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旨在通过不同浓度的GA_3、ETH结合低温处理大蒜鳞茎,以期探明快速解除金乡蒜休眠的技术与生理特性的变化,在不影响大蒜品质的前提下缩短大蒜生产时间。供试品种为金乡大蒜,休眠大蒜鳞茎为自常温下存储2周的鳞茎,萌发大蒜取自常温下存储16周的鳞茎。休眠大蒜用16种不同浓度配比的赤霉素和乙烯利激素溶液浸泡大蒜1 h,浸泡后取出,各处理以4,8,12,16℃低温处理4,8,12,16,20 d,比较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及大蒜苗株高、假茎粗及鳞茎各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中GA_3、ETH浓度分别为50 mg/L,150μL/L的溶液浸泡大蒜鳞茎后的萌芽率普遍高于其他处理,12℃低温处理大蒜鳞茎萌发速度普遍比其他温度处理后要快,低温处理20 d的大蒜鳞茎打破休眠最快。综合所有结果得出结论,使用GA_350 mg/L,ETH 150μL/L的混合液浸泡1 h,浸泡后12℃低温处理,是打破金乡蒜休眠最有效的措施,能够使大蒜鳞茎的休眠期缩短40 d以上,显著加快了大蒜鳞茎的萌芽速度,并且成熟大蒜的大蒜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不同。因此,在生产中利用此方法能够使大蒜提前播种,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藏温度对红皮洋葱鳞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红皮洋葱鳞茎品质的影响,在室温、5℃、15℃条件下对红皮洋葱鳞茎进行贮藏,7、30、60、90d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对洋葱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SPC)、可溶性糖含量(SSC)、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皮洋葱鳞茎,在不同温度的贮藏条件下,其内部的生化指标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品质检测的指标;红皮洋葱鳞茎腐烂数在5℃、15℃和室温的贮藏条件达到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酶的活性稳定,5℃最有利于红皮洋葱鳞茎的贮藏.  相似文献   

3.
对玉米秸秆高温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以降低还原糖损失率和提高灰分去除率为目的,探讨了高温预处理时料液比、蒸煮温度、蒸煮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通过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方法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料液比1∶7,蒸煮温度118℃,蒸煮时间0.5 h。在此最优条件下,预处理后的秸秆还原糖损失率为1.86%,灰分去除率为35.2%。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皮热水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以降低还原糖损失率和提高杂质去除率为目的,探讨热水预处理时料液比、温度、时间对还原糖损失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方法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料液比为1∶5,温度为113℃,时间为1 h。在此最优条件下,预处理后的玉米皮还原糖损失率为0.35%,杂质去除率为8.90%。  相似文献   

5.
碱法—酶法处理麦秆木质纤维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碱预处理麦草秸秆和纤维素酶酶水解碱预处理的麦草滤渣对糖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碱预处理麦草的各因素分析,以木质素去除率为目标,得到碱水解木质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质量分数为1%,温度为90℃,时间为2.5h,固液比为1∶12。在此条件下,碱水解后木质素的去除率为43.8%。在最佳的碱处理条件下,酶解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0℃,pH值为4.8,硫酸镁质量浓度为0.5g/L,酶用量为25FPU/g干物质,酶解纤维素的糖化率最高为80.1%。比未处理麦秆酶解的糖化率提高3倍。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纤维素乙醇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竹质纤维物料的酶水解效率,进行酶解工艺参数优化实验。以预处理丛生竹蒸汽爆破渣为原料,对影响纤维素酶解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酶解温度、pH、酶的用量、β-葡萄糖苷酶/滤纸酶比)进行实验,掌握各因素对竹子酶解的最适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实验,得出酶解竹纤维的最适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初始pH 5.2,底物浓度为10%,吐温-20为0.3%,加入的酶量为35 IU/g,β葡萄糖苷酶酶活/滤纸酶比为1.0,酶解时间为48 h。优化条件确定后,利用2.5 L发酵罐进行放大验证实验,可产生30.37 g/L的还原糖,糖化率为57.49%。本实验所建立的优化条件有利于促进酶与纤维素的催化水解,为后续竹子糖化发酵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锋利  汪茜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26-129
为了探索美人蕉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笔者研究了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3种不同植物激素及其不同浓度,以及浸种时间和温度因素对美人蕉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制约美人蕉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其最适的发芽温度为25℃。用0.02%的NAA浸种24 h,在25℃时的发芽率最高,达73.3%。硫酸处理之后,低浓度的IAA、NAA或者GA3浸种12 h就可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其中以0.02%的NAA浸种24 h后,在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为73.3%。  相似文献   

8.
醋糟厌氧发酵制氢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预处理后的牛粪为接种物,以醋糟为发酵底物进行厌氧发酵产氢试验,研究了底物预处理方法、发酵温度、底物浓度、初始pH值、微量金属元素添加量对产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0.7%的HCl静置处理24h为最佳预处理方法,且在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5℃,底物浓度175g/L,初始pH值6.0)下,微量金属元素营养液添加量为2%时,产氢效果最好,累积产氢量为46.91mL/gTS。  相似文献   

9.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萝卜小孢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温度(低温和高温)及培养基(无碳源、甘露醇及秋水仙素)预处理对4个萝卜基因型小孢子活力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4℃低温条件下处理3 d的小孢子可保持较高的存活率,36℃高温处理后的小孢子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加入蔗糖的培养基对提高小孢子存活率作用明显;甘露醇及秋水仙素处理也能提高萝卜小孢子存活率,其合适的浓度在不同萝卜基因型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滇牡丹种子休眠解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及预处理对滇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解除和不同根长、温度及GA3浓度对上胚轴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滇牡丹种子用400 mg/L的GA3溶液浸泡24 h后在15℃温度下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较好;根长大于3 cm的生根种子用200 mg/L的GA3溶液浸泡2 h后在20℃温度下最有利于滇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低温处理虽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但所需时间较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甄莉  陈勇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67-267
丽江山慈菇是一种益辟坚属的小草本药用植物,鳞茎含有秋水仙碱,其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生产的需求。对丽江山慈菇种子繁殖的适宜条件进行研究,表明丽江山慈菇种子的千粒重为0.3085g,种子活力为94%,其萌发的适宜光周期为18h,最适温度为25~28℃,适宜pH值为6.2~7.5,最佳浸种条件为50℃浸种12~18h,最佳低温处理条件为9℃处理5d,变温处理5d为最佳变温处理条件,最佳贮存时间为180d。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提取分离新疆籽瓜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采用酸提醇析法探讨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剂的种类、浓度和加入量,萃取温度、时间和浓缩比例等因素对果胶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萃取工艺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籽瓜皮以细渣状沸水浴灭酶3min,萃取液为硫酸,萃取液pH值为1.5,料液比为1∶15,萃取温度为90℃,萃取次数为2,萃取时间分别为2.5h和1h,浓缩比例为1/4,冷却后经1.5倍的乙醇沉淀,果胶产率为19.5%。  相似文献   

13.
吕秀立  陆亮  钱又宇 《种子》2012,31(9):8-11
研究了低温层积处理、光照、温度、pH等因素对大叶蚁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层积40~50 d处理有利于打破大叶蚁塔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最适光照强度为1 500 lx,最适光周期为16 h;最适萌发温度为25℃;pH值最适为7,萌发率最高达80.25%。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为在复杂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对牛筋草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碱度、干旱、pH值等环境因子对河南安阳、江苏盐城和海南三亚3个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0℃,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在20/10~40/30℃的变温条件下均可发芽,且当温度为35/25℃时发芽率最高。变温和恒温处理条件下,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温条件下(恒温≤25℃,变温≤25/15℃),黑暗处理有利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牛筋草种子萌发受水势影响较大,随水势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盐碱胁迫可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当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或NaHCO3浓度大于150 mmol/L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不能萌发;牛筋草种子在pH 5~10范围内均能正常萌发,所以pH值不是限制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自制的酶解糯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糯米淀粉酯制备过程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淀粉乳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单因素的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2h、pH值8.0、淀粉乳质量分数40%、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为3%: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成熟胚高频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适宜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4个冬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温度预处理、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浓度和分化培养基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25℃相比,低温4℃预处理能明显改善愈伤组织的形成率。适宜愈伤组织形成的诱导培养基中2,4-D浓度以4 mg/L为宜,分化培养基中含有1 mg/LKT 2 mg/L 6-BA较仅含有1 mg/L KT或2 mg/L 6-BA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的愈伤组织形成和再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进行低温种子预处理、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采用适宜的2,4-D浓度,以及分化过程中采用适宜的激素组合是冬小麦高频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黄花马铃苣苔不定芽高频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植株叶片作为外植体,从接入方式、培养基pH值、MS无机盐浓度、糖浓度、植物激素种类及配比等方面研究了黄花马铃苣苔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花马铃苣苔叶片再生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0.5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灭菌前pH值为6.5,在此培养基上,叶面朝上接种的叶片经过50 d的培养,可获得100%的再生率和平均32.33个不定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稀酸浸泡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方式,对竹子的糖化效果进行了条件筛选。对浸泡酸浓度、浸泡时间、蒸汽爆破压强及、爆破压力维持时间4个因素进行探索,以酶解得到的还原糖含量高低作为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最优条件与其对应的还原糖浓度分别为:浸泡酸浓度2.5%时,还原糖浓度39.4301 g/L;浸泡时间10 h时,还原糖浓度35.2116 g/L;蒸汽爆破压强2 MPa时,还原糖浓度31.7554 g/L;蒸汽爆破压力维持时间150 s时,还原糖浓度30.3634 g/L。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验证后,得到最优的预处理条件:常温条件下,将竹子浸泡在2.5%的硫酸中8 h,于压强2 MPa的蒸汽爆破装置中维持180 s后爆破,可以得到最高的还原糖产量42.3707 g/L,且上述单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浸泡酸浓度>浸泡时间>压力维持时间>爆破压强。  相似文献   

19.
酚类物质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红梅  谢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244-247
摘要:试验以兰州百合及东方百合‘Sorbonne’为试材,研究了酚类物质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种类对兰州百合鳞片繁殖小鳞茎大小及生根量的影响大于处理浓度和时间。对羟基苯甲酸促进小鳞茎膨大。进一步研究发现,100 mg/L羟基苯甲酸浸泡鳞片8h更有利于兰州百合和‘Sorbonne’小鳞茎膨大和增重,为提高小鳞茎质量的最佳处理。50 mg/L水杨酸处理8h也可提高小鳞茎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繁缕进行温度、光照、低温贮藏、赤霉素和破种皮处理实验,研究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繁缕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2℃,最适光照条件为8 h。低温贮藏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萌发,-70℃贮藏后种子萌发率达到93.25%。赤霉素对种子萌芽影响较显著,最适浓度为500 mg/L。破种皮处理后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到96.75%,并于5 d萌发完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