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观光园布局适宜性评价属于多目标不确定性识别的范畴,传统方法不适应具有模糊性对象的评价问题,而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农业观光园布局适宜性进行评价,并以南昌市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布局适宜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南昌市的农业观光园进行了布局适宜性评价,有助于农业观光园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相似文献   

2.
为能够明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具体的应用途径,本研究简要归纳了GIS在作物农业气候区划、农业土壤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作物病虫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预警评估等5个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以GIS为支撑,结合土壤、气象、生态、病虫害等数据,建立单品种农作物综合性评价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以品质作为核心特征的名特优产品,利用GIS进行适宜性区划可以避免盲目推广种植导致产品品质下降,进而促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特色农作物适宜性评价WebGIS咨询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适宜性评价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日臻成熟、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应运而生并成为发展的热点与前沿,将现有的农业信息GIS系统向网络移植也成为趋势和必然。详细阐述了杭州市特色农作物适宜性评价WebGIS咨询系统的技术方法,从用户的需求分析和系统整体设计、杭州市气候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立、特色农作物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到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的网络发布作了一一介绍,并对系统功能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业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了自然、经济、社会因素,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专家知识、数学模型与GIS的集成技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农业种植区划逐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浅谈GIS在农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功能和特征以及GIS的发展过程、应用领域,讨论了G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管理、农业区划、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农业灾害预防、农作物估产及精确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阐述了GIS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及在推广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并对GIS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异特性开展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是统筹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化以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为了协调土地功能差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结合土地生态位概念,运用GIS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从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等3个方面,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位,对冀东山地丘陵区卢龙县进行生态位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区域差别明显。在生态位适宜性框架下,划分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4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区结果显示,卢龙县北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中部以农业发展为主,南部依托现有城镇发展体系,注重内部挖潜,合理扩张产业园区。通过土地利用功能评价与调控研究为卢龙县土地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概括性地从农业资源管理和农业环境评价两方面介绍了GIS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提出构建包括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为深入研究GI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基于GIS的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在农业种植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叠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智能法、多元线性回归法以及模糊评价法。通过GIS的数据查询、检索及管理等功能,使人们了解我国茶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出茶树种植适宜与不适宜的区域,对茶树做出种植规划以及相应政策。科学技术是实现茶树种植产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基于GIS技术建立农业种植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是实现茶树种植适宜性区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07-16512
在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础上,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同时利用GIS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针对明光市三大耕地类型(北部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稻田耕地类型区、山地丘陵耕地类型区)特点分别对小麦、水稻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获取了小麦、水稻适宜面积和分布信息。根据评价结果和明光市生产实际情况,提出种植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空间分析技术基础。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过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GIS技术在植烟土壤适宜性评价、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养分管理分区及变量施肥、烟草病虫害预测及农业气候与烟草种植区划和评估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探讨了GIS技术在未来烟草农业现代化中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技术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影响直接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基本数据和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资料数据;根据IPPC第5次评估报告中气候变化影响框架的基本思想,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与农业技术适应情景矩阵;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主要考虑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作物适宜性、水资源条件、光温条件、地形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等6个方面;应用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可实现农业技术的区域适宜性评估,获得不同农业种植二级区内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西乡县的茶树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区划研究。针对茶树种植立地要求,选取土壤pH,海拔高度,坡度,年≥10℃积温,年降水量5项评价因子,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各项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实现西乡县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并且提出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济南市为例,建立了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MapInfo为平台,运用MapBasi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写相关应用模块,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中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同时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图形操作功能,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管理,加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城市土地适宜性可划分为6类,评价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业技术自身特点及对应用环境条件的要求,导致不同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对农业技术的适宜区域进行评价对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应用Delphi法确定了农业技术气候适宜性评价的初始指标集,并利用粗糙集理论实现评价指标的筛选,根据模糊数学原理、最小因子定律和耐性定律建立了农业技术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对中国玉米免耕技术进行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决定免耕技术气候适宜性的核心气象因子为温度和降水,而评价免耕技术气候适宜性的关键指标为降水和玉米生育内≥10℃积温。在1981-2010年间,中国玉米免耕技术适宜区域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中东部以及辽宁省,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山西省的南部,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的中南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与丘陵区、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以及华南地区和海南省。  相似文献   

15.
土地复垦所需处理的数据信息量大、信息关系复杂、信息时空变化大,GIS技术作为目前处理空间数据最有效的工具,是进行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理想工具。本文结合山西稷山县石料厂土地复垦实践,分析建筑用石灰岩矿生产期损毁土地适宜性,对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制定相应复垦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GIS支持下的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根据河南省烟草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各烟草种植区进行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用特尔菲法进行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从气候、土壤、地形条件3个方面确定了17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生态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各隶属度函数,并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烟草种植区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状况图。【结果】河南省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2%;南部、中部的部分地区为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9%;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次适宜区,这部分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54%。【结论】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GIS技术有效的整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河南省烤烟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烤烟生态适宜性都在中等程度以上,计算出的适宜性分布区域与实际生产水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安徽省长丰县耕地上草莓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例,利用GIS对长丰县不同耕地中的草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建立评价基础属性数据库、选择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和隶属度等,得出长丰县不同耕地上草莓适宜性评价的分级方案,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草莓适宜性评价研究,可以从宏观上合理布局草莓的种植,实现产量的最大化,为稳产增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也能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应用GIS进行农业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应用RS获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对比适宜农业土地利用区域和现实土地利用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获得农业土地利用潜力区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优先开发呈明显的沿湘江河谷的条带状分布,同时具有明显的团块特征,除了在衡山县和衡东县分布较为分散,其他县市分布皆较为集中;谨慎开发...  相似文献   

19.
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引入农业领域,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农业资源信息,对农业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评价,有效地对多时期的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RS与GI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农业资源的清查、核算、评估与监测.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研究区域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农村选址的适宜和不适宜区域,并针对适宜区域建立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在栅格数据环境下,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对袁州区新农村选址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对新农村选址进行适应性评价,能够使决策更加直观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