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以架子猪最易患病。1临床症状部分病猪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余下病猪体温升高达41~43℃,高热稽留,其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指压褪色,患猪虚弱,不愿走动,卧地,不食或少食,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精神不振,粪便干硬,有的病猪下痢。病程稍长的耳、颈、肩、背、腹、臀等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方形、不规则形的突出充血疹块,其指压褪色,而后疹块出血、坏死。2剖检变化呈急性败血症死亡的病猪鼻、唇、耳、腿内侧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性疾病,体温升高、呈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类型临床症状的细菌性疾病,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通常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病主要由红斑丹毒细菌所引起,该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世界各国养猪场均有暴发。本病在生猪发病后及时采取隔离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控,主要应以预防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及时控制本病的暴发,减少养殖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饲养方式改变了猪的一些疫病的发生规律,如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疾病一猪丹毒,可以发生在一年四季,由于此病是人畜共患病,不但会给养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饲养者或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危险,使人患上类丹毒。为了更好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笔者将该病的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荣成市成山某猪场出现群发病,为确定发病的病原,结合猪丹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通过对临床上疑似猪丹毒病的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并使用显微镜镜检和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明确的诊断该群发病病例为亚急性猪丹毒病。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E.rhusiopathiae)所致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的属于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饲养密度,导致该病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最近几年,该病在猪场有明显抬头的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相似文献   

7.
正(一)发病情况2015年8月15日,驻马店市驿城区一小规模化猪场发生一种以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耳部、背部有出血斑块等为特征的疾病,该场技术员诊断为猪瘟,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三天效果不明显,猪群发病数量逐渐增加,个别严重的病猪出现急性死亡。2015年8月20日来驻马店市驿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丹毒病。(二)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高热稽留,俯  相似文献   

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二类传染病,是养猪业中危害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亚急性病例可在皮肤表面上出现红色疹块,故名曰丹毒,俗称打火印。该病似乎隐遁了多年,临床中已不多见。但近两年发现该病时有发生,其在临床上的典型症状完美再现,呈零星散发,已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病是由丹毒丝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养猪业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由于我国乃至我省对本病引起高度重视,再加上防疫的积极性和疫苗的可靠性,已经控制本病的暴发流行,不幸的是在2003年7~9月期间,在呼兰县某乡突然发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初某镇一猪场从外地购进3月龄猪60头,未经隔离观察就与原有的120头架子猪和6头繁殖母猪在同一栋封闭式猪舍内分圈饲养。一周后,该批猪突然发病,最初零星死亡。随着病程的发展,死亡数量迅速增加,从7月15日发现第1例病猪至8月初治愈最后1例患病猪的近20d时间里,共发病52头,死亡12头(包括在病初没有治疗前死亡的6头),发病率28%(52/186),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15日,我市阳城乡某个体养殖场暴发急性猪丹毒病。短短12个小时内,死亡哺乳母猪1头,临产母猪1头,空怀母猪两头。由于诊断及时、用药合理,很快控制了疫情。1养殖场概况庭院养殖,半开放双列式猪舍12间,存栏母猪10头,架子猪12头。养猪虽然多年,但未出现过重大疫情及伤亡。平时只进行猪瘟、仔付的防疫注射,其它疫苗都未曾用过。2发病经过2003年5月14日晚,畜主在喂猪时,发现1头哺乳母猪(产仔12日龄)和1头临产母猪(妊娠107天)有剩食现象,精神稍差,未曾理睬。15日晨喂猪时,发现此两头猪已经死亡。从现场迹象看,死前无挣扎划蹬行为,尸检皮肤…  相似文献   

12.
程浩 《中国畜牧业》2022,(19):115-116
<正>丹毒病又称“打火印”,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是由红斑丹毒丝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是丹毒病的易感动物,也会感染鸡、鸭、鹅、牛、羊、马、火鸡、狗、鸽、麻雀、孔雀等畜禽,人也会通过伤口感染。作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可携带丹毒杆菌,因此,无法实现猪丹毒病的彻底根除。猪丹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呼市郊区某个体饲养户养猪20多头,1998年只注射过一次猪三联疫苗。1999年夏季只一个月便先后死亡7头猪。经综合诊断为猪丹毒病。现将诊断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时好时差,经常卧地,很少走动,粪便干,关节肿胀,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SE)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型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其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主要侵害猪。该病于1882年就有报道,最初流行于欧亚、美洲各国,继而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我国最早发生于四川,20世纪80年代与猪瘟、猪肺疫并称为中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2013年8月,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猪群出现厌食、体温升高、喘气、不愿站立等症状,部分猪外表皮肤出现典型的打火印,偶见急性死亡情况。猪死亡后全身皮肤发红,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发生猪丹毒病。最后根据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猪丹毒多发生于夏秋湿热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每年的3~12月龄猪最易感。1病原红斑丹毒丝菌属于丹毒丝菌属,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死猪的心血、肝、肾、脾等病料涂片上呈单个、成双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6日,灌阳县某猪场发生一起以发热、皮肤潮红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初期,仅有一头母猪发病,随后至第四天,共感染母猪11头,病初经猪场兽医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使用血虫净(贝尼尔)等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病情,发病至第四天共死亡5头母猪.畜主随后到县站求诊,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诊断为猪丹毒病,采用青霉素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猪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猪丹毒多发生于夏秋湿热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每年的3~12月龄猪最易感。1病原红斑丹毒丝菌属于丹毒丝菌属,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死猪的心血、肝、肾、脾等病料涂片上呈单个、成双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主要发生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属于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不规则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则主要侵害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偶见于其他家畜。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以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皮肤型多见,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猪丹毒曾因猪场的规模化(地面的硬化)及疫苗的大量使用而一度销声匿迹。但是最近几年笔者又见过多例本病的发生,此病有抬头的趋式。2015年全国猪价迅速大幅上涨以后,信阳地区极少部分多年没养猪的农户,又开始家庭小规模养殖。夏、秋季架子猪阶段阴雨天较多,某一农户养殖的4头猪中有3头发病,经最终综合诊断为猪丹毒病。笔者现将该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光山某个体户,年初购入4头小猪,在农村住房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SE),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猪丹毒病有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三种,其中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很少见报道。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感染,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来说,慢性型猪丹毒病多由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的。但笔者在临床所见的两起原发性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病例皆为仔猪,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