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栽植缚苗 定植时将秧苗在行向上垂直方向形成20~25度倾角,再把杆架或绳架接地点固定于离秧苗根部15~20厘米的位置上。待秧苗成活后。在土壤稍干并苗内水分降低时,轻轻拉动秧苗,绑缚于架杆或架绳上即可。绑缚点在第一花序下。  相似文献   

2.
1 栽植缚苗定植时将秧苗在行向上垂直方向形成20-25度倾角,再把杆架或绳架接地点固定于离秧苗根部15-20厘米的位置上。待秧苗成活后,在土壤稍干并苗内水分降低时,轻轻拉动秧苗,绑缚于架杆或架绳上即可。绑缚点在第一花序下。2第一次落秧时间和方法待第一、第二花序用刺激素喷花坐果后,第三花序出现至现蕾  相似文献   

3.
提高秧苗素质除以培肥营养土或薄施秧苗肥外,播种时可施用育种调施剂或-叶-针期喷施多效唑,前期施肥量满足低位蘖生长需要并使够苗后能控苗稳长,中期壮蘖壮茎与增穗增粒的调控策略是增施长粗肥和分化肥,后期壮尾肥,壮尾水是增强光合产物生产与运转能力的养根保叶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水培条件下,当NO^-2浓度低于60kg时,秧苗干重,鲜重及含N量都随NO^-2浓度升高而增加;当NO^-2浓度超过60mg/kg,干重,鲜重及含N则随浓度升高而降低,但这种降低可因Fe^++的存在而减弱,在相同施N量下,秧苗干重,苗高,分蘖数和含N量也会因为NO^-2的施用而下降。NO^-2显著影响根系呼吸强度和秧苗含水量,根系吸氧量及秧苗含水量随NO^-2浓度升而减少。NO^-2提高亚硝...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用5%烯效唑50×10^-6浸种或用100×10^-6喷施均有明显的控高促蘖作用,但浸种、喷施各有优缺点。而用5%烯效唑25×10^-6浸种加25×10^-6在秧苗4叶期喷施则不仅可明显增加分蘖量,延长促蘖持效期,又可起到较长时间控制秧苗后期徒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常规黄瓜吊架是把黄瓜绳系到棚面木杆上或顺拉在铁丝上。吊架时,农民把黄瓜秧绕到绳上,落秧时再把黄瓜秧绕开,这样做费工、费时、费力。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农民创造了非常好的方法,即把系到棚面木杆或铁丝上的绳多留出1.5米长(注意:一定要系活扣),落秧时把活扣打开,把绳下落一些,黄瓜秧也就完成了落蔓的工序。之后再重新将绳以活扣的方式系到木杆上或顺拉在铁丝上,为下一次落秧做准备。这样做仅仅是落绳,黄瓜秧不需要再往绳上绕上绕下,不但节省了大量的用工时间,而且黄瓜秧也不会受伤。如果你认为这种方法很好,不妨一试。黄瓜吊架落蔓有新招!…  相似文献   

7.
纪小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31-131,189
掌握在盲蝽象1、2龄若虫高峰期用药,杀虫和保护效果显著,过早或过迟用药,防效明显下降;或者掌握在蔬菜秧苗期、现蕾期、开花结荚期主动用药加以保护。用药量以每667m^2用20-30mL为好。对连续开花结果(荚)的蔬菜还应连续用药,间隔期10-15d。施药时一定要均匀周到,使植株上中下部、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药液。选择早晚或多云、或阴天用药,避开中午前后施药;选用弥雾机或细孔(孔径1.0mm或0.7mm喷头)喷细雾,以增强药液在植株、叶片上的粘着力和数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组培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水稻两系不育系15个基因型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由去稃的糙米粒经无菌发芽获得无菌秧苗。 无菌苗茬转接到附加10.0 mg稬-1 KT、0.25mg稬-1 NAA及8.0%蔗糖的N6培养基上可获得理想的增殖效果。繁殖系数与基因型密切相关,最高者(TB7-3S)可达30以上。转接操作中对无菌秧苗的不同切割方法显著影响到繁殖系数,但对无菌秧苗的株高影响不大。增殖培养的最适蔗糖浓度范围为8.0%~12.0%;在0~12.0%浓度范围内,繁殖系数随蔗糖浓度的增大呈现较有规则的递增趋势;当蔗糖浓度≥16.0%时,繁殖系数急剧下降。KT浓度为0~7.5mg稬-1时,随KT浓度增高繁殖系数呈较有规则的递增趋势;KT浓度为7.5~20.0mg稬-1时,繁殖系数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波动。不同有机附加物对繁殖系数的影响差异极大,20%椰子水、20%西瓜汁和20%苹果汁能显著促进无菌秧苗的分蘖形成(单株分蘖数分别增加63.3%、55.4%和25.29%),1000mg稬-1水解酪蛋白和20%丝瓜汁对无菌秧苗的分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株分蘖数分别减少10.48%和3.54%)。20%香蕉泥和20%雪梨汁强烈抑制无菌秧苗的生长发育,前者使转接材料全部死亡,后者导致约40%的材料死亡。组培秧苗移植大田后表现为每株最终有效分蘖数较实生秧苗增多、稻穗长度较短、抽穗较早。未观察到育性或其他质量性状的明  相似文献   

9.
捆草机工作时,捆绳张力是破坏捆绳并导致散捆和形不成草捆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根据国产9KG-350型高密度捆草机捆草的实际情况,研制了测定捆绳张力的应变式传感器,并用所设计的传感器测取了打捆后捆绳张力的变化。这对高密度捆草机捆绳的选择和捆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1999-2001年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前2-5天在水稻秧苗上喷施40%乐果乳油等药剂对本田潜叶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在90%以上,而且安全省工,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S-3307和PP333对水稻秧苗促蘖效应的比较测定及其与植物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结果:(1)用40μg/mLS-3307和400μg/mLPP333进行浸种处理的秧苗,在三叶一心期分别有65.01%和19.79%的植株出现分蘖,对照秧苗无分蘖出现,S-3307和PP333对水稻均有促蘖效应,而前者的促蘖效应大于后者。(2)经S-3307和PP333处理的秧苗以及对照秧苗,在三叶一心期的苗体内,每克鲜重CTK含量分别为1346.4,842.4,86.4pmol/g;CTK/IAA的比例分别为3.69,2.54,0.29。在同期测定了秧苗体内可溶性糖、淀粉和全糖以及可溶性氮、蛋白质和全氮含量,它们在三种处理苗体内无明显差异。(3)本试验结果表明:S-3307对水稻的促蘖效应大于PP333,S-3307和PP333的促蘖效应与其提高水稻秧苗体内CTK含量和CTK/IAA比例密切相关,其中S-3307提高CTK含量和CTK/IAA比例的作用大于PP333,这一点与S-3307的促蘖效应大于PP333的结果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2.
高效唑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S-07”对双季晚稻增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S-07”对水稻秧苗有明显的矮化、促蘖效应;应经“S-07”处理的产量结果均经水对照极显增产;其中“S-07”60mg/kg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的处理及“S-07”100mg/kg浸种的处理效果最佳。高效唑无论对杂交水稻或常规水稻都同样具有显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3.
沼气育秧,就是利用沼气作温室的升温燃料,培育秧苗。它具有节约煤炭、降低成本、易于控温、管理方便、不烂种、发芽快、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等优点。一、沼气育秧的作法1.修建育秧棚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用竹子和塑料薄膜搭成育秧棚。棚内用竹竿或木条做成秧架,各层秧架相互间隔20—27厘米。架上放置秧床,秧床用竹笆或篾席做成。在棚内一侧的地面上,砌筑一个简易沼气灶,灶膛两侧的中上部位分别安一根打通了节的竹管,从灶内伸向棚外,以排除沼气燃烧时的废气。灶内放沼气炉,灶上安放一口锅。在靠近沼气灶的塑料薄膜上,开一个可以掀开的和关闭的小窗口,便于向锅内加水。在秧棚另一侧的塑料薄膜上,也开一个小窗口,以便从窗口向秧笆洒水。两个小窗,用时掀开,不用时关闭。2.浸种、催芽将经过精选的谷种用60℃的温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秧苗坐蔸的原因很多。除了过多地施用过磷酸钙造成泥土飘浮,引起坐蔸外,一般都是缺锌或缺钾。根据田间调查分析,近年来施用过硫酸锌的田块,倘若还出现秧苗坐蔸,则是缺钾所致。缺钾秧苗的主要症状是:秧苗老叶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当扩展到叶面中部和茎部时,叶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浓度Na2CO3溶液中萌发及成苗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Na2CO3浓度到33000ppm为止对水稻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而秧苗到4叶时开始迅速死亡,说明Na2CO3对水稻秧苗的危害比萌发严重。20000ppmNa2CO3处理对秧苗的危害程度与5000ppmNaCl相似,因此,将20000ppmNa2CO3做为水稻苗期筛选浓度。苗高、叶龄、鲜重和干重分别与Na2CO3浓度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6,-0.9842,-0.9236和-0.6560),因此,苗高,叶令、鲜重和干重均可作为水稻苗期耐Na2CO3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刚体运动学原理及集中质量方法,建立了双体组合式网箱浮架、网衣、锚绳及浮子的受力运动方程数学模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在不同波流工况下,双体组合式网箱的锚绳受力、浮架运动及网衣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三类锚绳相比,连接锚绳受力最大,锚碇锚绳受力次之,网格锚绳受力最小;各种工况下,三类锚绳的受力随流速、波高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周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浮架中心点水平方向运动幅度总体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竖直方向运动幅度总体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略有减小,浮架中心点水平、竖直方向运动幅度随波高、周期的增加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浮架倾角随流速的变化不明显,随波高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随周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网衣体积损失率总体上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波高、周期变化对网衣变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春季大棚蔬菜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仅迁安镇 2000年发展春季大棚 1 000多个。但在新发展区存在育苗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春季大棚效益低,如何抓好春季大棚蔬菜育苗非常关键。 1 抓好育苗冬前准备 11月在房前或背风向阳处建小暖棚,大小依塑料大棚而定,半亩棚需建 5 m× 3 m小暖棚。东北西三角用砖垒 24墙 (如在野外需在北墙外培土或放玉米秸保温 ),北面墙高 1.5 m左右,东西两墙南边前脚处高 50 cm,东墙北边留一小门。上面用竹批子做拱架,南边埋入地下 30 cm,北面搭墙上,中间和北边用横向竹竿铅丝绑牢联接。备好腐熟圈粪 500~ 600 kg,二铵 3 kg,备好塑料和草苫,翻地并耙细做好准备。 2 确定育苗时间 在迁安一带一般 4月上旬末或中旬栽秧苗,茄秧、番茄秧、辣椒秧苗龄 70天左右,黄瓜秧苗龄 35天左右。因此,茄秧、番茄秧、辣椒秧下种为 1月下旬末或 2月上旬初,黄瓜秧下种时间为 2月下旬或 3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温州农区水稻旱育秧田常见杂草有31种,稗草和马唐是优势种群,杂草群落因早晚稻及地域、土质差异不甚相同。稗草出苗最早,播后6-10d(早稻)或6d(晚稻)出现高峰;马唐出苗较迟,高峰在播后12-20d(早稻)或6-10d(晚稻)出现;野苋菜和碎米莎草出苗最迟。早稻旱育秧田有2个总草出苗高峰,分别为播后10-12d和16-20d,稗草长叶速度快于水稻,最终植株高于水稻;晚稻旱育秧田仅出现1个总草出苗高峰,即播后6-10d,稗草与水稻同步生长,稗草植株不超过水稻。农思它和龙杀防除旱育秧田稗草和马唐效果较好,并且对水稻安全;丁草胺对稗草和马唐及阔叶草也有较好防除效果,但对秧苗安全性差,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9.
在盐碱性较重的土壤上培育旱育秧苗,秧苗二叶一心期时通过喷施移栽灵、防枯灵的比较,同时用移栽灵进行落谷前土壤处理试验,秧田期跟踪观察秧苗的长相长势和秧苗素质、株高、叶龄的动态,从而筛选一种在盐碱性土壤上防枯保苗促壮的最适药剂。  相似文献   

20.
答: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扣蟹吃秧苗:(1)培育壮秧秧苗壮,茎叶老健,可减少扣蟹噬食。(2)控制扣蟹投放时间,应在秧苗插后的半个月至20天向稻田投放扣蟹,并通过栽插前施足基肥、栽插后浅水勤灌等方法,促进秧苗早活棵、早分蘖,形成根深叶茂的群体,使扣蟹进入稻田后吃不动,或吃不了很多。(3)提前在窝沟内栽种扣蟹适口的水草,如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使扣蟹在窝沟内有充足的水草可食,不需要噬食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