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珍稀动物麋鹿的保护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外学者在麋鹿种群健康繁衍和保护事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中介绍了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种群、行为学、生境学、遗传多样性、药用价值及国外研究现状,提出国内需在分子细胞生物学层次上开展麋鹿的相关研究工作,以促进麋鹿种群的保护和健康繁衍.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7,(2):16-22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野外灭绝物种。概述了我国麋鹿迁地保护种群的繁育现状、迁地保护取得的成绩,发现迁地保护存在遗传多样性贫乏、疾病影响严重、有效种群少、种群密度大、栖息地状况不佳、缺乏天敌,以及缺乏种群管理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及规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这种失而复得的特有物种,提出了应进一步规范麋鹿保护模式,建立健全全国监测网络平台、迁地保护管理体系、健康监测技术及评估体系等,并建议实施全国统筹输出及基因交流管理,提高迁地保护场所目标种群的数量,扩大有效种群的建立,以及建立更多麋鹿自然保护区、制定狩猎制度及社区共管方案、发展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3.
麋鹿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国内目前采用人工繁育和迁地保护等模式来扩大野生麋鹿种群的数量。2021年,27头麋鹿在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2022年5月,成功繁衍第一代9只麋鹿幼崽。文章结合大青山保护区放归的麋鹿,对迁地保护的后续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江苏省大丰市麋鹿保护区,21头体格健壮的成年麋鹿冲出围栏,开始了它们回归自然的自由生活。随着这21头成年麋鹿的回归,麋鹿正式从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中退出,由“濒危动物”降级为“珍稀动物”。据介绍,麋鹿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是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确认的一个“极危级”物种。麋鹿原生于中国,上世纪初,麋鹿在中国灭绝,世界上仅存18头麋鹿被收养在英国。目前,中国的麋鹿数量已突破2000头,按照国际惯例,当动物种群数量超出2000只(头)时,该物种的繁衍就不会被中断,不再有灭绝之忧。麋鹿也正式走出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大丰…  相似文献   

5.
目前麋鹿在迁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已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保护区等全国50多处麋鹿饲养场所拥有圈养种群.但其种群的发展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受到遗传多样性较低、目标种群数量过小、人类干扰、疾病风险、生存条件的局限、管理方式较传统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加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管理、强化栖息地保护管理、制定种群数量调控政策、加强安全监测、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及网络、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等圈养麋鹿种群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麋鹿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加大对其野化繁育研究,探讨其野外生存、繁衍规律,对提高其生存能力、扩大种群数量、优化种群结构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在通过对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野化繁育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基础上,初步探讨麋鹿野化繁育产仔、疾病、活动等相关生物因子及规律,旨在为麋鹿野化繁育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科学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麋鹿在我国经过37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麋鹿种群已全面覆盖历史分布区,分布地点从重引入时的2个增至现在的89个迁地保护场所,种群数量已逾1.2万只,其中建立6处野生种群,数量达5 258只。从重引入到成功放归野化,中国麋鹿保护已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范例。麋鹿放归野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放归地,通过介绍我国麋鹿放归野化的概况,并针对放归地的适宜性开展评估,主要包括天然植被资源可利用性、天然水资源的水质和水量、疾病风险、种间竞争、人鹿冲突、捕食天敌、突发自然灾害等,为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其他物种放归野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绿化与生活》2023,(3):43-44
<正>2023年3月2日,在第十个世界动植物日来临之际,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策划制作的“麋鹿传奇展”向社会大众开放,以展示麋鹿保护工作对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有益示范作用,宣传我国濒危物种保护优秀事例,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重要意义的认知。同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流了麋鹿保护经验,共商麋鹿保护事业,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了协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16日,北京南郊的麋鹿苑彩幅高挂,花团锦簇,鹿鸣绿野,宾 朋盈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迎来 了她荣归故里20年的华诞。来自林业. 环保、各协会、学会和保护区等单位的 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新老朋友300余  相似文献   

10.
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之一,因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颈似驼非骆驼,故又名"四不像",并以此闻名世界.《封神演义》小说曾提到过这种动物,说它是武王伐纣大军主帅姜子牙的坐骑,长相"麟头豸尾体如龙",这样的描述虽与真实形象相差甚远,但考古证实,商武王时期,确是麋鹿发展鼎盛之时.那时,它们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成群结队地漫游在沼泽地带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俱往矣,现在河南安阳殷墟中发掘麋鹿化石就有1000多具,足以佐证.可是,近5年来洞庭湖突现野生麋鹿,来自何地何时?不可谓不奇.  相似文献   

11.
大丰麋鹿群对光周期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92年研究表明,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半野生放养的麋鹿,产仔季节比在英国伦敦时提前25d,雄鹿落角季节比引进初期提前22d,发情期亦有相应变化。其节律的季节分布情况与19世纪90年代生活在伦敦乌帮夺的情况有着惊人的一致,表明鹿群已重新适应了大丰的光周期,它的生命季节性节律已调整在位;逐年产仔期变动显示了调整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变化及种群增长等方面分析了保护区内湿地生境质量下降、生境退化、环境阻力增大、麋鹿种群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并从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提高单位面积的载畜量、扩大野生放养的面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半野生麋鹿秋、冬季粪堆频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Ⅰ、Ⅱ放养区内麋鹿粪堆频率分布的系统抽样调查,发现半野生麋鹿在秋、冬季粪堆呈聚集型分布,分布型服从负二项分布、奈曼A型分布和Thomas分布,其中以负二项分布拟合程度最好。造成粪堆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麋鹿的习性关系不大。在放养区主要生境类型草地和林地中,粪堆均服从负二项分布。粪堆密度林地大于草地,但粪堆聚集指数草地却高于林地。粪堆的聚集强度与鹿群在该生境中的活动类型有关,当麋鹿粪堆在单一生境内服从负二项分布时,粪堆聚集指数与鹿群对该生境的休息利用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r=0.988,P<0.05)。粪堆频数调查显示,秋、冬季大丰麋鹿对林地的利用率高于草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榆林沙区现存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对食用、药食兼用、芳香、农药、纤维等不同经济用途的9种主要野生经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应用价值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根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皖西大别山区大鲵地理分布的实地调查,发现近年来大鲵数量锐减,分布区日趋缩小,资源面临衰竭,为此,对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大鲵资源,恢复该区大鲵自然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10月,利用红外相机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活动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共监测到兽类3目10科15种,其中拍摄频次较高的前4种动物是野猪、岩松鼠、斑羚和猪獾。对15种兽类研究表明:它们在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上均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阜新市的药用植物五大区域分布情况和主要种类以及栽培种 ,找出了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余甘子营养医疗保健方面的研究及利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泰山药用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泰山药用植物分属110科,共448种。根据泰山不同高度植被分布情况,调查药用植物分布特点、主要种类。根据目前药用植物的资源和利用情况,对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