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是旅游和休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构建了以旅游涉入为前因变量,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模型,以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运用SEM(结构方程)方法来检验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之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色游客满意度完全中介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而且,地方依恋两个维度中,地方认同维度会对地方依赖维度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正了Prayag等(2012)、王坤等(2013)提出的旅游涉入对游客地方依恋会产生直接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文中以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北京段)中的什刹海和森林公园两个景区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三者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两个景区的地方依恋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涉入对地方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2)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中的环境责任行为和遗产保护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地方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关系。3)地方依恋中地方认同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地方依赖对旅游者保护行为的影响不显著。4)大运河森林公园旅游者的功能性地方依恋水平、情感性地方依恋水平均高于什刹海景区。  相似文献   

3.
作为旅游价值共创的重要方面,游客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点议题,但从旅游目的地感知角度给予的关注却较少。文中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山东和青海两个目的地的685份调查问卷为依据,实证分析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认同和满意度对游客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2)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在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依恋-游客公民行为”影响路径产生部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公民行为的有效激发及旅游价值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推拉理论,文中以内蒙古地区户外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探讨引入群体认同变量前后的户外动机和口碑推荐之间的关系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户外旅游者出行的推动机可划分为"自我提升、愉悦身心、逃离"三维度,拉动机划分为"自然环境、群体与关系、讯息与活动"三维度;(2)户外旅游动机对于口碑推荐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且不同的群体认同情况下二者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不论群体认同程度高或低,推拉动机都共同影响着旅游者口碑推荐情况,但较低的群体认同下,推(push)动机中的自我提升和愉悦身心动机显著影响口碑推荐,拉动机(pull)中仅群体关系动机具有显著作用;而较高的群体认同下,推(push)动机中的自我提升和愉悦身心动机对于口碑推荐具有显著影响,而拉(pull)动机中群体关系、自然环境和讯息活动三者均对其产生作用。该研究对于户外旅游组织或企业设计旅游产品、开展户外旅游业务具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后续户外旅游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价值共创顾客主导逻辑与VAB模型,揭示民族旅游社区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过程机制。结果表明:服务景观感知、地方认同和地方新奇正向影响游客交互态度;交互态度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交互态度部分中介服务景观感知、地方认同、地方新奇对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研究丰富了VAB模型与顾客主导逻辑的交叉探索,同时综合了旅游和社区地方文化多元价值,从而为民族社区游客价值共创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并对社区优化管理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北京市周边露营地的491份露营者调查数据,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环境恢复性感知为前置变量,不留痕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露营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路径。结果表明:1)环境恢复性感知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2)不留痕迹态度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3)不留痕迹态度在环境恢复性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露营旅游,露营地应提升服务体验质量,引导露营者不留痕迹态度,积极培育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人们越来越看重旅游活动对旅游者个人的积极作用。同时,旅游景区和目的地也越来越关注游客空间行为的全过程。因此,文中从时间地理学视角,运用Mplus 7.0软件探索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的关系,并引入难忘旅游体验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时空行为模式-难忘旅游体验-游客幸福感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台儿庄古城游客的游览轨迹主要分为休闲分散漫游模式、赏景聚集夜游模式、主干观光日游模式三类时空行为模式,其中休闲分散漫游模式使游客更倾向于幸福感满足。2)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的拓展与延伸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模型构建拟合度优于基准值,整体拟合良好。3)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直接显著正向影响难忘旅游体验,但并不直接作用于游客幸福感,而是通过难忘旅游体验间接影响游客幸福感,难忘旅游体验在二者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文中通过对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的刻画,解释了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时空行为模式-难忘旅游体验-游客幸福感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过程,对优化景区的空间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话题,但从旅游地环境契合度的角度拓展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环境契合度为理论基础,基于游憩涉入和地方依恋,构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拓展与重塑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衡量模型适配度的拟合优度值高于标准值,且构建模型具有交叉效度。2)环境契合度维度中作用最强的为环境资源,社交机会作用最弱。3)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作用效应最强,其次分别为游憩涉入和地方依恋。4)环境契合度、游憩涉入和地方依恋均正向显著影响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环境契合度正向显著影响游憩涉入和地方依恋,游憩涉入对地方依恋影响不显著。研究提供了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过程,解释了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和机制,对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以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方法,基于地方情感和冰雪文化因素,提出相关假设,构建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表明:1)冰雪文化和地方依恋变量的模型拓展是成功的,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解释力和交叉效度,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2)知觉行为控制对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影响最大,其次为行为态度和冰雪文化。3)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和态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研究为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营销管理启示,同时为国内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京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建构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与行为态度结构方程假设模型,测度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的感知维度及对其行为态度的差异。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可归纳出9大维度因子,即景区标识与宣传、旅游交通、城市人文环境、城市自然环境、旅游活动、景区景点、旅游安全与保障、旅游服务及旅游信息因子,具体指标路径系数基本上均大于0.5。城市人文环境、旅游安全与保障、景区标识与宣传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深,城市自然环境与旅游信息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弱。旅游供给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推荐意愿与重游意愿影响值依次为0.63、0.61与0.48。  相似文献   

11.
以哈尔滨冰雪旅游为例,利用774名冰雪旅游游客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识别提取影响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的6个主因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主因子及总体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游客整体满意度水平一般,冰雪旅游资源因子评价最高,门票价格因子评价最低。同时结合IPA分析法,分析得出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优势区、维持区、机会区和改进区。以期为提升哈尔滨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环境情感(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为中介变量、道德认同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宣传教育对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理模型,分析了环境情绪(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及道德认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389位普通居民的问卷调查,并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及bootstrap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宣传教育正向影响环境情感(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及垃圾分类意愿。2)环境情感(未践行垃圾分类的愧疚感、践行垃圾分类的自豪感)在宣传教育和垃圾分类意愿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3)道德认同调节了以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反映居民自身人际关系的社会资本和反映政民关系的政府满意度是影响居民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石家庄市529份居民调查数据,采用基于随机价值理论的随机支付卡技术评估居民的大气环境支付意愿,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和政府满意度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并评估了环境认知在影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收入和地方依恋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旅游者怀旧情感、休闲涉入、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递、宏村为研究案例地,LISREL8. 80为主要分析工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了怀旧情感、休闲涉入、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者怀旧情感对休闲涉入、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历史怀旧的影响力强于个人怀旧;休闲涉入对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休闲涉入中以吸引力影响力最强;地方依附对环境负责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附中地方认同的影响力强于地方依赖,环境负责任行为中一般行为的影响力强于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15.
旅游是民族村寨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关键途径,影响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因素众多,但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影响机制却鲜有学者基于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化研究,更难以将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置于同一模型中进行研究。文章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以DFID-SLA为理论框架,以广西桂林金坑大寨(瑶)、平安壮寨(壮),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侗)、西江苗寨(苗)为案例地的540份问卷调查和63份访谈为数据资料,测度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的因素,揭示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从农户尺度分析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1)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均对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正向效应,制度环境感知作为外源因素对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显著正向效应,生计资本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的最主要因素。2)生计策略多元性在农民生计资本到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这条路径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是不同村寨的传递效应存在差异。3)7种类型农户在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存在差异显著,且在生计资本要素上差异最为显著。据此,研究构建的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框架得以检验,为民族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促进网红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网红城市重庆为例,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目的地形象对环境友好行为的作用模型,通过验证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和目的地信任的调节作用开展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2)感知价值在目的地形象与环境友好行为的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3)目的地信任显著正向调节目的地形象和环境友好行为的关系。4)感知价值对目的地信任在认知形象与环境友好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情境,为网红旅游目的地提升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及弘扬具有战略意义,文化旅游景区承载着黄河流域特色文化,是增强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文中从文化底蕴(C)、自然环境(N)、经济基础(E)、社会条件(S)四个维度构建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CNES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分布不均衡,呈现空间集聚形态。2)影响景区空间分布的单因子影响强度具有差异,交通、GDP、气温为影响黄河流域高级别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降水、旅游收入、博物馆、人口、河流为重要因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政策为一般因素。3)景区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以双因子增强类型为主。4)分析框架中各维度作用不尽相同,经济维度作用>社会维度作用>自然维度作用>文化维度作用,CNES分析框架在黄河流域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文中利用新疆69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社会规范为前因变量,生态认知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了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生态认知在社会规范和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规制中的经济补贴和经济惩罚正向调节"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地膜回收意愿"过程的后半路径和生态认知的中介作用,而宣传教育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影响路径,对践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地膜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消费理论、推拉理论及旅游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民旅游消费的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农民旅游消费受可支配收入、旅游产品价格、目的地、旅游服务、闲暇时间、群体支持、可进入性、旅游意愿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和旅游产品价格,其次是目的地因素及旅游服务因素,第三是闲暇时间和群体支持因素,可进入性和旅游意愿、旅游动机因素的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20.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