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西北地区远离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区,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受自驾旅游者青睐?距离衰减规律失灵了吗?应用UGC和问卷调查数据,对西北自驾旅游流转移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发现:1)西北地区自驾游空间广阔,80%以上的自驾线路“行游比”介于0.5-0.7之间,具备吸引长途自驾旅游者的客观条件。2)西北地区自然和文化景观优美独特,对1500km以外地区的远程出游市场具有强大吸引力,导致距离衰减规律表面上“失灵”。3)90%的西北自驾游线路距离超过2000km,用时8-10天,平均串连9个目的地,主要模式为“区域环游式”和“锁链式”。4)西北自驾旅游流的扩散场在“胡线”东南,以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区,集聚场以“大环线”为骨架,以西宁、海西州、海南州、酒泉等12个节点为枢纽,呈现“嘉峪关阻断”现象。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影响不同尺度游客的空间行为,对旅游细分市场营销和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和分析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二维性的基础上,以旅行成本为衔接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取了目的地空间结构中对市场具有影响的因子,构造了因子对市场影响的评价体系。选取敦煌市为研究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敦煌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影响下,该旅游目的地市场结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随距离衰减特征,而是形成了在1000km、2300km和3400km处的三个市场份额波峰,说明在敦煌旅游市场结构形成过程中,对市场结构产生根本影响的因子并不是距离,而是游客进入目的地的成本消耗。认为传统的引力模型在预测市场流量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的地市场分析应根据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文章最后根据敦煌的市场特征提出了远西部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依托实地旅游市场调查数据,以地理集中度指数、空间使用曲线以及旅游感知评价法,对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旅游者行为特征及感知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者行为进行了讨论。从结果来看,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方面,符合东部沿海地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距离衰减规律;在旅游者行为特征方面,滨海新区符合发展初期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行为特征,呈现出以观光为主的低消费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4.
运用游客到访率、年际集中指数、动态度、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指标,对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和国内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不大,国内游客流随时间变动的稳定性高于入境游客流;2)在地区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空间分布呈现出"晋中高,晋北、晋东南、晋南低"的空间格局,入境游客有向晋中地区集中的趋势,国内游客有向其他三个地区扩散的趋势;3)在市域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单核辐射结构"向"多核辐射结构"转变的趋势,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市际间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5.
以五台山风景区游客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考察和随机问卷调查,将风景区客源市场进行分类并对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五台山风景区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符合距离衰减规律。2)不同客源市场游客在旅游组织形式、交通方式、住宿类型、旅游总花费、住宿花费、餐饮花费、对旅游商品的满意度和游客旅游景点选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涉及"食、宿、行、游、购"五个要素。其中,省内游客旅游景点选择的空间分布较为集中,省外游客旅游景点选择的空间分布明显分散且高频次等级景点数也较多。3)不同客源市场游客行为特征在旅游动机、信息获取渠道、停留时间、交通花费、门票花费以及游客总体满意度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省内、省外游客旅游活动都以基本层次中的休闲度假和专门层次中的宗教朝拜为主,获取信息渠道都以朋友介绍和互联网为主,停留时间都较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不同客源市场游客行为特征对比分析对有些信息提取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高铁站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是住宿业集中分布的新兴区位。文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选择不同规模城市下5个高铁站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各站半径3km范围内的住宿业POI数据,分析了2011-2021年各个研究区内住宿业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高铁站区所属城市规模越小,住宿业分布越集中,集聚区域越靠近站点。2)高铁开通时间越长,住宿业集聚程度越强,集聚速度与城市规模相关。3)高铁开通时间越长,住宿业分布的方向性越明显,分布中心越靠近站点。4)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是影响不同站区住宿业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客源市场研究是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图对比和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定量评价 ,对分别位于我国东、中、西部的十个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具有集中率高、距离衰减显著、多因素决定客源空间范围和以东部地区为重要客源市场等共性特征和规律。最后对形成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进行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平坦草地积雪全覆盖状况下风雪流野外观测,分析了近地表100 cm高度内的风雪流结构。结果表明:风雪流结构表现为移雪强度随距离雪面高度增加而急剧减弱。风雪流活动范围随着2 m处风速增强而逐步增大。风雪流结构函数在低风速条件下(4~7 m·s~(-1))符合对数函数关系衰减,高风速条件下(8 m·s~(-1))呈幂函数关系衰减;风雪流搬运高度主要集中在近地表20 cm范围内,该高度内移雪量达到总移雪量的80%以上;近地表100 cm高度范围内的平均移雪强度与2 m处风速符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Q=3.378 6×10~(-7)·V~(5.5390)(P0.001,R~2=0.972 9)。近地表风速的增加,会导致风雪流搬运能力的急剧增强。相关结论可为典型草原区风雪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43项指标来研究新疆15个地州居民国内出游潜力,并对其进行因子、聚类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后得出出游潜力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出游潜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基础、居民生活水平、交通状况、产业支撑等显性因子以及社会人口、产业环境等隐性因子;2)出游潜力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交通、产业、人口、环境等社会综合效应高的地区,并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极化和扩散作用,向周边地区递减,在空间表现为“两极”、“一带”、“三片”的分布格局.3)虽然经济、交通因素等传统因子在出游力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影响力有所下降,影响方式有所改变.智能化、移动化、家庭化等因素已逐渐成为居民出游力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估算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包括西藏)1997-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各省域间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空间依赖程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而随距离增加不断衰减.2)LISA分析显示,多数省域碳排放在局部空间上存在”俱乐部”现象,即形成HH型和LL型集聚,各省域碳排放类型在时空演进上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3)人口规模、人均GDP、能源消费强度对省域碳排放量影响显著,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正向作用也不容忽视,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并未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回归系数为负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精品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健康知识的增多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休闲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的重要形式。文中以陕西省入选"魅力城乡"休闲农业门户网站的100个精品休闲农业点为基础数据,依据空间结构理论、计量地理学、ArcGis、AutoCAD等技术方法,运用休闲农业市区空间分布比重、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空间离散指数、回转半径法和空间分布曲线等计量方法,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精品休闲农业整体上形成了以西安周边地区为核心、以关中平原为主带、以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区的发展格局并已初具规模;陕北地区休闲农业的空间离散指数相对较小,关中和陕南差别不显著;关中休闲农业受城市区位的影响较为明显,陕北和陕南则相对较弱。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陕西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20a渭干河绿洲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是了解水盐运移规律的关键,运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近20 a渭干河绿洲土壤盐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2年、2012年0~20 cm、0~100 cm土壤盐分呈现强变异性,且均呈现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7.95 km和6.23 km。土壤盐分含量高的区域集中在渭干河绿洲的东南和西南的局部地区,同时呈现出表聚现象,土壤盐渍化由绿洲内部向外部转移,由中上部向下部转移。与1992年相比,2012年表层盐分减少,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22.7、818.19、1 489.38 km2,非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增加了1 579.65 km2,轻度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增加了1 150.61 km2,总体上土壤盐渍化趋势向好,表明绿洲环境质量趋良。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以北京都市区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构建过剩通勤、通勤容量占有率等相关模型,在描述城市总体通勤特征的背景下,探究了居民属性特征的影响差异,进而测度评价了北京都市区的通勤效率;在此基础上,引入Brotchie的三角模型,对比了国内外不同城市间的通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都市区居民的区内通勤量占全部通勤量的58.16%;居民单程平均通勤距离12.02km;公共交通是北京居民通勤出行的主要方式。(2)通过通勤效率模型发现北京都市区居民的最小通勤距离为4.19 km,通勤出行中有64.48%属于过剩通勤;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通勤效率,发现西安市的通勤效率要高于北京都市区;与国外城市相比,北京都市区通勤效率远低于亚特兰大、都柏林、温哥华。  相似文献   

14.
出游潜力是衡量客源地居民旅游购买力的重要指标。以西部12省、市和自治区为空间单元,选取38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各区出游潜力水平。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是影响西部地区出游潜力水平的主要因素。2)西部出游潜力空间分异格局为:四川、重庆出游潜力较强;陕西、云南、广西、内蒙古出游潜力一般;甘肃、贵州、新疆出游潜力较弱;宁夏、青海、西藏出游潜力弱。3)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等新经济因素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驱动力,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痕迹样方和对照样方分析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Canis lupus)的生境选择及其季相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狼选择海拔900~1 000 m的山坡和山顶,距离水源2~4 km,道路0.5~1 km,居民点2~4 km及隐蔽级高(0.9~1)的区域;夏季,选择山坡和山沟、海拔900~1 000 m、与水源距离≤2 km、距离道路1.5~3 km、与居民点的距离4~6 km;以及隐蔽级高(0.9~1)的地域;冬季,选择山坡和沙丘、海拔≤800 m、与水源距离≤2 km、与道路的距离1.5~3 km、与居民点的距离2~4 km、隐蔽级在0.5~0.9的区域。主成分分析表明,春季狼生境选择主要受人为干扰的影响,夏季主要受水源因子干扰的影响,冬季主要受食物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季节卡拉麦里山盘羊生境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线法分析不同季节新疆卡拉麦里山盘羊戈壁亚种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春季,卡拉麦里山盘羊生境主要集中在海拔1 100 m以上、坡度30°~60°、与隐蔽物距离小于0.1 km、与水源地距离小于4.0 km、与居民点距离大于2.0 km以及中高隐蔽级(0.5~1.0)的区域。夏季,盘羊生境主要位于中上坡、与隐蔽物小于0.1 km、远离道路和居民点(大于2.0 km)、植被盖度小于0.1、隐蔽级高(0.9~1.0)的山坡。冬季,卡拉麦里山盘羊多选择距隐蔽物距离小于0.1 km、距离水源大于2.0 km、距离居民点大于2.0 km、食物丰富的山坡。不同季节卡拉麦里山盘羊生境变量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了71.972%(春季)、71.782%(夏季)和73.613%(冬季),反映了不同季节生境因子特征。春季,盘羊生境因子主要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海拔和人为干扰因子(与最近道路距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夏季,盘羊生境的选择主要受海拔、植物种数和水源的影响;冬季,盘羊生境的选择主要受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价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土地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文中以西安市2000年以来960个市场交易案例为样点资料,通过合理的空间插值,分析西安市地价空间格局及地价空间剖面的强度变化.结果显示:西安市城市地价空间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和点轴式分布,点是指相对周围区域地价较高的空间节点,轴按地价高低可分为高地价轴和低地价轴;西安市地价剖面方向性差异显著,西南方向、南-北方向、东南向地价增幅较大,而西北、东-西向、东北向地价增幅较缓慢.  相似文献   

18.
退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退化草原草地生态系统0~1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质量含水量、容重、饱和含水率、电导率、pH和有机质),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其空间异质性及各理化性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土壤呈弱碱性,电导率、容重和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而饱和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小,由此可见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呈相反规律,除容重和pH呈弱变异,其余土壤特性指标均呈中等变异,除80~120 cm土层外,其余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区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pH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容重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变异程度最小,饱和含水率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引起空间变异,影响本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因素较复杂;各土层土壤饱和含水率变程普遍较大,为13. 94~52. 77 km,较长距离其空间连续性较好,0~10 cm土层pH变程最大,有机质变程最小,而80~120 cm土层恰好相反; 0~10 cm和80~12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均与饱和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和8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相对较大,土壤持水力较强,中间土层(20~80 cm)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和pH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南北方向布设一条长860 km具有明显环境梯度的样带,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0~500 cm剖面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在水平方向上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垂直方向上0~100 cm随土层逐渐降低,100 cm以下趋于稳定;0~500 cm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均呈中等程度变异,变程60~270 km;0~40 cm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和坡度的影响,40 cm以下主要受土壤质地和气候的影响,表明区域尺度浅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取决于气候和地形条件,深层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土壤质地和气候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往沙尘天气预测算法中时空特征提取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融合时空特征的图卷积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CN-LSTM)的沙尘天气预测模型。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之间的植被指数和距离构建邻接矩阵,通过图卷积网络(GCN)对空间特征、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时间特征进行提取,将特征融合后用于预测各个城市的沙尘天气。与GCN、LSTM、时空因果卷积神经网络(STCN)模型相比,文中提出的GCN-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6%、8%、2%,且其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精确度-召回度曲线(P-R)评价指标表现更优。文中研究为沙尘天气发生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损失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