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一。文中基于902份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双栏模型检验环境价值观(利己价值观、利他价值观与利生态价值观)对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选择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逐步回归探究环境态度在3种环境价值观与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选择意愿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3种环境价值观对居民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且利他价值观在参与意愿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利生态价值观在支付意愿中有最大影响;环境态度不仅对居民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在3种环境价值观与居民支付意愿、参与意愿之间均发挥中介效应;年龄负向抑制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支付意愿,收入显著抑制居民绿色低碳生活参与意愿。因此,培养居民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以及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环境态度,可以有效促进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的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显,主要表现为水量供给不足和水质安全风险。引导汇流区农户实施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是水源保护和流域治理的基本思路。构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整合模型,利用黑河水库汇流区708户农户微观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汇流区农户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农户的环境信念是基于行为价值和成本的权衡。环境信念影响结果意识,结果意识通过责任归属激活个人规范,个人规范直接正向影响农户的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2)行为态度、制度规范和社会规范,对农户水源涵养林保护行为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行为态度的影响最大。制度规范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除直接影响保护行为外,还会对社会规范产生积极影响。3)环境信念和社会规范是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的交互。环境信念,在通过问题意识和责任归属激活个人规范的同时,还会正向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社会规范,在直接影响农户保护行为的同时,对激活保护行为的个人规范也有积极作用。两个理论结合的整合模型,相较单一模型解释力更强。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情景因素理论,在构建“外部情境因素-内生驱动因素-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采纳行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635个农户作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内生驱动因素对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以及意愿向采纳行为转化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并识别外部情景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等内生驱动因素显著影响农户的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并通过采纳意愿间接作用于采纳行为;就测量指标而言,水土资源保护认知、他人采用成功示范、自我效能实现、种植收入增长感知是主要驱动力。2)从总效应看,采纳意愿影响程度最大,但并不完全解释采纳行为;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效果相对较小。3)外部情境在内生驱动因素对采纳意愿影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采纳行为是内生驱动与外部情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促进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更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基于河南、江苏、四川三省共836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亲环境意愿受绿色氛围影响,其中控制性绿色氛围对亲环境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支持性绿色氛围的影响不显著。2)支持性绿色氛围对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性绿色氛围仅对个人规范有正向影响。3)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个人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产生链式中介效应。该研究对厘清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客的一手调查数据,文中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切入,融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中的核心变量,构建研究模型,系统解释了航空旅行者碳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研究表明:责任意识和社会规范正向影响航空旅行者进行环保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社会规范、行为态度、个人规范和行为控制均会提高航空旅行者的碳补偿支付意愿;行为态度在社会规范和碳补偿支付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保护动机理论,构建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户休耕意愿的理论框架,并利用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省635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脆弱性、感知严重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能够显著提升农户休耕意愿,农户反应成本、回报因子会显著降低农户休耕意愿。2)感知严重性和回报因子对休耕意愿的直接效应均大于其通过行为态度的间接效应。3)劳动力外流对主观规范、感知脆弱性正向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路径具有抑制作用,对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正向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路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推动公众参与旅游碳补偿是实现旅游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文中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678份游客调查样本为例,从理性和道德两个视角构建基于扩展理性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游客旅游碳补偿支付意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理性驱动因素方面,游客旅游碳补偿态度、碳排放风险感知和碳补偿政策认知正向影响游客碳补偿意愿,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在道德驱动因素方面,游客的旅游碳排放后果意识会唤起环境责任意识,激发个体规范,进一步影响碳补偿支付意愿;社会规范在个体规范和碳补偿支付意愿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以社会压力的形式修正游客环境道德标准从而提高碳补偿支付意愿。明晰游客碳补偿意愿影响机理可为旅游碳补偿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活能源消费量是当下除工业用能以外最大的能源消耗来源,减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了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节能态度、示范性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节能意愿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节能行为,且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影响节能行为;节能习惯对节能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经济因素对节能意愿向节能行为转化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促进居民节能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西安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五大因素对其使用共享单车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大因素对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呈现"行为态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的递减特征,表明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共享单车的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10.
11.
探究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障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农户宅基地价值观视角,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甘肃835名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主观规范是农户退出意愿形成的主要因子,行为态度是次要因子。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居住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的改善对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及行为态度具有积极影响,农户对退宅后的风险错误感知和政策模糊认知是闲置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障碍因素,会导致退宅意愿减弱。3)农户宅基地价值观会通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间接对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影响,且不同宅基地价值观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各异。最后,从细化农户退出类型、改善农户生存条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津市376位酒店顾客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EM模型对公众在酒店情境下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微观探讨.结果表明:公众酒店低碳消费行为包含一般行为与积极行为两个维度,公众对一般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较高,而对积极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相对较低.影响一般行为的因素依次为公众感知利益、酒店低碳情境、低碳态度和社会规范,影响积极行为的因素依次为低碳态度、低碳知识、社会规范和感知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文中旨在通过焦作社区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态度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揭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基础,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微观决策依据。研究发现:除性别之外,年龄、职业、收入及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特征能显著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环保知识的丰裕度、环境产品了解度正向影响居民对环境产品的主观态度;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反向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客观行为,其他变量与客观行为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正向影响居民的客观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模型,通过对上海市13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了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绿色行为;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生态文明教育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绿色行为。  相似文献   

15.
引导农村居民在生活中自愿实施亲环境行为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文中采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基于“刺激—反应—行为”理论,分析了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制度信任、家庭亲密度、非正式社会支持、沟通扩散型政策、服务型政策、性别、主观规范、生态价值观和面子意识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有显著影响。其发生路径如下:社会网络→沟通扩散型政策、服务型政策→制度信任→生态价值观→主观规范→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社会网络→家庭亲密度→非正式社会支持、面子意识→生态价值观→主观规范→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性别→生态价值观→主观规范→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6.
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其环境责任行为之间不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二者之间存在差距。探析旅游者环境态度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微观影响机制,尝试提出“享乐偏好-感知效力-环境行为成本”作为调节变量的解释框架。基于对泰山风景区游客的493份调查问卷,采用定序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责任行为倾向之间呈微弱正相关关系。2)感知效力正向调节旅游者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倾向的直接影响关系。3)享乐偏好和环境行为成本负向调节旅游者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倾向的直接影响关系。据此,通过提高游客感知效力,以游客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普及低碳理念,倡导简约环保的绿色旅游方式,降低旅游者环境行为实施成本等干预策略的实施,以期弥合旅游者环境态度-行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游客的行为意愿对于低碳旅游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考察和游客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其低碳认知、意愿与行为,结果表明:(1)张家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水平和意愿程度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对低碳旅游的熟悉度和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与低碳旅游认知程度呈现显著相关,个人收入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2)仅24.49%的游客很熟悉低碳旅游,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传媒渠道是低碳旅游产品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3)游客对低碳旅游消费有一定的参与意愿,但让他参与碳补偿等具体行动时,低碳旅游意愿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引导和规范郊野公园游客的环境行为,对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模型。针对北京八家郊野公园的456位游客样本进行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主观规范积极影响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意向,并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2)知觉行为控制积极影响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意向,并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3)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意向作为关键的中介变量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因此,在传统的环境教育之外,郊野公园还应通过加强游客的环保便利性与社会群体的规范性等途径激发游客的环保行为,推动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冰雪旅游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者行为的分析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建构作用。文中整合社会影响理论(SIT)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城市居民冰雪旅游行为产生机制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信息性社会影响与规范性社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冰雪旅游态度、成本因素、健康精力、场地与服务与冰雪旅游意愿、旅游行为之间的结构关系,并在跨样本恒等性检验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人口特征、冰雪旅游经验的旅游者各潜变量水平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信息性社会影响与规范性社会影响对城市居民的冰雪旅游态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态度、成本因素、旅游者的健康精力、冰雪旅游的场地与服务对居民冰雪旅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意愿在成本等限制性因素对冰雪旅游行为的影响发挥中介效应;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结构以及冰雪经验的人群的行为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TPB理论,以338位酒店顾客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我国酒店顾客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消费者自我效能、环境忧虑程度、对于酒店经营行为的认知程度以及消费者个人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