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筛选和鉴定对人参锈腐病菌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拮抗放线菌,为生物防治人参锈腐病奠定基础。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高效拮抗放线菌,采用纸片法测定了菌株发酵浓缩液的抑菌活性,并采用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菌种。结果表明: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出94株放线菌,其中20株为拮抗放线菌;通过复筛,筛选出2株高效拮抗放线菌YBUF5和YBUF7;这2株放线菌菌株及菌株发酵浓缩液对供试9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2株放线菌菌株及菌株发酵浓缩液在温度15~25℃、pH为6时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YBUF5菌株和YBUF7菌株初步鉴定为生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iferus)和湿链霉菌(Streptomyces humidus)。这说明筛选出的YBUF5和YBUF7菌株及发酵浓缩液不仅具有较宽的抑菌谱而且不同条件下对人参锈腐病菌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人参锈腐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新疆荒漠盐碱土环境中分离到的412株放线菌的拮抗性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筛选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39.6%的放线菌对所选的8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且随着靶标菌数的增加,拮抗比例减小;供试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拮抗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牛无乳链球菌Ⅰ、Ⅱ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Ⅰ、Ⅱ的抑菌效果平均为26.0%和22.3%。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0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性放线菌,经多相分类鉴定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不同种,具体分类地位如下:XJ 6-2菌株为天蓝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ruleofuscus),XJ 1-5-10菌株为粪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fimicarius),XJ 2-9菌株为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XJ 2-5-1菌株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XJ 19-11菌株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XJ 1202菌株为苍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luridus),XJ 1625菌株为微黄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idovirens),XJ 2-9-7菌株为库尔萨诺夫链霉菌(Streptomyces kurssanovii),XJ 617菌株为堆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massasporeus),而XJ 1-6-5菌株的序列相似度在98%以下,可能为潜在新种,需要进一步鉴定。【结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存在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并且获得了10株对动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阐明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的分类地位提供依据。[方法]以从东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的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T8-41为试材,分析其形态和培养特征、细胞壁成分和生理生化特性。经PCR扩增后,对其与相关菌株的16S rDNA进行同源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拮抗菌株T8-41属于典型的链霉菌属菌丝形态。其细胞壁中含有L-DAP和甘氨酸,细胞壁类型为I型。该菌可利用D-木糖、L-鼠李糖、D-果糖、蔗糖、棉子糖、葡萄糖、D-甘露醇和肌醇,但不利用乳糖。可以初步鉴定为绿产色链霉菌。T8-41菌株的16SrDNA全长为1 465 bp,与绿产色链霉菌相似性达99%。[结论]链霉菌T8-41属于青色类群的绿产色链霉菌,可将其定名为绿产色链霉菌T8-41(S.viridochromogenes T8-41)。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自东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的一株拮抗菌株HVG60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链霉菌HVG60菌落圆形,气丝稀疏不发达,顶端直线型、大环状或松散敞环螺旋状,基丝发达,多分支;聚类分析表明,菌株HVG60与教酒链霉菌、拒霉素链霉菌、美浓链霉菌、纳塔尔链霉菌和橄榄产色链霉菌的同源性均较高,达98%,但又有所差别,最终将菌株HVG60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瓜类链霉菌.  相似文献   

5.
对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gan-1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 rDNA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gan-1的菌落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高度一致,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菌株gan-1定名为弗氏链霉菌gan-1(Streptomyces fradiae gan-1).  相似文献   

6.
自土壤中分离到链霉菌S-221菌株,该菌株对羽毛角蛋白有较强的分解利用能力。通过对该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与已知的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fradi-ae)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上基本相似,但在培养特征和分解利用羽毛角蛋白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S-221菌株初步鉴定为弗氏链霉菌的一个变种,定名为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Streptomycesfradiaevar.S-221Tu,1993)。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采自陕北沙漠的沙土中分离出一株链霉菌A1。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初步确定其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广谱、较强的抗真菌和细菌活性。盆栽试验中,A1菌株的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作用达到87.85%,治疗效果也达到81.1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A1菌株的发酵液对黄瓜霜霉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78.97%,是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8.
对可产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的菌株9506进行分类鉴定和抗菌活性分析,并与黄色刺抱链霉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株9506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黄色刺孢链霉菌基本一致,但在明胶液化、H2S产生、碳源利用和抑菌活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初步判定菌株9506为黄色刺孢链霉菌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色法,初步研究了绿色木霉菌Tv04-2菌株固体发酵产物对人参幼苗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表明,用木霉菌发酵物处理后的人参幼苗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4.0%、12.8%、34.O%,表明木霉菌Tv04-2菌株具有促进人参抗病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人参根际防病促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防病促生生物菌肥种质资源,采用对峙培养法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放线菌,鉴别培养基筛选,结合分光光度计法,定性定量测定其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产铁载体等促生活性,并对该放线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获得1株具有较强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与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的亲缘关系最近,将其命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菌株DC-A;同时该菌具有较强的产IAA、溶磷和产铁载体促生活性,可以为后续防病促生菌剂的研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高效氨氮降解菌酿酒酵母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陈薇  刘标  肖翰  贺月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15-11616,11669
[目的]为了提高酿酒酵母降解氨氮能力,对高效氨氮降解菌酿酒酵母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对JMl4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酿酒酵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蔗糖、硫酸铵、氯化钙和生物素有利于酿酒酵母的生长,碳源对JMl4的生长影响最明显。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g/L,硫酸铵10g/L,氯化钙6g/L,生物素0.1g,/L,NaCl0.1g/L,MgSO。0.5g/L;在此最佳配方条件下,酵母菌数可达到7.4JD×10。CFU/ml。[结论]该方法对酿酒酵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为酿酒酵母的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粉和麦麸为基质,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发酵饲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活菌数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和Lq(34)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固态培养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37℃静置发酵48h.最适宜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各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麸皮59.5%、玉米粉35.0%、葡萄糖2.0%、乳糖1.0%、蛋白胨1.5%、酵母膏1.0%.培养结束后乳杆菌活菌教可达100.5×108 CFU/g(鲜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酸性β-甘露聚糖酶生产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青霉QM-1(Penicillium sp.)液体发酵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产酶最适培养基配方:麸皮+魔芋粉(2:1)10.0g/L,NaNO3 2.0s/L,KH2PO4 1.5g/L,MgSO4·7H2O 0.3g/L,H2O 1000ml。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转速为175r/min,在35℃下培养4d,最高酶活力达86.3IU。该菌所产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60℃。[结论]麸皮和硝态氯能有效促进青霉QM—1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且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有一定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筛选出肉色杯伞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1.5%,KH2PO40.3%,MgSO4.7H2O 0.1%,VB110.0mg/L。  相似文献   

15.
贾君  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05-13607
[目的]对红曲霉JF-02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不同农副产品、氮源对发酵液中红曲霉色素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红曲霉菌种产色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200 g/L、番薯粉30 g/L、葡萄糖10 g/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锌0.1%,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发酵时间72 h。但是24-L发酵罐培养时,培养时间延长到84 h。[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曲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拮抗菌96-79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比较不同碳、氮源对苹果褐斑病菌抑菌效果的影响,以便优化发酵培养基,降低发酵成本。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碳氮组合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 g/L、玉米粉15 g/L,黄豆饼粉15 g/L,发酵成本降低了33.7%,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侧孢芽孢杆菌C5,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并对其发酵条件及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侧孢芽孢杆菌C5的生长规律为:0~4h延滞期,4~16h指数期,16h后进入稳定期;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3%~5%、转速180r/min;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0g/L、酵母膏10.0g/L、MnSO_4 0.2g/L、CaCl_2 0.3g/L、KH_2PO_4 0.1g/L、MgSO_4 0.05g/L。在上述条件下,侧孢芽孢杆菌C5的发酵芽孢数可达1.08×109CFU/mL。  相似文献   

18.
苏云金杆菌摇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法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高毒力菌株 TS1 6进行了摇瓶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原料对发酵液毒力的影响相差很大 ,在几种培养基组分中以鱼粉对发酵液的影响最大 .试验所得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 :黄豆饼粉 3 2 g· L- 1 、玉米粉 1 4g· L- 1 、花生饼粉 3 2 g· L- 1 、鱼粉 1 4g· L- 1 、蛋白胨 4g· L- 1 、酵母 6g· L- 1 、Fe SO4 · 7H2 O 0 .0 4g· L- 1 、Zn-SO4 · 7H2 O 0 .0 8g· L- 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以活菌数和芽孢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对DN-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DN-1最适培养基配比为:15%稻壳,40%玉米粉,20%马铃薯,10%茶渣饼,15%水,0.1%磷酸氢二钾和0.2%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初始pH 6.5~7.0,接种量10%。优化后菌株DN-1活菌数、芽孢率分别达26.3亿/g、92%。[结论]试验结果为DN-1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筛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最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选用的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等组分作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较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葡萄糖33.18,蛋白胨13.36,MgSO_4 0.66,MnSO_4 0.1,ZnSO_4 0.1.该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红曲色素色阶达到203.4 U/mL,比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中的初始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50 g/L,蛋白胨10 g/L,MgSO_4 1.0 g/L,MnSO_4 0.1 g/L,ZnSO_4 0.1 g/L)下的红曲色素色阶(145.6 U/mL)提高将近3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