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平菇病毒dsRNA的提取及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为试材,采用改进SDS法从平菇组织中提取病毒特异dsRNA,并分别采用化学药剂-菌丝尖端处理和高温-菌丝尖端处理对平菇中的病毒进行了脱毒处理.结果表明:病毒dsRNA特点显示其与国外报道的平菇病毒dsRNA一致.其中高温-菌丝尖端脱除处理的效果最好,可有效脱除平菇病毒;病毒唑、放线菌酮及病毒唑与盐酸吗啉胍联合菌丝尖端脱除处理,可使病毒dsRNA条带减弱.该试验建立了从平菇组织中提取病毒dsRNA的技术体系,可有效对平菇中的病毒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
2010—2011年我们对河北省涿鹿、怀来、昌黎、宣化等县(区)以及北京市葡萄卷叶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葡萄植株样品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种类。在检测的82个样品中,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号(GLRaV-3)的检出率为100.0%,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GLRaV-1)的检出率为17.1%,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号(GLRaV-2)的检出率为11.0%;病毒混合侵染的样品占总检测样品数的28.1%,其中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3号混合侵染样品占总检测样品数的17.1%,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号、3号混合侵染的样品占总检测样品数的11.0%,且在这些被病毒混合侵染的样品中,有2个样品被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2号、3号三重侵染。  相似文献   

3.
检测砂梨潜隐病毒的IC-RT-PCR和TC-RT-PC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梨为试材,在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捕作RT-PCR穴IC-RT-PCR雪和试管捕作RT-PCR穴TC-RT-PCR雪技术,对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chloroticleafspotvirus,ACLS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stemgroovingvirus,ASGV)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TC/IC-RT-PCR均能有效检测梨粗提液中的ACLSV和ASGV,分别获得了大小约358bp和499bp的目标扩增片段;但IC-RT-PCR检测ACLSV的效果受到病毒分离株间血清学关系影响。与传统的RT-PCR相比,IC/TC-RT-PCR不仅灵敏度更高,而且不需提取总RNA,可以简化操作程序和减少苯酚、氯仿类有机试剂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适合于大量梨样品的病毒快速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4.
葡萄A病毒是葡萄皱木综合证的病原之一,通常与其它病毒混合发生,造成葡萄产量的损失。为有效检测葡萄A病毒,该研究建立了免疫捕获-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IC-RT-PCR),将免疫学和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起来使用。结果表明:IC-RT-PCR方法检测的特异性较强,检测葡萄A病毒2个株系的结果为阳性,检测葡萄扇叶病毒、南芥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结果为阴性。该方法检测提纯葡萄A病毒的灵敏度为10ng/mL,检测葡萄A病毒感染的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可稀释到10-6。  相似文献   

5.
以dsRNA为模板的梨脉黄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已知带梨脉病毒(Pearveinyellowvirus,PVYV)的库尔勒香梨植株和库尔勒香梨无病毒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分别选用新鲜幼嫩叶片、4℃条件下保存2~4d的幼嫩叶片、冷冻的幼嫩叶片和皮层为试材,进行dsRNA的分离提取实验,得到了与PVYV基因组RNA长度9306bp相当大小的dsRNA谱带,并以dsRNA为模板,利用设计的特异引物,研究建立了梨脉黄病毒(PVYV)的RT-PCR检测技术体系,能有效地扩增出PVYV的一条长为316bp的特异片段,该技术可广泛用于果树病毒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6.
胶东半岛地区葡萄病毒病田间调查和血清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9月对胶东半岛葡萄主产区15个葡萄园的病毒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采集了4个酿酒葡萄品种共计44份葡萄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从样品中分别检出葡萄斑点病毒(GFKV)、葡萄卷叶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病毒3(GLRaV-3),检出率分别为6.82%、2.27%和40.91%。蛇龙珠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总检出率达60.71%;赤霞珠样品中检出了葡萄卷叶病毒3和葡萄斑点病毒,总检出率为36.46%。蓬莱地区葡萄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检出率达55.56%,龙口地区病毒检出率也达到了52.17%。  相似文献   

7.
葡萄卷叶病毒Ⅲ RT-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RT-PCR技术,对葡萄卷叶病毒株系Ⅲ进行了检测。采用的技术流程为:通过提取葡萄叶片或韧皮部总RNA,获得病毒的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获得病毒cDNA的特征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对提取的总RNA进行了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确定了良好的RNA获得方法。结果表明,通过RT-PCR扩增的片段序列与病毒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3%,说明采用本研究确定的方法检测葡萄卷叶病毒株系Ⅲ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刘莉  陈集双  喻珊  王冲 《园艺学报》2005,32(5):881-884
 采用双链RNA (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分析法, 发现杭州市近郊的部分萝卜植株及其子代含有约118 kbp的dsRNA;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可分离为大小接近的dsRNA1和dsRNA2。以dsRNA1为模板, 采用单引物扩增法获得其全长cDNA; 克隆测序确认为1 866 nt; 预测其最大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 为574个氨基酸, 与双分病毒属( Partitivirus) 中部分病毒的RdRp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氨基酸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推测此dsRNA可能为萝卜黄边病毒( radish yellow edge virus, RYEV) 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葡萄属植物白藜芦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根据有关文献分别从白藜芦醇穴Res雪的发现、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对葡萄属植物及人体健康的作用、作用机理方面作了简要概述,总结了其诱导、取样、测定方法,在葡萄植物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器官之间含量的相关性,葡萄属植物种间、品种间及葡萄加工品之间的含量差异,并介绍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几种合成酶,影响代谢的内部、外部因素,对白藜芦醇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果树学报》2011,(4):717-720
由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引起的葡萄斑点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葡萄病毒病害。采用RT-PCR从表现明显斑点症状的葡萄样品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和胜宝叶片中检测到预期大小为179 bp的片段。对这些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3个样品的GFkV序列间相似...  相似文献   

11.
葡萄病毒病是影响葡萄质量和产量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开展脱毒苗的生产,采用高灵敏的病毒检测手段进行监控,是防治葡萄病毒病的有效途径。现对目前生产上主要发生的葡萄病毒病、脱毒培养技术和病毒检测技术进行简要综述,并对当前的研究进展做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葡萄扇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 fanleaf virus,GFLV)RNA2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筛选、体系优化,建立了以FL-HP1-F/R为引物的GFLV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100%,相关性系数为0.998,灵敏性分别是常规RT-PCR和巢式RT-PCR的100倍和10倍。重复性试验表明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9%,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稳定性。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葡萄EF1和GAPDH基因具有较好的试验稳定性。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测定12个葡萄样品中GFLV含量,并检测58个葡萄样品,结果表明不同葡萄样品中GFLV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81 245.5倍,与ELISA和巢式RT-PCR相比,实时荧光定量方法能检测出更多的GFLV分离物。  相似文献   

13.
 从一点红萝卜品种(Raphanus sativus-root cv. Yidianhong)叶片中提取dsRNA,应用SPAT方法对各dsRNA条带进行cDNA克隆并测序,除获得先前报道的5条序列(RasR1-RasR5)以外,还得到一条新的全长序列,将其定名为RasR 6(EU28502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asR 6全长为1 778 bp,其正义链编码1个由50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55.1 kDa的蛋白质。该序列与前人报道的双分病毒科5个病毒序列具有相似性,且它们均编码双分病毒科病毒的外壳蛋白(CP,Capsid protein)。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RasR 6与同时来源于萝卜的RasR 1和RasR 2的5'UTR序列高度同源,且其3'末端具有poly A结构,而与RasR 3、RasR 4和RasR 5的UTR则没有明显的相似性。因此,我们推测RasR 6与RasR 1、RasR 2同属于双分病毒RasV 1(Raphanus sativus virus 1),它可能与RasR 2共同编码该病毒的CP或作为RasV 1的卫星RNA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用番茄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坏死条斑症状的315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这3种病毒的检测侵染率很高,分别为69.3 %、66.7 %和75.1 %,但其单一病毒的侵染率却很低,仅分别为1.5 %、2.4 %和8.5 %。表明这3种病毒是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上的主要病毒种类,其复合侵染极可能是造成田间大量病株呈现严重坏死条斑症状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田间自然发病的21个加工番茄品种的上述3种病毒带毒情况进行了ELISA检测,虽然供试品种体内带毒量都较高,但品种之间却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杨国峰  沈文涛  言普  黎小瑛  周鹏 《园艺学报》2013,40(7):1269-1277
 利用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HC-Pro 基因3′端824 bp 区段,通过OZ-LIC 法构建了含有PDK 内含子的发夹RNA 编码结构,并选用pSP73 和M-Jm109LacY 分别作为宿主载体和宿主菌,构建了高效的同源dsRNA 原核表达工程菌M-Jm109LacY/pSP73-RNAi-H824,经IPTG 诱导表达的dsRNA 不被DNase I 和RNase A 降解,稳定性较好。采用喷洒dsRNA 粗制品的方式对番木瓜植株进行保护性处理和治疗性处理,症状观察及ELISA、Real-time RT-PCR 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处理能有效诱发对番木瓜环斑病毒的抗性(发病率低,发病时间晚);治疗性处理(植株已接种PRSV 25 d)能在处理初期引起番木瓜环斑病毒积累量发生短暂降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点调查结合普查对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葡萄害虫有8种,分别是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a picalis Nawa)、缺节瘿螨(Colomerusv itis(Pagenstecher))、东方盔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Bouche)、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and Nikolskii)、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Lewis))、绿长突叶蝉(Batracomorphuspandarus Knight)、沙漠墨蟋(Melanogryllus desertus(Pallas))和钳叶甲(Labidostomis seniculaKraatz)。其中葡萄斑叶蝉和缺节瘿螨是石河子垦区葡萄栽培的主要害虫,分布广、为害重,8月底为葡萄斑叶蝉种群数量最高峰。绿长突叶蝉为害酒葡萄的新害虫,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其越冬代成虫发生量高峰期为6月底;第一代若虫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9月中旬。6月中旬为白星花金龟羽化出土盛期。并对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17.
葡萄籽油是一种新型的营养型植物油,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逐渐提高对葡萄籽油的成分分析、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近年来葡萄籽油中有效活性成分,包括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多酚和其他物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为今后葡萄籽油成分及差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也为高效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