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又称苗勒管抑制物质(MIS),是转化生长因子(TGF)超家族成员之一,在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中表达,在调控卵泡生长和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AMH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牛超数排卵供体牛选择上的应用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牛胚胎生产能力具有可重复性,而且是可能遗传的性状,测定供体母牛血液AMH含量,对确定母牛生产可用胚胎内在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荷斯坦牛血浆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浓度的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初步估计其遗传参数,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牛场398头健康泌乳母牛共625份血样,采用ELISA酶免法测定血浆AMH浓度,利用SAS 9.2软件的MIXED过程建立模型,分析血浆AMH浓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丁家科 《当代畜牧》2014,(33):23-24
为解决适配母牛不及时发情或不发情等问题,提高母牛受胎率。笔者对不发情的初产适龄母牛和经产母牛进行分组、分时、定量肌注兽用激素(组合),适时开展人工授精,定期进行妊娠检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母牛发情率提高至97.16%、情期受胎率提高至71.2%。激素组合疗法对不发情母牛有显著的催情、促排卵作用,能有效提高母牛受胎率。  相似文献   

4.
正常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d,青年母牛比成年母牛短些,在临床上常因母牛营养不良、劳役过重、泌乳过多,环境温度突变等情况,导致体内激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作为标记物预测荷斯坦牛胚胎的生产能力,为选择供体牛进行胚胎生产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测定了10头供体牛在促性腺激素注射前后血浆中AMH浓度,结果表明促性腺激素处理前后AMH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还测定分析了30头供体牛血浆中AMH浓度与胚胎生产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MH水平与卵巢的储备功能及卵巢反应性有关,与获得的胚胎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1,n=30),可以作为一种预测荷斯坦牛超数排卵后胚胎生产能力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应用PMSG、HCG、氯前列烯醇等生殖激素,在母牛发情的一定时期,按不同剂量和次数对母牛进行肌肉注射,以期达到使母牛同时排双卵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PMSG、HCG、氯前列烯醇等生殖激素,在人工诱导母牛一胎双犊的应用上,效果显著,取得了双胎率20%、三胎率20%、多胎率40%、产犊率160%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旨在进行农养母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时,在输精前或输精后给发情母牛(包括水牛)施用激素制剂与维生素,研究激素与维生素种类及施用方法和剂量等对母牛授精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抗苗勒激素(AMH)是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在原始卵泡募集与优势卵泡选择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AMH在预测人卵巢储备功能方面研究的深入,AMH在家畜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AMH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殖和家畜繁殖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AMH在草食家畜繁殖中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肉牛产业不断调整优化,母牛存栏量持续增长,但国内可繁殖肉用母牛数量持续减少,母牛受胎率普遍不高,犊牛成活率低,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通过应用生殖激素处理调控母牛发情周期,促进母牛发情,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在提高母牛繁殖力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当今家畜繁殖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中国肉牛养殖集约化程度低,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肉牛上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重视。不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处理程序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影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处理母牛发情配种妊娠率的因素很多,如何对该技术实现进一步优化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国内外针对于同一生殖激素的不同浓度、不同激素组合及激素注射的间隔时间、激素的替换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定时输精技术原理、主要程序及国内外肉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建立高效的肉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体系实现该技术在肉牛产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内应用三合激素对母牛的同期发情试验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导.但用三合激素对分散饲养、常年使役的延边黄牛不同月份进行试验的资料,尚未见到.为了探索和验证三合激素对延边黄牛发情试验效果,我们从1983年以来在龙井县东盛乡、三道乡等6个乡进行了377头母牛的试验.现将记录完整的51头母牛的试验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殖激素是对母牛繁殖活动起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因此对其进行精准测定,掌握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对生产上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动物体内大部分生殖激素的含量是极其微量的,所以选择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本文论述生殖激素的生物测定法、受体分析法、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疫测定)的优缺点,同时对各生殖激素的来源、生理作用和变化规律,及各激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做阐述,将对研究母牛的生殖生理,提高母牛繁殖效率,促进高产、高效、优质的牛业生产,加快牛业繁殖改良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牛是单胎动物 ,大部分一胎产一个犊 ,产双犊的母牛很少见。为了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 ,近 2年来 ,巴彦县部分乡镇家畜繁育站 ,应用外源激素类药物促进母牛发情或超数排卵 ,取得了明显效果。1998丰乐乡和龙泉镇等家畜繁育站 ,应用外源激素注射母牛 2 38头 ,1999年有 13头母牛产下双犊 ,占注射母牛头数 5 4 % ,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药物宁波市激素制品厂生产的促排卵素 3号、促排卵素 2号 ;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2 应用范围本地可繁母牛、改良母牛。1 3 方法及输精时间1 3 1 促排卵…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生殖器官的发育、母牛的发情、妊娠、分娩以及泌乳等生殖功能,都受激素的控制,为要提高牛的繁殖能力,故有必要了介有关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使用方法。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的细胞所分泌,它能对身体的其它组织细胞发挥作用。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有脑下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腺、肾上腺、性腺、胎盘等。此外,在下丘脑中某些神经细胞,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等特殊的化学物质;在肺、肾、子宫、公畜的付性腺等组织,能分泌前列腺素。影响母牛繁殖的激素,主要的是以下四类激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产药物三合激素、促排三号、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激素对本地母牛进行产后诱导发情处理 ,并根据处理后发情情况进行人工授精。表明用促排三号结合使用氯前列烯醇的效果 (ovsynch法 )显著好于使用三合激素。结果提示用 ovsynch法比较适用于对母牛产后乏情进行诱导发情配种处理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笔者进行了三合激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试图探讨三合激素用于母牛催情和同期发情及在母牛发情后使用三合激素的作用。分析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 ,对牛使用三合激素 ,应在发情后使用效果较好 ,可减少配种次数 ,提高受胎率。试验方法选择相邻的 3处乡镇 ,自然条件基本相同 ,全部采用人工授精。选择年龄、体重、体况相差不大的青年母牛 1 2 0头 ,其中 40头作为试验组 ,在发情配种时注射三合激素 ,每头 2ml;40头用于催情 ;40头在自然发情时直接进行配种 ,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 1 三合激素对自然发情母牛…  相似文献   

16.
卵泡发育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其中,抗苗勒管素(AMH)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腔前卵泡和小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在卵巢原始卵泡募集和优势卵泡选择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AMH参与卵泡发育的调节,可用于预测超排反应和选择供体动物。探讨AMH生理学功能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为AMH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1982年,我县10个公社开展黄牛冷冻精液配种试验,对346头乏情母牛用三合激素进行处理,收效较好。三合激素为上海第九制药厂1982年产。试验在当地母牛发情旺季8月份进行,对不发情母牛目测估重,每50公斤体重肌注三合激素1毫升。妊娠母牛忌用。一般乏情母牛1次注射4—5毫升。注射后2—3天,90%左右母牛出现明显发情。发情持续期1—2天。  相似文献   

18.
胎衣不下是母牛的常见产科病。本文主要介绍了母牛胎衣不下的常见治疗方法:人工去除胎衣法、激素药物法、胶原酶法、子宫内给药法等。应用催产药和中兽医辩证施治疗法,对治疗母牛胎衣不下效果显著,必要时需进行人工去除胎衣。  相似文献   

19.
<正> 承德地区1979—1981年母牛繁殖成活率较低,分别为35.8%、35.1%和31.3%。大体是三年一犊,生产水平甚低。为改变上述状况,我们应用三合激素诱导母牛发情。1981年在围场县红松洼牧场做了100头母牛的试验,促卵泡发育率为82.8%,取得了初步效果。为进一步确定三合激素的使用价值,又在丰宁、隆化、围场、承德四县九个配种点进行了观察。一、试验方法:重点选择哺乳母牛,其次为2岁母牛和长期乏情母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区养牛放牧条件较差,加之部分母牛仍负繁重劳役,膘情不好,有的母牛长期不发情,影响配种。如能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母牛在预定的时间里集中发情,都将提高黄牛配种率,加快改良进度。本期是在挂锄后期,母牛集中放牧增标复壮的基础上,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