪三社的巴喀台冬春草地,海拔高度3400—4000m,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类草地,年平均气温-2℃,没有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平均300mm,天然草地鲜草产量2000kg/ha。  相似文献   

19.
青海大通种牛场草地类型及其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海松 《草业科学》2004,21(6):13-16
根据野外调查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法,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草地类型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通种牛场草地可划分为3个草地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15个草地型.宝库河两侧滩地、河谷地为低地草甸类,海拔3 050~3 230 m山地阴坡为山地灌丛草甸、阳坡为山地草甸,3 230~3 400 m为高寒灌丛革句或高寒草甸类;3 400 m以上为高寒草甸类,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明显.为改良和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畅平 《草业科学》2015,32(2):174-181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天然草地的生态状况、可再生产能力和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天然草地分类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天然草地分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和草甸类3个类别,并选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的18个天然草地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突变级数判据;选用另外13个天然草地样本作为判别样本,以检验该突变级数判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突变级数判据对判别样本的分类结果合理,突变级数法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天然草地间的资源属性,且分类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投影寻踪法、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法、集对分析法和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法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