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者环境契合度、情境涉入、心流体验和游憩满意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以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案例地,SmartPLS为主要分析工具,运用PLS-SEM构建并验证了旅游者环境契合度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旅游者的熟悉感、恢复性环境特征和游憩环境困扰是影响旅游者环境契合度的重要前置变量,其中环境恢复性特征作用强于熟悉感,且正向显著影响旅游者环境契合度,游憩环境困扰则呈现负向显著影响;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中以环境资源的作用最强,且正向显著影响情境涉入、心流体验和游憩满意,其中对游憩满意作用最强,其次分别为心流体验和情境涉入;情境涉入对游憩满意和心流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游憩满意的影响强于对心流体验的作用;心流体验正向显著影响游憩满意。  相似文献   

2.
随着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文中以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北京段)中的什刹海和森林公园两个景区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游憩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者保护行为三者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两个景区的地方依恋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涉入对地方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2)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中的环境责任行为和遗产保护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地方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游憩涉入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关系。3)地方依恋中地方认同对旅游者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地方依赖对旅游者保护行为的影响不显著。4)大运河森林公园旅游者的功能性地方依恋水平、情感性地方依恋水平均高于什刹海景区。  相似文献   

3.
旅游者怀旧情感、休闲涉入、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递、宏村为研究案例地,LISREL8. 80为主要分析工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了怀旧情感、休闲涉入、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者怀旧情感对休闲涉入、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历史怀旧的影响力强于个人怀旧;休闲涉入对地方依附和环境负责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休闲涉入中以吸引力影响力最强;地方依附对环境负责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附中地方认同的影响力强于地方依赖,环境负责任行为中一般行为的影响力强于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以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方法,基于地方情感和冰雪文化因素,提出相关假设,构建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表明:1)冰雪文化和地方依恋变量的模型拓展是成功的,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解释力和交叉效度,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2)知觉行为控制对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影响最大,其次为行为态度和冰雪文化。3)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和态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研究为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营销管理启示,同时为国内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是旅游和休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构建了以旅游涉入为前因变量,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模型,以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运用SEM(结构方程)方法来检验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之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色游客满意度完全中介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而且,地方依恋两个维度中,地方认同维度会对地方依赖维度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正了Prayag等(2012)、王坤等(2013)提出的旅游涉入对游客地方依恋会产生直接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不仅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教育教化功能,也彰显着旅游者鲜活的价值与情感追求。然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重要范畴,在红色旅游研究中却关注不足。在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敬畏原型理论、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的指导下,文中引入具身感知、红色记忆、敬畏情绪、心理韧性等变量构建了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生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以井冈山为例对概念模型的变量属性与作用路径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者的具身感知能够唤起其红色记忆,红色记忆进一步促进了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生成。敬畏情绪和心理韧性则在红色记忆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中起到了部分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红色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生成的多变量与多路径,对深化红色旅游和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研究,促进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人们越来越看重旅游活动对旅游者个人的积极作用。同时,旅游景区和目的地也越来越关注游客空间行为的全过程。因此,文中从时间地理学视角,运用Mplus 7.0软件探索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的关系,并引入难忘旅游体验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时空行为模式-难忘旅游体验-游客幸福感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台儿庄古城游客的游览轨迹主要分为休闲分散漫游模式、赏景聚集夜游模式、主干观光日游模式三类时空行为模式,其中休闲分散漫游模式使游客更倾向于幸福感满足。2)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的拓展与延伸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模型构建拟合度优于基准值,整体拟合良好。3)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直接显著正向影响难忘旅游体验,但并不直接作用于游客幸福感,而是通过难忘旅游体验间接影响游客幸福感,难忘旅游体验在二者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文中通过对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的刻画,解释了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与游客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时空行为模式-难忘旅游体验-游客幸福感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过程,对优化景区的空间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中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数据,来探讨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对个人实践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亲环境行为可分为私域行为和公域行为,其公共性体现在公域行为之中。2)社会公平感对公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对私域亲环境行为不产生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对私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公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男性更可能实践公域亲环境行为,女性更可能实践私域亲环境行为。4)尽管教育和媒体使用对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均直接对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阿拉善沙漠越野e族英雄会为例,以地方满意度为前置变量、旅游体验为中介变量建构地方依恋测度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和地理探测器研究旅游亚文化群体的地方依恋测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旅游亚文化群体的旅游体验在普通游客和越野爱好者的地方满意度对地方依恋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越野发烧友的地方满意度对地方依赖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对地方认同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旅游亚文化群体的地方依赖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3)旅游亚文化群体地方依恋的影响因子具有综合性特征,两个因子交互后对旅游亚文化群体的地方依恋解释力均有显著提升,越野爱好程度越深的群体越注重英雄会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因此,在旅游开发管理中应该增加体验项目并注重保持英雄会的独特性与原真性。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977份样本数据,在考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利用SEM模型分析农户认知、制度环境对参与意愿的影响,验证信息信任对二者的中介效应,并利用多群组分析探究性别和地方依恋对农户认知和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认知和制度环境对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信息信任间接影响参与意愿;农户认知的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12.
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文中旨在通过焦作社区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态度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揭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基础,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微观决策依据。研究发现:除性别之外,年龄、职业、收入及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特征能显著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环保知识的丰裕度、环境产品了解度正向影响居民对环境产品的主观态度;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反向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客观行为,其他变量与客观行为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正向影响居民的客观行为。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积极发展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游憩活动以发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价值认知与情感教育功能,是新时代有效解决遗产地生态价值实现困境以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途径。在“价值-情感-行为”理论模型下,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在遗产地生态游憩情境下的游客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应。研究表明:1)生态圈环境关心和利他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而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无显著影响。2)仅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愧疚感无显著影响外,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情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环境情感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3)仅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利己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无显著中介作用外,环境自豪感和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均产生显著中介作用。基于此,明晰不同价值导向的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遗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中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将自然融入动机(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无动机)引入游客幸福感研究,构建理论模型,揭示自然融入动机如何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游客幸福感,并在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自主性动机(内在动机-获取知识;内在动机-寻求刺激;整合-认同调节)和控制性动机中的内摄调节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幸福感;同时,整合-认同调节正向直接影响幸福感,内摄调节负向直接影响幸福感。外在调节与无调节对真实性与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真实性在自然融入动机和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得到了部分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在北京市周边露营地的491份露营者调查数据,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环境恢复性感知为前置变量,不留痕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露营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路径。结果表明:1)环境恢复性感知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2)不留痕迹态度能够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3)不留痕迹态度在环境恢复性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露营旅游,露营地应提升服务体验质量,引导露营者不留痕迹态度,积极培育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6.
旅游者遗产保护行为是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基于态度与行为的关联,构建了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世界遗产-嘉峪关关城景区为研究区域,对339位游客的抽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遗产地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包括遗产关联度、遗产认同危机、遗产身份认同和遗产保留认同4个维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遗产保留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遗产认同危机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遗产关联度和遗产身份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在丰富遗产旅游理论体系的同时,对于指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遗产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模型,通过对上海市13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了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绿色行为;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生态文明教育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绿色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文中利用新疆69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社会规范为前因变量,生态认知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了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生态认知在社会规范和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规制中的经济补贴和经济惩罚正向调节"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地膜回收意愿"过程的后半路径和生态认知的中介作用,而宣传教育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影响路径,对践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地膜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规范激活模型是预测利他行为的重要理论,游客与地方之间的情感作为游客环境负责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将人地情感因素纳入规范激活模型,一个解释和预测游客环境负责行为的游客环境负责行为NAM整合模型得以构建。针对福州森林公园的309名游客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1)建构的游客环境负责行为NAM整合模型解释与预测适配度指标良好,且模型具有复核效化的稳定性;2)地方依赖感对人地情感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地方认同感、根深蒂固感和地方熟悉感;3)人地情感对责任归属的影响高于对结果意识的影响;4)结果意识对个体规范的作用效果高于责任归属;5)人地情感可以通过结果意识和责任归属的作用影响个体规范,进而产生环境负责行为。综上,为促进游客在森林公园出游过程中环境负责行为的发生,可提供游客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产品,让游客对公园产生情感依赖,同时强化破坏环境而产生严重后果的宣传教育,以激发游客的环境负责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保护动机理论,构建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户休耕意愿的理论框架,并利用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省635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脆弱性、感知严重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能够显著提升农户休耕意愿,农户反应成本、回报因子会显著降低农户休耕意愿。2)感知严重性和回报因子对休耕意愿的直接效应均大于其通过行为态度的间接效应。3)劳动力外流对主观规范、感知脆弱性正向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路径具有抑制作用,对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正向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路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