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杆菌介导西瓜转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双基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明方  于天祥  杨景华  毛碧增  何祖华 《果树学报》2006,23(3):475-478,i0002
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含有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载体遗传转化西瓜(Citrulluslanatus),遗传转化体系为以子叶为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Kan抗性芽的分化率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GUS阳性芽的百分率逐渐升高,共培养时间30h后,GUS阳性芽的百分率趋于平稳,同时,通过对候选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染色鉴定、卡那基因、葡聚糖酶基因及几丁质酶基因特异引物PCR检测,表明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基因已成功导入西瓜植株中,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选用"金辉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地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南瓜中,4株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扩增出900bp的目标带,初步证明几丁质酶基因整合到南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影响番茄遗传转化的4个因子基因型、外植体类型、菌液浓度和是否添加AS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不同菌液浓度间、是否添加AS对番茄抗性愈伤率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以东农704,菌液浓度为0.6~0.8,添加AS有利于番茄的遗传转化。以LycE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完整的抗性植株,有3株经PCR和PCR-Southern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LycE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白菜β-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抗霜霉病品种‘雪克青’cDNA 为模板, 采用RT2PCR 技术, 获得了1032 bp 的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 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β- 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 序列编码343 个氨基酸, 与芜菁bg1 基因具有98 %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bg2 基因具有84%的同源性。在GenBank 中登录号为AY395720 。  相似文献   

5.
高羊茅抗真菌病基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双价载体(含抗真菌病的几丁质酶基因Chi和β - 1, 3 - 葡聚糖酶基因Glu) 导入高羊茅愈伤组织细胞内, 建立了高羊茅的农杆菌转化体系, 获得了抗真菌病的转基因高羊茅植株。在转化过程中, 确定了卡那霉素(Kan) 筛选剂的浓度以200~300 mg/L为宜, 联合运用羧苄青霉素(Carb) 与头孢霉素(Cef) 作为抗菌素能得到好的脱菌效果; 农杆菌的几种共培养方式对转化频率的影响表明, 共培养基上垫一层滤纸, 愈伤周围滴加浸染液, 恢复培养1周后用甘露醇和抗生素液洗涤, 是一种好的转化方式。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分析和分子杂交及禾谷镰刀菌挑战接种, 发现转化植株有高阳性率及抗真菌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利国  李玲  范冬雨 《园艺学报》2005,32(6):1133-1135
 研究了墨兰炭疽菌的侵染过程以及墨兰叶片中几丁质酶和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炭疽菌接种12 h后开始产生侵染丝侵入墨兰叶片的气孔腔, 60 h之前炭疽菌菌丝在叶肉细胞的胞间隙蔓延, 从84 h开始, 炭疽菌次生菌丝侵入叶肉细胞内, 部分叶肉细胞解体。几丁质酶、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在接种炭疽菌后缓慢上升, 到84 h达到最大。表明炭疽菌侵入墨兰叶肉细胞的胞间隙和胞质中对几丁质酶和β- 103 - 葡聚糖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影响因素,包括番茄的基因型、农杆菌类型、外植体类型、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剂与抗生素浓度、筛选剂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及外源基因等重要因素。同时综述了番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成果,以期为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辣椒4个不同抗性品种为材料,研究成株期感染白粉菌后,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4个材料接种白粉病病原菌后3种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受白粉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与辣椒对白粉病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杆菌介导番茄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进行遗传转化,比较了不同的农杆菌种类、农杆菌侵染时间、外植体种类及番茄品种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转化后得到的再生植株,利用PCR、Southern杂交检测GUS基因是否整和进入基因组.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法成功介导了GUS基因导入番茄.农杆菌EHA105侵染番茄的效率明显高于LBA4404,侵染时间3 min较好.子叶外植体的转化明显优于下胚轴,黄色串珠樱桃番茄的遗传转化效率高于中蔬5号;优化的转化条件可以使番茄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系接菌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上述4种叶片防御酶活性与辣椒对疫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能诱导辣椒叶片中上述4种防御酶的活性增强,但4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系有显著的差异。接菌后高抗品系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达到峰值时酶活变化率分别是164.4%、99.1%、173.7%、107.6%;而感病品系的酶活变化率分别是91.8%、48.1%、93.1%、64.0%,与感病品系相比,高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时间长,中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介于二者之间。在抗病品系中,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变化率是几丁质酶的1.66倍,PAL的酶活变化率是POD的1.61倍。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观察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粗酶液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抑制作用明显,而几丁质酶粗酶液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转化铁炮百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碧玉  刘菊华  金志强 《园艺学报》2005,32(6):1051-1055
 利用RT-PCR技术从矮牵牛的紫色花瓣中克隆了两个控制花色的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Hf 1和Hf 2, 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铁炮百合进行了遗传转化,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快速有效地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柑橘无核新种质,【方法】以我国特色多核柑橘优良品种锦橙实生苗上胚轴切段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能导致种子败育基因CG1-400-RNase的转化;为快速有效地筛选出转化子,在实生苗上胚轴切段转化再生过程中,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或器官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选择压。【结果】结果表明,在抗性芽再生过程中卡那霉素质量浓度设定为50 mg.L-1,获得的362个抗性芽转入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伸长培养基中进行伸长培养后,进行早期PCR检测,获得28个阳性芽;经过不定芽诱导生根或试管嫁接,获得22株完整植株。【结论】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2株目的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锦橙基因组的转基因植株,为最终获得具有无核性状且可稳定遗传的柑橘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的BnCS基因对黄瓜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同源克隆的抗冷基因BnCS转入黄瓜,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化的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和后代进行PCR鉴定,证明BnCS基因已经转入黄瓜.对T0种子和T1植株进行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后代耐冷性有所增强;试验获得的耐冷材料已应用于育种中.  相似文献   

14.
用辣椒疫病菌生理小种ph3人工接种抗疫病的辣椒品系A5、A3和感病品系EC,并用生理小种ph1接种抗病品系A3,接种后分别测定和分析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几丁质酶(Chitin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疫霉菌后,抗病品系与感病品系体内4种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并显示出辣椒品系的抗病性与植株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露地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神韵’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芽的影响,以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露地菊‘神韵’在含NAA 1.0 mg·L-1+BA 1.0 mg· L-1的MS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再生芽分化率.利用已经克隆的‘津田’芜菁BrDFR基因构建非抗生素筛选的表达载体.以露地菊‘神韵’的无菌苗叶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BrDFR基因的遗传转化.以载体的PMI基因为筛选标记,通过甘露糖筛选获得了‘神韵’的遗传转化再生植株.经过PCR验证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BrDFR基因已经整合到‘神韵’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用常规试验方法研究7种微量元素Mn2 、Ca2 、Mg2 、Cu2 、Zn2 、Fe2 、Mo6 对木霉菌T23生长量以及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的影响.结果表明:Mn2 、Ca2 、Mg2 、Cu2 、Zn2 、Fe2 对木霉菌T23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有促进作用;Cu2 、Ca2 、Mn2 、Zn2 、Fe2 、Mo6 对木霉菌T23产生β-1,3-葡聚糖酶有激活作用,但Mg2 对其产生β-1,3-葡聚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Mg2 、Cu2 对木霉菌T23产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其他微量元素对木霉菌T23产生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Zn2 对其产生几丁质酶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ln2 、Ca2 抑制其产生几丁质酶.由此可见,微量元素通过促进木霉菌T23的生长、产孢及提高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其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哈兹木霉几丁质酶ThEn-42基因导入核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根癌农杆菌C58C1 ATHV RifR介导法, 利用烟草花叶病毒35 S 双启动子和苜蓿花叶病毒引导序列控制下的含抗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Ⅱ) 和哈兹木霉几丁质酶基因(ThEn-42) 的质粒pBin19ESR 为载体, 对3 个核桃体细胞胚系进行遗传转化, 结果获得41 个抗卡那霉素的体细胞胚系。经PCR 和复式PCR 检测, 41个转化系均含有nptⅡ基因, 其中38个转化系含有ThEn-42 基因。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 ThEn-42基因已被整合到核桃体的基因组中。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转化的体细胞胚系的几丁质酶活性比对照高几十至几千倍。遗传转化的体细胞胚系已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TCS及RIP基因转化草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TCS基因和RIP基因导入草莓中,探讨影响草莓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高效的草莓遗传转化体系。并经Km抗性筛选,获得了若干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了TCS基因和RIP基因的PCR检测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显示,TCS基因及RIP基因已转入草莓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介导法将小麦γ-硫堇蛋白基因转入厚皮甜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厚皮甜瓜鲁厚甜2号为材料,在绿色叶肉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PNZIP驱动下,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将小麦抗真菌γ-硫堇蛋白(γ-Thionin)基因(THI)导入甜瓜,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转化植株经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分析,证实γ-硫堇蛋白基因已经转入甜瓜基因组中并在甜瓜叶片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20.
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导入番茄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ens)介导,利用特异启动子Psag12与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yl transferase,ipt)基因构建的嵌合基因Psag12-ipt对5个番茄品种进行遗传转化,结果共获得来自31个不同外植体的44株转化再生植株。感染子叶的分化再生及转化植株田间生长正常。对其中部分转化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证明为转基因植株,并且在田间表现出生长旺盛及抗叶片衰老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