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种深度对小麦抗寒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淮地区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播种深度下冬小麦的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弱的品种细胞质膜透性和MAD含量低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SOD活性、Pro含量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4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POD活性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即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小麦的抗寒性最强。从4个小麦品种SOD活性的变化看,京冬841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它3个品种。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超强抗寒新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选育出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种,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冬小麦抗寒育种工作和保护越冬的栽培技术研究。由于冬麦抗寒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因此选用抗寒较强的品种间杂交和多亲本杂交,以利于抗寒基因累加和超亲遗传。几年来共杂交471个组合,于2002年从Norstar×(牡引88-13×Alabaskaja)组合中,选育出一个抗寒高产的新品系(东农024)。后经四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结合保护越冬栽培措施,不论雪大或雪小年份都能安全越冬。2007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东农冬麦1号"开始推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越冬的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越冬期间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抗寒剂对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大气增温效应的出现,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增高,为冬小麦在东北地区越冬提供了条件。80年代以来,东北三省对冬小麦进行了一些研究[1~3],但对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较少。冬小麦在冬季到来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提高抗寒能力。本研究探讨冬小麦在越冬期间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施人抗寒剂后的表现,为冬小麦的抗寒性鉴定及耐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本试验选用京冬1号冬小麦品种,种子由北京农林科学院提供;抗寒剂(KHJ…  相似文献   

4.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快中子辐射冬小麦农大139,选育出短春化,发育快、早熟、抗寒、优质的突变系—傲霜一号。该品种秋播分蘖力强,越冬抗寒性强、早春播可正常抽穗。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越冬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在越冬期间,随着冬季的进程,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电解质渗出率逐渐升高。返青后,可溶性糖含量上升,电解质渗出率下降,抗寒性强的品种,在越冬前,表现为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含查和低水平的电解质渗出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根部生理特性与其抗寒性的相关性,对6个不同抗寒性冬油菜品种整个生育期根部的干物质积累、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关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将各指标与越冬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用与越冬率相关性显著、极显著的6个指标对冬油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降温前,各指标与越冬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降温后,越冬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与POD、APX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根直径、根冠比、CAT活性正相关,与根含水量负相关;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试验材料分为3类,第1类:07-G01,天油2号,天油4号,此类抗寒性弱,为耐寒性品种;第2类:上党,74-1,此类抗寒性一般,为中抗寒性品种;第3类:陇油6号,此类抗寒性强,为强抗寒性品种。由此推断,在北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前根直径大、根冠比高、根含水量低有利于冬油菜安全越冬;降温后,冬油菜可溶性蛋白、SOD、POD 、CAT和 APX酶活性值越高,其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冬麦品种植株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细胞膜受伤害程度的差异,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封冻期3个温度(负积温分别为120、240和480℃)和恢复生长后4个温度(未经低温胁迫、-3、-6和-9℃)处理,比较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品种间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不同品种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恢复生长后的植株质膜稳定性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恢复生长的冬小麦对低温有一个适应过程,-3℃低温胁迫下,抗寒性有所增强;在-6℃低温胁迫下,细胞膜也有所恢复;进一步的低温,则导致膜脂过氧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主栽的8个地被菊品种为研究对象,在辽阳地区自然条件下进行越冬试验,通过对不同地被菊品种的生长特性、抗病、虫性比较分析表明:8个品种均可越冬并正常开花,但不同品种间在植株形态、花期、抗病虫及抗寒性上有差异,Dc101和朝鲜粉2个品种表现较佳,可作为辽阳地区地被菊主推品种在城市绿化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小幅度变化的低温条件下,研究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根系和叶片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性。以此探讨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揭示紫花苜蓿抗寒性的机理,为紫花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处理下,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8℃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根系:F=7.683,p0.05;叶片:F=15.016,p0.05),抗寒性强的两个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7℃(F=4.497,p0.05)和-8℃(F=12.464,p0.05)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F=5.891,p0.05)和-7℃(F=6.921,p0.05)处理下均差异显著。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在-6℃(根系:F=113.593,p0.05;叶片:F=61.481,p0.05)、-7℃(根系:F=13.916,p0.05;叶片:F=10.469,p0.05)和-8℃(根系:F=90.890,p0.05;叶片:F=29.040,p0.05)3个低温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随着温度降低,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和可溶性蛋白下降幅度小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糖上升幅度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综上所述,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紫花苜蓿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保持相对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来减少低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抗寒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测定了部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抗寒品种的叶片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渗出电解质百分率等,比下抗寒品种要低;而抗寒品种的束缚水、细胞质液浓度、束缚水/自由水比值等,比抗寒差的品种要高。抗寒品种元月份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在1以上;有时达2以上;不抗寒品种始终低于1。据此,提出了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作为鉴定冬小麦品种抗寒性定量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美人梅属樱李梅系美人梅型品种,是法国人用人工远缘杂交而育成,母本为紫叶李,父本是宫粉梅.此品种的育成迅即轰动了欧美,并很快传播开来,我国1987年从美国加州引入. 美人梅最大特点是抗寒性强,能抗-30℃低温,开花良好.就其抗寒性而言,美人梅可在西北、华北、东北等三北大部分地区安全越冬,成为北方梅园及园林工程的首选佳品.  相似文献   

13.
温州蜜柑枳高砧的抗寒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枳高砧和枳低砧温州蜜柑宫川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了越冬期间叶片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枝梢与叶片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结果表明枳高砧植株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脂肪酸的IUFA值,亚麻酸/值均与植株抗寒性加强相关;而枝,叶组织在-15℃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释抗寒锻炼期果园气温变化对库尔勒香梨不同越冬期抗寒性的影响,连续测定了2年不同越冬期间库尔勒香梨树干阳阴面形成层、一年生枝条和花芽等器官和组织的SOD、CAT、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果园气温等生理指标和环境因子;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2年不同越冬期抗寒性,分析抗寒锻炼期气温与不同越冬期抗寒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抗寒锻炼期间气温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越冬期库尔勒香梨表现出的抗寒性,抗寒锻炼期气温波动性小的年份不同越冬期表现出的抗寒性强于气温波动性大的年份;不同生理指标与气温均呈负相关,其中气温与保护酶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生理指标中可溶性蛋白和POD对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贡献率比其它生理指标大;总体上库尔勒香梨属于抗寒性品种。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的越冬性主要与春化要求有关;早熟性和丰产性与对长日照反应迟钝性有关.提出在我国南温带气候区,选育春化要求高,日长反应迟钝的冬小麦品种。能较好地解决早熟、大穗和抗寒性之间的矛盾,可望在小麦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为小麦品种(系)的合理利用及抗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降温条件下,对商麦5226、商麦1619、1312、3733和小偃15(CK)5个冬小麦品种(系)越冬期进行取样,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部分生理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越冬生育进程的推进,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整体呈上升或增加的趋势。2)经隶属函数分析,可将5个参试品种(系)抗寒性划分为3级:3733和小偃15为强抗寒性,商麦1619和1312为中等抗寒性,商麦5226为弱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MXW-1,DQW-1冬前生长发育较缓慢,匍匐生长,叶色浓绿,叶脉微紫,越冬期叶片数偏少,平均为8~9片,较早进入枯叶期.根系发达,根冠比大.返青晚,成熟期晚,生育期较长.  相似文献   

18.
正江甜1号和江甜2号是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盐城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共同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的甜叶菊新品种,在东台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14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1万亩。随着高产生产技术的应用,亩增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可达5000元,复种、套种秋冬蔬菜,亩效益更加可观。1优质高效栽培技术1.1移栽密度应因品种及移栽时间进行调整植株生长势强,生长量大的品种宜稀植,以每亩定植8000~9000株为宜;植株生长势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杏品种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通过对枝条进行模拟越冬降温处理,研究分析了抗寒性与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AD)、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杏枝条丙二醛含量与抗寒性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赤峰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播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冬小麦适宜播期,播深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赤峰地区种植冬小麦,播期以9月11 ̄19日为宜;播深因品种而定,抗寒性强,分蘖多的品种以3 ̄4cm为宜,抗寒性强,分蘖较少的品种以4 ̄5c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