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大田条件下应用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研究了双氰胺(DCD)和双氰胺与硫配合施用(DCD + S)对苹果园土壤氮素的硝化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后40 d内,N + DCD和N + DCD + S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高于N处理(对照)。N + DCD处理在6 ~ 20 d显著高于N处理;N + DCD + S处理直到30 d时仍显著高于N处理,比只施DCD的处理硝化抑制作用延长了10 d。两个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土壤NO3--N含量显著低于N处理,降幅达18.72% ~ 58.91%。与N处理(对照)相比,N + DCD和N + DCD + S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试验前期差异最大,进一步证实了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NH4+-N向NO3--N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以甘蓝、小白菜为供试材料,采用反硝化细菌为试验菌株,用玉米秸秆作为固体碳源,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用量下,反硝化菌株对降低2种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效果,以寻求一种简单而廉价的蔬菜硝酸盐污染低成本生物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反硝化细菌和玉米秸秆后,甘蓝和小白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均降低,但效果不同,当每100 m2小区添加玉米秸秆10 kg、反硝化菌株0.5 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对冬枣贮藏期引发黑斑病、浆胞病和轮纹病的9株真菌菌株进行了分子水平鉴定。采用结合病原物形态特征和rDNA ITS区序列特点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冬黑2(DH2)、冬黑4(DH4)、冬浆3(DJ3)、冬浆4(DJ4)、轮纹3(LW3)和轮纹5(LW5)在PDA培养基与玻片上均产生孢子;轮纹4(LW4)有明显产孢结构及椭圆形到卵圆形单细胞的分生孢子;冬黑4(DH4)、冬浆3(DJ3)、冬浆4(DJ4)和轮纹5(LW5)产生砖格状分生孢子;冬黑1(DH1)和冬浆5(DJ5)经处理和诱导后仍不产孢。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9株真菌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得到约550bp左右的ITS区rDNA片段。将测序结果登陆GenBank进行BLAST分析,依据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菌株中,冬黑4(DH4)、冬浆3(DJ3)、冬浆4(DJ4)和轮纹5(LW5)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冬黑1(DH1)和轮纹4(LW4)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p.);冬黑2(DH2)为茎点霉属1种(Phoma sp.);轮纹3(LW3)为嘴突脐蠕孢种(Exserohilum rostratum);冬浆5(DJ5)为匍柄霉属1种(Stemphylium sp.)。  相似文献   

4.
在种植辣椒的菜地土壤原位条件下,应用原状土柱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辣椒地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与N2O排放量。试验结果表明,辣椒地土壤具有较高的硝化与反硝化活性,而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反硝化损失量显著提高。辣椒生长季节不施肥、常规施氮和高氮施肥条件下辣椒地土壤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分别为3.62kg/hm2、6.68kg/hm2、16.13kg/hm2和1.09kg/hm2、7.06kg/hm2、25.06kg/hm2,其中常规施氮处理的土壤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分别占施肥量的1.36%和2.65%,高氮施肥处理分别占施氮量2.78%和5.33%。辣椒地土壤氮肥经反硝化途径损失的比例不高,但产生较高的N2O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不同形态及配比的氮肥对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根际生态因子的影响, 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NH4 +-N)、硝态氮(NO3 --N)和酰胺态氮[CO(NH2)2] 为氮源,研究氮肥形态及配比对实生苗生长和根际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多种酶活 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施等比例NH4 +-N 和NO3 --N 的实生苗株高、基径、植株的鲜质量及地上部和根 系的鲜质量都最大(P < 0.05),分别为58.03 cm、18.21 mm、238.19 g、147.68 g 和90.51 g,根际土壤中 有机酸总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16.72 μg · g-1 FW、 592.00 × 105 CFU · g-1、34.33 × 104 CFU · g-1、19.33 × 105 CFU · g-1 和0.1738;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最强(P < 0.05),分别为9.54、0.24、3.60、61.98 和8.03 mg · g-1。 单一施CO(NH2)2、NO3 --N、NH4 +-N 会降低根际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 混施NH4 +-N 和NO3 --N 的情况下增加NO3 --N 比例会明显降低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根际土壤中细菌、真 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 关;细菌数量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总量与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 原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数量及有机酸总量与过氧化 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混施等比例的NH4 +-N 和NO3 --N 能够改善铁核桃根际生态环境,促进实生苗的生 长。  相似文献   

6.
菜田氮素反硝化损失与N2O 排放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田间条件下, 应用原状土柱培养- 乙炔抑制法测定蔬菜地氮肥反硝化损失和N2O 排放量。结果表明, 在茄子- 灰泥土系统中, 不施氮肥处理下, 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量和N2O 排放量分别为N 22.8 kg·hm-2和N 8.2 kg·hm-2 ; 施氮肥处理下, 反硝化损失量和N2O 排放量都极显著提高, 分别达N 37.9 和N33.8 kg·hm-2 ; 氮肥反硝化损失量占施肥量的5.1 %, 产生的N2O 排放量占施肥量的8.6 %。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量和N2O 排放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极显著相关, 而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褐斑病中分离纯化的240多个菌株中,选出使平菇褐斑病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PG1702,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引起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显微形态的观察和扩增出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  相似文献   

8.
香樟根际促生菌的筛选与促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樟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PVK平板检测法、亚历山大平板检测法、CAS平板检测法、JNFb培养基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分别研究了从香樟根际土中随机挑取的22株细菌的解磷、解钾、产铁载体、固氮、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采用16S rDNA对产铁载体和产IAA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以期为探讨香樟速生、耐贫瘠等机制,同时也为香樟及其它植物研制微生物菌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挑取的22株细菌中,有7株具有解磷能力,8株具有固氮能力,11株能产铁载体,16株能产IAA。对初步分离的具有产铁载体和产IAA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定量测定发现,菌株XZ3和XZ22产生的铁载体活性单位明显高于其它菌株,分别为78.4%和74.6%。XZ11和XZ13产IAA的能力最强分别为46.82、46.19μg·mL~(-1)。经16S rDNA分子鉴定,XZ3和XZ22分别隶属短小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XZ11和XZ13分别隶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短小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9.
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获得了两个冷诱导转录因子基因CBF/DREB1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cCBFc和CcCBFd,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P336741和KP336742。序列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均没有内含子,cDNA全长为897和1 010 bp,开放阅读框分别为654和621 bp,编码217和20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4.0和22.9 kD,等电点分别为5.26和8.58。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均属于DREB1家族,与双子叶植物进化关系较近。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cCBFc和CcCBFd都能被低温(4 ℃)、干旱(20%PEG)、盐(250 mmol ? L-1 NaCl)和ABA(100 μmol ? L-1)诱导,表明CcCBFc和CcCBFd可能在香樟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冬樱花(Cerasus cerasoides[D. Don]Sok)扦插苗和实生苗为试材,研究其在水培条件下对外源铵态N(氮)和硝态N比例(5︰0、4︰1、3︰2、2︰3、1︰4)处理中铵态N、硝态N和总无机N素在24 h后的吸收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铵:硝比例的降低,铵态N的净流速逐渐下降,硝态N的净流速逐渐上升,扦插苗吸收的总无机N素净流速在外源铵︰硝比为3︰2时达到最大(6.70 ± 0.34)μmol ? h-1后下降,而实生苗在外源铵︰硝比为1︰4时达到最大(14.88 ± 1.99)μmol ? h-1;总体上,总无机N素进入扦插苗的平均净流速[(4.76 ± 1.29)μmol ? h-1]低于实生苗[(12.95 ± 1.35)μmol ? h-1](P < 0.05),但两种苗木间净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32 ~ 34 μmol ? h-1 ? g-1)。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显示,扦插苗更加偏好于吸收硝态N,实生苗则更加偏好于吸收铵态N,但当外源铵硝比小于4︰1时,两种苗木同时偏向于对硝态N的吸收。控制外源铵硝比例在3︰2可以促进冬樱花扦插苗对无机N素的吸收,而控制外源铵硝比例在2︰3以下则更有利于实生苗对无机N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以平邑甜茶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法、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和磷酸甘油双层海绵通气法,研究酰胺态有机氮[CO(NH_2)_2-N]、铵态氮(NH_4~+-N)及硝态氮(NO_3~--N)对平邑甜茶~(15)N利用、分配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17日施无机氮肥对植株生物量积累效果显著,铵态氮和硝态氮~(15)N利用率分别为13.68%和13.25%,显著高于有机氮肥的5.25%;早施氮肥还可有效抑制氮素的土壤损失,其中施NO_3~--N处理植株的氨挥发损失仅占施氮量的1.83%;晚施(7月15日)处理中,无机氮肥利用率较早期施用显著减少时对酰胺态有机氮利用率和氨挥发损失影响不大。所以早期施用NH_4~+-N或NO_3~--N是确保植株生长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后期合理配施酰胺态有机氮则是减少氮肥损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草莓不同施肥方法增铵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施栽培草莓,对几种可能的增铵施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态氮肥撒施可以增加土壤中铵态氮浓度,达26 mg.kg-1,比不施肥处理高160%;提高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达0.16,比不施肥处理高23%,但铵态氮及硝态氮浓度与2者之比下降很快,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施肥后2个月分别降至16 mg.kg-1和76 mg.kg-1。腐殖酸钠与铵态化肥混施降低了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袋控缓释肥有效提高了土壤中铵态氮浓度、降低了硝态氮浓度,提高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且能够长时间保持,铵态氮与硝态氮浓度分别维持在18 mg.kg-1与80mg.kg-1。袋控缓释肥和铵态氮肥添加腐殖酸钠撒施处理都能提高设施草莓产量,以袋控缓释处理产量最高,每666.7 m2产量达1577 kg,但是前期产量以铵态氮肥添加腐殖酸钠撒施处理最高,每666.7 m2产量达620 kg。  相似文献   

13.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向土壤施等量纯氮,其硝铵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和不施肥6种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硝铵比处理的葡萄果实硝态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75∶2550∶5025∶75CK0∶100,硝态氮与铵态氮混合配施的果实百粒重、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均高于全硝、全铵和CK,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中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葡萄果实还原糖、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单宁含量与对照及其它4种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硝铵比50∶50处理的葡萄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和50∶50是赤霞珠葡萄较适宜的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14.
 以甜瓜‘西域1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下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幼苗根系无机氮代谢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甜瓜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显著提高,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铵态氮(NH4+-N)以及谷氨酸、氨基酸、总氮含量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K+、Ca2+、Mg2+、Zn含量显著降低,Mn、Fe、Cu含量大幅提高,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低氧胁迫下添加外源GABA处理的甜瓜根系中NO3--N、NO2--N、NH4+-N、谷氨酸、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氮、K+、Ca2+、Mg2+、Zn含量以及NR、NiR活性显著高于低氧胁迫处理,而Mn、Fe、Cu含量显著降低,缓解了低氧胁迫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低氧胁迫下同时添加GABA和钨酸钠处理的根系NR活性显著降低,同时NiR活性和NO3--N、NH4+-N、谷氨酸、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氮含量和根系干质量均显著降低。说明低氧胁迫下外源GABA可以通过诱导NR活性的提高促进硝酸盐的吸收和转化,通过提高K+、Ca2+、Mg2+、Zn的吸收和减少Mn、Fe、Cu的吸收,缓解低氧胁迫甜瓜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苹果砧木生长及吸收利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 micromalus Makino)、楸子[M.  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 baccata Borkh.)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H4NO3和NH415NO3分别标记的方法,研究5种砧木的生长特性及其对NH4NO3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幼苗生物量顺序为楸子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新疆野苹果 > 东北山荆子;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均以楸子最大,东北山荆子最小。5种砧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率顺序为楸子 > 新疆野苹果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东北山荆子,5种砧木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均高于铵态氮利用率,并且硝态氮利用率与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5种砧木植株各器官从硝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Ndff)均高于从铵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标记硝态氮时,楸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平邑甜茶最低;标记铵态氮时,东北山荆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新疆野苹果叶、楸子茎、平邑甜茶根最低。标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器官中的分配均为叶 > 根 > 茎。  相似文献   

16.
高温闷棚下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闷棚下,不同填充物和不同灌溉量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相比,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提高土壤的pH值;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EC值;增加土壤湿度能明显降低土壤的EC值;高温闷棚下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单施石灰氮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单施有机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而单施石灰氮却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促进NH4+-N含量增加,增加土壤湿度使土壤NH4+-N含量增加、NO3--N含量减少;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均可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两者配施情况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土壤湿度越大速效磷的含量越高,土壤湿度过大则会降低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赤霉素(GA)对根区亚低温下黄瓜幼苗氮(N)吸收的影响机理,以营养液栽培的‘中农26’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根施GA3对根区亚低温(16 ℃)胁迫下幼苗硝态氮(NO3--N)吸收速率、N代谢关键酶活性、NO3--N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NO3--N转运蛋白(NRT)和N代谢酶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区亚低温条件下,与未施用GA3的对照相比,施用5 μmol · L-1 GA3使黄瓜幼苗根系的15NO3-吸收速率显著提高,CsNRT1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同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与相应的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NO3--N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表明外源GA3通过促进N代谢,增加N需求的方式,提高了黄瓜在根区亚低温下的N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组织分离法,在不同健康果树的木质部中分离到235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过滤和高温灭菌得到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试验,最终获得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X8。对X8菌株在植物体内定殖、分类鉴定和防治作用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X8菌株可以在杏、辣椒等植物中定殖。X8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作用最强,达80.3%,对3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达到7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75.4%和79.3%,显著高于50%腐霉利和25%甲霜灵的防效。经16S rDNA序列分析,X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X8鉴定为B. subtilis,在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为HQ647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