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坡向和坡位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地形因子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的作用,以帽儿山地区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中龄人工纯林为对象,研究了坡向和坡位对林木胸径、优势木高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对林分平均胸径和优势木高的影响要大于坡位,且坡向对优势木平均高有显著的影响(P<0.05)。综合比较,西向坡林分生长状况好于东向坡,而且坡下与坡上林分生长状况的相对优劣,受到坡向的影响。林分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各组分,均以西向坡高于东向坡。林木个体的径级分布,对林分水平上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有重要影响。虽然幼龄阶段水曲柳林分在阴坡下坡位生长不良,但在中龄林时期生长较好。这些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等立地因子对水曲柳林木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了林分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也会随林龄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影响水典柳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1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土壤湿度、坡度和坡位;水曲柳量适生的立地为山中上腹。  相似文献   

3.
以帽儿山地区2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木直径生长与立地选择、施氮肥、落叶松混交和林下清除灌木抚育,以及大气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坡位和混交对林木直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坡下大径木(R10cm)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坡中和坡上,且与落叶松混交林中的水曲柳大径木比例(28%)也高于纯林(19%);施氮肥和清除林下灌木对水曲柳直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这可能与土壤肥力、林木养分需求特性,以及清除林下灌木的处理时间有关;直径的生长与生长季内日最低和最高温度差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立地条件下1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土壤湿度、坡度和坡位;水曲柳最适生的立地为山地中上腹,而不适于坡度平缓的山地中下腹。认为土壤湿度和因地形原因引起的逆温是限制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坡位对水曲柳及胡桃楸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对17年生水曲柳和胡桃楸纯林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水曲柳纯林乔木树种的组成及水曲柳和胡桃楸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水曲柳和胡桃楸生长的立地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水曲柳和胡桃楸林分的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温度均呈减小趋势;水曲柳林分上坡位的乔木物种数量和种类明显高于中、下坡位;随着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水曲柳在树高和胸径方面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胡桃楸在中坡位的长势明显好于上坡位和下坡位;综合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林内乔木树种组成以及树木长势来看,水曲柳适合生长在土壤温度较低、含水率偏高的下坡位,而胡桃橄适合生长在土壤温度较高、含水率偏低的中坡位。  相似文献   

6.
以豫西伏牛山生长的日本落叶松为对象,以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坡拉、坡度和降水量等6个因子为指标,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建立了多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重要因子,坡位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分析落叶松(Larix spp.)纯林和落叶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混交林林木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旨在探究混交林与纯林在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上的差异.以24~28年生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为研究对象,对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指标和树干、枝、叶、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等生物量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落叶松、水曲柳树高分别比纯林树高增加2.06%和2.79%,促进了树高生长;枝下高占树高比例分别比纯林提高5.55%和2.01%,增加了枝下高的高度,但差异均不显著;林分蓄积介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之间.不同林型各树种不同组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由大到小均为树干生物量、根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树干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表现为混交林大于纯林;m(叶生物量):m(总生物量)、m(根生物量):m(总生物量)表现则相反.林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指标,生物量指标与植被多样性指标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树高生长、加速了自然整枝,提高了树木圆满度,复层林结构明显.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在林分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比例上优于纯林,这种针阔混交模式可用于辽东山区培育用材林.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冠幅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基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林场和一面坡林场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24块标准地的3 164株长白落叶松样木及3 574株水曲柳样木的数据,分别构建了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模型。  方法  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方式林分内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林木竞争因子的关系,从6种常用的线性和非线性基础冠幅模型中选取最优模型,并将混交比例Si和树木在混交带内位置P作为哑变量,加入其他树木变量和林分变量,分别构建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模型,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  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在不同混交比例Si和混交带不同位置P下差异显著;冠幅与DDH(林木胸径与林分优势木胸径之比)和HDH(林木树高与林分优势高之比)成正相关,与大于对象木的胸高断面积之和(BAL)成负相关,与距离无关的竞争因子可以反映树木的竞争压力,对冠幅具有影响;长白落叶松冠幅与冠长率(CR)成正相关,与高径比(HD)成负相关;水曲柳冠幅与水曲柳优势木平均高(H0Fra)成正相关,与高径比(HD)成负相关。包含混交比例哑变量Si和混交带位置哑变量P的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模型拟合冠幅(CW)的Ra2分别为0.564 2和0.545 9,加入树木变量和林分变量后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模型拟合CW的Ra2分别为0.674 5和0.589 6。  结论  包含混交带位置哑变量P、混交比例哑变量Si、树木变量(CR和HD)、林分变量(H0Fra)的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冠幅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冠幅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混交林内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的冠幅,为进一步研究混交林树木树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于2011年至2013年,调查黑龙江黑河地区110块标准地(22个小班)兴安落叶松林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表明,立地因子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分因子郁闭度、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下坡位、中坡位、阴坡、斜坡立地条件下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低,郁闭度较大以及珍珠梅兴安落叶松林型的林分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小,海拔和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主成分分析及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坡向和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影响,而坡位、坡度、海拔、郁闭度、林龄、木本植物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落叶松人工幼龄混交林生长与种间竞争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对10年生的水曲柳叶松滞状混交林及纯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曲柳在混交林中表现出明显增产。高生长比纯林增加12.1% ̄25.5%,胸径生长增加12.7% ̄32.3%,落叶松在混交林中也表现出增产的趋势。高生长比纯林增加4.1%,胸径生长增加12.5%,种间关系属双方有利。运用简单竞争指数对树种的竞争程度进行比较表明:在混交林中仅用地上部测树因子构造的简单竞争指数并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曲柳人工幼林的高生长进行定时、定位观测,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水曲柳幼林的高生长在生长季节内的动态变化,其中,高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占全年总生长量的61.24%;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生长速度的拐点。最后把人工水曲柳幼林的高生长划分为五个生长阶段,即:初生期、缓慢期、速生期、下降期和终止期。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数量成熟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直径分布的偏态指标及Weibull分布模型,分析现有落叶松人工林的结构状况,提出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合理分布的理论参数和相应的经营措施。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林分生长过程,得出落叶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合理经营利用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混交林中水曲柳落叶松营养元素含量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孟家岗林场22年生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叶,枝,皮营养元素含量及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两树种在不同一林分中,叶,枝,皮营养元素及分配明显不同,总的趋势是水曲柳高于落叶松;二者之间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最大的器官是叶;叶中N,P,K的含量在生长季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大部分营养元素在二树种叶中的含量动态呈非同步性。两树种间营养元素含量的较大差异和季节变动的百同步性,表明其种间关系的营养元素利用  相似文献   

14.
1987—1989年春,在吉林林学院实验林场做了大量室内点烧测试,得到了林外干草地、落叶松林地、柞树林地和胡桃揪林地的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并就同所在林地的气象因子作平行观测,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一元非线性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为实验林场的林火行为预报提供了可靠依据和科学方法,对吉林省其他林区也有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曲柳混交林的培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培育水曲柳混交林3种途径的可行性和主要经营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人工混交林的培育途径中。立地条件的选择是培育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在水曲柳与落叶松的人工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中。种间关系是森林经营首要考虑的问题。应用次生林天然演替规律及栽针、引针是天然混交培育途径的关键。研究认为,水曲柳与落叶松的混交林应以培育中小径级的落叶松、中大径级的水曲柳为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1988年6月末至7月初,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旗汁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母树林内、对危害落叶松球果的花蝇进行了危害调查,球果受害率天然林为97.0%,人工林为99.3%,种子家害率各为73.2%,82.5%。经调查数据及各生境因子进行数量化多元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内,花蝇的危害率不同。花蝇对生境条件的要求具有双重性,即在大范围内需较高的温度,在小范围内需要温度低,湿度大的生境。花蝇发育  相似文献   

17.
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根际土壤pH值变化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春夏季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根际土壤的pH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季除水曲柳纯林根际土pH值略高于非根际土外,其它林分根际土的pH值均低于非根际土。pH值大小顺序为:水曲柳纯林根际土>非根际土>混交林根际土>落叶松纯林根际土。水落纯林根际土壤pH值差异显著。而混交林中二者差异较小。从春到夏,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水曲柳根际土pH值有所下降,而落叶松根际土pH值有所上升。总体上混交林变化幅度大于相应纯林,说明混交改善了纯林状态下的根际土壤酸度。因而促进了林木生长。并探讨了pH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频真空干燥木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北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板材为试材,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5mm和50mm两种厚度,对高频真空干燥木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真空干燥适合于透气性好的难干阔叶材,尤其是厚板。通过对干燥条件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温和真空度,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干燥。  相似文献   

19.
东北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群落演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研究了东北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的演替趋势,探讨了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结果表明:落叶松属于衰退型种群;水曲柳、五角枫、蒙古栎和春榆等阔叶树属于进展型种群;在不同的群落中,红松分别属于进展和衰退型种群.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应以近自然经营的思想为指导,重视林下红松和阔叶树的培育,使之发展成为接近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20.
根据库都尔林区1971~1990年物候观察及对同期库都尔,牙克石,图里河等地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其结果落叶松球果花蝇大发生与某些气象因子有关。每年3~5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成蝇羽化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可构成发生程度天气型样本。对观察资料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其结果,大兴安岭西坡球果花蝇大发生的临界值为0.9,据此建立了落叶松球果花蝇大发生年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