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农产品认证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政策手段,农民合作社是引领小农户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基于陕西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未认证的合作社,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更能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效果提升30.8%。2)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向农户提供绿色防控农资统购、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认证农产品统销服务,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可能性分别提升27.0%、25.5%和20.2%。3)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合作社通过溢价激励、质量监管和成本控制3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因此,为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政府应制定政策支持合作社积极申请优质农产品认证,支持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防控技术服务,认证合作社应加强与农户订单契约管理,以更好地发挥认证合作社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通讯技术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发展,农民社会网络受信息技术影响由现实互动向线上交流扩展,呈现出数字化新态势。基于冀晋两省1302份梨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Ordered 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构建并检验社会网络数字化、信息能力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分析框架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样本区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水平偏低,采纳一种以上技术农户仅占37.3%。2)社会网络数字化促进了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且线下同质性网络强于线上异质性网络。3)社会网络数字化通过提升农户信息能力这一中介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纳。4)社会网络数字化对绿色防控子技术采纳均有促进作用,影响大小因技术性质而异。因此,应推动农户社会网络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户信息能力,以推进绿色防控的实践,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中基于山西和陕西两省788户创业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创业意愿的影响,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创业意愿.2)绿色创业认知在政府规制影响农户绿色创业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33%.3)绿色创业的环境友好性、前景广阔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陕西、甘肃、浙江、山东、河南和江苏6省1261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绿色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绿色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社会规范的锁定效应及其可能的化解路径。结果表明:绿色认知和社会规范均能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社会规范对农户行为的锁定效应导致绿色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被抑制,但当农户绿色认知程度较高时,社会规范的锁定效应消失。据此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户绿色认知以化解社会规范对农户行为的锁定效应,从而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分析应重视农村社会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不仅可以保障农户收入,还能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文中基于黑龙江、湖南、河南3个省9个市1173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业保险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效果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收入结构和风险态度下,农业保险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购买农业保险显著促进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尤其更倾向于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组合。2)种植规模在农业保险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发挥中介作用。3)农业保险对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激励效应受到收入结构和风险态度的影响。建议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和农地流转市场体系,拓宽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丰富保险条款,制定差异性保险保障水平,分散农户技术采纳风险,促进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助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规模农户与小农户并存的经营格局是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遍存在的现状,推动小农户采纳绿色施药技术对于有效促进农业减量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江苏省565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区域内规模农户的发展对小农户病虫害防治环节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区域内规模农户的发展通过示范引领等可以有效提升周围小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2)区域内规模农户的发展对小农户病虫害服务外包具有促进作用,而服务外包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影响小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服务组织具有农业技术信息渠道和农业技术供给主体的双重身份。文中分析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在二者之间是否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不同灌溉井深区农户之间的差异,并利用河北省775份小麦-玉米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和可靠的技术供给主体可以提高农户技术认知,显著促进了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并对深井区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将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推广大田作物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载体,提高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促进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甘肃省张掖市6个镇394份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技术认知和政府支持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对节水灌溉效果水平的认知和政府推广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作用;技术认知和政府支持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节水灌溉效果水平的认知每提高一个档次,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提升3.97%,农户接受政府的技术推广每提高一个档次,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提升83.00%,政府推广对技术采用的边际影响相对较大;此外,控制变量中年龄、务农年限、家庭务农人数均显著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建议政府部门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宣传工作,重视推广技术的实用性及有效性,增强农户技术认知。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是影响农户行为的关键因素.作为重要信息获取渠道的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二者在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过程中究竟存在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尚未取得一致看法.文中以708个蔬菜种植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  相似文献   

10.
张国忠 《湖北植保》2020,(1):40-42,48
正为了大力推广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9年武汉市汉南区广泛开展了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效果显著。本文通过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农户习惯防治方式进行效果比对分析,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示范区基本情况葡萄核心示范点2个(见表1),总面积25hm~2,其中武汉月月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84份农户调查数据,从资源环境治理视角构建解释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框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因素,评价资源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实施前后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的绩效,并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资源环境治理、农户收入结构、生产投入、技术进步等变量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对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效应分解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显著为负(-12.97%),表明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实施并不一定促进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但通过土壤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农业自然灾害补贴、农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农户种植行为,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气象灾害和新冠疫情给黄土高原农户生计带来了重大风险,分析农户生计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成为农户战胜灾害、抵御疫情、提升恢复力的关键。构建“气象灾害+新冠疫情”下的农户生计恢复力框架,基于黄土高原陕甘晋地区497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生计的主要风险,应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户风险认知和适应性行为影响生计恢复力的机制。结果表明:1)气象灾害和新冠疫情导致的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健康风险对农户生计恢复力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往期的外部风险对农户风险认知有正向影响。2)在“气象灾害+新冠疫情”下,农户风险认知正向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及其恢复力,农户适应性行为正向影响生计恢复力;适应性行为在农户风险认知影响生计恢复力的过程中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户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程度是促进生态振兴及农业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旨.文章基于新疆1432个样本的调查数据,深度探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决定机制,并验证情境因素对于农户多维认知与绿色生产决策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受到内在感知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其中外部环境是农户认知与...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河套灌区792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讨环境责任感与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关系中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以及引导型政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责任感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以及采纳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在环境责任感与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98%。3)环境责任感通过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间接关系,受到引导型政策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需通过媒介宣传、技术教育培训等手段,提升农户环境责任感,加深技术易用性、有效性认知,进而促进其节水技术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文中基于甘肃省795份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行为技巧为中介变量、信息素养为调节变量,探索社会网络对农户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正向影响农户整体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2)相较于技术密集型社会化服务,农户购买劳动密集型社会化服务的比例更高。3)社会网络既可直接影响农户劳动密集型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也可通过行为技巧间接影响该行为;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密集型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能通过行为技巧间接影响该行为。4)信息素养正向调节“社会网络-农户劳动密集型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和“社会网络-农户技术密集型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关系。由此,应引导农户建立社会关系网络,鼓励农户参与政府相关培训项目,提升农户信息素养水平,从而促使农户购买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农户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文中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框架构建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信息干预模型,运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4省区调查数据,探讨信息干预对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用水政策、水资源紧缺、水效标识、用水反馈等信息均对农户节约集约用水动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水政策信息、用水反馈信息对于节约集约用水技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用水反馈信息对节约集约用水的习惯型行为产生直接干预作用。2)节约集约用水动机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和节约集约用水技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水资源短缺信息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干预路径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节约集约用水技能对节约集约用水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用水反馈信息、节约集约用水动机对投资型行为影响关系中分别起到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的作用。文中研究可为探索农户节约集约用水行为的干预路径和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来源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在大国小农的背景下,提高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纳是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江汉平原104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文中运用熵值法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技术认知和推广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率达到77.9%,平均采纳程度为3.141/11,处于采纳率较高但采纳程度偏低的状态。2)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认知的平均程度为2.676/5,政府对低碳农业技术推广的平均程度为2.349/5,认知程度达到一般水平而推广程度相对较低。3)技术认知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和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技术推广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而对采纳程度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文中从拓宽低碳农业技术宣传渠道、加强低碳农业技术培训与技术示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甘肃省民勤绿洲调研数据,运用无序多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信息获取渠道、学习能力对农户灌溉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具有多样性,且不同信息渠道对不同类型技术选择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社会网络对简单技术采用的边际影响较大,而政府推广对复杂技术采用的边际影响较大;学习能力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拓宽农户基于政府推广和社会网络的信息获取渠道,并针对不同类型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技术复杂程度和农户学习能力,制定最优的推广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利用甘肃省张掖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部冲击和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检验社会网络对外部冲击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负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正向影响;同时,社会网络能够缓解外部冲击的抑制作用。除上述影响因素以外,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还受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健康状况和家庭年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干旱缺水的华北地区,推动节水灌溉被认为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用水的措施,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该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的投资力度。但由于缺乏对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本文基于河北省张北县的实际调研数据,从地块特征、农户自身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采用多项Logit和决策树两种模型对比研究了干旱区农户选择灌溉方式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了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用现代社区型节水技术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扶持是农户选择现代社区型节水技术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地块面积和家庭水浇地经营规模,但这三个因素对采用该技术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土壤类型对灌溉方式选择及其采用程度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农户所感知的水资源供求状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