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套作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其中就有桑园间作豆科作物的记载,经历了2000多年的农业发展,间套作技术逐步演变为一种高效集约化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套作技术不仅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率,增加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种植,是一种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2]....  相似文献   

2.
间套作是一种充分利用光、温、水和土壤资源,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化农业栽培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玉米-大豆间套作是在我国应用较早、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大豆间套作种植模式,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占据重要位置.经过多年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表明,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作物...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作物间套种是一种传统的农业技术,是生长在同一田地上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时间与生产季节均相近,按照一定占地比例将它们进行种植的技术。阐述了国内外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的概况,论述了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农作物间套种的原则,并提出了发展农作物间套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温室间套作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合理利用土地,为种植大户增收、增效提供有利保障,温室蔬菜间套作模式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正间套作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内土地生产能力的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栽培技术。农作物间作是指在同一个地块或者同一个生育期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长发育时间相同或相似的农作物。而套作技术主要是指在前茬作物生长后期,在前茬作物行间播种或者其他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方式。间套作技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光和内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积极作用。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立体农业产生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古代农学的理论基础——农业的整体观出发,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农业中的间作套种、稻田养鱼、桑基搪鱼及农牧鱼结合等生产实践和发展历史,从而论证了当今兴起的立体农业,是我国传统间套种技术的新发展,其主要表现是种养层次的加厚,物种组合的增加,产业结构的延伸和应用区域的扩大等四个方面。促成间套作技术向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是,人多地少矛盾的加剧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间套作是我国传统农业时期的集约技术,立体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集约技术。  相似文献   

7.
间套作是在主要作物间隙种植其它作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农作物间套种可以使有限的耕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农民增产增收,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玉米和花生是传统的农作物,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这两种作物的共生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推广,成为主要的间套作方式之一。结合间套作作物的特点,选择相互适应的农作物进行套种,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复种指数,作物间可以相互影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通过共生期营养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豆科与非豆科间套作成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和维持氮素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分析了豆科-非豆科间套作节氮理论基础和增产原理;指出合理的豆科-非豆科间套作能有效促进豆科作物生物固氮能力,提高系统内作物养分利用率,减少农田氮素损失,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总结了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豆科-非豆科间套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实现高产高效的重点技术措施。最后对间套作栽培在集约化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及间套作生产中机械化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为满足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建立现代农作物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和耕作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铁富镇作为我国的银杏生产基地和农业示范基地,是全国有名的特色小镇,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升了农业技术的创新水平。本文针对蔬菜间套作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铁富镇实际农业发展需求,探讨更加有益于提高产量、增长效益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单位面积物质产出,同时还具有多重其他生态效益,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范式。生态系统服务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论述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从物质产出、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病虫草害和有害污染物控制等方面论述了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实践及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间套作种植农田生态系统未来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间套作是农田多种多收、高产高效栽培的一个重要方法。棉花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可以和多种作物进行间、套作。发展棉花间作,可以使土地得到休养,对于恢复地力效果明显,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精耕细作与园田化是我国农业的特点,也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间套作正是精耕细作与园田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农民羣众在几千年来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三面红旗照耀下,间套作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表现在类型的增多,面积的扩大与产  相似文献   

13.
间套作体系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污染土壤的修复备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清洁污染土壤需时较长,且需中断农业生产。间套作体系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此综述了间套种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介绍了间套作体系在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以及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在土壤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更多的适当的植物组成间套作体系,并加强间套作体系中植物间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污染土壤的修复备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清洁污染土壤需时较长,且需中断农业生产。间套作体系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此综述了间套种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介绍了间套作体系在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以及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在土壤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更多的适当的植物组成间套作体系,并加强间套作体系中植物间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多熟制及其发展方向(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熟种植,即泛指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是作物种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约化。它包括间作、套种和复种,所以也称为农作物间套复种多熟制。 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间套复种多熟制面积最大、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多熟种植是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璀灿绚丽的珍宝,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提高作物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米薯间套作能很好的利用气候生态资源,并对农业的生态平衡起到保持作用,同时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使单产接近了潜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棉田间作套种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熟立体问套复种制是以提高棉田整体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体系,改革棉田耕作制度,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对提高棉田效益、稳定棉花生产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可以解决耕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矛盾.根据我国棉花生产实际及其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当前棉田间套制度的主要技术模式,提出了未来棉田间套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与草莓间套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稳定棉花布局和发展食品酿造工业,是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间套形式,也是近年来丘陵地区种植制度上的一项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是一项解决人多地少和前后茬作物抢节令问题、缓和劳动力矛盾、恢复地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科技措施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发展的意义,介绍农作物间套作种植原则,并提出农作物间套种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蔗间套种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间套种大豆,能有效解决甘蔗与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还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我国蔗区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综述了甘蔗间种大豆的生产概况、间种模式、栽培技术、综合效益等方面内容,同时,针对甘蔗间套种大豆的发展,提出加强间套种大豆专用品种选育、加大甘蔗间套作大豆的标准化与机械化研究的建议,为甘蔗间套种大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